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药物性血尿145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永祥  黄桔 《医药导报》2010,29(6):806-808
[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性血尿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内近5 a公开发表的有关药物性血尿的个案报道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药物性血尿发生时间一般为用药后10 min~用药后0.5 a。药物性血尿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方式、输液滴速、给药剂量等有关。结论引起药物性血尿的因素很多,许多常用药物及各种给药方法均可导致药物性血尿,药物性血尿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蒋新辉  邵晓珊  陈敏 《贵州医药》2006,30(10):902-904
药物引起肾脏损害导致血尿,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症状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小儿药物性血尿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及预防药物性血尿的发生,使临床医生更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我们对30例药物性血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我科诱因n比例(%)备注解热镇痛药致药物性血尿12 40感冒通引起者11例,布洛芬引起者1例头孢菌素类致药物性血尿8 26.6头孢拉定引起者6例,头孢氨苄引起者2例氨基糖甙类致药物性血尿3 10庆大霉素引起者3例磺胺类药物致药物性血尿4 13.3复方新诺明引起者4例中药致药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性血尿的原因,阐述其发生机制,提出预防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近5年国内公开发表的药源性血尿598例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性血尿的发生与药物种类、年龄、性别、给药剂量和浓度、给药途径及不合理配伍有关。结论:充分认识药物性血尿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药物性血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致儿童血尿的原因。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社区使用头孢拉定致19例儿童血尿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头孢拉定的用法用量,血尿出现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以及转归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9例患儿中男16例,女3例,年龄≤1岁3例,~3岁10例,-7岁4例,〉7岁2例。头孢拉定常规用法用量为50—100mg/(kg·d)溶于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剂量为100mg/(kg·d)16例,〉110mg/(kg·d)l例,〈100mg/(kg·d)2例。有17例将1日剂量作1次量给予。19例中,肉眼血尿17例,镜下血尿2例。实验室检查示红细胞(+++-++++)/HP,尿蛋白定量〈0.1∥24h。肾功能正常者16例(84.2%),肌酐、尿素氮轻度升高者3例(15.8%)。血尿出现于用药后24h内18例(94.7%),〉24h1例(5.3%)。经停药治疗后,肉眼血尿于1~2d消失,镜下血尿于3-5d消失。出院随访3个月,患者尿常规与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致儿童血尿可能与大剂量、高浓度及低年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害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82例药物性肝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前4位药物依次为中药(30.5%)、抗结核药(15.8%)、精神科用药(12.2%)、化疗药(12.2%),重度肝损害占29.3%,发生肝损害的时间多在用药后3个月内,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黄疸、恶心,治愈好转率为93.9%。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发展与用药种类、剂量、联合用药、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临床医师及药师应加强合理用药,尽量避免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玉刚  张亚明 《中国药房》2011,(42):4000-4002
目的:探讨儿童药物性血尿的原因和机制,提出预防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5-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期刊报道的1056例儿童(≤16岁)药物性血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药物性血尿共涉及5类药物41个品种,以抗微生物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感冒药为主,且与年龄、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等有关。结论:充分认识药物性血尿产生的原因,安全、合理地使用药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避免或减少儿童药物性血尿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头孢拉定致小儿血尿系列病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静滴头孢拉定致小儿血尿的临床过程,并探讨其病因。方法:分析12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①静滴头孢拉定后1d内出现血尿者10例,占83.33%;②停用头孢拉定后血尿持续2d者5例,占41.67%,持续3d者7例,占58.33%;③观察6例患儿的尿液红细胞形态;1例为肾小球性血尿,5例为非肾小球性血尿;④2/3患儿出现蛋白尿,1/2患儿尿白细胞阳性,所有患儿的尿蛋白及尿白细胞均随血尿的消失而转阴;⑤排血尿前出现腹痛5例,占41.67%,均为3岁以上患儿。结论:血尿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药物剂量偏大、静脉注射速度较快、个体差异、药物引起出血倾向以及婴幼儿对药物的耐受力相对较差有关。患儿除停用头孢拉定外,无需特殊处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头孢拉定引起药物性血尿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文献报道,分析了头孢拉定引起药物性血尿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治原则.结论是头孢拉定可能引起药物性血尿,尤其大剂量静脉给药时,临床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规律。方法:对103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性肝损害占同期“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9.6%;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以抗结核药为最多(45%),其次为中药(20%);用药2~4周出现肝损害者最常见(66%),2周内者次之(26.2%),临床以急性肝炎肝细胞型最常见(62.1%),其中5例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4.9%);主要临床表现为疲乏、纳差、恶心、呕吐、暖胀(71.8%),其次为黄疸(59.2%),肝功能受损以ALT,GGT,BIL增高为主;临床治愈65例(63.1%),好转34例(33.0%),死亡3例(2.91%)。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并无特异性,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可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包括临床各科应用的药物,以往认为比较安全的中药,肝损害发生率逐渐增多,达20%,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头孢拉定引起小儿血尿2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梅莉  马友正 《医药导报》2001,20(12):789-790
头孢拉定广泛应用于临床 ,不良反应时有报道[1,2 ] 。 1997年 8月~ 2 0 0 1年 3月我科收住小儿药物性血尿 2 6例 ,由头孢拉定引起或协同引起者 2 4例 ( 92 .3 % )。经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2 4例 ,男 19例 ,女 5例 ,男女比为 3 .8∶1,年龄 1.1~ 14岁 ,平均 7.9岁 ,体重 12~ 5 8kg,平均 2 5 .4kg。记录各患儿姓名、性别、年龄、体重、住院号、疾病诊断、入院前用药史、血尿性状、尿常规、治疗用药及结果 ,对引起药物性血尿的可能药物进行统计 ,对头孢拉定引起或协同引起血尿史者进行用药分析。2 结果2 .1 血尿性状…  相似文献   

11.
管玫  吴锐  金朝辉  王芳芳  唐尧 《中国药房》2006,17(7):526-528
目的:了解减肥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80年~200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的62种医药期刊报道的减肥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462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由拟5-羟色胺食欲抑制药引发的ADR较多,占总例数的36.36%;ADR涉及人体多个系统,尤以心血管系统所占比例最大,占总例数的53.68%;预后的死亡率,占总例数的18.61%。结论:减肥药物致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减肥药物的用药指导及监测,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儿童因药源性疾病入院的现状,对1578例儿科住院病人进行了一次回顾性药物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①有23例因药源性疾病入院,占全部儿科住院病的146%;②引起药源性疾病的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磺胺类、中药及外用药,药物种类及病例数均以解热镇痛药居首位,其次为抗生素;③临床表现的前三位依次为药疹、药物性血尿和青霉素过敏;④23例中死亡1例,病死率为4.35%;⑤解热镇痛药的非处方应用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是导致儿童药源性疾病入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云鹰教授治疗小儿肾性血尿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鹰教授治疗小儿肾性血尿的经验做了总结,阐述了其对小儿肾性血尿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辨病辨证治疗及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引起儿童药源性血尿的药物分布及一般规律。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1999~2009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药源性肾损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5例儿童药源性血尿不良反应涉及23种药物,其中以抗微生物药物(204例)、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90例)为主。结论临床工作者应掌握引起儿童药源性血尿的药物分布特点及一般规律,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儿童药源性血尿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周 《儿科药学杂志》2006,12(6):30-30,52
目的:了解儿科各种药物引起药源性血尿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对27例药源性血尿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各种药物引警的药源性血尿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和机制。结果:由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药源性血尿所占比例最高(81.48%)。结论:应重视在患儿用药过程中各种药物引起的药源性血尿,  相似文献   

16.
头孢拉定致血尿原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吴激  范志刚 《中国药房》2002,13(2):104-105
目的 :探讨头孢拉定致血尿的原因。方法 :检索《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年~2001年2月 )和《药学文摘》(1990年~2000年 ) ,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血尿开始时间、预后、痊愈时间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查到头孢拉定致血尿的原文献18篇 ,共计108个病例。文献表明 ,儿童的肾脏尚未发育完全和静脉应用头孢拉定是造成血尿的主要原因。结论 :儿童静脉慎用头孢拉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肉眼血尿的儿童原发性IgA 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肾活检确诊的106例原发性IgA肾病患儿的资料,比较肉眼血尿组及无肉眼血尿组间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肉眼血尿组与无肉眼血尿组比较,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血尿酸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贫血发生率、蛋白尿水平、血清白蛋白、血清IgM、补体C3、补体C4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血尿组患儿更容易伴随前驱感染且病程更短,其eGFR明显低于无肉眼血尿组,分别为(153.81±72.30)mL/ (min·1.73 m2 )及(182.92±54.65)mL/ (min·1.73 m2 ),而血IgA、IgG 明显高于无肉眼血尿组,分别为(2.69±0.93)g/L、(9.26±3.41)g/L及(1.93±0.62)g/L、(6.67±2.56)g/L。肉眼血尿组患儿出现新月体的可能性(56.8%)要大于无肉眼血尿组(25.8%)。结论:伴肉眼血尿的儿童原发性IgA 肾病患儿临床表现较重,容易出现肾功能下降、大量蛋白尿等表现,其肾脏活动性病变程度明显重于无肉眼血尿的患儿且更容易出现新月体,而在慢性化病变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Objectives The effect of a herbal medicine, Sho‐seiryu‐to (TJ‐19), on oleic acid‐induced lung injury, an animal model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r acute lung injury (ARDS/ALI), was examined. Methods Acute lung injury was induced by an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15 μl/kg oleic acid to guinea‐pigs. TJ‐19 was administered by a single oral dose (3 g/kg) or by multiple oral doses (0.75 g/kg). Key findings The decrease in partial oxygen pressure of arterial blood (Pao2) and the increase in airwa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uced by the oleic acid injection were attenuated by a single dose of TJ‐19. When TJ‐19 was administered orally twice a day for two weeks and then oleic acid was injected, a potent prophylactic effect of the drug was observed. TJ‐19 also prevented airway vascular hyperpermeability, lung cell injury, oxidative stress and thromboxane A2 gener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oleic acid injection. Conclusions TJ‐19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the oleic acid‐induced lung injury probably through the antioxidative effect and inhibitory effect of thromboxane A2 generation, although the precise inhibitory mechanisms were not fully elucidated due to the diversity in constituents of the herbal medicine. We suggest that TJ‐19 is a promising drug candidate and a medicinal resource for preventing ARDS/AL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