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强  岳慧 《中医药学刊》2004,22(6):986-987
岳在文主任医师在辨治胃痛方面经验丰富,卓有见地,首重辨证要点,分病程之长短,定性质之寒热,察证候之虚实,尤重舌苔之变化;而在治疗方面,强调胃病重在调肝,调肝可以安胃,调肝之法:一为疏肝和胃;二为疏肝泄热;三为柔肝和胃。另外,胃病治脾亦为常法,因脾与胃以膜相联,论胃必及脾,论脾必及胃,脾胃不可分矣,而治疗则为温中健脾与益气健脾两大法。而化瘀通络法则为治胃的变法矣。综观用药,独有见解,既遵古法而不泥于古,颇多创新,耐人寻味,知常达变,机圆活法,可谓善治胃痛之师也。  相似文献   

2.
前人治疗胃的疾患,除疗其本腑、胃病治脾外,亦常胃病治肝.所用之方,常伍用柴胡、青皮、佛手之类,疏肝和胃.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前人所说“善治胃者,不治胃而治肝也”确有  相似文献   

3.
刘绍能  刘震 《北京中医药》2011,30(2):104-105
对姚乃礼教授以肝脾同调治疗胃痛的思路和方法加以分析和总结.姚教授认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胃三脏密切相关,而肝郁是致病的重要条件,治疗胃痛应肝脾同调,以疏肝和胃为法,即"治肝可以安胃"也.疏肝和胃、清肝和胃、养肝和胃为临床常用三法,而在应用过程中,强调"忌刚用柔",理气要慎用峻猛之剂.  相似文献   

4.
刘绍能  刘震 《北京中医》2011,(2):104-105
对姚乃礼教授以肝脾同调治疗胃痛的思路和方法加以分析和总结。姚教授认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胃三脏密切相关,而肝郁是致病的重要条件,治疗胃痛应肝脾同调,以疏肝和胃为法,即"治肝可以安胃"也。疏肝和胃、清肝和胃、养肝和胃为临床常用三法,而在应用过程中,强调"忌刚用柔",理气要慎用峻猛之剂。  相似文献   

5.
沈秋生 《中医杂志》2003,44(6):467-467
周本善老师从医50载,擅治脾胃病,尤其擅长对胃病的辨治,今录之如下,供同道参考。1 治胃必先治肝肝者将军之官,主疏泄、通调气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周老认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及生存压力增强,忧思恼怒之人骤增,郁必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为病。又如《沈氏尊生书·胃痛》所说:“胃痛,邪于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  相似文献   

6.
胃痞病是临床常见的脾胃病,常缠绵难愈。本文介绍黄穗平教授治疗胃痞病的临床经验:辨治胃痞,首分虚实;治疗以健脾和胃,调畅气机为主;同时注重调肝、辨证和辨病结合;并重视饮食调护。  相似文献   

7.
张志远老师认为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是慢性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升降失常、气运不达为主要病机,气滞、湿热是关键病理因素,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性是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张志远认为胃病患者久病伤阳、伤阴、易致瘀,治疗上遵调理升降、健脾和胃之大法,同时针对兼夹病机提出疏泄郁气,和中养胃、寒热并用,疏补同开的治疗方法。张老师认为,慢性胃病反复发作,发作期与恢复期往往交替出现,故论治胃病谨遵治脾必知其欲升,治胃必知其欲降。张老师临证用药特点:寒热兼苦辛、缓肝兼益胃、清补不壅塞、甘润益胃阴、慎用攻下药。  相似文献   

8.
胃痛肝气犯胃证属胃痛实证,是胃痛的临床常见证型,而中医认为实证的病理基础从广义来理解不外瘀滞。本证其发生与肝、脾有关,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贯穿于肝气犯胃证之始终。临证多出现胃脘胀痛、攻撑作痛、脘痛连胁等。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4味药组成,具有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配伍砂仁下气止痛、开胃;佛手舒肝健脾和胃;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诸药共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效。结论:加味香砂四逆散对胃痛肝气犯胃证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秀荣教授在治疗胆囊癌方面经验丰富,其经验可归纳为:治胆必从肝论,疏肝利胆以使肝恢复气机调畅;扶正与驱邪并重,既顾及患者久病体虚,又不纵容留邪;重视健脾益气,脾胃强则胆囊亦不逊;兼以中医辅助疗法以利疏通经络。临床验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脾胃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肝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朱梅萍老师临证,在健运脾胃的同时,不忘调肝,常以健脾和胃为主,调肝并进;用药轻灵,以顾护胃气为本;常用基础方有四逆散、逍遥散、柴胡疏肝散、黄连温胆汤等。在应用柴胡、香附等疏肝之品时,常配伍酸甘之品,如白芍、甘草、女贞等养阴柔肝。特殊用药如三棱、莪术、延胡索、广郁金、徐长卿、佛手、香橼、预知子、绿萼梅等。并注重患者情志调畅。  相似文献   

11.
脾胃居于中州,斡旋人体气机之升降,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情志异常、肝胆疏泄失职均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致脾胃升降失和,继而百病丛生。张师注重并擅长结合调肝法治疗脾胃病,认为治疗上当扶土抑木,墩阜脾气,平抑肝气。一则疏导患者,调节情志;一则采用疏肝健脾、补脾柔肝、疏肝和胃、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养血柔肝等治法,升降气机、调气和血、平复寒热、平衡阴阳、和调脏腑,治疗各类疑难脾胃病,多获良效,堪为师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而主一身之气机,具有调畅气机、输布津气、疏脾助化之功。若肝疏泄正常则气之升降有序,出入调畅,津液输布,血液运行无碍,脾胃纳运功能亦正常。若肝失疏泄,则一身之气机皆滞,脂浊之积不可免矣。治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法,调肝健脾,注重脏腑相关的整体化治疗,疏通血脉,促进血脂转运及排泄。  相似文献   

13.
介绍张启平主任医师从肝论治胃病的经验。肝与胃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张老认为胃病因忧思恼怒、伤肝损脾导致肝气犯胃、肝火犯胃、肝阳犯胃、肝阴不足,胃失和降而发。治疗上应从肝入手,以疏肝、泄肝、平肝、柔肝之法治疗,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理气和胃汤治疗慢性胃脘痛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痛 ,即祖国医学之胃脘痛。包含了现代医学的许多慢性胃病 ,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经过临床观察 ,结合有关资料和辨证分析发现 ,慢性胃痛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而致肝胃不和型最为常见 ,是慢性胃病的基本病机 ,正如叶天士所云 :“肝为起病之源 ,胃为传病之所”、“肝木肆横 ,胃土必伤”。故治疗重在柔肝疏肝、理气和胃。笔者以自拟理气和胃汤治疗慢性胃脘痛 38例 ,疗效满意 ,兹报道如次。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 ,均系门诊病人 ,…  相似文献   

15.
治法札记     
1 健脾有助养肺某淑 ,而立之年 ,肺痨日久 ,清瘦干咳 ,疲乏气短 ,纳食不振 ,大便稀溏 ,日二三行不等 ,舌苔薄 ,脉细。医云 :“此病变主脏在肺但其病情发展已累及于脾 ,子病及母 ,肺脾同病矣 !”遂给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为主治之 ,服药月余 ,病证日减。痨证在肺 ,今从脾治 ,意在培土以生金 ,可谓谨守“补土生金法”。古籍曰 :“健脾有助养肺” ,此辨证论治之妙绝焉。2 胃病而治肝胃痛之证 ,淋雨受寒 ,饮食生冷 ,最易诱发。故医者多谓脾胃虚寒而治以健脾和胃。然临证胃痛而伴口苦咽干、心烦善怒、舌苔黄厚、脉呈弦象 ,也屡见不鲜 ,此…  相似文献   

16.
治法札记     
1 健脾有助养肺某淑 ,而立之年 ,肺痨日久 ,清瘦干咳 ,疲乏气短 ,纳食不振 ,大便稀溏 ,日二三行不等 ,舌苔薄 ,脉细。医云 :“此病变主脏在肺但其病情发展已累及于脾 ,子病及母 ,肺脾同病矣 !”遂给香砂六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等为主治之 ,服药月余 ,病证日减。痨证在肺 ,令从脾治 ,意在培土以生金 ,可谓谨守“补士生金法”。古籍曰 :“健脾有助养肺” ,此辨证论治之妙绝焉。2 胃病而治肝胃痛之证 ,淋雨受寒 ,饮食生冷 ,最易诱发。故医者多谓脾胃虚寒而治以健脾和胃。然临证胃痛而伴口苦咽干、心烦善怒、舌苔黄厚、脉呈弦象 ,也屡见不鲜 ,此…  相似文献   

17.
刘渡舟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善用柴胡剂、泻心剂类方,尤其精于脾胃病的辨证治疗,对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等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刘老治疗胃痛的经验可归为“十二法”,即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消食导滞,清利湿热;燥湿运脾,行气和胃;行水消痞;疏肝和胃;疏肝清热;活血行气止痛;疏肝理脾,调和气血;寒热同调,和胃消痞;滋养胃阴;益胃和肝;温中健脾法.十二法治疗各有特色,遵循方证病机进行组方用药,疗效独特.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列举了5个"胃痛"病案,认为"胃痛"病因多由饮食不节,外感寒、湿,情志失调,劳倦等导致中焦脾胃受损,水谷运化失司,气机升降失调,寒热错杂,久病则夹湿、夹瘀,病性多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标实以痰湿、气滞、瘀血多见。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日久及肾。故临床上辨证多从疏肝健脾,理气和胃,温肾暖肝等治疗。病案1用四逆汤加味治验气虚累及阳虚,脾肾阳虚证;病案2与四逆散加味疏肝健脾,调和脾胃治疗肝郁脾虚,肝脾不调证;病案3用桂枝人参汤加味治验脾胃虚寒,瘀血阻络证;病案4与吴萸四逆汤加花椒合二陈汤为主方暖肝理气,温化寒湿治验肝寒气滞,寒湿内阻证;病案5用大回阳饮合枳术丸加减治验脾肾阳虚,气滞血瘀证。  相似文献   

19.
采用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月经失调,治宜养血和血,疏肝运脾;治疗痛经,治宜养血和血,疏肝健脾;治疗黄褐斑,治宜调肝和脾,化瘀利湿;治疗慢性盆腔炎,治宜疏肝扶脾,燥湿止带.均取佳效.  相似文献   

20.
国家级名中医杨少山主任医师从医60余载,对胃病的治疗深察病机,通权达变,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各种脾胃病确有成效。用药特点可概括为以下4方面:①用药轻灵,慎用苦寒;②善用名方治胃病;③通补兼施,护生发之气;④调气重视刚柔;深得辨证施治之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