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儿童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结构基因外显子1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血浆MBL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关系。方法观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04-01—2005-10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2005-05—2005-08入托体检儿童105名,其血浆MBL质量浓度的检测采用ELISA法,MBL基因SNPs分析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和序列分析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11.0版。遗传学分析采用SHEsis软件。结果105名健康儿童血浆MBL质量浓度范围为3~6025ng/mL,中位数1065ng/mL;60例RRTI患儿MBL质量浓度范围为1~3633ng/mL,中位数822ng/mL;RRTI组中低血浆MBL的个体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健康组(χ2=4.05,P<0.050)。健康组和RRTI组结构基因密码子54即 230位点的变异频率分别为0.167和0.283,两组该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RTI组的变异频率显著高于健康组(χ2=6.285,P=0.012);密码子52( 223位点)和57( 239位点)无突变,即无C和D型突变体发现。A/A、A/B和B/B型外显子表达的血浆MBL水平依次显著下降(χ2=80.028,P≈0.000)。结论中国汉族人中MBL结构基因C和D型外显子罕见,而54号密码子的变异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儿科医生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的认识较前有了提高,各地报道的病例较以往增多,但关于PID统一疾病登记工作未能按计划进行。7例典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BTK基因突变中,4例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546插入ACACTGATCT,1900A→T,472缺失TTCTCCCC832C,1904A→C)[1]。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的功能类似IgM或IgG,发挥调理素作用。2岁以前IgG2发育不成熟,此时若有MBL-54密码子突变,导致低MBL血症,可能会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2]。2新生儿免疫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TNF-α、IL-1β、IL-6、IL-8、…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93例JIA和48名正常健康儿童MBL基因外显子1第54和57位密码子的多态性。结果 1.JIA及健康儿童均未发现有57位密码子突变。2.JIA患儿第54位密码子野生型基因型频率为71.0%(66/93),杂合子型为25.8%(24/93),突变纯合子型为3.2%(3/93);正常对照儿童野生型75.0%(36/48),杂合子型为25.0%(12/48),未发现突变纯合子基因型;各基因型与JIA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MBL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与JIA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雏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I位点多态性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相关性,寻找RRTI的易感基因.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2004年3月至2006年2月长春市儿童医院97例RRTI患儿和同期于该院体检的100名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浆VDR基因BsmI位点基因型.结果 RRTI组BB、Bb基因型出现频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增高的趋势(X2=14.97,P<0.01).结论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近来有研究认为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缺陷有关。MBL基因多态性影响MBL水平。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 HSP)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其病因被认为可能与免疫损伤有关。该研究探讨MBL基因第54号密码子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160例健康中国汉族儿童及104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MBL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①HSP患儿MBL基因GGC/GA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1.9% vs 25.0%)(P<0.05),而GGC/GGC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46.2% vs 73.8%)(P<0.05)。HSP患儿GA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279 vs 0.138)(P<0.05),而GG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721 vs 0.862)(P<0.05);GAC等位基因与HSP的发病明显相关(OR=2.46,95% CI=1.32-4.48,P<0.05)。②在HSP患儿中,GAC型等位基因携带者中有前驱感染史者明显多于GGC纯合子(P<0.05)。结论:HSP发病受遗传背景影响,MBL第54号密码子基因多态性可能是HSP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几种儿科常见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浓度.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MBL浓度,组间比较采用SPSS软件11.0版的非参数检验.结果 健康组(10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组(5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组(21例)、急性阑尾炎组(17例)、体表局部脓肿组(13例)的血浆MBL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 065、798、1 477、1 463和1 707 ng/ml,健康组MBL浓度低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组(P=0.030)和体表局部脓肿组(P=0.021),但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组(P=0.0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复呼吸道感染组与其他感染组相比,MBL浓度明显低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组(P=0.011)和体表局部脓肿组(P=0.005).结论 低血浆MBL浓度可能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及血浆蛋白水平与儿童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3~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HCMV感染的患儿作为HCMV感染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行MBL基因检测和分型,并对HCMV感染组进行随访,分别测定其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MBL蛋白水平。分别比较两组基因变异频率和血浆MBL蛋白水平。结果HCMV感染组纳入104例,对照组纳入105例;HCMV感染组有50例患儿进行随访,HCMV感染组MBL基因启动子区-550位点的L型变异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7% vs 34.3%, P=0.001),野生单体基因型HYPA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7.6% vs 62.8%, P=0.002),完整基因型中高水平表达基因型(YA/YA)的频率低于对照组(41.3% vs 60.0%, P=0.007),而低水平表达基因型(YA/XA, YA/YB, XA/XA)的频率高于对照组(52.9% vs 29.5%, P=0.001)。HCMV感染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MBL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9和0.000)。HCMV感染组急性期血浆MBL蛋白水平高于恢复期(P=0.000)。结论MBL基因多态性导致的血浆MBL蛋白水平低下与儿童HCMV感染相关,提示MBL可能对儿童HCMV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Yang J  Li CR  Li YB  Huang HJ  Li RX  Wang GB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3):176-179
目的 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BL)基因第 5 4号密码子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川崎病的易感性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对16 0例中国汉族健康儿童及 95例川崎病患儿的MBL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 1)中国汉族健康儿童MBL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文献报道的香港华人及高加索人种接近 ,无统计学差异。( 2 )川崎病患儿GA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 ( 0 2 5 8vs 0 138,P <0 0 1) ,而GG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 ( 0 74 2vs 0 86 2 ,P <0 0 1)。GAC型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儿童川崎病密切相关 [OR =2 18,95 %CI(OR值的 95 %置信区间 )为 1 38~ 3 4 4 ,P <0 0 5 ]。 ( 3)在川崎病患儿中 ,GAC型等位基因携带者其病史有前驱感染史者多于GGC纯合子 (P <0 0 1)。结论 川崎病发病受遗传背景的影响 ,与MBL第 5 4号密码子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TIM-3基因多态性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汉族PNS患儿21例,蒙古族(祖籍三代以上均为蒙古族)、汉族(祖籍三代以上均为汉族)健康体检各20例为对照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方法,分析检测PNS患儿和对照组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基因外显子-574 A/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IFN-γ水平,并分析其变化。结果汉族和蒙古族正常对照组之间TIM-3基因外显子-574A/C位点基因型(AA、AC、CC)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1);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655)。将汉族和蒙古族正常对照组合并与汉族PNS患儿进行比较,汉族PNS患儿-574A/C位点AA、A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52%、28.57%和61.90%,与4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汉族PNS患儿的C等位基因频率为76.2%,高于正常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与A等位基因个体比较,C等位基因携带者儿童发生PNS的风险增加3.20倍(95%CI:1.39~7.37)。汉族PNS、汉族以及蒙古族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IFN-γ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3基因外显子-574A/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儿童PNS的发病相关;IFN-γ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免疫球蛋白、IgG亚类及细胞免疫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RRTI患儿28例,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3.70±1.44)岁;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98±1.18)岁。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IgA、IgM及IgG亚类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CD19及CD16+56的表达。结果RRTI患儿血清IgG﹑Ig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gM水平低于对照组(Z=3.149,P<0.01);RRTI患儿血清IgG2和IgG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107,Z=2.916;P均<0.05);RRTI患儿淋巴细胞CD3﹑CD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319,2.44,P均<0.05),余CD分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RTI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对RRTI患儿同时检测总IgG、IgG亚类及细胞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γ干扰素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细胞细胞免疫和T细胞体液免疫比值(TH1/TH2)的作用。方法将60例2002年11月至2004年4月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入院顺序分成地塞米松组和γ干扰素组,并选择15例健康婴儿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血清IgE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然后分别用地塞米松、γ干扰素治疗,出院时复查血清IgE、IFNγ及IL4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IgE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IL4、IFNγ/IL4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γ干扰素组和地塞米松组治疗前血清IgE和细胞因子IFNγ、IL4、IFNγ/IL4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后,以上指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出院后随访12个月,统计喘息反复发生的例数,γ干扰素组3例,地塞米松组10例,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gE水平高,TH1/TH2失衡。地塞米松短期内可起到抗炎、平喘作用,止喘起效快,但T1/T2治疗前后无差异,反复感染、喘息反复出现、容易发展成婴幼儿哮喘。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reference value of mannose-binding lectin (MBL) serum level in childre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lymorphisms of MBL2 gene and serum MBL level in healthy Chinese of Han ethnic group and in children of Chinese Han ethnic group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RRTI), the concentration of oligomerized MBL was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MBL2 gene polymorphisms were analyzed by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The median MBL levels in the 470 normal children were 2536 ng/ml, and the P2.5–P97.5 was 161–5,070 ng/ml. Our research showed that two promoter polymorphisms at −550, −221 of start codon and coding variants at codon 54 of MBL2 gene affected the protein level significantly and the most frequent genotype in Hans is HYPA/HYPA. Our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serum MBL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patien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Z, −3.04, P = 0.002). The frequency of the promoter LXP haplotype and the B allel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RTI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s (χ 2 4.05, P < 0.05; OR 1.63, 95%CI 1.01∼2.62; χ 2 4.27, P < 0.05; OR 1.94, 95%CI 1.02∼3.68). Conclusion: We have established that the reference value of serum MBL level in Chinese aged between 0 and 6 years (161–5,070 ng/ml), and we found that LXP and the B are risk factors for RRT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urvivin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与抑癌基因P53的相关性,同时观察Sur vivin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方法,检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2004年1~7月收治的37例儿童AL骨髓细胞Survivin和P53的表达,对照组为10例非恶性血液病且骨髓正常患儿。结果在37例AL患儿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5.14%,P53表达阳性率为32.43%,显著高于正常骨髓组织(P均<0.05),Survivin和P53表达呈强相关性(P<0.05),Survivin在高危(HR)ALL患儿的表达为46.15%,在标危(SR)ALL患儿的表达为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Survivin在儿童AL中异常表达,且与ALL的临床分型有关,提示其在判定儿童ALL预后中有意义;(2)抑癌基因P53的失活与Survivin的表达可能在AL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善与提高学习困难儿童的生活质量。方法2003年2~8月采用短程结构式游戏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生活质量心理干预,并用程灶火编制的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对学习困难儿童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检查评定。采用整群随机抽取湛江市2所小学4年级儿童共750名,按标准筛选出学习困难儿童83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从该2所小学同年级学习成绩在中等或以上水平的学生中随机抽取50名,作为正常组。结果按随机抽样原则经过短程结构式游戏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的总分和认知、情感两个成分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其中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自我认识和抑郁体验5个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短程结构式游戏是改善学习困难儿童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心理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3、E的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50例初发或复发儿童AL,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0例(高危ALL12例,标危ALL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0例,和26例完全缓解AL(AL CR)患儿,以及23例同期住院的非恶性疾病患儿(对照组),检测其骨髓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3、E的表达情况。结果AL组中细胞周期蛋白D3、E阳性率分别为54%和46%,高于AL CR组和对照组(P<0.01);在ALL和ANLL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危ALL细胞周期蛋白D3阳性率明显高于标危ALL(P<0.01)。化疗前细胞周期蛋白D3、E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化疗缓解后(P<0.01)。细胞周期蛋白D3、E在AL组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98,P<0.01)。结论细胞周期蛋白D3、E与儿童AL发病有关,它们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细胞周期蛋白D3可能与患儿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间歇期外周血T细胞功能性极化状态。方法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及健康儿童外周血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血PHA刺激培养,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c1)及Th2(Tc2)百分比。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h1较正常降低(P<0.05),Th2升高、Th1/Th2比值下降(P<0.01);Tc1降低、Tc2升高、Tc1/Tc2比值下降(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间歇期存在Th功能性极化异常,Th2占优势;Tc功能性极化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科的常见病之一。目前研究发现其发病与维生素A缺乏,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该研究检测了RRTI患儿IgG 亚类及维生素A水平,并对该类病人维生素A缺乏与IgG亚类缺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gG 亚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Miller改良法进行维生素A的测定。结果:RRTI患者血清IgG2,4水平及维生素A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RRTI患者虽IgG正常,但是可能存在IgG亚类异常。RRTI患者存在维生素A水平低于正常儿童,而且IgG2,4水平的降低可能与维生素A水平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57-558]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小儿复杂上尿路感染的因素及致病菌的耐药现状。方法1999年1月至2004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治疗的复杂上尿路感染患儿178例,分析其尿培养阳性的因素、致病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复杂上尿路感染患儿的年龄以≤1岁为主,占46.6%。致病因素中以膀胱输尿管反流为主,占61.8%,40例肾瘢痕患儿中有92.5%存在反流。复杂上尿路感染致病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3%,但与单纯上尿路感染相比所占比例明显下降(P<0.001);克雷白杆菌与绿脓假单孢菌感染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单纯上尿路感染所占比例(分别P<0.01,P<0.0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28%,以大肠埃希菌易产生ESBLs。革兰阴性杆菌对未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及第1、2、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均高,而ESBLs菌株交叉耐药情况更为严重。结论复杂上尿路感染以婴儿期多见,膀胱输尿管反流是复杂上尿路感染及肾瘢痕的主要因素,大肠埃希菌仍是其主要致病菌,但克雷白杆菌、绿脓假单胞菌比例明显上升,致病菌耐药性高,产ESBLs菌株多重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04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二院儿科完成的52例小儿HSCT后11例H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HC中轻度(Ⅰ~Ⅱ度)6例,重度(Ⅲ~Ⅳ度)5例;早发性4例,迟发性7例;发病时间为术后+2d至+25d(中位数为+15d),病程3~60d(中位数为17d)。临床表现均有血尿,其中典型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7例。HC患儿组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和血小板植入时间与非HC患儿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受者移植年龄≥6岁、aGVHD阳性、CMV感染组的HC发生率分别高于年龄<6岁(32.1%和8.3%,P<0.05)、GVHD阴性(34.6%和7.7%,P<0.05)、CMV未感染组(62.5%和13.6%,P<0.05)。结论小儿HSCT后HC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受者移植年龄≥6岁、aGVHD阳性、CMV感染为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VitC)对川崎病(KD)急性期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的影响,探讨VitC对KD急性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仪测定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住院的36例KD急性期患儿(KD组)及15名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肱动脉FMD,并比较KD组静脉滴注大剂量VitC(200mg/kg,最大量为4g)和安慰剂(10%葡萄糖)前后肱动脉FMD的变化。结果KD组肱动脉F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KD组静滴大剂量VitC后肱动脉FMD明显增加(P<0.01),静滴安慰剂后肱动脉FMD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剂量VitC能明显改善KD急性期肱动脉FMD,其对KD急性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