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力  邹玺  刘沈林 《吉林中医药》2013,33(6):563-566
刘沈林教授善于中医辨证治疗多种恶性肿瘤,认为肿瘤的发病和转移多以正气亏虚为本,归根结底是气、血、阴、阳的不足;其次是痰、瘀、毒、郁等病理因素,为致病之标,故临床辨治肿瘤之疾,始终以扶正为先,调节全身的气血阴阳平衡,然后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期及邪正交争的程度,配合祛邪解毒、化痰软坚、活血行瘀、理气开郁等法.消化道肿瘤因其部位及功用的特殊性,治疗时应始终以顾护胃气为旨,“存得一分胃气,留得一丝生机”.刘师提出了以收敛固涩法治疗消化道肿瘤,一方面可固摄正气,御邪外出,另一方面固摄癌毒,预防播散,其自创“复方乌梅散”,可收敛固涩,扶正摄毒,临床屡见效验.  相似文献   

2.
王家鹏  郭刚  王冉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75-2076
癌瘤之成 ,不论是由于气滞血瘀、或痰凝湿聚、或热毒内蕴、或正气亏虚 ,久之均能瘀积邪毒。病毒与正气相搏 ,表现为肿瘤患者的各种症候。但是 ,尽管病情变化错综复杂 ,邪毒介入病体却是本病根本之一。毒陷邪深 ,非攻不克 ,故常用有毒之品 ,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 ,即肿瘤防治之常用的“以毒攻毒”法。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善用攻法 ,他说 :“夫病之一物 ,非人身素有之也 ;或自外而入 ,或由内而生 ,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 ,速攻之可也 ,速去之可也。”肿瘤是邪毒瘀结于内 ,大多表现为阴邪之毒 ,所以 ,攻毒祛邪多用辛温大热有毒之品 ,取开解拔毒…  相似文献   

3.
从痰湿瘀毒探讨肝炎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炎后肝纤维化的形成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对其形成病机的认识不断深入,并逐步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理论,目前一般认为本病存在邪实与正虚两个方面,邪实不外湿、瘀、痰、热、毒等,而正气亏虚则是疾病缠绵不愈的重要方面.根据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湿毒、痰瘀、正虚为肝炎后肝纤维化的三大致病因素,本文从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浅述.  相似文献   

4.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是一种罕见难治性皮肤病,从中医“毒、瘀、虚”理论出发,认为该病病机为风湿热邪首犯肌表,厚积成毒,久病入络,化为瘀血,正气亏虚,抗邪无力,形成“毒、瘀、虚”相互影响的状态。治疗上,针对患者疾病发展特点,予解毒、化瘀、扶正补虚,使顽毒得解,瘀血得消,正气得护,为中医药治疗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提供较为完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参阅有关文献资料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慢性鼻窦炎“本虚标实”的发病观和“从内痈论治”的治疗观。慢性鼻窦炎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局部正气亏虚,不能托毒外出,毒邪蕴蓄于内,血为毒滞,淤热不解,腐肉为脓。治疗应以益气托毒外出为主,同时配伍清热解毒,化淤排脓之品。实践证明,应用该法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可望为该病的中医药治疗开辟出一条新的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
肺癌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属于中医咳嗽、痰饮、息贲、肺积、咳血的范畴。中医认为肺癌发病是一个全身性疾病,而肺部肿瘤是全身疾病中的一个局部表现。肺癌主因正气先虚,邪毒乘虚而入。肺脏功能失调,肺气膹郁,宣降失司,气机不畅气滞而致血瘀,阻塞络脉,津液输布不利,壅结为痰,痰瘀交阻,日久形成肺部肿瘤。虚为病之本,实为病之标。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肺癌以气虚、阴虚多见,实则不外乎气滞、血瘀、痰凝、毒聚。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的病机复杂,变化多端,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较大危害。中医文献中凡提及“积聚”,基本归因正虚伴随痰、瘀、毒,认为恶性肿瘤始于机体虚损,正虚邪干,因邪致虚,渐致正虚邪实,其基本病机为“正虚”与“邪毒”两方面不断抗争的过程[1]。中药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中,随着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痰散结类中药的疗效观察和机制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攻邪法从痰、瘀、毒论治成为共识。在具体治疗方面,应发挥辨病与辨证结合的优势,根据不同痰、瘀、毒的致病特点,以“病”概括肿瘤的病理因素夹杂与脏腑亏虚的基本特点,用“证”分类肿瘤发病机制及肿瘤微环境的个体差异,灵活使用化痰、祛瘀、解毒法,增加中药治疗肿瘤的效果,并减少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王希胜教授认为肿瘤发病在于机体正气亏虚,初发以脾胃功能失调为主,病久及肾,脾肾不足以致机体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失调,机体运化无力,虚、毒、湿、痰、瘀相互交结而发肿瘤。故治疗应以扶助正气为本,兼以抗邪治标,同时重视顾护患者胃气,临床运用健脾补肾法辨证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取得了明显疗效,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合理应用西医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相关治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李金晶  赵家亮 《光明中医》2023,(12):2378-2381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论出自《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不足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为肺结节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肺结节中医名为“肺积”,病因主要为正气亏虚,因虚而出现痰结、血瘀,最后痰瘀虚互结成积,聚于肺部,肺络阻塞发为肺结节。肺结节的治疗应益气温阳以扶正气,化痰祛瘀以祛邪气。  相似文献   

10.
益气养阴活血法论治出血性中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出血性中风以气阴亏虚为基本病机,贯穿疾病之始终;气阴亏虚为孳生诸邪之肇端,既病之后必伤气阴;气阴亏虚、痰瘀阻络是后遗症之基本病机,是再中之根本;离经血滞、瘀血为标,风火痰毒为兼邪。提出益气养阴活血为治疗出血性中风之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11.
李赛 《新中医》2009,(6):1-2
提出邪毒内伏是肾小球疾病不易根治且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正气亏虚,邪毒内伏,待机复发,耗气伤阴是肾小球疾病的根本病机,并针对邪毒内伏提出了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中医学认为肿瘤的总病机为正虚邪实,并以此确立扶正治癌的临床大法。从代谢的角度,将正气与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癌毒联系,将肿瘤“正虚邪实”病机拓展为“整体元气虚损,局部毒聚邪实,瘤周虚实夹杂”,以此病机指导治法,由“扶正治癌”拓展为“调元扶正,解毒治癌”。文章尝试对“正虚邪实”总病机及其“扶正治癌”学术思想进行继承创新,或可为肿瘤多学科治疗充分体现中医药综合调节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从病因病机、立法处方等方面简要介绍了王兰英主任医师治疗肾癌的经验。王老师认为肾癌乃正气亏虚、邪毒侵袭、痰瘀互结、癌毒内生所致,其治疗旨在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中医称为"乳石痈"乳岩"等.现代中医学认为乳腺癌的发生多由机体阳气亏虚、正气不足、七情内伤、六淫不正之气入侵,使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障碍;气血运行失常,痰浊瘀血交结而成.阳气亏虚,正气不足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七情内伤、邪毒侵袭是致病的重要条件.阳气亏虚,气血不足,血虚成瘀,情志不畅,以致气运不化,遂成痰凝,痰瘀阻滞乳络,郁而成毒.有些医家认为,应针对癌毒采用祛邪行滞法治疗.然而,本病初期虽实证已现,虚候未著,但阳气亏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倘若攻邪则易损伤阳气.本病中晚期"久病必虚",更不可行攻泄之法.因此,本病治疗中贯以清热解毒、行气化滞等法必然耗损阳气,致机体无力抗邪,病情迅速恶化.又由于阳气亏虚是本病发病的根本,故针对本病,特别是中晚期患者应采用温阳解凝法治疗.研究表明,温阳散寒、解凝化痰法对乳腺癌疗效显著[1].  相似文献   

15.
陆德铭教授认为,肿瘤的病因主要为正气亏虚、邪毒留滞,治疗应以温补脾肾、清热解毒为大法;对于肿瘤术后的治疗,尤其应重视扶正的重要性,标本同治,以期正复病除。  相似文献   

16.
肛门因其特殊的构造及生理功能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术后创面难愈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经验丰富,临床运用广泛,具有高效、价廉的优势。名中医曹吉勋对该疾病有着准确且独到的认识,认为肛门术后创面难愈外因在于术后邪毒残留、六淫侵袭,内因在于脏腑亏虚、正气虚弱。病情总体属于本虚标实,以脾、肝、肾三脏亏虚为本,湿、瘀、痰、气为标。治疗以调和脾脏、多脏同调为关键,同时祛除邪气,邪去正安。临床诊疗过程中当首判邪盛正虚,再审气血脏腑亏虚、邪气性质,局部整体相结合,抓住主要病机。现总结不同阶段创面特点,精准辨证,灵活用药,运用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施治,将曹吉勋治疗创面难愈经验进行全面地总结拓展。  相似文献   

17.
口腔溃疡是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后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唐建清教授认为“素体正气亏虚,邪毒内蕴,加之药毒伤脾,致脾气亏虚”为靶向治疗后口腔溃疡的发病病机,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口腔溃疡的发病特征,在脾气亏虚的基础上,将其并见证型分为心火上炎证、痰热互结证、阴虚火旺证等。口为脾之窍,唐建清教授临证多主张从脾论治靶向药物所致口腔溃疡,临床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对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后出现的口腔溃疡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总结林毅教授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经验.认为转移性乳腺癌病机核心为正气亏虚,痰瘀为患,辨证时强调整体辨虚实,局部辨阴阳;治疗内外并治,内治为主.内治注重固本,强调时时扶正,适时祛邪,并依据邪正关系,邪盛正存时以自拟白花芪苓汤、六子养亲汤加减涤痰祛瘀且兼顾脾肾,正虚毒盛时以归脾汤加减固护气血;外治以解毒消肿止痛,常用土黄连...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的中医发病机理复杂多样,变化多端。正虚邪侵是艾滋病发生的两个重要方面,正虚主要是指肾元的亏虚,邪侵主要是HIV邪毒的内侵。肾元亏虚是艾滋病发生的内在致病因素,HIV邪毒入侵是艾滋病发生的外部致病条件。一方面,肾元亏虚,机体正气不足,抗邪无力,HIV邪毒乘虚而入;另一方面,邪毒内侵,加重人体肾元的耗伤,使机体抗病力更加低下,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艾滋病特征性病变。深入探讨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对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科研与临床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桐  张巧丽  沈芳  郝传铮 《河南中医》2011,31(11):1261-1262
放射性肠炎证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既存在肿瘤正气亏虚之本,同时又有癌毒结聚之实,加之射线"热毒"侵犯,湿热毒邪侵袭,血瘀痰凝,湿热下注,腐肉败血,大泻所致水液丢失,气津耗伤。疾病后期,正气耗伤,往往有虚实夹杂的表现。一般治以清热解毒、补虚除湿、温阳健脾、柔肝止泻、涩肠止泻法。中医重在辨证论治,整体调理,对机体副作用小,且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