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卵黄囊瘤(YST)又名内胚窦瘤(EST),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儿童,主要发生于性腺(睾丸和卵巢),而发生于性腺外者,多位于靠近身体中线的部位,如骶尾区、子宫、阴道、前列腺、腹膜后、肝脏、纵隔、松果体区和第三脑室等[1-2]。原发于眶内卵黄囊瘤极为罕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7月收治1例原发性眶内YST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对其CT、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EST)又名卵黄囊瘤,是由胚外结构一卵黄囊发生的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发生于性腺外者非常少见。我科遇到10例,现就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是一个反映胚胎期生殖细胞向胚外的中、内胚层分化。病理改变特征性强而又复杂多样的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主要发生于性腺,亦可发生于性腺外组织,如骶尾部,腹膜后,松果体等处,靠近躯体中线部位。发生于卵巢多见,曾称为中肾瘤、胚胎瘤、睾丸母细胞瘤、婴儿型睾丸胚胎性癌及恶性畸胎瘤等。Teilum首先指出该瘤来源于生殖细胞,所描述形态与大白鼠胎盘的内胚窦组织结构相似,故命名为内胚窦瘤。本瘤在组织学发生、形态特征、生物学行为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具有特征性,现将我科20年来卵巢发生的内胚窦瘤的临床资料共15…  相似文献   

4.
卵黄囊肿瘤(yolk Sac tumor)又称内胚窦肿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婴儿型胎胚性癌、睾母细胞瘤(orchioblastoma)等。这是近年来已获公认的一个肿瘤单元。卵黄囊肿瘤一名首先由Teilum(1959)提出。本瘤不太少见,属恶性范畴。主要见于性腺。发生于睾丸者多见于婴幼儿,其中两岁以内手术者予后较好。临床上通常表现为阴囊内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可伴有鞘膜积  相似文献   

5.
马萍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8):180-180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总结9例卵黄囊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结果:平均发病年龄22.6岁(1.5~36岁),以性腺的囊实性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卵黄囊瘤是一种由胚外内胚层-卵黄囊发生的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发生在卵巢或性腺外者预后极差。诊断须排除卵巢胚胎癌、透明细胞癌等。  相似文献   

6.
苏先旭  王辉  张丽  杨蓓蓓 《四川医学》2011,32(9):1494-1495
生殖细胞肿瘤仅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但它却是15~35岁男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GCTs)绝大多数起源于睾丸,其中只有约2%~5%起源于生殖系统外,常见于身体的中线部位,包括松果体、垂体、纵隔、腹膜后等。中线部位生理状态下不会形成性腺组织,其生殖细胞来源于胚胎发生过程中沿泌尿生殖嵴迁移的生殖细胞。性腺外生殖细胞(Extragonadal GCTs,EGCTs)以良性多见,如畸胎瘤、卵黄囊瘤等;恶性者以恶性畸胎瘤、胚胎性癌为多,精原细胞瘤和绒癌少见。  相似文献   

7.
<正>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生殖细胞肿瘤(CNS germ cell tumors,CNS GCTs)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包括生殖细胞瘤、胚胎性癌、卵黄囊瘤、绒毛膜癌、畸胎瘤、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与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一样,CNS GCTs几乎都发生于中线结构,包括松果体和蝶鞍区,第三脑室和下丘脑。该类肿瘤比较罕见,其中生殖细胞瘤预后较好,胚胎性癌,卵黄囊瘤  相似文献   

8.
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EST)又称恶性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属少见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好发于儿童的性腺。少数可发生于性腺以外如纵隔、松果体、骶尾部、阴道及后腹膜区,原发于腹膜后区者更为少见…。原发性腹膜后内胚窦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endodermal sinus tumor.PREST)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9.
卵黄囊瘤是较少见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好发部位与其它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一致。现将本组18例卵巢卵黄囊瘤分析如下: 资料和方法查阅我室1959~1987年间病检资料及市内会诊切片,对过去诊为卵巢中肾瘤,卵巢胚胎癌,年幼患者囊腺癌进行仔细复查,资料完整的单一型(即A型)卵巢卵黄囊瘤18例,除HE染色外,大部分  相似文献   

10.
卵黄囊癌是较少见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多发生在卵巢和睾丸,偶尔发生在性腺外。在小儿的性腺外诸部位中,以骶尾部居多。由于该瘤可产生甲胎蛋白(AFP),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AFP在瘤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对研究该瘤的形态与功  相似文献   

11.
生殖细胞肿瘤分为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包括卵黄囊瘤、胚胎瘤、畸胎瘤和绒毛膜上皮癌,又称内胚窦瘤或胚胎性腺瘤。非精原细胞瘤伴精原细胞瘤称为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临床少见,原发于纵隔者极为罕见。常发生于儿童和青春期,平均年龄19岁,40岁以上更为罕见。此瘤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转移早,多数病人在1年内死亡。瘤体常破裂向周围组织侵犯、扩散,术前明确诊断困难。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根治性手术,辅以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12.
纵隔卵黄囊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黄囊瘤又称内胚窦瘤,是来源于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多见于青壮年的卵巢或睾丸,原发于纵隔者极为罕见[1]。该肿瘤恶性程度高,发展快,瘤体常破裂向周围组织侵犯、扩散,术前明确诊断困难。现就我院2例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的诊治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男,19岁,因胸痛、胸闷、气急2天由院  相似文献   

13.
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又名内胚窦瘤,endoder-m al sinus tumors)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大约占原始生殖细胞肿瘤的20%。在20岁以下的女性它们与无性细胞瘤同样常见。它们最常发生在儿童和青春期,平均年龄19岁,40岁以上极为罕见。常发生于性腺部位,也可  相似文献   

14.
性腺外卵黄囊瘤的临床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性腺外卵黄囊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性腺外卵黄囊瘤的临床及CT影像表现。结果:3例发生于腹膜后,1例发生于纵隔内,2例发生于骶尾部。1例肿瘤呈囊实性,边缘强化明显,其内可能少量出血灶;5例呈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均呈不均匀性强化,其内有不同程度坏死灶。结论:性腺外卵黄囊瘤的CT影像表现虽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但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群 《医学综述》1997,3(12):566-569
<正>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少见,主要包括生殖细胞瘤、畸胎瘤、胚胎癌、卵黄囊瘤及绒癌。好发于青少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就已了解其主要发生在颅内中线部位。Landmark在1940年即已明确指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该肿瘤与性腺发生者相似,因此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病理学分类一直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皋丸生殖细胞肿瘤的分类。  相似文献   

16.
卵巢卵黄囊瘤以往被称为内胚窦瘤,因其组织形态酷似啮齿类胎盘内胚窦结构,但因人类无此结构,却有类似人胚卵黄囊结构,故Huntington(1970)称卵黄囊瘤,本瘤多认为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或多潜能胚胎细胞向胚外的中、内胚层衍化为卵黄囊瘤内的各种成分。本瘤为罕见且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本瘤在组织学发生、形态特征、生物学行为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具有特征性,我们近20年收治8例卵黄囊瘤,复习其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光镜观察,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卵黄囊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岳丹  王兴凤 《中外医疗》2012,31(3):74-74
睾丸肿瘤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后者较为罕见。原发性睾丸肿瘤属生殖细胞肿瘤,主要见于青壮年,多为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临床较少见,主要包括睾丸绒毛膜上皮癌、畸形瘤、睾丸卵黄囊瘤等。卵黄囊瘤,又名胚窦瘤,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常发生于性腺;睾丸微石症是弥散分布于睾丸曲精小管内、直径〈3mm的众多钙化灶形成的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曾有报道认为睾丸微石症与睾丸肿瘤、精索静脉曲张、附睾炎、睾丸创伤、睾丸扭转和原发性睾丸肿瘤等有关,本例患者为睾丸微石症并卵黄囊瘤,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18.
卵黄囊癌是发生于生殖腺和生殖腺外的一种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其中原发于生殖腺外者极为罕见,而原发于牙龈者至今尚未见有报道。病例摘 要  相似文献   

19.
<正>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多见于性腺,发生在性腺外者少见,其中发生于骶尾部者有较独特的临床和生物学行为。本文就我院1961~1986年诊治的70例儿童骶尾部生殖细胞源性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生殖细胞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是15~35岁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2%~5%发生于性腺之外,主要沿人体中线如纵隔、腹膜后、骶尾部、松果体区等部位发生。纵隔是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最好发部位,其中75%为良性畸胎瘤,完整切除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可以检测特异性血清肿瘤标志物,其中精原细胞瘤对放、化疗敏感,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非精原细胞瘤恶性度高,诊断时多数出现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