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术后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1例。于术后1~8d,研究组使用含谷氨酰胺、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制剂能全力。观察术前1d、术后1d和术后9d:①免疫球蛋白(IgG、IgM、IgA)、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②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研究组IgA、CD4水平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反应指标,研究组IL-6、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可减轻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的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免疫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免疫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40例接受手术的胃癌患者,按随机表进入免疫肠内营养组或标准肠内营养组,每组各20例。免疫肠内营养制剂为富含精氨酸、谷氨酰胺和ω-3脂肪酸的免疫肠内营养制剂。在手术后第2天,给予肠内营养,持续7d。术前、术后第5天以及术后第9天,各测免疫和营养指标1次。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手术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手术后第9天,免疫肠内营养组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明显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5)。经过7d的肠内营养支持,免疫肠内营养组IgG、IgA、IgM和CD4的含量,以及CD4/CD8比值均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另外,在术后第9天,免疫肠内营养组IL-2的水平明显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而IL-6和TNF的含量则低于标准肠内营养组。结论和标准肠内营养相比,免疫肠内营养能在提高患者的蛋白水平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肠外或肠内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消化道肿瘤患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消化道肿瘤患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肠外营养(PN)组,每组20例,试验周期为7天。术后第2天开始予等热量、等氮量营养支持1周。检测术前和术后第8天患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林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25(IL-2受体)和NK细胞等细胞免疫指标,以及IgG、IgM、IgA、补体C3、C4、CH50和CRP等体液免疫指标。结果:两组患均无严重感染性并发症发生。两组总淋巴细胞计数在术前与术后第8天均无显性变化。EN组CD3、CD4、CRP和IgM水平明显升高,PN组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而IgA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术后肠内营养安全且可行。肠内营养可改善T辅助细胞功能,并维持NK细胞的正常水平;而肠外营养可抑制机能的细胞免疫功能。外科 营养对于体液免疫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全胃切除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47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组)。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支持后1、3、7d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变化,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营养支持后,两组3d及7d后EIN纽与EN组比较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第7d,EIN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EN组;治疗结束后,EIN组与EN组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畀。结论全胃切除患者应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可改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手术及死亡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术后均给予常规静脉滴注营养,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疗程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第8天营养状况(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及体重)、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比值、NK细胞的比例和IFN-γ/ IL-4)、抗氧化功能(T-SOD、MDA、GSH-Px).结果 术前1天,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指标及抗氧化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观察组患者CD8+T细胞降低,CD4+/CD8+、NK细胞和GSH-Px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第8天体重、CD3+、CD4+、CD4+/CD8+、IFN-γ/ IL-4降低,MDA水平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维持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氧化系统的平衡,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文新元  黄文峰  聂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461-6463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于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于术前及术后d7,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水平及体液(血液中IgA、IgG、IgM)、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B淋巴细胞)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ALB、PA、TF水平和体液、细胞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 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是理想的营养途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3例接受各种消化道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中行空肠造瘘,术后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结果31例患者完成肠内营养治疗,无导管堵塞或脱出,平均输注营养液时间为(10.4±5.9)天,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42.4±15.9)小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7±17.2)天。16例患者出现腹胀,7例出现腹泻,13例出现糖代谢严重异常。出院前患者营养指标轻度下降,无死亡病例,伤口裂开1例,感染并发症2例,非感染并发症1例(心绞痛)。2例患者因严重腹胀及腹泻中止肠内营养。结论消化道手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应坚持无菌配液、严格管路护理、注意血糖变化和加强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8.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肠内营养组)15例,于术后24 h应用赫力广(Harminic-M)肠内营养,共实施7天;对照组(普通输液组)15例,术后给予常规输液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与第8天检测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免疫指标IgG、IgM、IgA、CD3 、CD4 、CD8 、CD4 /CD8 ,并观察有无严重并发症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IgG、IgM、IgA、CD3 、CD4 、CD4 /CD8 比值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研究组IgG、IgM、IgA、CD3 、CD4 、CD8 、CD4 /CD8 等免疫指标迅速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研究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 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恢复和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并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非肠内营养组(非EN组)。EN组共40例熏其中良性梗阻(EN-B)26例,恶性梗阻(EN-M)14例;非EN组共20例,均为良性梗阻。EN组患者术后48h经空肠造瘘管(放置于患者Treitz韧带或胆肠吻合口以下20cm处)通过肠内营养输注泵输注IMPACT;非EN组仅单纯行胆道取石兼T管引流,术后给予复方氨基酸溶液及脂肪酸溶液。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4及10天取外周静脉血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结率(RRC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结率(RRICR)。结果所有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的RRCR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RICR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所有梗阻性黄疸患者的RRCR均较术前减低(P<0.05),RRICR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4天,EN-B组较非EN组的RRCR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间RRICR差异无显著性(P>0.05)。至术后第10天,两组患者的RRCR和RRICR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给予IMPACT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梗阻性黄疸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时间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患者在术后12 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于术后48 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监测免疫功能指标如CD3+、CD4+、CD8+、CD4+/CD8+水平及胃肠恢复指标如腹胀不适发生率、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等的不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214.2±34.9)、(29.3±2.9)、(76.8±2.3)g/L]均明显高于B组[(186.7±28.3)、(26.6±2.6)、(72.3±2.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CD3+、CD4+、CD8+、CD4+/CD8+[(67.6±6.1)%、(49.8±7.3)%、(17.9±3.6)%、(3.4±0.7)]均明显高于B组[(52.3±1.0)%、(37.8±7.1)%、(13.7±3.2)%、(1.6±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出现腹胀不适患者12例,占60.0%,B组4例,占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35.7±4.9)、(57.2±8.7)h]较B组[(40.2±3.7)、(65.8±7.9)h]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12 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好的纠正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不良状况,增强其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肠内免疫营养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观察免疫营养对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的营养和免疫调节作用,探讨肠内免疫营养促进病人康复的机制. 方法: 选择76例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其中实验A组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士强);实验B组用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对照组根据肠功能恢复情况给予普通流质.实验组术后第2天起,给予肠内营养125.52 kJ/(kg*d),连续7天,分别检测各项营养和免疫指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病人手术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1(IL-1α)、IL-2、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表达水平变化. 结果:实验组病人体重(BW)、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清蛋白(Alb)和转铁蛋白(TRF)等营养指标下降量显著减小.实验A组总蛋白(TP)、TRF更接近术前水平,CD4 细胞、IgM、IgA显著上升;实验B组 CD4 细胞、IgM上升.实验组外周血PBMC、IL-6、TNF-α mRNA上升水平显著降低,实验A组IL-1α、IL-2 mRNA上升水平低于实验B组. 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给予免疫营养支持,可提高结构蛋白质合成,减少促炎症介质mRNA合成,可能减轻术后炎症反应的程度,改善免疫功能,为病人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肠内营养乳剂对糖尿病患者术后肠黏膜通透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非肠道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n=40)和对照组(n=40),分别在术后给予肠内营养乳剂和单纯肠外营养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和8天的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及血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术后第1和8天,肠内营养组的L/M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术前(P均〈0.05);术后第8天肠内营养组的I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结论肠内营养乳剂可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生长素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GH+EPEN)对蛋白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全胃或次全胃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传统肠内营养(TEN),EPEN及GH+EPEN 3组。EPEN组于术后第一天开始连用7天。生长激素剂量为每天8单位。于术前1天、术后4、8天,分别测定所有病人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转铁蛋白(Tf)、血液淋巴细胞计数(TLC)及CD4/CD8。结果:术后4天GH+EPEN组的Alb、Tf、TLC及CD4/CD8均显著高于TEN组(P<0.05)。术后8天,EPEN组的Alb、Tf、TCL及CD4/CD8均显著高于TEN组,而GH+EPEN组的相应指标则显著地高于EPEN组(均P<0.05),而且非常显著地高于TEN组(均P<0.01)。结论:GH+EPEN对全胃或次全胃切除术后病人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及免疫功能的恢复具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氨酸、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重度颅脑外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7例重度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氨基酸强化组和常规对照组,术后48h内开始管饲肠内营养,精氨酸、谷氨酰胺强化组和对照组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测肠内营养前、第7d和第10d各患者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精氨酸、谷氨酰胺强化组和对照组病人总蛋白、白蛋白、三角肌皮褶厚度、身高体重指数等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内脏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IgA、IgG、IgM、C3、C4、CD3、CD4、CD4/CD8上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精氨酸、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剂的营养支持效果良好,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运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经我院营养科会诊并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恶性肿瘤术后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与肠内营养支持10天后的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营养支持途径分为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8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经营养支持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EN+PN组)比较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运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对无法达到足量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联合使用肠外营养既可保护肠道功能又能供给充足能量,更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对创伤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营养组、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通过胃造口术建立动物创伤模型,给予不同成分的肠内营养7 d,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形态,检测小肠黏膜中IgA、CD3+、CD4+、CD8+细胞的数量。结果: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大鼠术后恢复良好。生态营养组大鼠腹泻累计次数低于普通营养组和免疫营养组(P<0.05)。三个营养组大鼠的小肠上皮细胞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黏膜厚度、绒毛表面积等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普通营养组大鼠小肠黏膜IgA、CD3+、CD4+、CD8+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P<0.05)。结论:应用肠内营养,特别是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能较好地改善大鼠的小肠免疫屏障功能,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促进创伤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结肠癌手术患者开展肠内高营养对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影响分析。方法:研究收治笔者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结肠癌患者,共计64例,模拟随机抽签方式均分小组,32例分一组,设为参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支持,32例分一组,设为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各指标均显著异于参照组指标,经假设校验表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手术患者实施肠内高营养支持,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使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肠内免疫营养对老年食管癌病人术后免疫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肠内免疫营养(EIN)制剂对老年食管癌病人术后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食管癌病人92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EIN,对照组给予普通肠内营养(EN)。两组病人术后均给予同等的热量和氮量,于术前1 d、术后第1和第8天分别检测相关的营养和免疫指标,包括血清总蛋白(TP)、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Ig G、Ig A、Ig M、CD3、CD4、CD4/CD8、NK细胞,并对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前各项免疫和营养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天,各组血清蛋白指标和免疫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前1 d。术后第8天,两组病人血清蛋白水平较术后第1天明显上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免疫指标Ig G、CD3、CD4、CD4/CD8、NK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的住院时间缩短,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结论:老年食管癌术后应用EIN制剂可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 肠外营养(PN)可行性,并将其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方法将2001年10月~2003年3月在本院普外科行择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EN PN组(22例)和TPN组(24例),于术后24h开始营养治疗,他们在获得能量与氮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术前、术后第1、3、7天测定血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血色素(Hb)水平;术前、术后第7天测定血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术后第1~7天每日测定氮平衡(NB)。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在术后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在术前、术后第1、3、7天测定的血PA、ALB、Hb及术后第1~7天测定的NB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EEN PN组CD3、CD4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熏P<0.01),而两组在CD8及CD4/CD8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EEN PN组IgM明显高于TPN组(P<0.05),而两组在IgA、IgG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EN PN是腹部术后安全有效的营养途径。由于EEN PN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明显优于TPN,因此它应成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20.
肠内营养制剂IMPACT对创伤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旨在观察含有免疫促进作用营养物质(精氨酸、鱼油及核苷酸)的肠道营养制剂IM-PACT对创伤后免疫抑制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双侧股骨骨折的创伤大鼠21只,随机分为ENSURE组、NUTRISON组和IMPACT组进行肠道营养支持。肠道营养用量为837kJ(200kcal)/(kg·d),以灌胃的方法提供营养,共5天。实验前后观察体重、血常规、血白蛋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和脾光镜标本的定量分析。结果:创伤后三组大鼠体重及血清白蛋白均下降,接受肠内营养IMPACT组大鼠的免疫功能指标较其他两组有明显增强。结论:含有免疫促进作用营养物质的肠内营养制剂,可改善创伤后机体受抑制状态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