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AIMTB和T-SPOT检测方法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群中结核潜伏感染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22年9~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的HIV感染者的血样标本,使用雷德AIMTB、迪奥T-SPOT和凯杰QFT三种方法进行检测,以QFT作为参照对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效能评价。结果 AIMTB方法检出阳性率为54.6%,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4.72%、76.19%;T-SPOT方法检出阳性率为57.6%,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89%、73.02%。AIMTB方法和T-SPOT方法与QFT方法比较结果具有一致性(P<0.001)。结论AIMTB方法和T-SPOT方法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与QFT方法的一致性较好,可加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结核病潜伏感染预防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3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证为HIV感染且未患结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者为观察组,单纯HIV/AIDS患者为对照组,调查流行病学特征并对潜伏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如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BMI、家庭人均月收入、基础性疾病、结核病密切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CD4+T淋巴细胞、HIV感染病程、合并机会性感染等12项按α=0.10的水准进行单因素筛选,将单因素分析结果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IV/AIDS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650例HIV/AIDS患者中发现LTBI 112例,检出率17.23%。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6个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因素为CD4+T淋巴细胞、结核病密切接触史、HIV感染病程、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其调整的OR值及OR95%CI分别为4.143(1.784~9.637),2.82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在地区发病中的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随机选择诊治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2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按照1∶1的比例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27例纳入调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相关流行病学与自身状况进行调查。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史、饮用水状况与年龄是导致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病危险因素( P <0.05)。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在地区发病比较少见,但是预后差,要积极根据危险因素加强预防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早期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特异性IFN-γ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和结核菌素皮试(TB-PPD皮试)在MTB潜伏感染早期诊断的优异。方法采用自主研制的Elispot试剂盒(简称Elispot)对10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检测,并和TB-PPD皮试进行平行比较。结果100例健康志愿者中有50例TB-PPD皮试阳性(占50%),Elispot检测阳性20例(占2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5,P<0.005)。结论MTB特异性IFN-γElispot试剂盒在健康人群中检测阳性率比传统的TB-PPD皮试要低,Elispot检测体外IFN-γ应答反应在诊断MTB潜伏感染的价值优于TB-PPD皮试,在MTB潜伏感染早期诊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早期建立的特异性结核菌抗原IFNγElispot检测技术,对深圳市不同人群结核菌潜伏感染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结核菌特异性Elispot方法检测了34例深圳市某高校学生、18例结核病区医务人员、19例深圳市某IT公司职员、36例深圳市某生物技术公司职员、29例深圳市某公司后勤保安的结核菌抗原特异性IFNγ反应水平。同时对各组人群还进行结核菌素皮试(PPD皮试)调查作为对照研究。结果各组人群中的Elispot检测阳性率分别是高校学生5.88%、结核病区医务人员55.6%、公司保安人员31.03%、IT公司职员31.57%、生物公司职员19.44%;PPD皮试阳性率为高校学生20.58%、结核病区医务人员88.9%、IT公司职员42.11%、生物公司职员41.67%、公司保安41.38%。结论Elispot检测诊断潜伏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优于PPD皮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高危人群潜伏结核菌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抽取企业、学生、羁押场所人群、2017—2018年在南山区登记治疗的菌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人群及社区≥65岁的老年人群,对5类人群采取问诊及拍胸片来排除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核菌感染情况,并对抽样人群进行个人情况、既往史、行为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用Epidata软件录入问卷,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多因素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5类人群潜伏结核菌感染(LTBI)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老年人群最高(44.85%),学生人群最低(20.00%);密切接触者人群不同文化程度、卡介苗接种史、与患者接触时间LTBI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切接触者人群LTBI率接触时间低于三个月的LTBI率最高,其次为超过5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人群LTBI率最高,其年龄是影响因素;菌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文化程度及与患者接触时间是其LTBI率影响因素,其中人口迁入可能是短期接触后LTBI率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山东省部分结核病定点医院护理人员潜伏结核感染(LTBI)现状及风险因素,为LTBI高危人群管理和减少职业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抽样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结核病定点医院工作的631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山东省部分定点医院护理人员LTBI率为17.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单位类型、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年限、家庭中有人患过结核、工作地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年限的增加,感染结核菌的风险增加,以工作2年以内的人员为参考,工作6~10年其风险增加3.12倍(OR=3.12, 95%CI:1.21~8.03),10年以上其风险增加5.33倍(OR=5.33, 95%CI:2.17~13.09);若家庭中有人患过结核,其感染的风险增加4.10倍(OR=4.10, 95%CI:2.26~7.41)。结论 山东省部分定点医院护理人员LTBI率接近普通人群,LTBI风险随着护理人员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年限增加以及家庭中有人患结核病而上升,作为职业暴露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T淋巴细胞γ-干扰素体外释放(TB-IGRA)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3月我院结核科及专家门诊就诊的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患者512例血清采用体外释放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经2检验,结核组与正常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4.81(P〈0.001)。结论:γ-干扰素体外释放技术可作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治疗及临床评价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潜伏结核感染(LTBI)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5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核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LTBI 30例作为试验组,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TPT)。随机抽取肺结核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规范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开始时、治疗后3个月的IGRA值。结果:治疗开始时,试验组的IGRA值为(329.53±255.34)pg/ml,对照组的IGRA值为(451.84±260.59)pg/ml,两组的IGR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试验组的IGRA值中位数为[13.50(10.00,70.00)]pg/ml,对照组的IGRA值中位数为[52.15(12.75,110.35)]pg/ml,试验组的IGR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IGRA值阴转15例(50.0%),对照组IGRA值阴转8例(26.7%),两组的IGRA阴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的IGRA值均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72;Z=5.360,P<0.001)。结论:在LTBI中,IGRA值变化的程度优于普通肺结核病人。IGRA的动态变化可为LTBI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全球约有四分之一人口曾感染结核分枝杆菌,5%~10%结核潜伏感染者会向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转化,正确诊治结核潜伏感染是终止结核病流行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结核潜伏感染的诊断方法如结核菌素皮肤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存在无法区分结核潜伏感染和活动性结核病的局限性,通过检测一些特征性生物标志物(如外周血转录组基因)将有助于区分两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使用免疫制剂者、器官移植者以及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等高危人群有必要进行结核潜伏感染监测。对于结核潜伏感染人群,应根据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大小及获益程度来决定是否治疗。预防性结核潜伏感染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异烟肼单药治疗6或9个月、利福平单药治疗4个月、每周一次服用异烟肼+利福喷丁3个月(3HP方案)、每日一次服用异烟肼+利福平3个月(3HR方案)。每日一次异烟肼+利福喷丁1个月方案(1HP方案)的成功提示超短疗程具有可行性,但其疗效仍需进一步评估。与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结核潜伏感染人群如何进行预防性治疗仍在探索中,包括使用抗结核新药,如贝达喹啉、德拉马尼及氟喹诺酮等药物及组合方案。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防治指南及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ctive tuberculosis (ATB) and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 has been a challenge for clinicians in high TB burden countr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TB and LTBI by using fluorescent immunospot (FluoroSpot) assay to detect specific Th1 cell immune responses. The novel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 latency-associated antigens Rv1733c and synthetic long peptides derived from Rv1733c (Rv1733c 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 IGRA)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的特征性,为临床诊治耐多药结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肺结核49例(肺结核组)和肺炎51例(肺炎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γ-干扰素水平,同时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对肺结核组进行耐药基因检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结核组、肺炎组和对照组IGRA阳性率分别为57.1%(28/49)、29.4%(15/51)和2.5%(1/4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poB基因检出率和突变率分别为34.7%(17/49)和35.3%(6/17),常见的突变位点分别为531、513、526、511,rpoB基因突变类型分别为531位点(C->T)、513位点(C->A)、526位点(A->T)及511位点(T->C);katG315基因检出率和突变率分别为34.7%(17/49)和17.6%(3/17),突变类型为katG315位点AGC->ACC;检出和未检出rpoB基因的IGRA阳性率分别为82.4%(14/17)和43.8%(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和未检出katG315基因的IGRA阳性率分别为82.4%(14/17)和46.8%(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oB突变位点呈多样性,而katG315呈单一性;联合IGRA和基因的检测结果对临床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无偿献血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情况和流行特点,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输血安全以及控制献血和输血结核分枝杆菌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外周血单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  相似文献   

14.
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它与结核的发生、发展、转归、诊断及治疗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IFN-γ在结核免疫发病中的作用受到重视,它是控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关键性Th1型细胞因子,基于其在结核病免疫中的特殊作用,IFN-γ目前已被用于结核病的诊断及免疫治疗等方面。现对IFN-γ在抗结核免疫中的作用,IFN-γ基因与结核易感性,利用IFN-γ诊断结核病的体外IFN-γ释放试验及IFN-γ对结核病的辅助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结核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和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控制在结核病预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医院所分离的168株结核分枝杆菌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分别对本研究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来源情况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由此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结果 168株结核分枝杆菌来源于痰液132株,占78.57%(132/168);胸腹水21株,占12.50%(21/168);血液9株,占5.36%(9/168);尿液6株,占3.57%(6/168)。168株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均敏感的101株,占率60.12%(101/168),对抗结核药物耐药的67株,占率39.88%(67/168)。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32.74%(55/168)、利福平30.36%(51/168)单药耐药的比率,以及对异烟肼+利福平24.40%(41/168)耐多药的比率均呈现出较高的耐药率,耐药率均处于20%以上。结论 加强对结核分枝杆菌来源及耐药情况的监测,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于结核病的预防意义深远而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利福平(RIF)耐药结核病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登记为涂阳的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异烟肼、链霉素、RIF、乙胺丁醇)。结果115例(10.24% )分离株至少对RIF耐药(RR-TB),91例(79.13%)为耐多药(MDR- TB), 17株(14.78%)为单耐RIF(RMR-TB),7株( 6.09% )对四种药都耐。男性(校正后0R=1.33 ,95%C1:1.02~3.15,P<0.001)、结核病接触史(校正后OR=4.20 , 95%Cl :2.35~6.35 ,P<0.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校正后OR=2.31 ,95%C1:1.21~5.32,P=0.036)为新发RR-TB相关因素。结核病接触史(校正后0R=3.92 ,95%C1:1.59~7.63 , P=0.015)、COPD(校正后0R=1.75 , 95%Cl: 1.05~4.22 , P=0.025)和第-次结核病发作时抗结核药治疗的持续时间>=6个月(校正后0R=1 .56, 95%C1:1.12~3.85, P<0.001)为既往RR-TB相关因素。结论RR-TB 发病率较高,尤其是MDR-TB,详细的药物测试对于MDR-TB治疗的评估至关重要。男性、结核病接触史. COPD 第-次结核病发作时抗结核药治疔持续时间>=6个月是RR-TB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γ-干扰素释放试验联合细胞因子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61例菌阴肺结核组、65例肺炎组以及50例对照组依次检测血浆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含量,同时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IL-1RA、IL-2、IP-10和 MCP-1血浆的水平,所得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菌阴肺结核组血清IGRAs阳性率最高96.7%(59/61),肺炎组占第二位66.2%(43/65),对照组血清最低2.0% (1/50),三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阴肺结核组、肺炎组和对照组的年龄、男女IGRAs发生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阴肺结核组与对照组、肺炎组和对照组的IL-1RA、IL-2、IP-10和 MCP-1检测水平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菌阴肺结核组与肺炎组的MCP-1检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别比较菌阴肺结核组与肺炎组的IL-2、IP-10和IL-1RA检测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As-IL-1RA-IL-2-IP-10-MCP-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最高为86.9%,“IGRAs+IL-1RA+IL-2+IP-10+MCP-1”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最高,为88.5%,分别高于IGRAs(77.0%)和IL-2(62.3%)的单项检测。结论 菌阴肺结核组IGRAs阳性率明显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年龄和性别都不是IGRAs阳性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IL-1RA、IL-2、IP-10和 MCP-1对于鉴别诊断菌阴肺结核组与肺炎组、肺炎组与对照组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MCP-1具有成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指标的潜质;IGRAs联合细胞因子检测能够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106-109
目的 了解宜春市脑卒中高危人群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为脑卒中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一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7 年6 月至2019 年12 月对宜春市彬江、高城和灵泉3 个社区,年龄≥40 岁以上人群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并对判定为高危人群者进行分析。结果 12 420 名受检对象中检出脑卒中高危人群2609 名(21.01%),以60~69 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且男性高于女性,除城乡外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方面高危人群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分布排前三的是缺乏运动(55.31%)、高血压(51.78%)、吸烟(36.95%),具有危险因素者其高危人群检出率均高于非高危人群,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宜春市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需加强脑卒中高危人群管理以减少和消除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