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78-1879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在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观察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4~72min,下床活动时间14~36h,住院时间4~9d;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8.40、92.00%,术后12h和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14例患者出现手术侧足大趾麻木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无严重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皮锥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好转率、临床相应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安全、可靠,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加快康复进度,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3.
4.
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19例;随访时间6月~22月,平均随访13月。比较术前、术后即刻、1周、3月、6月、12月、22月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MacNab评分及疼痛功能指数评分(Oswestry,2.0版本),分析临床疗效。结果:19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MacNab评分优良率为84.21%,重复测量数据的Bonferroni法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安阳市中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2组手术优良率、手术质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靶向穿刺髓核摘除术(PELD)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20例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2009年9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单纯采用PELD治疗,研究组60例联合应用PELD和臭氧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JOA及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上升,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PELD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进一步促进髓核的固化,减少复发,提高椎间盘内压的下降效果,促进神经根水肿粘连的改善,进而明显减轻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252-3253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配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疗效。选取巩义市中医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治疗的LDH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配合臭氧治疗。治疗后1个月随访,统计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情况。本组58例患者治愈31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10%;58例患者治疗后JOA评分为(24.82±3.67)分,明显高于治疗前(11.26±4.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13,P<0.05)。经皮椎间孔镜配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8.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共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9例,疗效评价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JOA及MacNab评分法评定。结果 69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67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33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前下肢VAS评分(7.12±0.70),术后1年下肢VAS评分(2.27±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13.7±0.87)升高到术后的(22.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1例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择期行全椎板切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2例L5-S1突出,由于髂嵴过高,阻挡手术入路,术中改行后路椎间盘镜治疗,3例患者术后复发,择期行全椎板切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整体优良率83.5%。结论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下腰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下腰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1月~2009年12月采用PELD治疗下腰痛患者79例,其中普通腰椎间盘突出症67例(合并轻度椎间孔狭窄44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盘源性腰痛6例,所有椎间盘突出的均为包容型。于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及患者满意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0~100 min,平均50 min;术后住院时间2~30 d,平均5.6 d。无手术并发症及转为其他手术方式。随访12~25个月,平均19.3个月。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残余疼痛评分(VAS)分别是(8.75±0.25)、(4.12±0.51)、(3.86±0.43)分(P<0.05),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疼痛较术前加重。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70.9%,患者满意率63.3%。结论 PELD治疗下腰痛安全且近期效果良好,恰当的病例选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66例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并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采用PTED治疗脱出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动力位片和核磁共振检查.记录术前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及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及自愿原则将其分为A组(35例)和B组(34例).A组给予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B组给予PTED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7月-2013年3月23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年龄34~54岁,平均42.1岁;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评入院时和椎间孔镜术后(术后即刻、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6个月。所有患者腰痛、腿痛的VAS评分由术前的(6.87±1.38)和(8.58±1.42)分下降到术后末次随访时的(2.45±0.52)和(1.55±0.45)分,术后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术后优良率均为91.3%,1例患者于术后出现腰背部疼痛,于卧床休息服用非甾体消炎药3 d后症状消失。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PTED)和Quadrant微创通道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单节段LDH患者,随机分为PTED组和Quadrant组。其中,PTED组31例,Quadrant组28例。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住院天数、返回工作时间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PTED组与Quadrant组相比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及返回工作时间上明显缩短(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JOA和ODI评分得到改善(P0.05);而且术后3天、1和3个月,PTED组VAS腰痛评分低于相应时间Quadrant组评分(P0.05);两组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JOA和O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两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和Quadrant通道两种微创术式治疗LDH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PTED手术恢复快、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4.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承波 《中国综合临床》2014,(10):1087-1090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其中行经椎间孔镜治疗30例,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以及术后24、48h视觉模拟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两组患者术后72 h和术后1、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椎间孔镜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小切口组[(0.7±0.2)、(4.9±0.2) cm,(11.6±2.2)、(102.9±16.3) ml,(27.5±8.2)、(94.1±19.7)d,(3.3±1.1)、(8.3±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332、30.403、17.095、.11.552,P均<0.05),椎间孔镜组术后24、48、72 h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小切口组[(3.7±1.2)、(6.8毒1.9)分,(2.1±1.1)、(5.3±1.6)分,(1.4±0.9)、(4.4±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55、9.026、9.393,P均<0.05),术后1、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小切口组[12.1±4.7、18.6±3.6,5.4±2.3、13.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13、12.045,P均<0.05).结论 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TD)以及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ID)治疗老年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VAS、JO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50例老年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PETD组和PEID组,每组75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PEID组的手术用时短于PETD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PETD组(P<0.05);两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JOA、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D与PEID治疗老年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中PEID的应用能够更好地缩短患者的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P)患者腰椎功能、应激反应及腰屈曲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LD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接受PTED治疗。比较两组的腰椎功能评分、应激反应指标(NE、PGE2、Cor)、腰屈曲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术前,两组的JOA、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两组的NE、PGE2、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的NE、PGE2、Cor水平均低于术后1 h,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腰椎曲度、腰屈曲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的腰椎曲度、腰屈曲范围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环境、生理、社会关系、心理评分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17.
背景: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微创治疗方法,尤其适合于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者,均应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腰痛缓解情况,ODI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5个月。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神经血管系统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腰痛及生活能力均获得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目测类比评分评分及ODI评分明显改善(P 〈0.01);参照Macnnab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显示治疗后1周有效率达到94%,治疗后3月有效率为97%。说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联合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少,近期功能恢复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术前、术后1 d、术后3及6个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65.00±12.00)min,无硬膜囊破裂、神经根及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改行开放性手术后缓解。余病例腰腿痛症状较前均明显缓解,并获6~12个月随访,术后2个月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突出髓核组织均切除彻底,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解除。术后6个月随访,腰痛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值的均数及标准差为(4.42±1.45)分,腿痛VAS评分术前术后差值的均数及标准差为(6.49±1.6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优31例;良20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86.4%。结论经皮椎间孔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临床效果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单节段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镜,22例)与B组[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21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透视次数多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前、术后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的VAS、ODI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LSS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和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和中国知网5个数据库,由两位作者独立筛选出相关文章。运用Cochrane风险因素来评估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章质量,运用修改的Newcastle-Ottawa量表进行回顾性文献的质量评估。文章中的数据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提取。结果最后有19篇相关研究被纳入此次Meta分析。椎间孔镜术后短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善明显优于椎间盘镜组(P=0.010),而手术后远期VAS评分变化(P=0.120)、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变化(P=0.260)、并发症(P=0.100)和残留或复发率(P=0.100)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椎间孔镜组出血量更少(P=0.000),切口长度更短(P=0.000),住院天数更少(P=0.000),但是椎间孔镜的手术时间较椎间盘镜组长(P=0.001)。结论在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方面,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无疑是一种更加微创且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