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医》1999,31(5):62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临床医生,看了《柯云路新疾病学》,颇有感触,因为我本人就接诊过不少自己“想”出病来的病人。徐某,中学教师,48岁,十年前患过肝炎,当时便治愈。几年前体检时做肝功能检查,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他听说携带乙肝病毒可转化为乙型肝炎及肝硬化,并且又无特效药物能使乙肝病毒消失(即转阴)。自此便忧心忡忡,整天没精打采,怀疑肝脏发生了什么严重的病变。后  相似文献   

3.
络病病机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吴以岭 《中医杂志》2005,46(4):243-245
六淫外袭易于先伤阳络,由阳络至经甚则热毒滞于阴络形成一系列病机演变过程.络中承载着由经脉而来的气血,随着络脉的逐级细分使在经脉中线性运行的气血流速逐渐减缓直至面性弥散渗灌,并在络脉的末端形成津血互换和营养代谢的场所,当病邪侵袭络脉伤及络气,使络气郁滞导致津血互换障碍,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作为病理产物阻滞络脉,形成痰瘀阻络的病理状态.由于络脉的结构运行及功能特点,病邪伤及络脉则易形成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络脉病机特点,从而出现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绌急、络脉瘀塞、络息成积、热毒滞络、络虚不荣、络脉损伤等络病基本病机变化.  相似文献   

4.
浊病病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科学理论,提出浊病病机为:脾气虚弱,运化失司,饮食精微不能正常转输布散滞留蓄积脉道而为浊.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变为有害的多余产物,而成为浊邪.浊邪导致的疾病而为血浊病.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在脉道蓄积过多,不能及时有效地减少和...  相似文献   

5.
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确立的六经病证,是六经所属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反映于临床的各种证候。因此,明确六经病证病位是正确认识六经病证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键之一。笔者认为历代注家对少阳经病的病位的解释不妥,现特提出异议,愿和同道商榷。一、历代注家对少阳病病位的认识自成无已注解《伤寒论》以来,历代医家对少阳病病位问题都一致倡导半表半里说;但其内容有所差异,大体上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少阳病居于太阳阳明之间。如成无己曰:“邪在表里之间,谓之半表半里。”(二)少阳病居于太阳太阴之间。如《医宗金鉴》曰:“少阳主春,其气半出地外,半在地中,人身之气亦如之,故主半表半里也。半表者,谓在外之太阳也;半里者,谓在内之太阴也。”(三)少阳病居于躯壳脏腑之间。如方有执曰:“往来寒热者,邪入躯壳之里、脏腑之外,两界之隙  相似文献   

6.
    
方块中国字的造字,大有它的深远意义,就以“病”字来说,更是“说来话长”。古人认为万物生于土、育于水,毁灭于火。《易经·坤》就有“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考坤为八卦的“三三”,为地,也就是土。意为土地的淳厚,载万物,其贡献是没有限度的。它对人类的贡献是无法估计的。因之我们就把土称为坤德。水是万物赖之以生长的,太空中不少星球之所以没有生物,就是因为缺少水。毁灭万物之火,连带字体中含有“火”字的都有其破坏性、毁灭性,如灰、灾、炎、炮、炸、灭、焚、煞、燎、爆、烬、烂……。“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牙高啄,长桥卧波,…  相似文献   

7.
头风病病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头风病是以慢性阵发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偏头痛和部分肌紧张性头痛等。中医对本病病机认识尚未统一,对其发病过程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试对偏头痛型头风病病机进行全面研究,以深化认识,带动临床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厥阴篇是学习仲景著作的一大障碍以至于近人陆渊雷先生说"厥阴病篇竟是千古疑案","无可研索",甚至否定厥阴病的存在和厥阴篇的真实性,他说"少阴太阴之外,更无厥阴也"[1]。又因为厥阴病也是临床上复杂而疑难的疾病,所以柯韵伯曾感叹"六经以厥阴最为难治"[2]。所有这些笔者认为均与对厥阴病病机的认识不到位有关。  相似文献   

9.
董志  王述文 《光明中医》2011,26(3):420-421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科学理论,提出浊病病机为:脾气虚弱,运化失司,饮食精微不能正常转输布散,滞留蓄积脉道而为浊(糖浊、脂浊、蛋白浊、微量元素浊)。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变为有害的多余产物,而成为浊邪。浊邪导致的疾病而为浊病(血浊病)。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在脉道蓄积过多,不能及时有效的减少和排除,浊邪则转化为浊毒,加之痰和瘀血的加重,浊毒与痰瘀聚集形成浊毒痰瘀混杂复合物。血为载体,浊毒痰瘀混杂复合物,可以随血液运行过程中不断的异位沉积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形成组织器官浊病。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弘扬张仲景学说太阳病病位乃至扩大太阳病篇有效诸方在临床上的运用,笔者愿与同道共同讨论于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历代医家对百合病病机的认识,并从病位、病因、发病方式、疾病演化、症状、方药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得出了百合病的病机为心气失和而致百脉失和。  相似文献   

12.
《河南中医》2021,41(10):1490-1494
  相似文献   

13.
血脉病病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步探讨了血脉病病机演变规律:血脉病病机多属本虚标实,脾、肝、肾三脏虚损,功能失调是其发病根本;脂质运化失常为病理基础;痰浊、血瘀是血脉病的关键病理因素;浊脂积留,生痰化瘀,胶结血脉,最终闭阻血脉是血脉病病机演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見于《史記——扁鵲仓公列传》。句中“病”当“患”或“苦”講;“道”是指技术。上半句是告誡人们,对疾病必须防微杜漸,未病要防病,旣病要早医,不要等到病势蔓延、病情复杂时才去求治。这种“預防为主”“早期冶疗”的观点是十分正确的。下半句是教导我們做医生的要努力钻研业务,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为病人解除痛苦。今天,我們正在提倡中医温課,提倡多讀书、勤钻研,提倡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細味司馬迁“医之所病病道少”这句話,的确对我  相似文献   

15.
咳喘病冬病夏治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分析、评价咳喘病冬病夏治的理论方法。方法:通过对陕西省中医医院等医疗科研单位近40年来咳喘病“冬病夏治”的回顾,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进行总结、分析,从中医理论解释“冬病夏治”治疗咳喘病的机理、方法、药物。结论:“冬病夏治”适用于所有的阳气不足,肺脾肾三脏虚寒的咳喘病证。应用前宜仔细辨证,选准适应证,用药以一年四季均可,而不仅仅局限于“三伏”之时。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在阐述二经或三经证候混同出现时提出了合病和并病的概念。条文虽不多,但经文较难理解,后世医家对此颇多争议。本文拟对合病与并病的问题作粗浅分析,以求正于同道。1概念的引出仲景是在论述二经或三经证候混同出现时表述合病与并病的,但二者间有区别。合病为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并病是指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1]。如:“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曰合则汗”(《伤寒论》268条),此条从脉象上来看,“脉浮”为邪在太阳,“脉大”为邪在阳明,“上关上”,形容关脉长直有力,因寸主外,尺主里,关为半表里,关脉长直有力…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在阐述二经或三经证候混同出现时提出了合病和并病的概念。条文虽不多,但经文较难理解,后世医家对此颇多争议。本文拟对合病与并病的问题作粗浅分析,以求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8.
苏润泽 《新中医》2014,46(6):4-5
饮食精微物质超过机体所需,过多、过剩,成为多余的有害物质时,可以称之为"浊邪",由浊邪所导致的疾病称为浊病。分析研究浊病的病因,主要与饮食物摄入过量、精微物质的输布障碍、精微物质的消耗不足等三方面有关。浊病致病的病机复杂,但主要导致血脉凝涩、影响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痴呆病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老年性痴呆AD属于中医痴呆范畴,历代文献对该病立专论的较少,多散见于“呆证”、“文痴”、“郁证”、“癫狂”等病证中。明·张景岳《景岳全书》第一次提出痴呆是独立性疾病:“凡平素无痰而成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惊恐,而渐至痴呆”。清·陈士铎《辨证录》首立呆病门,使中医对痴呆的认识逐渐完善。中医认为AD是以智能低下,记忆、理解、判断力明显减退,精神呆滞,反应迟钝,寡言善忘,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异常症候群。该病的病理机制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情志病概念广泛,包括一系列精神心理疾病与心身疾病,"情志刺激"概括了情志病的病因病机。将情志病病因进行分类,对其发病过程进行描述,并围绕着生活经历对其发病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