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传君 《中外医疗》2014,(18):184-185
目的通过观察该院收治的胃肠症状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胃黏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检查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该院收治的60例胃肠症状患者按照胃镜检查结果分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组(A组)以及无胆汁反流性组(B组),均进行胃黏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与胃黏膜病理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相关检查后,A组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而在胃粘膜病理改变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与幽门螺杆菌的检出负相关。相应胃粘膜病理改变结合幽门螺杆菌检出阴性倾向于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该结果可用于指导临床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比较H IV及非H IV感染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和胃黏膜的损伤情况。209例经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患者(其中102例H IV感染者,107例非H IV感染者)接受了胃组织的系统活检。H IV感染者中有42例(41.1%)而非H IV感染者中有53例(49.5%)被检出幽门螺杆菌感染(P=0.22,χ2=1.47,NS)。幽门螺杆菌感染的H IV阳性患者的CD4细胞计数,高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H IV阳性患者(分别为364个细胞/m m3和228个细胞/m m3,P=0.0001)。幽门螺杆菌性胃炎在H IV阳性组中更加严重(χ2=15.02,P=0.0001)。感染H IV和未感染H IV患者胃黏膜中检出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对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中的意义。方法: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与28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研究,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并采集血清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检测。结果:慢性荨麻疹组胃镜、胃粘膜组织病理改变率及抗幽门螺杆菌(HP)抗体阳性检出率相比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对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在临床具有重要意义,H1-受体拮抗剂治疗无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应考虑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并行抗HP三联疗法正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自拟杏林和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药和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胃病的疗效。方法 :将HP相关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2例 ,用中药和胃汤治疗 ;对照组 34例 ,用丽珠得乐冲剂治疗 ,疗程均为 4周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显示中药和胃汤在改善临床症状、消除粘膜炎症、清除HP方面均较对照组为优 (P <0 .0 1)。结论 :中药和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113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逆转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维酶素及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治疗对慢性胃炎胃黏膜肠化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82例经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诊为慢性胃炎伴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且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抗H.pylori及口服维酶素治疗,B组单纯给予口服维酶素治疗。分别于治疗3个月、1年、3年、5年、7年时复查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观察H.pylori转阴情况及肠上皮化生的改善情况。结果A组(失访35例,完成试验63例)治疗3个月、1年、3年、5年、7年时胃黏膜肠化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失访34例,完成试验50例),两组患者治疗3年、5年的有效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口服维酶素可以使胃黏膜肠上皮化生逆转,根除H.pylori能加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逆转及消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高原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来自海拔3000m以上患者118例,经胃镜检查,胃粘膜HP检测,证实有HP感染的慢性胃炎服用HP1号合用呋喃唑酮,治疗3周后进行胃粘膜HP复查.结果 :经中药HP1号与呋喃唑酮联合治疗后,HP转阴率为91.5%(108/118),且安全、费用低.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高原幽门杆菌阳性相关性胃炎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改善胃粘膜供血、阻止胃粘膜屏障机能下降和H+胃粘膜的逆弥散,达到消除HP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胃黏膜上皮内瘤变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接受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方法:选取我市中心医院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收治的患者88例,全部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胃镜活检与手术病理诊断相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术证实所有患者均为胃浸润癌,胃镜活检比例为26.1%(23/88)。41例重度胃炎患者中,病理与手术相符6例,占14.6%;47例中度胃炎患者中胃镜病理与手术相符者16例,占34.0%;不同程度胃镜活检率准确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粘膜上皮内瘤变伴幽门杆菌感染者要考虑重病变的影响,同时幽门杆菌引起的胃炎还会影响胃镜活检结果,临床上必须尽早开展手术治疗,并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法对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口服,每天2次;治疗组在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的基础上加服疏肝健脾中药汤剂(药用白芍、厚朴、郁金、佛手、蒲公英、延胡索等),每日1剂,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内镜下及组织学的再生黏膜成熟度改变,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情况。结果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经2组独立样本资料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内镜下再生黏膜成熟度的评价及组织学再生黏膜成熟度的评价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资料经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幽门螺杆菌根除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肝健脾中药能提高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中药汤剂口服观察96例患者治疗前后胃镜变化及病理情况比较.结果 经1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6%.结论 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王志英  汤净  莫青  陈军  王铿  陈月美  周元平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35-2036,2034
目的调查海南汉区在消化内科就诊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患病情况,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海南汉区10个县市2395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患者,经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黏膜做H.pylori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患者做^14C呼气试验,两者阳性确定为幽门螺杆菌感染。100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取胃窦及病变部位胃黏膜做病理组织检查。选取113例排除消化道疾病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就诊患者中和对照组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48.73%,10.46%;患有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ylori感染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P〈0.01)。但与10年前全国H.pylori平均感染率58.07%相比,本地区H.pylori感染现状已下降17.18%(SMR=0.839)。1004例患者胃窦黏膜和病变部位活检结果显示不同胃黏膜病理改变H.pylori感染率不同(P〈0.01),异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者H.pylori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施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10年海南地区H.pylori感染已经有好转,但是仍然为高感染区。根除H.pylori治疗仍然是今后治疗H.pylori相关性疚病的主要策略。怠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消化性溃疡、胃息肉的患者H.pylori阳性率相似。H.pylori感染与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等癌前期病变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联合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胃溃疡出血幽门螺杆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患者在四联疗法基础上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对照组42例患者单纯采用四联疗法。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镜联合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结合中药汤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321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结合中药汤剂组158例和口服镇脑宁组163例,经治疗30d后停止半年再观察疗效进行对照.结果 穴位注射结合中药汤剂组总有效率88.8%,对照组36.6%,二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穴位注射结合中药汤剂治疗偏头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观察胃粘膜病理改变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66例老年CAG患者分为治疗组84例,对照组82例。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通过胃镜、胃黏膜活检了解胃黏膜腺体萎缩的变化。结果:病理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71.95,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果: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对CAG有着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4.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胃黏膜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胃黏膜病理学改善的情况,为3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提供病理学改善依据。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确诊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行3联疗法观察疗效的患者114例。治疗1个月后经^13C呼气试验检查为阴性者,将其作为观察组;1年以后观察组患者复查^13C呼气试验,仍为阴性者作为根治组,转阳性者作为未根治组。另选择行2次以上胃镜检查(平均时间间隔1.5年)的患者165例,其均未行3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根据前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幽门螺杆菌根治组较未根治组及对照组在黏膜的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及淋巴滤泡减少的程度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胃黏膜病变的逆转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海滨  熊文生  吕江 《中外医疗》2011,30(17):79-79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铝碳酸镁联合西沙必利,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病情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4%,对照组显效率为7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治疗组为91%明显优于对照组1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应常规检查幽门螺杆菌,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和促胃肠动力药物基础上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组织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且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87例,均经手术治疗。比较患者胃镜活检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手术病理证实87例均为胃浸润癌,其中胃镜活检确诊比例为25.29%(22/87)。47例轻中度胃炎患者中胃镜病理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者17例,占36.17%;40例重度胃炎患者中胃镜病理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者5例,占12.50%。不同胃炎轻重程度患者胃镜活检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应考虑有更重病变的可能;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胃炎可能会影响胃镜活检结果,密切随访和及时手术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汤剂与湿润烧伤膏联合治疗湿热蕴肤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湿热蕴肤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自拟中药汤剂与外用湿润烧伤膏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自拟中药汤剂与外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6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口服自拟中药汤剂联合外用湿润烧伤膏治疗湿热蕴肤型湿疹,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胃炎清胶囊(由黄连、蒲公英、佛手、三七、黄氏等中药组成)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6例患者按2:、1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83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口服胃炎清胶囊,对照组口服德诺(枸橼酸铋),6周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如上腹胀痛等)改善、胃镜炎症改善的有效率、病理组织学炎症改善及HP清除率等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并以脾胃湿热型疗效最好。结论 胃炎清胶囊适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尤适用于脾胃湿热型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中医方剂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2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是予以自拟中医方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尿素[14C]呼气实验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中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尿素[14C]呼气实验测定中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自拟中医方剂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除菌效果。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输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口服中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取外周静脉输注途径移植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3天起连续给予口服中药汤剂10d,分别于移植术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周、8周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患者临床症状也有不同程度改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外周静脉输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口服中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短期内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