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分析双眼视觉训练对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立体视建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共同性斜视手术的7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成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的复建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双眼视觉训练。在训练3个月末及6个月末,观察两组患儿立体视建立的情况。结果训练3个月及6个月末,两组患儿的立体视锐度均有所降低,而观察组患儿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6个月后,观察组中的中心立体视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无立体视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眼视觉训练有助于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立体视的建立,提高儿童共同性斜视手术的成功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44 例视力正常( 包括矫正视力) ,眼位均≥- 20 △ 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术前、术后进行立体视测定。结果:随访6 个月,儿童组( ≤14 岁)25 例,24 例获得中心立体视,占总例数的5455 % ;成人组( > 14 岁)19 例 ,3 例获得中心立体视,占总例数的682 % ,儿童组与成人组术后立体视功能有显著差异( P< 001) 。结论:早期( 特别是在儿童视觉发育的可塑期) 行斜视矫正手术是提高斜视治愈率的最佳阶段。应对手术后过矫患者密切观察眼位,加用同视机训练,可提高其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44例视力正常,眼位均≥-20^Δ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术前,术后进行立体视测定。结果:随访6个月,儿童组25例,24例获得中心立体视,占总例数的54.55%;成人组19例,3例获得中心立体视,占总例数的6。.82%,儿童组怀成人组术后立体视功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共同性斜视188例手术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视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影响双眼单视和美容。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收治同性水平性斜视患者 188例 ,经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188例患者中 ,男 10 8例 ,女 80例 ;年龄 4~ 6 7岁 (<2 5岁者 15 9例 ,≤ 2 5岁者 2 9例 ) ;共同性内斜视 10 6例 ,共同性外斜视 82例。 14岁以下儿童用 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 ,有屈光不正及弱视者先配戴矫正眼镜和做弱视训练 ,6个月后仍存在斜视度才行手术矫正。1 2 检查 患者均由专科医师详细询问病史 ,行视力、外眼、屈光间质及眼底检查 ,术前、术后以…  相似文献   

5.
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矫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矫正共同性外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我科诊治90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并对其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本组病例术后1周的近期效果正位率81.11%,术后6周远期疗效正位率78.1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岁组术后6周眼位正位率为76.19%,〉13岁组正位率为75.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随访8周-12个月,随访率为100%;68例患者同视机检查中15例具有立体视,除2例〉13岁,其余均≤13岁。结论早期手术矫正,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使手术误差减少到最小,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疗效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患者38例,并对其术后眼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一周正位35例,欠矫2例,过矫1例.所有患者眼球运动功能良好,无外转受限.结论 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效果与诸多因素有关,术前、术中和术后都要充分考虑融合功能的作用,应根据患者的融合功能强弱灵活掌握手术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共同性斜视患者矫正手术的护理方式,对患者术后出现眼部不适应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处理。方法:对26例共同性斜视患者手术后进行眼部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做好解释工作,以配合治疗减轻术后反应。结果:术后24小时内25例患者无眼部及胃肠感染,1例患者有轻微疼痛,对症处理缓解。结论:共同性斜视术后患者普遍存在眼部不适,协助医生做好术后眼部及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视觉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儿童共同性斜视手术中显微镜手术的疗效。方法儿童共同性斜视75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4例在显微镜下完成斜视矫正手术为A组,41例在肉眼直视完成斜视矫正手术为B组,观察两组手术后的眼位,手术后球结膜反应,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术后2周后进行同视机三级功能训练,观察双眼单视功能和立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随访3-6个月,A组术后正位32例占94.12%,25例具有双眼单视功能,占73.53%,19例建立立体视觉,占55.88%。B组术后正位38例占92.68%,29例具有双眼单视功能,占70.73%,21例建立立体视觉,占51.22%。两组眼位矫正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球结膜水肿轻,充血消退快,切口愈合佳,无手术瘢痕,未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手术中视野清晰,能提高操作准确性,疗效确切,具有减轻手术创伤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等诸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毛德荣 《中国医药指南》2014,(3):21+23-21,23
目的研究共同性斜视手术后出现复视症状概率和相关因素,降低复视症状发生率。方法选取在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手术治疗的300例共同性斜视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患者年龄大复视发生概率大、过矫者发生概率大,外斜视较内斜视术后出现复视症状概率较大,患者存在正常视网膜的对应性出现复视症状的概率较小。结论共同性斜视术后复视发生率高,主要原因为异常视网膜对应眼位过矫及融合无力,早期同视机训练有利于建立正常视网膜对应关系、消除复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6,(19):32-35
目的探讨视觉训练对间斜视术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从而为临床患者视觉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斜视专科检查、融合视和立体视测量后对其进行外斜视矫正术,术后复查眼位并检查融合视和立体视,术后15天采用DV-100视觉诊疗系统进行训练,3个月后检查患者的融合视和立体视。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手术后、手术后3个月双眼容和视、远近立体视变化情况。同时将患者根据年龄分为9~14岁组和15~32岁组,观察并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视觉训练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前、手术后以及术后视觉训练3个月后的平均融合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其中手术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视觉训练3个月后,患者平均融合值明显好于手术前和手术后(P0.01)。同时斜视手术前后,9~14岁组以及15~32岁组患者平均融合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个月的视觉训练后9~14岁组患者融合视提高幅度明显大于15~32岁组(P0.05)。所有患者手术前、手术后以及视觉训练3个月后立体视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手术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视觉训练3个月后,患者立体视恢复情况明显好于手术前和手术后(P0.05)。结论间歇性视觉训练通过采用视觉训练设备,协调训练患者的手、脑和眼,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双眼单视的恢复,且患者接受手术时年龄越小,其双眼单视功能恢复越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共同性斜视患者肌止端距离在斜视发病中可能的机理作用.方法 手术中测量17例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内、外直肌止端距角膜缘距离,进行统计分析后与正常人群比较是否具有差异性.结果 在11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中,外直肌止端距角膜缘4.0~ 7.0mm,平均(5.9±0.99)mm,正常参考值为6.9 mm(t=4.630,P<0.05);内直肌止端距角膜缘(4.5~6.0)mm,平均(5.3±0.57)mm,正常参考值为5.5 mm (t=1.053,P>0.05).在6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中,外直肌止端距角膜缘6.5~7.0mm,平均(6.7±0.21) mm,正常参考值为6.9 mm(t=1.840,P>0.05);内直肌止端距角膜缘3.5~4.5mm,平均(4.3±0.41) mm,正常参考值为5.5 mm(t=7.185,P<0.05).结论 内、外直肌肌止端距角膜缘距离可能为共同性水平斜视的发病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矫正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矫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近期正位率79.0%(49/62),远期正位率为70.4%(38/54)。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早期手术矫正,既可以改善外观又可以恢复部分双眼视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斜视手术时机选择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斜视手术时机选择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223例斜视患者分三个年龄组,A组:9岁以下,B组:10-18岁;C组18岁以上,对照三组手术前后的双眼单视功能及手术一次成功率,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结果(1)A组术后重建双眼单视功能的比率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三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手术成功率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双眼单视功能级别,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结论:对斜视患者应尽早手术矫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斜视矫正术后的远期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100例行斜视矫正术治疗的间歇性外斜视儿童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手术前相关指标,并以对比的方式探析患儿接受手术治疗及随访12~24个月后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100例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后随访12~24个月,末次随访距...  相似文献   

16.
立体化药学服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与分析国内药学服务的实践活动,提出了实施立体化药学服务的新观点,并介绍其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金菊  宁宏 《安徽医药》2017,21(5):834-837
目的 探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儿屈光参差与弱视检出率相关性及对远期立体视觉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3月-2016年4月在眼科门诊就诊且资料完整已治愈的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儿146例,回顾性收集所有病历资料,根据初诊时检影验光的等效球镜(SE)值将患儿分为低度组(n=92),中度组(n=31),高度组(n=23),所有患儿初次就诊时,对眼位进行检查,完成检影验光,均行全矫配镜,对合并有弱视的患儿同时进行弱视治疗.于末次随访时,对远近距离立体视觉进行测定.结果 高度组患儿初诊时弱视检出率均高于中度组和低度组,且中度组高于低度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8、61.924、54.482,P=0.043、P<0.001、P<0.001);与初诊时结果相比,末次随访检影验光双眼SE差≤1.0 D患儿比例显著升高,而1.0 D<双眼SE差<2.5 D和双眼SE差≥2.5 D患儿比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44,P<0.001);与初诊时相比,中度组和高度组患儿末次随访时屈光参差均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3、17.391,均P<0.001);高度组患儿末次随访时立体视盲比例均高于中度组和低度组,且中度组高于低度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1、32.986、5.682,均P<0.001).结论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伴屈光参差患儿初诊屈光参差越大,弱视检出率越高,末次随访时立体视觉恢复越差.  相似文献   

18.
19.
快速康复外科(ERAS)是基于循证医学依据提出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已成为外科术后管理的共识,目前也已在胰腺手术中得以应用.近年来,国内胰腺外科界也逐渐在推广实施ERAS,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争议.实施ERAS的障碍,既来自于医护患三方的理念问题,也来自于执行层面的脱节.ERAS即使达不到理想目标,也能使患者从相应的措施中获益.ERAS理念的核心是对患者的精准照护和人文关怀,因此,无痛病程中要兼顾并发症的识别,实施过程需合理推进,出院后要保证救治的可及性,以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Loss of vision is a threatening presentation of disease. We describe a case of acute idiopathic blind spot enlargement in a 26-year-old male traveler who presented with narrow vision after a journey to Indonesia. Although the patient used mefloquine at time of presentation, we were unable to retrieve sound data incriminating mefloquine in this rare eye disor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