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感染流感病毒后的神经保护效应,检测流感病毒H3N2和H9N2体外感染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是否会诱导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转录水平的改变。方法从新生小鼠大脑皮质分离培养神经胶质细胞,并进一步纯化星形胶质细胞,经纯度鉴定后,用感染复数为2的流感病毒H3N2和H9N2进行体外感染。在感染早期(6h)和感染中后期(24h)分别提取细胞RNA,real-time PCR检测神经营养因子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病毒感染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显著上调GDNF转录水平的表达,NGF,BDNF,NT-3转录水平变化不明显。H3N2和H9N2感染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细胞因子变化情况一致。结论流感病毒H3N2和H9N2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可诱导神经营养因子GDNF转录水平的上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的牛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分泌特点,并观察微囊包裹对细胞存活率及BDNF和GDNF分泌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牛RPE,用高压静电成囊装置制备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化细胞,台盼兰染色法检测囊内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BDNF及GDNF分泌量。结果原代及传代后RPE上清液中在基础状态下就能够检测到BDNF和GDNF,传代后两者的分泌量较原代无显著差异。微囊化细胞BDNF和GDNF分泌量在1-5 d与未微囊化细胞相比显著降低(P〈0.01),而6-8 d两组无显著差异。囊内活细胞数及BDNF和GDNF分泌量在体外培养的第14天至第21天趋于稳定。结论RPE基础状态下就能够分泌少量BDNF和GDNF,且不受传代及微囊包裹的影响。体外培养21 d后仍检测到囊内细胞的存活及BDNF和GDNF的分泌。牛RPE是一种具有一定前景的帕金森病细胞移植的供体。  相似文献   

3.
毛囊(hair follicle,HF)有丰富的感觉和自律性神经支配。对小鼠人工毛周期进行研究发现,毛囊神经支配与毛周期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本文主要观察C57BL/6小鼠人工毛周期皮肤和毛囊部位的神经营养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神经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P物质(substance P,SP)以及肥大细胞(Mast cell,MC)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Nogo66蛋白复合物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用532-二极管激光制备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每只实验大鼠右眼为模型眼,左眼为对照眼.将造模成功的18只大鼠分为两组,分别接种Nogo66蛋白复合物和卵清蛋白复合物(n=9),荧光金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计数,免疫荧光法及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GAP43、CD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BDNF、GDNF蛋白表达.结果 慢性高眼压大鼠RGCs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P<0.01),接种Nogo66-FA复合物后,RGCs数量有所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视网膜节细胞层和外丛状层有大量GAP43和CD3表达,视网膜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和内核层大量表达BDNF和GNDF,视网膜BNDF、GDNF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接种Nogo66蛋白复合物后,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网膜微环境改善,T细胞及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上调,RGCs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对大鼠脑区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TrkB)、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利培酮处理组( n=8)和对照组( n=8),利培酮处理组采用0.25 mg/kg利培酮腹腔内注射,对照组采用等量安慰剂腹腔内注射,连续处理14 d后处死大鼠。取大鼠左右前额叶皮质、左右颞叶皮质及海马,提取RNA并进行BDNF、TrκB和P75NTR 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 利培酮处理组大鼠的左右前额叶皮质、左右颞叶皮质及海马中BDNF及TrkB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而利培酮处理组P75NTR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能够上调大鼠左右前额叶皮质、左右颞叶皮质及海马BDNF-TrkB信号通路,而不能改变上述脑区中P75NTR 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抗体封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oin70,HSP70)后对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ic factor,BDNF)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并纯化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划痕损伤法构建细胞损伤模型,通过培养液内加入HSP70抗体来进行干预.在不同时间点对对照组和损伤干预组进行BDN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增生情况及BDNF的表达强度,并用RT-PCR检测BDNF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BDNF的表达明显减弱(P<0.05,P<0.01),GFAPmRNA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HSP70可能具有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表达BDNF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助阳宁神方对应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皮质酮制备应激致抑郁样行为模型,在造模期间每日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的助阳宁神方水煎剂,造模实验进行4周,第4周末进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后处死动物,取脑剥离出海马,进行神经微丝蛋白轻链(NF-L)、突触素(SY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降低,抑郁样行为明显,海马NF-L、SYP、BDNF及GDNF表达均显著下调;助阳宁神方中、低剂量能明显改善模型动物体质量和行为学变化,并能显著拮抗模型动物海马NF-L、SYP、BDNF及GDNF表达下调;高剂量助阳宁神方对BDNF及GDNF表达也有一定上调作用.结论 助阳宁神方对应激致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与调节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以发挥保护神经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mtrophic factor,GDNF)在保护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过程中,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 28K,CB)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右侧纹状体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制备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注射后第7天,根据行为学分析筛选模型鼠,将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PBS组(右侧黑质注射pm)和GDNF组(右侧黑质注射GDNF)。空白对照组动物分别于6-OHDA注射后第7天、14天、21天和28天时,PBS组和GDNF组动物分别于6-OHDA注射后第14天、21天和28天时,行黑质节段连续冠状石蜡切片,以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mxylase.TH)、CB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ous acid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显示DA能神经元、含cB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光镜观察以及细胞计数,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6-OHDA注射后第28天,GDNF组大鼠右侧黑质rrH表达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组和PBS组;②C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6-OHDA注射后第7天,空白对照组大鼠右侧黑质尚可观察到cB表达阳性神经元,之后的时间点空白对照组和PBS组均观察不到,而GDNF组大鼠右册黑质处在所检测的各时间点均可观察到cB表达阳性神经元;③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空白对照组在6-OHDA注射后第7天时有少量的GFAP表达阳性细胞,于注射后第14天时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注射后第28天时已基本检测不到;PBS组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量与空白对照组的表现一致,而GDNF组大鼠黑质在所检测的各时间点均可观察到大量反应性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CB和(或)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GDNF保护并促进PD模型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存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测阿尔茨海默病(AD)中Nicastrin(NCT)和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内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AD中的病变机制。方法应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FAD转基因小鼠海马区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Nicastrin、A0和星形胶质细胞三者位置关系,半定量分析星形胶质细胞、Nicastrin和Aβ的表达变化。结果(1)野生型小鼠的海马区中未见Nicastrin和Aβ聚积,突变型小鼠海马的第一亚区(CA1)、第三亚区(CA8)、齿状回(DG)中可见Nicastrin和Aβ共定位于星形胶质细胞。(2)荧光半定量结果显示,Nicastrin、AG和星形胶质细胞在突变型小鼠的CA1、CA8、DG区的荧光强度均大于野生型小鼠的相应脑区(P〈0.05)。(3)体视学计数结果显示,突变型小鼠海马的Aβ、Nicastrin和GFAP的阳性共定位数多于野生型小鼠海马的各相应脑区(P〈0.05)。结论Nicastrin在AD转基因小鼠脑内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增多。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Aβ可能由表达于其中的β-淀粉样前体蛋白切割而成,而非摄取自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苷预处理对氧糖剥夺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或第4代的星形胶质细胞传代至96孔板内,细胞贴壁并长出突起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和腺苷预处理组。观察氧糖剥夺8 h复氧糖24 h后星形胶质细胞形态,检测细胞培养液中GDNF水平。结果氧糖剥夺组G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腺苷预处理组GDNF水平显著高于氧糖剥夺组(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能进一步增强缺氧缺糖后GDNF的表达,GDNF的表达上调可能是腺苷预处理诱导缺血耐受,产生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