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H)的CT表现,分析不同直径的肿瘤在CT表现上的差异,了解肿瘤直径对CT表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5月开平市中心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2例经病理证实的IHH的CT表现,评估内容包括肿瘤的分布、数量、大小和CT增强的模式,分析不同直径的肿瘤在CT表现上的差异。结果 22例IHH中共发现病灶306个。CT平扫显示302个(98.7%)病灶为均匀低密度,4个(1.3%)病灶内见钙化或出血。CT增强扫描动脉期,158个(51.6%)病灶表现为边缘环形强化,148个(48.4%)呈全瘤均匀强化,102个(33.3%)表现为纤维条索样强化,88个(28.8%)呈结节样强化。当肿瘤直径1.0 cm,动脉期全部病灶均表现为全瘤均匀强化;肿瘤直径在1.0~2.0 cm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表现为混合性强化模式;肿瘤直径2.0 cm时,增强扫描动脉期以边缘环形强化为主(108/110,98.2%)。门静脉期所有的病灶均表现为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期大多数病灶表现为全瘤均匀强化(284/306,92.8%),各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30.56,P0.001)。结论 IHH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的直径对CT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移植肝少见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3年8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少见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4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重点分析患者肝脏病变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4例患者中,误诊3例,分别为肝未分化肉瘤、继发性淋巴瘤、嗜酸性肉芽肿;正确诊断1例,为胆囊癌肝转移。肝未分化肉瘤表现为囊实性占位,周围实性部分及分隔显著持续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短期内迅速增大;病灶周围无水肿带;可见较多钙化灶。肝继发性淋巴瘤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灶,多数信号均匀,增强各期强化程度较低,不伴肝内血管侵犯,伴随肝外淋巴结肿大;少数病灶内见出血。肝嗜酸性肉芽肿表现为肝脏多发病灶信号及强化方式多样,提示病灶由多种成分组成,处于病变的不同阶段,多数病变呈环形进行性强化表现。胆囊癌肝转移肝移植术后复发表现为肝内稍低密度灶,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呈稍低密度,伴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融合。结论移植肝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的影像学征象各有特点,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上述少见移植肝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CT检查诊断肾脏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肾脏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53(9~68)岁.临床表现腹部不适9例、腹泻3例、腹痛2例,伴血尿2例、发热2例.采用Somatom Plus4型螺旋CT机和Presto多层螺旋CT机,平扫加增强扫描12例,动脉期加实质期扫描2例.总结分析肾脏淋巴瘤CT检查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结果 14例患者CT检查的直接征象:单发结节型1例,病灶密度均匀,增强后较明显均质强化,边缘清楚;多发结节型6例,增强后结节边缘清楚,呈轻度均质强化或强化不明显,肾外形无明显外凸;弥漫浸润型7例,肾脏肿大,病灶轻度强化,境界不清楚.间接征象:腹主动脉、肾门旁多发淋巴结肿大13例,其中淋巴结肿大成串或成堆4例,淋巴结广泛肿大融合,包绕血管,显示"腹主动脉淹没"征3例.13例淋巴结肿人密度均匀,轻度强化,其中边缘清楚、光整9例.伴骶椎、骶管淋巴瘤1例、肾周筋膜浸润2例.右肾手术切除1例,穿刺活检证实13例,病理报告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结论肾脏淋巴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除直接征象外,典型间接征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leen,SANT)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9年10月间7例经病理学确诊SANT的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献。结果 7例均为单发病灶,6例类圆形,1例不规则形。病灶直径3.8~8.9 cm,平均6.9 cm。CT平扫2例呈较均匀的低密度,边界较清晰;其余5例以稍低密度为主,内部及边缘见条片等密度影,边界欠清晰。动态增强动脉期7例均表现为病灶边缘及内部早期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向心样强化,5例见较明显的“轮辐征”,以门静脉期较明显;增强后病灶边界变清晰。6例病灶所在区域脾脏增大,其中2例局限突出脾脏轮廓。本组病例均未见腹水、邻近组织的侵犯及转移,腹腔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 SAN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表现为脾脏单发较大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平扫呈等密度或较低密度,增强期外周及内部早期结节状、条状明显强化,延迟期呈持续性明显强化,部分可见“轮辐征”,这些特点对SANT诊断及鉴别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超声检查,10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结果 15例中,单发病灶9例,多发病灶6例.影像学特点:肝内单发、多发及弥漫性结节或肿块,边界多清晰,病灶内或周围可见丰富血管影.超声以低回声为主,也可为高回声或混杂回声,多普勒超声检查示病灶血供丰富.CT平扫呈低密度灶,伴有斑点、斑片、条索状钙化.增强扫描示小病灶动脉期均匀明显强化或环行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大病灶动脉期边缘呈环形及花瓣样强化,延迟期持续向心性强化,中心区域可见条索状血管样强化及未强化区域.MRI表现为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混杂出血、坏死及迂曲流空血管.结论 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超声应作为筛查和随访的重要手段,CT和MR对早期定性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y cell angioma,LCA)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间经病理及临床确诊的3例LCA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3例平扫均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影;动脉期增强表现均为轻度不均匀强化,动脉期显示的病灶数目明显多于平扫;延迟期病灶填充,与周围脾脏实质强化一致。结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多层螺旋CT的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应用于临床上该类患者的诊断及脾脏的切除术式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典型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特征。方法收集6例CT表现不典型、经病理证实的PSH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其CT表现。结果 6例CT平扫表现如下:5例单发,其中3例表现为侧胸壁胸膜肿块、2例跨越斜裂胸膜生长,1例弥漫多发,贴近斜裂胸膜生长;4例形态不规则,2例呈类圆形或结节样;5例边缘见磨玻璃影;胸腔积液1例;囊变3例;粗点状钙化4例。5例接受CT增强扫描,动脉期3例轻度强化、1例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静脉期3例强化程度稍增强、1例持续强化、1例CT值稍下降;均见贴近肿瘤边缘走行的血管影。结论不典型PSH CT多表现为不规则肿块,亦可呈多发结节状,可沿侧胸膜或跨越叶间胸膜生长,或伴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T检查对脾原发血管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2月至2018年11月经病理学证实的59例原发血管性肿瘤CT资料。 结果20例脾血管瘤增强扫描后可有3种强化方式;6例错构瘤表现与血管瘤类似;6例淋巴管瘤CT增强后无强化;17例血管淋巴管瘤依其淋巴管和血管构成比例不同而表现不一;8例窦岸细胞血管瘤表现为脾内多发低密度结节,呈渐进性强化或轻度强化;2例血管肉瘤表现为不均匀性强化,瘤内出现坏死和(或)异常肿瘤血管,常伴发转移。 结论脾原发血管性肿瘤影像学表现虽然各具特征,但部分征象相互重叠,CT检查有助于对其进行鉴别与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脏病灶在CT和MRI出现不同强化方式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35例肝内病灶,所有病例同期进行标准的三期CT和MRI增强检查,并由两名副主任医师评估肝内病灶不同的CT和MRI强化方式。结果 35例病例中:①肝癌15例,其中12例CT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而相同病灶MRI检查呈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仍有强化,呈相对高信号影;3例CT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有强化,而MRI相同病灶在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呈相对低信号。②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例,CT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呈等密度;而同一病灶MRI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呈相对高信号。③血管瘤7例,CT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呈边缘持续强化;而MRI动脉期呈边缘结节状明显强化,门脉期呈持续强化。④肝脓肿8例,炎性假瘤2例,CT强化时,包膜或分隔在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呈持续性强化,MRI对同一病灶强化明显。结论 增强CT和MRI对肝内病灶强化规律大部分一致,但是在个别病灶中,出现两者强化方式不同。所以,对肝内强化病灶,需结合CT和MRI检查后综合分析考虑。  相似文献   

10.
腮腺Warthin's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s瘤的CT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Warthin's瘤25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 25例共51个病灶,单侧单发13例,单侧多发4例,双侧单发3例,双侧多发5例;在轴位图像上,14个病灶最大径自前内指向后外。25个病灶见贴边血管征,其中8个病灶见贴边血管浅分叶征;28个病灶呈椭圆形,23个呈类圆形;15个病灶密度均匀,36个密度不均匀;18个病灶可见囊变,其中13个呈囊实性改变;50个病灶边缘清楚,1个边缘不清。20例(40个病灶)接受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均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减退。结论贴边血管征及贴边血管浅分叶征是腮腺Warthin's瘤的特征性CT表现;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极、多灶性或双侧发病常提示本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嗜酸性肝脓肿的影像和病理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嗜酸性肝脓肿的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8例行CT增强扫描,表现为3种强化方式:动脉期病变边缘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分隔状强化3例;动脉期病变边缘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蜂窝状强化4例;动脉期病变表现为连续的环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密度1例.MR检查2例,平扫病灶均呈T1WI等、T2WI高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MR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呈蜂窝状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持续强化.结论 了解嗜酸性肝脓肿的影像表现对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蝶骨嵴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蝶骨嵴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包括脑膜瘤16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前列腺癌转移瘤1例、骨尤文肉瘤1例、骨肉瘤1例和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23例均行MRI平扫+增强检查,其中12例行CT平扫检查。观察病灶边界、占位效应、信号特点、骨质改变及邻近结构受累情况。结果蝶骨嵴占位以脑膜瘤最常见(16/23,69.57%),其次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23,13.04%)。两者均有较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蝶骨嵴脑膜瘤MRI平扫以均匀等T1等T2信号为主,增强呈中等-明显强化且多伴"脑膜尾征",CT上受累骨多呈骨质增生肥厚。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多表现为病变沿骨生长方向延伸,受累骨骨质膨大,呈"磨玻璃状"。本组蝶骨嵴恶性肿瘤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误诊为脑膜瘤,但结合受累骨骨质破坏及肿瘤ADC值更低可进行鉴别诊断。结论 CT和MRI对蝶骨嵴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结果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主要为境界清楚、呈圆形或类圆形的肿块,平扫时肿瘤呈稍低密度影,密度较均匀,内部可见多发点状钙化;增强后病灶无强化或呈轻度强化。结论 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边缘、内部结构和血供方式等影像学特点,反映病灶的大体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OCCC(26个病灶)的CT表现,包括肿瘤位置、形态、大小、边界、CT平扫和强化特征及有无肺动脉栓塞等。结果 4例病灶位于于双侧卵巢,18例病灶位于单侧卵巢。肿瘤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边界清,有包膜,平均最长径(12.54±4.48)cm。26个病灶中,26.92%(7/26)为实性,3.85%(1/26)为囊性,69.23%(18/26)为囊实性。18个囊实性病灶中,12个为单房囊实性,实性成分呈结节状、球状、团片状、云絮状或分叶状向囊内突出,病灶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CT值28~47 HU)。增强扫描2个实性病灶和1个囊实性病灶实性成分动、静脉期均呈明显强化,23个(23/26,88.46%)病灶实性成分呈进行性中度到明显强化。囊实性病灶囊性成分和囊性病灶平扫及增强各期CT值为13~34HU。6例患者伴不同程度肺动脉栓塞。4例患者伴恶性腹腔积液。结论 OCCC好发于单侧,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单房囊实性肿块,实性成分呈多种形态向囊内突出,增强扫描多呈进行性中度到明显强化,同时易伴发肺栓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术前对所有患者行CT平扫,对其中1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12例肿瘤均为单发;3例为功能性,9例为非功能性;11例良性,1例恶性。8例肿瘤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4例为类圆形;7例肿瘤边界清楚,5例边界不清。平扫肿瘤呈稍低于肌肉的中等软组织密度,11例密度不均匀,瘤内见囊变、坏死或钙化;1例较小肿瘤密度均匀。增强扫描9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强化较均匀。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延迟强化,实性部分动脉期呈轻一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实质期强化更加显著。结论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能为术前诊断和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胶质肉瘤(GS)的MRI表现及相关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S的患者临床、MR及病理检查资料。结果 20例发生于大脑凸面,2例发生于深部脑白质;16例肿块呈圆形或类圆形,6例呈不规则形。22例肿瘤MRI均表现为不均匀团块状异常信号;20例为囊实性,2例为实性。4例为GS合并出血。肿瘤T2WI 21例呈以稍高信号或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例呈等信号;T1WI 18例呈不均匀稍低信号,4例呈不均匀低信号。21例可见瘤周水肿,1例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厚壁环状或花环状明显强化17例,壁结节强化7例,瘤内栅栏状强化14例。GS病理表现主要为胶质母细胞瘤成分与肉瘤成分呈间隔交替存在或肉瘤将胶质母细胞瘤分隔呈岛屿状。结论脑胶质肉瘤多位于大脑凸面,呈厚壁环形或花环状强化、壁结节及栅栏状强化是其特征性MRI表现,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索样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索样脑膜瘤患者的CT和MRI。6例中4例接受CT,其中2例接受CT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仅接受平扫、1例仅接受增强扫描;5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接受动态增强MRA检查。结果 4例病灶位于幕上,1例位于幕下桥小脑角区,1例跨小脑幕上下生长。3例侵犯邻近组织。3例伴瘤周水肿。3例病灶CT平扫分别呈低、等、高密度;5例病灶平扫MR T1WI均呈低信号,T2WI 4例呈高信号。4例MR增强检查中病灶明显强化,3例见脑膜尾征。2例MRA动脉期肿瘤均未见显影,其中1例静脉期肿瘤显影,1例MRA全程未见显影。结论脊索样脑膜瘤女性多见,发病年龄较轻;肿瘤好发于幕上,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强化明显,且呈延迟强化;易侵袭邻近组织,尤其是骨组织,但较少突破软脑膜侵袭脑实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超声、钼靶X线、CT的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47个病灶)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超声、钼靶X线、CT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40例中超声检出47个肿块,33个(33/47,70.21%)呈椭圆形或圆形,40个(40/47,85.11%)边界清晰,35个(35/47,74.47%)表现为低回声,31个(31/47,65.96%)后方回声增强,26个(26/47,55.32%)有较丰富血流信号。对21例行钼靶X线检查,于18例中发现21个病灶,11个(11/21,52.38%)边界清楚,14个(14/21,66.67%)形态规则,18个(18/21,85.71%)呈高密度。对7例行CT检查,共检出8个病灶,6个(6/8,75.00%)病灶为等增强或略高增强的规则肿块;所有病灶均无钙化、毛刺征。结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但仍缺乏特异性,确诊仍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