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构建狂犬病病毒C基因和N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为研究融合基因疫苗打下基础.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质粒pVax-G中克隆出狂犬病毒G和N基因,经连接及鉴定成功后与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Yes2连接,并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 融合基因pVax-G/N测序结果与预期完全符合.结论 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pYes2-pVax-G/N,为进一步研究稳定、安全的狂犬病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获得PRV gE主要抗原表位基因,构建PRV gE重组表达载体。方法:根据伪狂犬病病毒Min—A株gE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PRV gE基因主要抗原表位区约642bp的片段,将产物克隆到PGEM-7Z载体中,测序正确后再将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提取质粒作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序列测定。结果: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表明,扩增出了PRV gE主要抗原表位基因,测序结果经BLAST分析与GenBank中注册的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克隆了PRV gE主要抗原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3.
狂犬病农村较常见,病死率高。WHO曾推荐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组织标本中狂犬病毒抗原,可确诊狂犬病。继后,又有酶免疫试验用于此项诊断,但上述试验均需将待检组织制成切片,而免疫荧光试验还需荧光显微镜,以致难于在一般实验室推广。我们用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ot Immunobinding Assay,简称DIA)检测组织中狂犬病毒抗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南省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其与疫苗株的差异。方法对4株湖南狂犬病病毒P和M基因同时进行了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结果同源性分析表明,4株湖南街毒P和M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3%-99.4%和98.4%-99.8%;与其它I型狂犬病病毒和疫苗株核苷酸同源性比较,P基因分别为78.4%-90.2%和81.8%-86.8%;M基因的分别为81.8%-92.1%和84.7%-90.6%。4株野毒P和M基因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0%-99.3%和98.5%-99.0%。结论4株病毒P基因和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我国现用的人用及兽用疫苗株存在一定差异。进化关系表明,4株病毒均为基因I型狂犬病毒;与我国宁夏分离株最近;与其它I型毒株分离自菲律宾和泰国等东南亚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翼手目的毒株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5.
狂犬病毒的包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和核蛋白(nucleoprotein,NP)是主要的保护性抗原,一般认为,NP诱导的细胞免疫在狂犬病毒感染后起更为重要的作用.文献报道以不同病毒载体表达的NP,可使受攻击的小鼠具有更强的保护效力和较长的存活时间.为研究狂犬病毒3aG株NP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狂犬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中的作用,本研究对N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B7-1/Sart3融合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人共刺激分子CD80(B7-1)、T细胞识别的鳞状细胞癌抗原3(Sart3)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分别在原核和人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胎盘组织抽提的总RNA中克隆Sart3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第1~1281bp).此段序列包括已报道的能诱导HLA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抗原表位。然后将不含终止密码子的B7-1 cDNA和Sart3 cDNA共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测定核苷酸序列确定重组成功后,分别转染大肠杆菌和人成纤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检测B7和Sart3的表达。结果:构建人B7、Sart3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B7sart3/pEGFPN。测序结果与GenBank的B7、Sart3相应序列(NM_005191、NM_014706)一致.阅读框无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现在转染的人成纤维细胞表面有明显的荧光增强.免疫印迹发现融合蛋白可以与抗B7抗体反应,融合蛋白分子量与B7-Sart3-EGFP的预测分子量相当。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B7Sart3/pEGFPN,并在人成纤维细胞中表达。为下一步研究将SART3蛋白作为肿瘤疫苗应用于骨肉瘤的生物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暴露人群中血清狂犬病毒抗体分布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暴露人群接种狂犬疫苗后血清中RAV -Ab效价的分布情况 ,我市对 2 0 0 1~ 2 0 0 2年间全程接种狂犬疫苗的暴露人群中血清狂犬病毒抗体进行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血清样本来自盐城市范围内被犬等动物咬伤后注射人用精制狂犬疫苗的人群 ,于注射疫苗 45天后采静脉血分离血清 ,即时检验或 -3 0℃冰冻保存。疫苗 为人用精制狂犬病疫苗 (原代地鼠肾细胞 :RHKCV) 2 .5U/支 ,辽宁生物技术公司产 ,有效期内使用。狂犬病毒细胞抗原片 浙江省卫生防疫站产品 ,-3 0℃干燥保存。冻干羊抗人IgG荧光抗体 效价为 1∶1 6,1ml/…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狂犬病病毒的结构及狂犬病发病特点和危害性,提出预防对策。方法:狂犬病现况分析研究法。结果: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对人类危害极大。对带病毒犬咬伤者,除应急做伤口处理,还须在72h内注射抗狂犬病毒疫苗,接种越早,预防效果愈好。结论:人狂犬恙病迄今为止尚无特效疗法。但是,应用基因工程研制的无毒口服疫苗可望成为人畜共患狂犬病新的换代产品,使狂犬病早日消灭。  相似文献   

10.
接种疫苗后是否产生足够的中和抗体是检验免疫成功与否最直观的指标。为更有效地预防狂犬病的发生,了解有关因素对狂犬病疫苗接种后血清狂犬病毒抗体(抗-RV)阳性率的影响,我们于2001年9月~2003年9月,对来我单位接种狂犬病疫苗的2367例动物咬伤者(暴露者)进行了血清抗-RV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and phylogenetic evolution of rabies N gene.Methods Saliv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rabies cases,and RT-PCR was used to amplify the N gene of rabies virus with the specific primers.The amplifying product of RT-PCR was cloned to pUCm-T vector and transformed into E.coli XL1-Blue and then the blue-white selection,PCR screening and gene sequencing were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positive clones.Finally,ExPASy and other bioinfor...  相似文献   

12.
不同疫区家犬携带狂犬病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河南和陕西两省外观健康的家犬狂犬病毒携带率,为加强当前犬只管理、控制我国狂犬病不断上升的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河南和陕西两省近年来人间狂犬病疫情;分别采集河南和陕西两省外观健康的家犬脑组织样品121份和645份,以免疫荧光实验(IFA)、小鼠颅内接种试验(MIT)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样品带毒情况;以MEGA及DNASta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病毒核蛋白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从河南省121份犬脑样品中栓出阳性结果9份,陕西省645份样品无阳性;9株狂犬病毒与我国人用精制狂犬病疫苗CTN株系统发育关系较近。结论外观健康的家犬能够携带狂犬病毒;犬养殖量大、免疫率低以及狂犬病毒携带率高仍是当前我国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狂犬病不同固定毒株对动物的致病性和对细胞的感染性。方法以小鼠脑内和肌内途径接种比较不同毒株的致病性,研究并建立HEPES(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诱导的空斑形成技术测定病毒空斑形成单位(plaque-forming unit,PFU)和细胞病变感染技术测定病毒感染滴度(CCID50),并用以比较不同毒株的病毒滴度,实验同时以常规的直接免疫荧光法(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assay,dFA)做对照。结果不同固定毒株对10~12g小鼠的脑内致病力普遍很高,但肌内毒力普遍较低,脑腔感染致病力比肌内感染致病力高3.0~5.0lg LD50,CVS株相差最大为5.0lg LD50。用两种新的方法 (PFU和CCID50)测定不同毒株的病毒滴度与dFA法测定的结果比较,除个别株外无明显差异,如CVS-11、4aG、PV株用三种方法测定的滴度均在7.1~7.9lg。结论用dFA法测定病毒滴度的结果与小鼠脑内测定的结果有可比性,用以替代小鼠脑内法测定病毒滴度是可行的。两种细胞感染法测定的病毒滴度操作简便,无需贵重仪器和昂贵试剂,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狂犬病病毒和疫苗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狂犬病毒非临床型感染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狂犬病毒非临床型感染的可能性。方法:收集病例资料和检测暴露人群血清中的狂犬病毒抗体。结果:(1)收集到的2例患者,在被犬咬伤,愈后又复发不良反应,同时伴有血清中狂犬病毒抗体4倍增长的现象;(2)检测的暴露人群49例中(无疫苗接种史),检出狂犬病毒抗体7例(14.28%)。结论:狂犬病毒可以引起非临床型感染即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方法:对近5年我院监测到的动物伤人情况和狂犬病患者的患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结果:犬伤人在致伤人群、部位、动物类别等方面有一系列的流行病学特征,男性被动物咬伤几率远远大于女性,为女性的2倍左右(P〈0.05);处于14~44岁年龄段的人群较容易被动物所伤(P〈0.05);注射疫苗前行伤口处理者较不处理者少患狂犬病(P〈0.05)。结论:根据监测结果和患病资料制订狂犬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是做好狂犬病防管工作的关键。伤口处理是注射疫苗前的关键步骤,是否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应视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6.
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按年龄及干扰因素的暴露情况分组,对狂犬病纯化疫苗全程免疫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结果:狂犬病纯化疫苗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96.43%,年龄与酸辣、酒茶、抗菌素等干扰因素对抗体阳转率的作用不明显。结论:注射狂犬病纯化疫苗是预防狂犬病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赞瑞博程序的依从性。方法对896例接受赞瑞博程序疫苗接种的狂犬病暴露者从针次、年龄组和暴露级:别3个方面进行依从性分析。结果第3、4针次疫苗接种的失依从率分别为2.01%和4.24%(X^2=7.37.P〈0.01);低龄组和高龄组的失依从率分别为2.54%和8.85%(x^2=14.06,P〈0.01);Ⅱ、Ⅲ级暴露的失依从率分别为7.13%和4.78%(X^2=1.96,P〉O.05)。结论赞瑞博接种程序依从性良好,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查明人群中是否真正存在狂犬病毒隐性感染者。方法:检测有暴露史的自愿者体内的狂犬病毒抗体、随访调查其生存状况和抗体的消长情况,并与狂犬病死亡者的一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有暴露史222例自愿者中检出隐性感染者45例,其中密切接触者23例,被咬伤者22例,其体内的狂犬病毒抗体逐年下降,2006年其检测阳性率为0;这些隐性感染者的感染期绝大部分已超过我市狂犬病患者的最长潜伏期。结论:我们检出的45例感染者是真正意义上的隐性感染,而非潜伏期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