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敏霞  赵心明  周纯武   《放射学实践》2011,26(4):430-433
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C)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腺泡细胞癌4例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胰腺腺泡细胞癌均为单发肿瘤,肿瘤平均最大径为4.9 cm,2例位于胰头部,2例位于胰腺体尾部。3例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1例呈卵圆形,见完整包膜。4例肿瘤均以实性成分为主,1例可见出血,CT或MRI增强扫描各期实性成分轻度强化,其强化程度均低于周围胰腺组织,包膜强化。2例伴胰管扩张,其中1例伴低位胆管梗阻,1例伴肝转移。镜下见肿瘤细胞被细薄的纤维血管间质分隔呈腺泡状或条索状排列。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该病的影像表现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少见肿瘤的MSCT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肿瘤31例的CT图像,对比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浆液性囊腺瘤7例,黏液性囊腺瘤9例,黏液性囊腺癌1例,实性假乳头状瘤8例,胰岛细胞瘤4例,类癌和导管内乳头状癌各1例。其CT表现各不相同。结论:MSCT对胰腺少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异位副脾(IPAS)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IPAS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例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结果:3例胰腺异位副脾均位于胰尾,主要表现为信号强度或密度与脾脏相似,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与脾脏实质强化程度相似;3例同时伴有脾门区副脾.结论:IPAS为胰腺少见病变,其发生部位及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位于胰腺内的异位副脾(intrapancreatic accessory spleen,IPAS)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IPAS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5例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2例同时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结果 5例胰腺异位副脾均位于胰尾,主要表现为信号强度或密度与脾脏相似,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与脾脏实质强化程度相似,3例同时伴有脾门区或脾脏周围副脾。结论 IPAS为胰腺少见病变,易造成误诊,但其位置、CT及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C)的影像、临床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胰腺ACC 1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CT和MRI表现、随访情况,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66.6±13.2)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变位于胰头部7...  相似文献   

6.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pancreas,NETP)是一种少见肿瘤,仅占胰腺肿瘤的1%~2%[1],文献关于其MRI表现的报道不多.近年来随着MRI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开展应用,其在胰腺肿瘤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回顾性分析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ETP的MRI 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类肿瘤的MR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胰腺类癌足极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笔者回顾性分析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类癌并复习国内外文献,以CT表现与病理的关系为重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胰腺肿瘤,作者收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CT、MRI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胰腺类癌的临床特征和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类癌患者,术前均接受了CT检查,其中1例接受了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3例患者均为胰腺单发的囊实性肿块,1例位于胰头、2例位于胰尾,肿块包膜完整,边界清晰。CT平扫实性成分的CT值为22~34 HU,平均27 HU。增强后实性部分在动脉期呈显著环形强化,CT值40~88 HU,平均55 HU,高于胰腺实质。门静脉期肿块实性成分强化程度明显降低,CT值50~72 HU,平均62 HU,略高于胰腺实质。其中1例患者接受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可见十二指肠圈明显受压移位,但肠黏膜未见破坏。结论胰腺类癌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理检查,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腺少见囊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少见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术前平扫和增强的CT、MRI表现,其中表皮样囊肿4例, 淋巴上皮囊肿4例,淋巴管瘤3例. 结果 (1)表皮样囊肿病变位于胰尾部,囊壁光滑完整,CT平扫囊性病变内的实质成分和脾的密度相同.CT和MRI增强后实质成分表现出和脾完全相同的强化方式.(2)淋巴上皮囊肿老年男性多见,病变呈现多房状境界清楚的肿块.CT平扫呈等密度,MRI T_1WI和T_2WI上混杂的等高信号,增强后囊壁分隔强化.(3)淋巴瘤表现为体尾部的分叶状多囊性病变,CT平扫密度略低于胰腺实质,MRI平扫呈长T_1长T_2信号.增强后分隔和囊壁轻度强化,肿瘤不与胰管交通,胰管轻度受压移位.结论胰腺少见的囊性病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总结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的MRI表现与病理,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例经病理证实的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的MRI表现、病理特征及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加以分析讨论。3例患者均接受MR多序列扫描及增强检查。结果 3例均呈囊实性,DWI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强化,2例体积大的肿瘤在T_2WI可见中断的包膜,ADC可见点条状低信号。病理切片可见多形性肿瘤细胞、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较罕见,MR平扫、DWI及增强具有一定特征性,将有助于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喻奇志  于小平  段智   《放射学实践》2012,27(12):1343-1346
目的:回顾性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SPC)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癌病例,男3例,女8例,平均年龄37岁,分析其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肿块平均最大径5.8cm,CT表现为胰腺内密度均匀/不均匀的肿块,5cm以下病灶以实性密度为主,5cm以上病灶以囊实性为主。其中7例位于胰头,2例位于胰体,2例位于胰尾。增强扫描无强化或周边强化。9例包膜显示不完整,3例SPC出现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SPC以侵犯邻近血管为主,淋巴结转移少见。镜下:肿瘤有实性区、囊性区及假乳头区,细胞核有轻度异形性及核分裂相,部分可见神经血管侵犯及包膜浸润;免疫组化:SPC高表达β-catenin、α-1-AT、NSE、Vim阳性。结论:胰腺SPC的CT特征具有相对特异性,与病理所见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正>胰腺腺泡细胞癌是一种胰腺外分泌恶性肿瘤,临床较少见,最初由Berner于1908年报道,发病率仅占所有胰腺肿瘤的1%[1],与常见的胰腺导管腺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有较大不同,术前容易误诊。笔者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腺泡细胞癌1例,结合文献,分析本病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以提高对其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男,42岁,于1周前开始出现中上腹痛,主要为隐痛,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样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样瘤的MRI表现,其中腺瘤3例、交界性腺瘤3例、腺癌1例。结果:①主胰管型3例,MRI表现为主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十二指肠乳头肿大;②支胰管型5例,表现为胰腺囊性病灶多位于胰头钩突部,呈单囊或多囊状,可见分隔、壁结节,和主胰管相通;③混合型1例,该型包括与主胰管相连囊性病灶、主胰管扩张。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样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癌。肝细胞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2002:91 小肝细胞癌病理结构与动脉期不强化机制的探讨癌,胰腺 胰腺癌的螺旋cT诊断与术前评估2002:243膀胱癌 动脉内化疗及栓塞术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2002:334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诊断2002:158病毒性 病毒性脑炎的MRI诊断及临床意义2002:375病理对照 小肝细胞癌病理结构与动脉期不强化机制的探讨2002:318病理学 颅咽管瘤的病理分型及MRI特征对比分析2002:149 胰周区域淋巴结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基础2002:223 软组织病变磁共振短T2信号的病理基础2002:327 胰腺囊性病变的病理学基础及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肉瘤样肝细胞癌的CT、MRI影像学表现与其相应病理结构的关系,以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总结9例经病理证实的肉瘤样肝细胞癌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分析,与其相应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7例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单发肿块,其中位于右肝5例,尾状叶1例,左肝1例, 2例为多发性结节;CT平扫病灶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坏死、囊变及钙化;CT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MRI均呈长T_1、长T_2混杂信号改变;6例发生转移或侵犯其他器官。结论肉瘤样肝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病理结构、免疫组化关系密切,理解其病理及免疫组化的改变可为影像学做出正确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蒋廷宠  毛小明  林坚   《放射学实践》2011,26(6):613-615
目的:探讨胰腺转移性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6例)或超声导引下穿刺(5例)病理证实的共11例胰腺转移性肿瘤的CT表现,原发肿瘤肺癌3例,胃肠癌5例,腹膜后多形性未分化肉瘤1例,腹盆腔平滑肌肉瘤1例,肾透明细胞癌1例,胰腺转移性肿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结果:胰腺转移性肿瘤以单发结节多见(9例),多发结节少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BPBC)的 MRI 表现,并结合其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双侧病变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 sBPBC 患者的 MRI 表现,进行双侧 MRI 表现比较并与病理学类型对照分析。结果(1)20例 sBPBC 共41个病灶,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居多(26/41)。第一癌与第二癌病理类型相同者11例(11/20),其中,1例双侧浸润性小叶癌,10例双侧导管癌;不相同者9例(9/20)。(2)浸润性乳腺癌较早期乳腺癌 MRI 表现更具特征性。20例患者,仅6例(6/20)第一癌与第二癌具有相似的 MRI 表现,相似率不高;此6例患者,4例(4/6)具有相同的病理学类型。(3)10例患者符合第一癌为进展期乳腺癌,第二癌为早期乳腺癌或低度恶性乳腺癌。结论(1)sBPBC 患者的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率最高,双乳癌患者双侧病变病理类型不一定相同。(2)第二癌与第一癌的 MRI 表现相似率不高,双侧病变可分别独立行 MRI 诊断。(3)sBPBC 患者中,部分第一癌为进展期乳腺癌,第二癌为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时遇到的一侧疑似乳腺癌,但另一侧表现不相似的小病灶,需要积极随访。  相似文献   

19.
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各种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对87名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乳腺恶性肿瘤的MRI特点.结果:通过分析比较87例不同病理类型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及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发现浸润性导管癌多呈星芒状或蟹足状肿块,边缘不规则或伴毛刺,边界不清,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或不规则环状强化,SI-Time曲线以Ⅲ型为主;导管原位癌常为局限于一个象限内的锲形分布不规则异常信号灶,内部信号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后呈线样分支状强化,SI-Time曲线以Ⅱ、Ⅲ型为主;黏液腺癌多表现T2WI较高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或仅见轻度强化改变,SI-Time曲线以Ⅳ型为主;交界性分叶状肿瘤瘤体较大,边缘呈分叶状,有多结节融合样改变,增强后多呈均匀强化,部分内部可伴囊变;转移性乳腺癌为多发性明显强化的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整;湿疹样癌多表现为乳头表面凹凸不平,增强后明显强化;乳腺淋巴瘤、髓样癌及腺样囊性癌等少见病变亦因其不同的病理基础而有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论:乳腺恶性肿瘤因其不同的病理基础,表现出不同的MRI特征,正确认识将有助于对乳腺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边缘、密度及增强特征。结果9例均为女性,3例位于胰头,1例位于胰颈,5例位于胰体尾部,肿瘤体积较大,边界清楚,直径6~11cm,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囊性、实性成分比例各有不同,以实性成分较多,4例伴有钙化,增强扫描时,肿瘤实性成分及包膜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9例均不伴有胆管扩张,1例伴有轻度胰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