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95例老年鼻咽癌患者单纯放疗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单纯放疗老年鼻咽癌患者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995—1998年间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无远处转移、年龄≥65岁的老年鼻咽癌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8%。3、5、8年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9%、87%、84%和85%、79%、79%。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血液学反应(34例)、皮肤反应(61例)和口腔黏膜炎(63例);晚期不良反应主要为听力下降(8%)、张口困难(10%)和颅神经损伤(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局部控制率因素有放疗是否中断(χ2=7.45,P=0.006)、颈部淋巴结疗效(χ2=4.17,P=0.041),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有T分期(χ2=4.16,P=0.032)、N分期(χ2=4.66,P=0.031)、放疗是否中断(χ2=9.42,P=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局部控制率因素有放疗是否中断(χ2=6.19,P=0.013)和颈部淋巴结疗效(χ2=12.26,P=0.002),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因素有N分期(χ2=15.06,P=0.000)和放疗是否中断(χ2=21.62,P=0.000)。结论 老年鼻咽癌患者行单纯常规放疗即可取得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N分期早、放疗顺利完成和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的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416例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生存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生存与影响因素。方法 本院2001—2009年采用IMRT技术治疗初程鼻咽癌患者 416例,鼻咽原发灶、阳性淋巴结的大体肿瘤体积处方剂量为 70~78 Gy,临床靶体积处方剂量为60 Gy,淋巴结阴性引流区处方剂量为 50~56 Gy。Ⅲ+Ⅳ期 333例中 187例接受以顺铂30 mg/m2每周1次为主的同期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98.0%,随访超过 5年的 158例。影响总生存的因素有性别(χ2=4.59,P=0.03)、年龄(χ2=11.20,P=0.00)、T分期(χ2=19.40,P=0.00),N分期(χ2=18.00,P=0.00),T分期影响局部控制(χ2=34.80,P=0.00),T分期、N分期均影响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χ2=33.50、21.20,P=0.00、0.00和 χ2=11.90、14.60,P=0.01、0.01)。Ⅲ+Ⅳ期 333例中同期放化疗(187例)和单纯放疗(146例)的 5年局部控制率为82.2%和90.7%(χ2=1.72, P=0.19)、总生存率为70.2%和83.4%(χ2=1.42,P=0.23)、无瘤生存率为62.8%和73.2%(χ2=2.83,P=0.09)、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78.0%和83.2%(χ2=0.37,P=0.55)。结论 鼻咽癌IMRT取得较好疗效,但同期化疗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调强放疗(IMRT) N0期鼻咽癌患者颈部预防照射的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8年本中心IMRT的 270例N0期(第6版AJCC/UICC分期)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171例接受上半颈预防照射,99例接受全颈预防照射。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咽原发灶、上颈部淋巴引流区(包括双颈Ⅱ、Ⅲ、ⅤA区)6 MV X线IMRT,鼻咽原发灶剂量为68 Gy分30次,上颈剂量为54 Gy分30次,疗程6周。全颈预防照射者下颈部及锁骨上采用颈前半野常规技术,剂量为50 Gy分25次。结果 中位随访65.1个月,随访率为93%。上颈、全颈预防照射的 5年肿瘤相关生存率分别为95.3%、91.9%(χ2=0.76,P=0.384),颈部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9.4%、99.0%(χ2=1.18,P=0.278),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8.8%、94.9%(χ2=2.31,P=0.128)。咽后淋巴结阴、阳性患者 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9.4%、93.7%(χ2=8.96,P=0.003)。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黏膜炎和咽喉炎,无3+4级张口困难和口干等晚期不良反应。结论 N0期鼻咽癌患者IMRT时行上半颈预防照射也许是可行的,第7版AJCC/UICC将颈淋巴结阴性而咽后淋巴结阳性鼻咽癌上调为N1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N晚期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疗效及IMRT联合不同化疗模式对N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08年间收治的179例N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IMRT 33例,放化疗146例(同期放化疗71例、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66例,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9例)。
结果 随访率96.5%,随访时间满5年者133例。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69.0%。单纯IMRT和放化疗的5年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7%和73.7%(χ2=13.91,P=0.000)、49.2%和68.3%(χ2=4.97,P=0.026)、74.5%和92.4%(χ2=9.87,P=0.002)、37.5%和65.1%(χ2=11.65,P=0.001),放化疗中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的生存率相似,但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比单纯IMRT的高(χ2=4.65,P=0.031)。
结论 N晚期鼻咽癌患者单纯IMRT后远处转移率仍较高,诱导化疗加IMRT联合同期化疗也许是较为合理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调强放疗长期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鼻咽癌调强放疗的长期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299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首程治疗病例资料。鼻咽原发灶及上颈部调强放疗70 Gy,下颈部及锁骨上区用单前野预防性常规放疗54 Gy,5 次/周共30次。鼻咽残存灶采用局部小野IMRT加量或X刀补充照射 4~20 Gy。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率(OS)、无疾病进展生存率(DP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等,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随访率为99.7%,随访时间满 5年者为 119例。Ⅰ+Ⅱ、Ⅲ、Ⅳ期 5年OS分别为97.1%、82.7%、52.2%(χ2=46.19,P=0.000),DPFS分别为100%、77.6%、57.7%(χ2=23.29,P=0.000),DMFS分别为100%、82.3%、63.7%(χ2=16.57,P=0.000)。男性和女性 5年OS、DPFS、DMFS分别为70.7%和94.1%(χ2=16.82,P=0.000)、71.5%和87.3%(χ2=4.74,P=0.029)、77.2%和89.7%(χ2=4.38,P=0.036);<45岁男性和女性的分别为66.8%和91.2%(χ2=7.07,P=0.008)、59.9%和91.2%(χ2=7.72,P=0.005)、66.4%和94.0%(χ2=8.46,P=0.004),≥45岁的只有OS不同(72.2%和96.0%,χ2=10.19,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TNM分期、淋巴结包膜受侵均影响OS (χ2=14.27、5.72、17.64,P=0.000、0.017、0.000)、DPFS (χ2=5.33、15.70、10.57,P=0.021、0.000、0.001)、DMFS (χ2=4.30、11.08、21.24,P=0.038、0.001、0.000),颅内受侵、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影响OS (χ2=13.32、5.38,P=0.000、0.020)。结论 除分期、淋巴结包膜受侵影响预后外,性别也是影响预后因素之一,特别是<45岁男性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调强放疗(IMRT)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6—2008年,6个治疗中心共 300例经病理活检确诊为鼻咽癌的初治患者接受全程IMRT。UICC/AJCC 2002分期Ⅰ、Ⅱ、Ⅲ、Ⅳa+b期分别为6、45、141、108例。放疗处方剂量鼻咽原发灶计划把体积为 70~74 Gy,颈部转移淋巴结计划把体积为 68~70 Gy,计划靶体积 -1为 60~64 Gy,计划靶体积 -2为 50~54 Gy,均分30次6周完成。Ⅲ~Ⅳa+b期患者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化疗。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9.7%。4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4.0%、95.5%、87.4%、80.8%及86.1%。急性1、2、3级放射性黏膜炎分别占18.0%、48.7%、33.3%,晚期 0、1、2级口干分别占12.0%、 75.7%、12.3%。18、15、42例出现局部﹑颈部淋巴结复发、远处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影响总生存率(χ2=5.17,P=0.023)、无远处转移率(χ2=6.91,P=0.009)、无瘤生存率(χ2=8.15,P=0.004)。结论 IMRT可提高初治鼻咽癌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治疗失败最主要原因为远处转移,N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21世纪初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鼻咽癌的放疗现状及比较不同放疗技术对预后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根治性放疗的1093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2002年UICC分期标准,Ⅰ、Ⅱ、Ⅲ、Ⅳa+Ⅳb期分别为63、439、358、233例.812例采用X线透视模拟定位常规设野放疗(CR),155例采用CT模拟定位常规设野放疗(CT-sim CR),69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57例采用调强放疗(IMRT).放疗鼻咽部中位剂量为70 Gy.结果 全组5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6.8%、95.3%和83.2%,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6.9%和77.9%.CR、CT-sim CR、3DCRT、IMRT组5年总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5.9%、83.5%、87.2%、86.6%(P=0.014)和84.5%、96.4%、91.0%、91.7%(P=0.006).3DCRT、IMRT组口干和张口困难发生率和程度较CR、CT-sim CR组明显减低(P=0.000和0.023).结论 采用CT模拟定位、3DCRT及IMRT技术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且3DCRT和IMRT技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MRI评价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对放、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7年间经病理证实的初治及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333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行鼻咽部和颈部MRI扫描并经二维、三维放疗或加化疗。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95.2%。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139例(41.7%),椎前间隙受侵组较未受侵组T分期、临床分期明显增加(χ2=90.41、54.03,P=0.000、0.000)。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组与未侵犯组5年总生存率(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及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分别为58.8%与77.5%(χ2=11.95,P=0.000),77.8%与85.0%(χ2=2.56,P=0.110)及88.3%与91.8%(χ2=1.51,P=0.220)。经N分期调整后两组5年OS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χ2=9.93,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椎前间隙受侵不是影响鼻咽癌OS、DMFS、LRFS的预后因素(χ2=0.43、0.08、0.00,P=0.512、0.783、0.971)。结论 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发生率较高且比未受侵者的OS低,但椎前间隙受侵不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419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疗效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报道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长期随访结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419例初治鼻咽癌接受全程IMRT.UICC/AJCC2002分期Ⅰ、Ⅱ、Ⅲ和Ⅳ期分别为28、113、202和76例.182例单纯放疗,237例放化疗.放疗处方剂量:鼻咽大体肿瘤靶区66~70 Gy分25~30次,颈部淋巴结大体肿瘤靶区60~64 Gy分25~30次,临床靶区155~62 Gy分25~30次,临床靶区242~54 Gy分25~30次.结果 随访6~94个月,随访满5年患者166例.局部复发21例,区域复发13例,远处转移57例.5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2.7%、95.8%和85.5%.5年无瘤生存率(DFS)、疾病特异生存率(DSS)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6.3%、84.4%和83.3%.单因素分析显示T早期、疗前原发肿瘤体积≤20 cm~3、N早期、疗前颈淋巴结体积≤5 cm~3患者5年DFS和DSS优于各自对应项[84.1%:67.6%(χ~2=12.16,P:0.000)和92.1%:75.1%(χ~2=14.86,P=0.000);89.1%:62.9%(χ~2=14.13,P=0.000)和96.2%:72.1%,(χ~2=38.76,P=0.000);81.1%:64.5%(χ~2=15.49,P=0.000)和87.8%:76.1%(χ~2=10.89,P=0.001);83.3%:68.8%(χ~2=14.13,P=0.000)和90.0%:78.1%(χ~2=10.71,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原发肿瘤体积、N分期是DFS和DSS的独立预后因素(χ~2=26.81,P=0.000,χ~2=4.92,P=0.026和χ~2=28.47,P=0.000,χ~2=9.50,P=0.002).全组未观察到4级急性和晚期副反应;随访满3年以上的243例患者中,3级晚期毒副反应发生率仅为2.8%.结论 IMRT±化疗提高了初治鼻咽癌的长期疗效,尤其提高了局部和区域控制率.远处转移已成为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疗前原发肿瘤体积和N分期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IMRT±化疗的急性副反应可耐受,晚期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或调强放疗(IMRT)技术对Ⅱ、Ⅲ期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4—2009年间本院行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患者 251例,术后病理分期为Ⅱ期 95例、Ⅲ期 156例。3DCRT的 20例,IMRT的 231例,中位剂量60 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8.8%,随访满3、5年者分别为159、57例。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8%、56.1%、45.8%。Ⅱa、Ⅱb、Ⅲ期的 5年生存率分别65.0%、53.8%、38.4%(χ2=7.30,P=0.026)。淋巴结阴性与阳性的 5年生存率分别64.9%、40.4%(χ2=7.04,P=0.008)。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瘤栓为影响预后因素(χ2=7.30、7.04、8.34、9.40,P=0.026、0.008、0.004、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是否结转移、脉管瘤栓为影响预后因素(χ2=6.86、5.27、4.24,P=0.009、0.022、0.040)。主要失败原因中血道转移 58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14例、腹腔淋巴结转移 17例、胸腔内复发 31例。主要晚期不良反应中≥2级吻合口狭窄 5例、大出血 8例。结论 3DCRT或IMTR技术对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疗明显降低放疗部位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且不良反应低。Ⅲ期和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术后患者应预防性放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生长在西北地区的早期鼻咽癌(T1~2N0~1期)患者调强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09年本院收治的 58例早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满2、3年者分别为50、46例。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8%、94%、91%。分层分析显示T1N0~1、T2N0期与T2N1期 3年总生存率、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不同,分别为100%和74%、100%和81%、100%和87%(χ2=5.74、4.95、4.24,P=0.01、0.03、0.04);全组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不同,分别为100%与85%、100%与85%、100%与88%(χ2=4.02、4.12、4.84,P=0.04、0.03、0.02);T2N1期中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也不同,分别为100%与79%、100%与79%、100%与80%(χ2=5.28、4.84、4.72,P=0.03、0.04、0.04)。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临床分期、放化疗与生存相关(χ2=5.39、5.74、4.02,P=0.02、0.01、0.04)。结论 早期鼻咽癌各亚组中T2N1期是远处转移的高危亚组,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可能提高该组病例的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T4N (+)Ⅲ期食管胸中下段癌IMRT长期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4-2010年间300例T4N (+)Ⅲ期食管中下段癌患者采用3DCRT 202例、IMRT 98例,常规分割照射剂量60 Gy。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长期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5、7年样本量分别为239、120例。3DCRT和IMRT组1、3、5、7年LC率分别为64.4%、40.6%、38.3%、34.2%和68.3%、55.3%、51.9%、51.9%(P=0.048),OS率分别为54.5%、19.8%、14.7%、10.9%和63.3%、34.7%、24.4%、20.3%(P=0.013)。分层分析显示年龄>65岁、放疗前食管造影长度>8.0 cm、CT最大横径>4.6 cm、GTV>60 cm3、邻近组织或器官受累、非手术 N2期、未行化疗者,IMRT组OS率高于3DCRT组(P=0.022、0.003、0.022、0.034、0.016、0.044、0.047)。IMRT组GTVDmin、GTVD100高于3DCRT组(P=0.000、0.000),脊髓Dmax低于3DCRT组(P=0.000)。IMRT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3DCRT组,以轻度(1-2级)食管炎为著(P=0.000)。3DCRT组死于肿瘤局部因素的比率明显高于IMRT组(P=0.039)。结论 局部晚期食管胸中下段癌IMRT安全有效,LC率明显提高,正常组织保护良好,长期生存获益显著。基于回顾分析结果还有待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技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3~5个脑转移瘤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肺癌脑转移的立体定向放疗(SRT)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行SRT的 152例肺癌脑转移病例。单纯SRT组 59例,SRT加全脑放疗(WBRT)组 40例,WBRT失败后SRT挽救组 53例。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随访率为97.4%。单纯SRT组,SRT加WBRT组和SRT挽救组6个月、l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0%、93.4%,94.2%、90.8%和81.7%、77.5%(χ2=5.39,P=0.068),1、2、5年生存率分别为47.4%、23.7%、8.5%,55.0%、20.0%、0%和41.5%、7.5%、1.9%(χ2=4.08,P=0.130)。单因素分析显示诊断肺癌到脑转移时间、卡氏评分、肺癌切除、GPA分级、RPA分级、颅外病变是影响生存的因素(χ2=11.97、5.91、15.48、14.48、15.86、17.36,P=0.001、0.015、0.000、0.000、0.000、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RPA分级、肺癌切除与总生存有关(χ2=21.02、8.18,P=0.000、0.004)。全组患者SRT前和后3个月卡氏评分≤70、80、90的比例分别为48.7%、33.6%、17.8%和27.0%、46.7%、26.3%(t=7.16,P=0.0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3种呼吸状态下三维适形放疗(3DCRT)、传统调强放疗(IMRT)、旋转调强放疗(瓦里安公司的为RapidArc,RA)计划,探讨主动呼吸控制(ABC)辅助RA放疗原发性肝癌(HCC)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2例HCC患者,依次完成ABC辅助下平静吸气末屏气(EIH)、平静呼气末屏气(EEH)、自由呼吸(FB)下CT模拟定位。对各呼吸状态下计划靶体积制定3DCRT、IMRT、RA (3个135°弧)计划,比较3种计划间、RA计划不同呼吸状态间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12例患者FB计划靶体积均大于EEH、EIH (160.8、89.5、83.1 cm3,F=6.63,P=0.004)。RA计划的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优于IMRT、3DCRT (0.92、0.90、0.77,F=72.55,P=0.000;0.90、0.89、0.84,F= 125.49,P=0.000)。3DCRT计划中正常肝V20、V30、V40高于 IMRT、RA (24%、20%、19%,F=3.56,P=0.032;13%、10%、10%,F=5.74,P=0.004;8%、5%、6%,F=3.72,P=0.027)。FB RA计划的正常肝脏平均受量、V10、V20、V30、V40均高于EEH和EIH (13.46、10.25、9.48 Gy,F=3.63,P=0.038;46%、35%、32%,F=2.96,P=0.066;24%、16%、16%,F=3.69,P=0.036;13%、8%、8%,F=4.28,P=0.022;8%、5%、5%,F=2.39,P=0.108)。EEH下RA的十二指肠5 cm3体积所受剂量低于 FB 与 EIH (8.78、19.35 Gy与11.67 Gy,F=1.56,P=0.224)。3DCRT、IMRT、RA机器跳数平均为254.06、626.33、550.28 MU (F=147.35,P=0.000),治疗时间平均为135、540、130 s (F=62.83,P=0.000)。结论 ABC辅助下3个135°弧的RapidArc技术可在保证靶区准确基础上用较少治疗时间及机器跳数完成适形指数和均匀性优于IMRT计划的剂量传输,更好保护正常肝脏。  相似文献   

16.
375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长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长期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06年首程接受3DCRT的 37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期 9例、Ⅱ期 106例、Ⅲ期 158例、Ⅳ期 102例。观察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等,预后影响因素行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和Cox法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4.7%,随访满 5年者 191例。全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0.5%、53.7%、44.9%,生存率分别为67.2%、29.4%、19.0%。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疗前进食情况、肿瘤长度、病变横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炎为影响因素(χ2=46.75、18.52、30.24、42.53、32.71、75.68、7.13、4.64,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8、0.031),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瘤长度、临床分期、应用化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为影响因素(χ2=6.70、18.00、4.87、1.18,P=0.030、0.000、0.027、0.011)。结论 食管癌3DCRT后局部控制率有所提高,但长期生存改善并不明显;肿瘤长度、临床分期、应用化疗和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为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