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价N晚期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疗效及IMRT联合不同化疗模式对N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08年间收治的179例N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IMRT 33例,放化疗146例(同期放化疗71例、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66例,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9例)。
结果 随访率96.5%,随访时间满5年者133例。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69.0%。单纯IMRT和放化疗的5年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7%和73.7%(χ2=13.91,P=0.000)、49.2%和68.3%(χ2=4.97,P=0.026)、74.5%和92.4%(χ2=9.87,P=0.002)、37.5%和65.1%(χ2=11.65,P=0.001),放化疗中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的生存率相似,但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比单纯IMRT的高(χ2=4.65,P=0.031)。
结论 N晚期鼻咽癌患者单纯IMRT后远处转移率仍较高,诱导化疗加IMRT联合同期化疗也许是较为合理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IMRT)与二维常规放疗(2DCRT)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292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中,81例2DCRT,211例IMRT。采用UICC 2009年分期标准进行复发再分期。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1.8%,随访时间满 3年者2DCR、IMRT者分别为38、106例。2DCRT、IMRT者 3年总生存率不同(36.9%、51.3%,χ2=8.44,P=0.004),无局部进展生存率也不同(63.3%、86.0%,χ2=13.83,P=0.000),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相似(79.0%、83.5%,χ2=0.25,P=0.61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IMRT是影响总生存和无局部进展生存的因素(χ2=9.51、5.20,P=0.002、0.023和 χ2=4.84、9.24,P=0.027、0.002)。2DCRT组3+4级张口困难和放射性脑病发生率高于IMRT组的(43.2%和24.7%∶19.9%和8.1%,χ2=16.37,P=0.000和 χ2=14.64,P=0.000),而IMRT鼻咽黏膜坏死和(或)鼻咽大出血的发生率高于2DCRT的(33.2%∶7.4%,χ2=20.19,P=0.000)。结论 IMRT可提高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的无局部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IMRT还可降低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再程放疗严重张口困难和放射性脑病发生率,但增加鼻咽黏膜溃疡和(或)鼻咽大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调强放疗(IMRT) N0期鼻咽癌患者颈部预防照射的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8年本中心IMRT的 270例N0期(第6版AJCC/UICC分期)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171例接受上半颈预防照射,99例接受全颈预防照射。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咽原发灶、上颈部淋巴引流区(包括双颈Ⅱ、Ⅲ、ⅤA区)6 MV X线IMRT,鼻咽原发灶剂量为68 Gy分30次,上颈剂量为54 Gy分30次,疗程6周。全颈预防照射者下颈部及锁骨上采用颈前半野常规技术,剂量为50 Gy分25次。结果 中位随访65.1个月,随访率为93%。上颈、全颈预防照射的 5年肿瘤相关生存率分别为95.3%、91.9%(χ2=0.76,P=0.384),颈部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9.4%、99.0%(χ2=1.18,P=0.278),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8.8%、94.9%(χ2=2.31,P=0.128)。咽后淋巴结阴、阳性患者 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9.4%、93.7%(χ2=8.96,P=0.003)。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黏膜炎和咽喉炎,无3+4级张口困难和口干等晚期不良反应。结论 N0期鼻咽癌患者IMRT时行上半颈预防照射也许是可行的,第7版AJCC/UICC将颈淋巴结阴性而咽后淋巴结阳性鼻咽癌上调为N1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调强放疗(IMRT)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6—2008年,6个治疗中心共 300例经病理活检确诊为鼻咽癌的初治患者接受全程IMRT。UICC/AJCC 2002分期Ⅰ、Ⅱ、Ⅲ、Ⅳa+b期分别为6、45、141、108例。放疗处方剂量鼻咽原发灶计划把体积为 70~74 Gy,颈部转移淋巴结计划把体积为 68~70 Gy,计划靶体积 -1为 60~64 Gy,计划靶体积 -2为 50~54 Gy,均分30次6周完成。Ⅲ~Ⅳa+b期患者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化疗。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9.7%。4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4.0%、95.5%、87.4%、80.8%及86.1%。急性1、2、3级放射性黏膜炎分别占18.0%、48.7%、33.3%,晚期 0、1、2级口干分别占12.0%、 75.7%、12.3%。18、15、42例出现局部﹑颈部淋巴结复发、远处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影响总生存率(χ2=5.17,P=0.023)、无远处转移率(χ2=6.91,P=0.009)、无瘤生存率(χ2=8.15,P=0.004)。结论 IMRT可提高初治鼻咽癌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治疗失败最主要原因为远处转移,N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MRI评价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对放、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7年间经病理证实的初治及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333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行鼻咽部和颈部MRI扫描并经二维、三维放疗或加化疗。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95.2%。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139例(41.7%),椎前间隙受侵组较未受侵组T分期、临床分期明显增加(χ2=90.41、54.03,P=0.000、0.000)。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组与未侵犯组5年总生存率(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及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分别为58.8%与77.5%(χ2=11.95,P=0.000),77.8%与85.0%(χ2=2.56,P=0.110)及88.3%与91.8%(χ2=1.51,P=0.220)。经N分期调整后两组5年OS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χ2=9.93,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椎前间隙受侵不是影响鼻咽癌OS、DMFS、LRFS的预后因素(χ2=0.43、0.08、0.00,P=0.512、0.783、0.971)。结论 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发生率较高且比未受侵者的OS低,但椎前间隙受侵不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分析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IMRT远期生存、晚期不良反应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01—2010年共335例诊断为局部复发鼻咽癌且接受再程IMRT纳入分析,其中合并有明显放疗并发症的患者占20.6%(69例)。全组中男268例,年龄21~75岁(中位数45岁),T1、T2、T3、T4期分别为41、36、122、136例,肿瘤体积中位数37.5 cm3,肿瘤靶区处方剂量60~70 Gy (中位数68 Gy)。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5年随访样本数290例。5年OS、LRFFS、DFFS分别为34.7%、64.2%、82.2%。多因素分析预后不良因素包括年龄>45岁(P=0.01)、疗前合并明显放疗并发症(P=0.00)、肿瘤分期(T2~T4)(P=0.00)、肿瘤体积>38.0 cm3(P=0.00)以及GTVnx的Dmean>68.0 Gy (P=0.01)。鼻咽黏膜坏死、鼻咽出血、放射性脑病、颅神经损伤及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28.6%、16.4%、22.4%、15.8%及13.7%。结论 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IMRT能获得较好肿瘤控制,可作为有效补救治疗手段,但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仍较高,如何更好平衡肿瘤控制和正常组织保护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95例老年鼻咽癌患者单纯放疗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单纯放疗老年鼻咽癌患者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995—1998年间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无远处转移、年龄≥65岁的老年鼻咽癌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8%。3、5、8年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9%、87%、84%和85%、79%、79%。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血液学反应(34例)、皮肤反应(61例)和口腔黏膜炎(63例);晚期不良反应主要为听力下降(8%)、张口困难(10%)和颅神经损伤(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局部控制率因素有放疗是否中断(χ2=7.45,P=0.006)、颈部淋巴结疗效(χ2=4.17,P=0.041),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有T分期(χ2=4.16,P=0.032)、N分期(χ2=4.66,P=0.031)、放疗是否中断(χ2=9.42,P=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局部控制率因素有放疗是否中断(χ2=6.19,P=0.013)和颈部淋巴结疗效(χ2=12.26,P=0.002),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因素有N分期(χ2=15.06,P=0.000)和放疗是否中断(χ2=21.62,P=0.000)。结论 老年鼻咽癌患者行单纯常规放疗即可取得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N分期早、放疗顺利完成和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的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IMRT)同期PF (奈达铂加氟尿嘧啶)、TP (紫杉醇加奈达铂)化疗治疗局部及区域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急性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9-2010年间收治的152例Ⅲ、Ⅳa期患者资料,其中80例IMRT同期PF化疗,72例IMRT同期TP化疗,两组患者总化疗疗程至少为2个周期。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χ2检验两组急性不良反应。
结果 随访率100%。IMRT同期PF和TP化疗组2年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疾病相关死亡率分别为95%和97%、82%和83%、81%和79%、13%和12%(χ2=0.03、0.02、0.62、0.22,P=0.861、0.881、0.431、0.638);≥3级白细胞减少、≥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级血小板减少、≥2级肝功能损害、≥3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33%和60%、23%和47%、14%和28%、8%和18%、12%和25%(χ2=11.33、10.29、4.59、3.94、3.94,P=0.001、0.001、0.032、0.047、0.047)。
结论 IMRT同期TP方案较PF方案化疗在鼻咽癌中并未显示出生存优势,且不良反应更高。  相似文献   

9.
792例食管癌三维技术放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三维技术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8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 792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672例)及调强放疗(120例)技术,1.8~2.0 Gy/次,5 次/周,处方剂量 50~70 Gy。同期放化疗 142例,单纯放疗 650例。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随访率为95.8%,随访时间满 5年者 133例。全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6%、53.2%、48.6%,总生存率分别为70.1%、36.7%、28.0%。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肿瘤体积为影响生存的因素(χ2=20.58~55.60,P均=0.000),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N分期、肿瘤体积为影响生存的因素(χ2=6.35、29.23,P=0.012、0.000)。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 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7.0%和46.8%(χ2=7.34,P=0.00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8%和27.6%(χ2=3.42,P=0.064)。结论 三维技术放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较二维技术放疗明显提高。T分期、N分期、TNM分期、肿瘤体积是长期生存影响因素。加入同期化疗可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生长在西北地区的早期鼻咽癌(T1~2N0~1期)患者调强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09年本院收治的 58例早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满2、3年者分别为50、46例。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8%、94%、91%。分层分析显示T1N0~1、T2N0期与T2N1期 3年总生存率、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不同,分别为100%和74%、100%和81%、100%和87%(χ2=5.74、4.95、4.24,P=0.01、0.03、0.04);全组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不同,分别为100%与85%、100%与85%、100%与88%(χ2=4.02、4.12、4.84,P=0.04、0.03、0.02);T2N1期中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也不同,分别为100%与79%、100%与79%、100%与80%(χ2=5.28、4.84、4.72,P=0.03、0.04、0.04)。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临床分期、放化疗与生存相关(χ2=5.39、5.74、4.02,P=0.02、0.01、0.04)。结论 早期鼻咽癌各亚组中T2N1期是远处转移的高危亚组,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可能提高该组病例的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调强放疗长期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鼻咽癌调强放疗的长期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299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首程治疗病例资料。鼻咽原发灶及上颈部调强放疗70 Gy,下颈部及锁骨上区用单前野预防性常规放疗54 Gy,5 次/周共30次。鼻咽残存灶采用局部小野IMRT加量或X刀补充照射 4~20 Gy。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率(OS)、无疾病进展生存率(DP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等,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随访率为99.7%,随访时间满 5年者为 119例。Ⅰ+Ⅱ、Ⅲ、Ⅳ期 5年OS分别为97.1%、82.7%、52.2%(χ2=46.19,P=0.000),DPFS分别为100%、77.6%、57.7%(χ2=23.29,P=0.000),DMFS分别为100%、82.3%、63.7%(χ2=16.57,P=0.000)。男性和女性 5年OS、DPFS、DMFS分别为70.7%和94.1%(χ2=16.82,P=0.000)、71.5%和87.3%(χ2=4.74,P=0.029)、77.2%和89.7%(χ2=4.38,P=0.036);<45岁男性和女性的分别为66.8%和91.2%(χ2=7.07,P=0.008)、59.9%和91.2%(χ2=7.72,P=0.005)、66.4%和94.0%(χ2=8.46,P=0.004),≥45岁的只有OS不同(72.2%和96.0%,χ2=10.19,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TNM分期、淋巴结包膜受侵均影响OS (χ2=14.27、5.72、17.64,P=0.000、0.017、0.000)、DPFS (χ2=5.33、15.70、10.57,P=0.021、0.000、0.001)、DMFS (χ2=4.30、11.08、21.24,P=0.038、0.001、0.000),颅内受侵、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影响OS (χ2=13.32、5.38,P=0.000、0.020)。结论 除分期、淋巴结包膜受侵影响预后外,性别也是影响预后因素之一,特别是<45岁男性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2.
147例鼻咽癌调强放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我院鼻咽癌调强放疗的经验和结果.方法 5年内采用调强放疗初程鼻咽癌患者147例.T1-2期38例鼻咽原发病变靶区(GTVnx)和阳性淋巴结(GTVnd)的处方剂量为70.0~72.6 Gy,高危区(CTV1)处方剂量为60Gy,低危区(CTV2)处方剂量为50Gy.T3-4期109例GTVnx74`78Gy,其他靶区处方剂量同T1-2期.局部控制率、生存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全组3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远转生存率分别为93.2%、93.5%、72.6%~1174.4%,T1-2、T3-4期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和86.9%(P=0.007),总生存率为95.5%和91.3%(P=0.030).N0-1和N2-3期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远转生存率分别为99%和68.5%(P=0.030)、79%和64.O%(P=0.004)、81%和65.2%(P=0.000).急性腮腺功能损伤1+2级为96.6%,3级为1.4%,2级发生于放疗后3、6个月和1、2年的分别为43.0%、12.O%和4.9%、3.2%.结论 鼻咽癌凋强放疗方案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同时保护了腮腺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临床Ⅱ期鼻咽癌根治性常规分割放疗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临床Ⅱ期鼻咽癌根治性常规分割放疗疗效,探讨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前9年余内首程治疗的216例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采用直线加速器6 MVX线和9~12 MeV电子线常规分割照射.26例外照射DT70 Gy仍有原发灶残存的,18例接受腔内近距离治疗,8例接受立体定向放疗推量照射.结果 临床Ⅱ期中T2N0M0、T1N1M0和T2N1M0期患者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80%和75.2%(χ2=3.26,P=0.200);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60%和62.6%(χ2=5.87,P=0.053);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0%、74%和68.0%(χ2=7.09,P=0.030).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对总生存(χ2=0.36,P=0.550)、无瘤生存(χ2=0.44,P:0.500)和无远处转移生存(χ2=0.25,P=0.610)的均无影响,N分期影响无瘤生存率(χ2=5.86,P=0.015)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χ2=5.31,P=0.021).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是无瘤生存率(χ2=5.03,P=0.025)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χ2=6.47,P=0.011)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淋巴结阳性的Ⅱ期鼻咽癌单纯放疗是不够的,应考虑与化疗结合以提高无瘤生存率和降低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TPF诱导化疗加紫杉醇或顺铂同期IMRT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对比IMRT同期EGFR单抗、同期化疗和单纯IMRT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2008—2012年间收治的68例接受IMRT同期EGFR单抗的Ⅱ—Ⅳb期初治鼻咽癌患者纳入BRT组,应用SAS软件进行1∶2配对形成单纯IMRT (IMRT)组136例及同期放化疗(CCRT)组136例,共340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BRT、IMRT、CCRT组3年样本数分别为14、69、47例。全组3年OS、DFS、LRC、DMFS分别为91.2%、80.2%、93.1%、87.2%。BRT、IMRT、CCRT组的3年OS分别为91.9%、 92.1%、89.9%(P=0.379),3年DFS分别为82.1%、77.9%、81.6%(P=0.594),3年LRCR分别为98.2%、90.6%、93.0%(P=0.249),3年DMFS分别为85.2%、85.2%、90.3%(P=0.383)。多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及同期EGFR单抗是LRC的影响因素(P=0.034、0.032)。结论 鼻咽癌单纯IMRT即可达较好疗效。三组之间整体疗效相近,但BRT组有提高LRC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验证第7版 UICC或AJCC 鼻咽癌分期系统在以MR为分期手段、IMRT为基础综合治疗策略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1年间在本院经MRI分期和IMRT治疗的 720例初诊M0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及失败情况,评价T、N分期对预测患者生存及失败的可靠性。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第7版 UICC或AJCC 鼻咽癌T分期是OS、CSS、DFS和DMFS的影响因素(P=0.013、0.025、0.001、0.002),但T1、T2、T3期间相近(P=0.054~0.626)。从局部复发和远转风险来看,T3与T2期非常接近(P=0.796)。N分期是DFS、DMFS的影响因素(P=0.005,0.000)。但N0和N1期间相近(P=0.549、0.707)。在N0—N1期中也未发现单纯咽后淋巴结转移对OS、DFS和DMFS有影响(P=0.360、0.083、0.062)。结论 第7版UICC或AJCC鼻咽癌分期系统对经MRI分期和IMRT的鼻咽癌患者预后仍有较好预测价值,但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LA-SCCHN)疗效。方法 2009—2011年间 77例SCCHN接受了调强放疗为主联合西妥昔单抗或尼妥珠单抗的患者入研究组,依性别、年龄、病种、分期、放疗技术与研究组一致原则选取同时期放疗未联合EGFR抑制剂的 72例LA-SCCHN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急性不良反应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Kaplan-Meier计算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8.0、19.5个月,随访率100%。2年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和60%(χ2=4.88,P=0.027)、64%和59%(χ2=0.87,P=0.351)、60%和46%(χ2=2.12,P=0.146)。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3+4级放射性黏膜炎高(51%∶17%,χ2=19.09,P=0.000)、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也高(8%∶0%,χ2=4.00,P=0.04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原发部位、T分期、N分期、是否同期化疗、是否联合EGFR单抗是局部控制的影响因素。结论 与放疗未联合EGFR抑制剂相比调强放疗联合EGFR单抗治疗LA-SCCHN提高了局部控制率,但未提高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北地区133例鼻咽癌调强放疗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国西北地区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疗效、不良反应和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2006-2009年在本院接受全程IMRT的133例患者入组分析,其中22例单纯放疗,111例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期放化疗。鼻咽大体肿瘤体积66.0~76.6 Gy分30~33次,颈部阳性淋巴结66.0~72.4 Gy分30 ~33次,高危临床靶体积56.0~63.5 Gy分28~33次,低危临床靶体积50.4 ~53.2 Gy分28次。结果随访率为97.7%,随访时间满2、3年者分别为37、44例。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8%、88.3%、83.2%;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9.2%、95.4%、95.4%;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9.2%、96.8%、96.8%;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2.8%、79.8%、79.8%;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3%、76.7%、76.7%。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年龄及放疗前是否贫血是影响总生存率的因素(x2 =5.56、9.10、4.89,P=0.018、0.003、0.027),同时N分期还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因素(x2=8.98,P=0.003)。3级急性不良反应率分别为皮肤1.4%、口腔黏膜34.7%、唾液腺20.1%、骨髓抑制1.4%。全组未观察到4级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结论 中国西北地区初治鼻咽癌患者IMRT能获得较好局部、区域淋巴结控制率及总生存率,不良反应可耐受,远处转移仍是治疗失败的最主要模式,N分期、发病年龄、放疗前有无贫血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