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导丝成襻法在回收钩贴壁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有31例患者通过常规方法取出Günther Tulip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失败。旋转DSA判断滤器回收钩贴壁情况、旋转X线球管切线位显示贴壁侧滤器与血管壁间最小间隙后,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滤器。结果 7例回收钩开口偏向血管腔患者,再次采用常规套取法成功取出滤器。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成功取出滤器23例,失败1例,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成功率为95.8%(23/24)。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45~120 min)。术后下腔静脉造影未见对比剂外渗或滞留。随访期超声复查下腔静脉无明显狭窄,未见附壁血栓形成。结论 旋转DSA导引下应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取出回收钩贴壁滤器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回收钩贴壁的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技巧及应用价值。方法近3年置入172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取出滤器的111例患者中,对回收钩贴壁的18例患者,采用鹅颈抓捕器-单个或多个加硬导丝辅助圈套加常规套取法。结果 18例常规取出法失败的病例,均成功取出。结论对回收钩贴壁的疑难性下腔静脉滤器,采用鹅颈抓捕器-单个或多个加硬导丝辅助圈套加常规套取法取出,损伤小,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球囊移位和导丝成襻Loop技术取出倾斜贴壁的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技巧和临床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处理的31例IVCF倾斜贴壁回收困难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 女16例,年龄为(57.9±16.4)岁。滤器留置( 7~693) d,术中采用球囊辅助移位、导丝成襻Loop技术解除回收钩贴壁状态,取出滤器。记录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下腔静脉(IVC)通畅性。结果 31例倾斜贴壁IVCF均成功取出,其中应用Denali滤器3例,OptEase滤器20例,Celect滤器6例,Günther Tulip滤器2例。采用球囊辅助移位技术12例,导丝成襻Loop技术19例(单Loop 6例,同向双Loop 9例,双向双Loop 4例)。手术时间为35~157 min。回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68%(3/31),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4~48个月,1例因颅内胶质瘤死亡,IVC通畅率为100%。结论 采用球囊移位、导丝成襻Loop技术可有效解除滤器倾斜,提高倾斜贴壁所致取出困难的可回收IVCF回收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锚定装置嵌顿的Günther Tulip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技巧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接受Günther Tulip滤器回收术患者共37例,滤器留置时间98-117 d,平均96 d.采用单纯抓捕法、经股颈静脉双入路球囊扩张辅助技术回收滤器.结果 采用单纯抓捕法顺利回收30例患者滤器,7例患者抓捕回收失败(5例为滤器锚定装置嵌顿,2例为锚定装置嵌顿伴回收钩贴壁),再辅以经股颈静脉双入路球囊扩张完成回收,回收成功率为100%.所有滤器取出后形态完整.结论 抓捕法辅以经股颈静脉双入路球囊扩张术有助于提高锚定装置嵌顿的Günther Tulip滤器回收率,且患者损伤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引起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原因多是肢体静脉血栓形成后脱落的栓子造成。近年来腔静脉滤器作为预防DVT并发PE的重要手段已被临床普遍应用,同时滤器类型选择倾向可回收型,但可回收滤器取出后有再发PE可能。笔者从2000年5月开始在Dwr治疗中使用非永久性腔静脉滤器264例,发生滤器取出后PE再发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回收嵌顿的Günther Tulip滤器的新技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25例经标准方式回收Günther Tulip滤器失败患者,接受Loop技术和改进的回收方式取出滤器。患者滤器留置时间36~377 d,平均157 d,均嵌顿于下腔静脉(IVC)壁。结果?25例患者的滤器经改进方式全部成功回收,平均耗时20 min。其中对17例单纯锚定装置严重嵌顿滤器,采用单纯抓捕法和改良回收方式顺利取出;对8例锚定装置嵌顿伴回收钩贴壁滤器,采用Loop技术和改良回收方式顺利取出。回收过程中患者无明显腹痛症状。滤器取出后形态均完整,复查造影未见IVC壁损伤。结论?改进的回收方式能显著提高嵌顿的Günther Tulip滤器回收成功率,且损伤小,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期的可回收滤器是否仍可回收以及回收的技术要点和安全性。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实施6例超期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手术,其中Günther Tulip(CookMedical,Bloomington,IN)2例,OptEase(Cordis Corporation,Bridgewater,NJ)4例。Günther Tulip 2例分别植入了120 d和140 d,OptEase 4例平均植入时间为56 d。结果 2例Günther Tulip均顺利回收,患者术中无不适主诉,术后造影下腔静脉无充盈缺损、无对比剂外漏。4例OptEase中3例取出,1例放弃。结论超期的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多数仍是可以被顺利回收的,回收的成功率与植入的时间和滤器的结构有关,细致小心的术中操作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多数因各种原因错过了最佳回收时间的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患者来说,回收手术仍是值得尝试的。  相似文献   

8.
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及其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IVCF)预防肺动脉栓塞(PE)的疗效、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溶(取)栓术前均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永久性Trap Ease滤器(TEF)20枚,永久性Vena Tech滤器(VTF)31枚,可回收性OptEase~(TM)滤器(OEF)13枚,临时性TempoⅡ滤器8枚;71枚位置在肾静脉开口下方,1枚位置在肾静脉开口上方.结果 术后随访8~72个月.70例中,无一例出现PE,6例出现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以有效预防肺梗死,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预防急性肺栓塞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12只犬制备成髂股深静脉血栓模型,分为滤器组(实验组)与无滤器组(对照组),每组6只.滤器组在深静脉血栓脱落前于对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其后使血栓脱落;对照组直接使血栓脱落即形成肺动脉栓塞.通过血栓脱落前后的肺动脉造影、肺动脉测压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测定评价滤器的血栓捕获性能.结果 滤器组均成功捕获脱落的深静脉血栓,无一例发生肺动脉栓塞,8 h后滤器均能成功回收;而对照组在推注血栓后均发生了肺动脉栓塞.结论 自制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脱落引起的肺动脉栓塞,其置入和回收简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G(u)nther Tulip可同收式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操作技术.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于我院就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6例,发病时间1~12 h,发病诱因包括术后及骨折后卧床18例、产后5例、无明显诱因13例;合并肺动脉栓塞12例.症状表现为患肢肿胀(患肢大腿周径比健侧大3~10 cm)、疼痛、皮肤晕青紫色或苍白,皮温升高或正常,合并肺动脉栓塞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分别经股静脉或经右颈内静脉置入G(u)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后,均行静脉内置管溶栓治疗.术后45~75 d经血管超声及血管造影复查证实下肢静脉及肺动脉内无新鲜或游离血栓后,经右颈内静脉入路行G(u)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复查下腔静脉造影.术后给予抗凝、抗炎治疗3~5d.随访4~10个月.结果 共置入G(u)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36枚,均一次性释放成功,释放过程平均耗时1.5 min(0.5~5 min),释放过程中滤器弹跳幅度小于2 mm,1例滤器置入时倾斜25°,滤器置入后未出现新发生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12例患者于术后45~75d行G(u)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均一次性回收成功,同收过程耗时4.4 min(2~15 min),下腔静脉造影复查未见管壁穿孔及破裂征象.其余24例患者未行滤器取出术,随访期间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及下腔静脉闭塞的临床表现.结论 G(u)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具有释放定位准确、捕获血栓能力较高、可取出时间期限长(溶栓治疗时间窗长)、回收成功率高等优点,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良好,技术操作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研究选择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利与弊,并思考滤器植入的适应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创伤后DVT患者临床资料、相关DVT的临床特点以及不同类型处置及结果。结果 80例创伤后DVT患者治愈79例,死亡1例[ISS 29分,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其中35例采取了选择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回收滤器11例,永久滤器24例。适应证:(1)高龄者;(2)为中央型和混合型血栓者;(3)既往有DVT病史者;(4)抗凝禁忌证者;(5)ISS评分>16分者;(6)有发生肺栓塞高风险者。非手术治疗45例,主要采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蕲蛇酶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其中有2例在治疗中发生肺栓塞(PE),经永久滤器植入后治愈。结论创伤患者中ISS评分>16分,制动卧床或长期卧床,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出血倾向者是发生DVT的高危人群。早期监护和预防措施是避免DVT发生的关键。急性DVT采取滤器置入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宜作为常规治疗手段,且尽可能选择临时或可回收滤器,这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产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的初步临床应用与观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自行开发的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 (国产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 ,以下简称滤器 )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inthrombosis,DVT)和 (或 )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embolism ,PE)的患者经右侧颈内静脉或经健侧股静脉置入滤器 ,并同时行肺动脉造影。术后第 3和第 7天摄腹部平片。术后 3、6、12、18个月摄腹部平片及行下腔静脉、肺动脉造影。如果在 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清除 ,则取出滤器 ,取出前摄腹部平片及行下腔静脉、肺动脉造影 ;如果在 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未能完全清除则将滤器长期留置于下腔静脉内。如果随访期间出现病情变化 ,则需随时复查。所有影像资料经 2位主任医师采用盲法进行评价。结果  2 4例患者的下腔静脉滤器均成功置入预定部位 ,其中肾静脉水平以下 2 3例 ,肾静脉水平以上1例 ,2例患者置于肾静脉水平以下的滤器分别于术后第 7天和第 9天顺利取出。中位随访期为 6个月。未发生滤器展开不良、滤器移位 (>10mm)、滤器倾斜 (>10°)、滤器断裂或滤器穿透静脉壁造成血肿等。除 1例腔静脉滤器捕获栓子外 ,未发生滤器血栓形成 ,无下腔静脉闭塞发生 ,随访期内全部患者未再发生肺动脉栓塞。结论 国产滤器置入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导管辅助法回收贴壁Tulip下腔静脉滤器的技巧.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肺动脉栓塞及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95例,对其中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4 ~71岁,平均43.7岁)单纯捕捉器法未能成功捕获滤器的患者,采用导管辅助法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具体是在下腔静脉造影证实滤...  相似文献   

14.
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评价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RNIVCF)的稳定性、血栓捕获能力、可回收性及安全性。方法:体外实验评定RNIVCF捕获直径2.5、3和4mm混合血栓的能力。实验犬12只,10只经股静脉注入直径2.5mm自体不透X线混合血栓,评价RNIVCF血栓捕获能力;2只在置入RNIVCF后第7天尝试取出。摄腹部及胸部平片验证滤过效果。结果:体外实验证实RNIVCF捕获了直径3和4mm混合血栓的100%,直径2.5mm混合血栓的95%~100%。成功地在12只犬下腔静脉(IVC)经皮置入13枚RNIVCF,其中1只犬为双IVC,置入2枚滤器。lO只犬体内的11枚RNIVCF成功地捕获了经股静脉注入的直径2.5mm的混合血栓,无一死亡。2枚滤器在置入后第7夫经皮回收没有困难。结论可回收滤器既可以长期留置,又可以临时置入,更为实用。优点:①可经皮经5F输送器置入及回收;②滤器无钩刺,对腔静脉壁无损伤;③置入后稳定;④捕获小血栓有效。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IVCF)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为国内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科学网(Web of Science)TM核心数据库,采用CiteSpace软件对1975年至2020年可回收IVCF的总体特征和知识图谱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665篇有效文献,近20年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发文量最多,为452篇,中国发文量排在第2位,为40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远期并发症、随访管理、滤器回收、创伤患者滤器应用等方面。结论 当前可回收IVCF研究领域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美国。未来研究可探讨高效的随访管理方式,以提高滤器回收率,减少滤器相关远期并发症。对于长期留置滤器患者抗凝治疗和滤器类型选择等相关问题,还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明了loop技术矫转法应用于复杂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取出,本文探讨该技术应用的技巧和优势。方法 回顾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的4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时间和术中辐射量为评判指标,比较标准滤器取出术、loop技术矫转法和loop配合其他技术的优劣。结果 Loop技术矫转法术中辐射剂量及手术时长均显著低于loop联合其他辅助技术(P<0.000 1)。结论 Loop技术矫转法对于复杂性下腔静脉滤器的取出,尤其是严重倾斜、回收钩贴壁的滤器,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辐射剂量,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器械简单、可单人操作,利于开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产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皮导管抽吸去栓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左侧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先置入可回收腔静脉滤器,随后行导管抽吸去栓,最后对左侧髂总静脉行血管成形术。结果:29例中27例回收,19例截获大块血栓,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肺栓塞及与滤器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行经皮导管抽吸去栓术预先置入可回收性滤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预防肺栓塞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全部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其中12例采用永久性Trap Ease Filter(TEF),16例采用可回收性OptEaseTMFilter(TEF),6例采用可回收性Gunther Tulip Filter(GTF)滤器,滤器均置于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中。结果:34例滤器均经股静脉穿刺置入,16例可回收性OptEaseTMFilter中12例2周后经股静脉取出。6例可回收性Gunther Tulip Filter(GTF)滤器两周后经右颈内静脉取出。手术成功率100%。随访30例(随访时间:2~28个月),12例永久滤器病人中有1例出现倾斜,但角度小于15℃,1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术中术后未出现滤器移位,穿破管壁和肺栓塞。结论: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肺栓塞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自制下腔静脉支架式滤器安全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制下腔静脉支架式滤器(VCSF)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安全性。方法用镍钛合金丝和不锈钢金属杆制成梭形伞状滤器;10条犬制备成下腔静脉滤器留置模型,按VCSF留置时间(2、3、4、5和6周)分为5个实验组,每组2条。经股静脉VCSF置入下腔静脉后,分别饲养至2~6周时,再造影观察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并将VCSF的金属杆取出,使临时滤器改变成永久支架,评价滤器部件回收操作难易和滤过伞松开后支撑丝贴壁情况。最后处死实验动物取材,肉眼观察和病理检查滤器置入处下腔静脉内膜增生情况。结果10枚VCSF均成功置入。置入后2~6周时造影显示下腔静脉血流畅通,滤器无倾斜和移位;金属杆取出顺利,10枚VCSF两端滤过伞均可松开成为腔静脉支架,贴壁良好。标本肉眼观察可见滤器倒刺露出腔静脉外膜,未见腹膜后出血和滤器内血栓形成;VCSF置入2周时可见新生内膜覆盖滤器编织网,显微镜下3~4周时内膜轻度增生,5~6周时内膜中度增生。结论自制下腔静脉支架式滤器可根据血栓治疗需要较长时间地置放于体内,不妨碍下腔静脉血流;滤器定位稳定,其置入和回收部件操作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20.
经皮置入永久性腔静脉滤器是抗凝疗法中预防肺栓塞的传统方法,暂时性可回收的腔静脉滤器始于几年前,它避免了永久性滤器的远期副作用。作者对DM滤器进行了动物模型上的广泛研究,包括滤器置入,稳定性,血凝块收集效果及滤器回收。作者在动物模型上评价暂时性或永久性腔静脉滤器使用后的效果及安全性。DM滤器是预制成双螺旋状具有弹性的钢丝,实验动物为成年绵羊15只,共放置45个滤器,放置后8~386天行放射学及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在放置的45个滤器中,29个于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