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老年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状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军队离退休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福州地区14个部队干休所离退休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抑郁自评量表(CES-D)为评定工具,采取面对面调查方式,调查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病率以及抑郁状态与一般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405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44例存在抑郁状态,总体发病率为10.86%。心血管疾病、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独居)、需要生活照料等与抑郁状态的发生相关。结论在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同时,需注意抑郁症状的发生,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86-89
目的讨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高危因素分析。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结果 400例患者112例在近12个月内发生跌倒,发生率28.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越大、低体重、视力障碍、缺乏规律运动、起立-行走运动异常、日常生活能力差、抑郁、颈动脉窦过敏、心功能分级差、高血压、心动过缓、房颤、病程≥3年、体位性低血压、服药≥3种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抑郁、颈动脉窦过敏、起立-行走实验异常、房颤、体位性低血压、服药量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跌倒的发生率较高,而性别、抑郁、颈动脉窦过敏、起立-行走实验异常、房颤、体位性低血压、服药量是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心内科女性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的现状及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及门诊的694例女性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单纯躯体疾病所占比例为52.4%,单纯心理疾病占12.7%,身体疾病与心理疾病共病占27.7%.其中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62例(8.9%)、焦虑124例(17.9%)、抑郁焦虑混合状态56例(8.1%).单纯心理疾病患者既往多诊断为心血管疾病、功能性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并且大部分患者不认为自身有心理问题.结论 女性患者中有焦虑抑郁症和躯体疾病共病常见,单纯心理问题容易被误诊为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4.
李丽  陶茂根 《浙江医学》2009,31(7):954-955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老年抑郁症患者(EPD)占老年人口7%~10%,国内文献报道大城市社区EPD的检出率为11.5%,老年人抑郁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由于抑郁是长期情绪低落的结果,因而很容易引发心肌梗死、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和癌症等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我院2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例,探究其并发焦虑、抑郁、精神心理障碍的概率和临床治疗情况。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作为观察组。同一时期选取非心血管疾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价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给予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患者以针对性治疗。6个月后对比2组的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析心血管疾病并发焦虑抑郁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200例患者中有74例出现焦虑抑郁,发病率为37%,对照组有46例出现焦虑抑郁,发病率为23%,心血管疾病发生焦虑抑郁的概率明显高于非心血管疾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1%。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焦虑、抑郁、精神心理障碍的风险明显比非心血管疾病患者高,但经过针对性治疗干预后,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表现,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CHF是原发性心肌损害和长时间容量和(或)压力超负荷使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发生异常改变,从而导致心脏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焦虑、抑郁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精神并发症,近年来,其患病率越来越高,且还在不断增加。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等心理障碍的患者被称为“双心”患者。研究显示,焦虑、抑郁与慢性心力衰竭的不良预后息息相关。基于“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提出的双心治疗,兼顾患者器质性疾病与心理疾病,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的“双心”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预后。本文就双心医学的研究背景、诊治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杨学平  何茹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2):302-306,335
在综合医院里,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发生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其风险因素和疾病预防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因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重要影响,使作为可控因素的心理因素成为研究关注的重点.抑郁焦虑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抑郁焦虑的人群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要比正常人群高,并且可以加重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后果如增...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状进行调查和护理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为提出更完善的护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12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显示抑郁和可疑抑郁的患者进行干预,干预后再次采用HAMD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的HAMD结果,分析干预效果。结果: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7.9%,可疑抑郁发生率为21.4%。对37例可疑抑郁和抑郁症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HAMD评分从干预前的14.32士4.67下降到干预后的8.54士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848,P0.05)。干预后正常占40.54%,轻度抑郁症占57.76%、重度抑郁症为0。结论:针对性干预能有效的改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可以促进其临床康复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群睡眠障碍可导致机体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内分泌紊乱、炎性反应增强、代谢失衡、抑郁等慢性应激状态,使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同时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发展也将破坏老年人群的睡眠稳态。本文从老年人群各种睡眠障碍类型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及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对睡眠健康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双心疾病”即心脏与心理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具有“双心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1片/天,连用7 d。观察心血管病和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血管病改善情况及汗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黛力新疗法提高了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改善了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探讨冠脉造影阴性患者胸痛与情绪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因胸痛收入心内科、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28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冠脉造影阴性组具有较高的焦虑、抑郁的发病率,通过心理治疗胸痛可以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抑郁等心理疾病可能是冠脉造影阴性患者胸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心脏方面症状可能就是精神、心理障碍的躯体化表现。临床上应注意筛查,从而达到迅速治疗或转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创伤后应激障碍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的关系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心理疾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严重残疾的重要原因,除了其巨大的精神健康负担外,总是与身体健康状况恶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新医学模式的出现,老年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症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老年抑郁的患病率与躯体状况、身体残疾有关[1],Gentili等[2]提出糖尿病与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抑郁及焦虑等心理疾病可能与糖尿病的病因有关,并且可以影响糖尿病的病程.为此,我们对72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了评定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发生率。近年来,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逐渐增多。轻者表现为悲伤、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及兴趣下降等,重者甚至出现幻觉,导致自杀,直接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当前,中医药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取得显著疗效。本文对中医药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根据WHO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多于任何其他疾病,因此心血管疾病研究是世界公共卫生需要攻克的重要难题。与此同时,根据2022年WHO发布的数据统计,中国心理疾病患病率高达17%,近20年,中国人抑郁症发病率增长了120倍,且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并存在一定的内在机制。本文旨在阐述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最新研究进展,从而发现焦虑症和抑郁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驱动因素,其可以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心脏造成损伤,而缺血性心肌病和心肌梗死可以通过介导脑部缺血性损伤和炎症反应来诱发不良情绪以及认知障碍。本文能够为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提供更多预防思路,也为心理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并为双心学科的交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问题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在老年患者中精神心理问题与心血管疾病的共患率逐年增加。由于老年患者的特点,使得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影响,晦床正确决策。众所周知,老年心血管患者一旦合并精神心理问题后,生活质量将会严重受损,临床预后不断恶化,病死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不仅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影响高血压转归、预后及药物疗效.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由于年龄与疾病的影响,老年患者更易出现复杂的心理反应,抑郁较为常见.近两年笔者对所在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抑郁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此病不仅危害极大,还容易引起糖尿病、肾病、血脂异常、脑卒中等并发症.临床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具有以下特点:①收缩压较高,脉压差较大,多属于盐敏感性高血压(即患者摄入的钠越多,其血压就越高).②血压波动大,易受体力活动及体位、精神、气温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但经过休息后血压会明显下降.③易并发脑卒中、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9.
正抑郁症是常见的心理疾病,不少人认为抑郁症既然是心理疾病,自然因心理因素导致,受到精神刺激的结果,其他原因不会导致抑郁症。然而,科学研究证实,抑郁症分为原发性抑郁症又称为内因性抑郁症和继发性抑郁症,继发性抑郁症往往是由非心理因素诱发的忧郁症。也就是说,抑郁症未必都是心理因素导致,其他因素同样会导致抑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负性心理及其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在我科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0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对其开展护理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进行评价,归纳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降低明显,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