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细胞癌(RCC)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对其准确诊断、分型及分级有利于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影像组学为提高肾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提供了一种替代主观图像判读的方法 .临床和影像数据进一步结合影像组学将提高肿瘤预测的准确率和加强精准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于CT、MRI影像组学研究应用于RCC,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与良性肾...  相似文献   

2.
肾嫌色细胞癌是肾细胞癌的少见亚型,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并发对侧肾纤维素样坏死较罕见,极易误诊为同源性肿瘤。笔者现将我院确诊的1例左肾嫌色细胞癌并右肾纤维素样坏死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2016年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WHO新分类》(第4版)较旧版分类出现许多重要变化,除在肾上皮细胞肿瘤中增加了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相关性肾细胞癌、琥珀酸脱氢酶缺陷性肾细胞癌、管状囊性肾细胞癌、获得性囊性疾病相关性肾细胞癌、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5个新亚类外,另有5类肾脏肿瘤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肾脏肿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文献报道的影像表现介绍新版WHO分类的肾脏肿瘤部分。  相似文献   

4.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准确分型分级有助于选取不同方案进行治疗。影像组学可以从高质量、标准化的医学影像中获取病灶高通量纹理特征来指导临床诊断和预后。近年来,基于CT、MRI的影像组学研究逐渐应用于肾脏肿瘤,如鉴别肿瘤良恶性,对恶性肿瘤分型、分级以及预测恶性肿瘤预后及可能潜在转移部位等,就该研究现况及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及超声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以加深对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分析2例经病理确诊的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CT、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2例肿瘤表现为类圆形,其密度均匀一致,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影,CT值分别约32HU、34HU,增强后1例皮质期强化均匀,CT值增幅约7HU,1例肿瘤内散在条絮状异常强化区,CT值增幅约9HU,邻近动脉及肾盏受压呈弧形压迹,肿瘤与邻近肾实质分界清晰,未见明显血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常规超声检查提示肿瘤呈低回声,形态规则且边界清晰,周边点状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表现为15s后肿瘤内见造影剂进入,肿瘤显影高峰在24s,呈不均匀低增强,显影强度低于周围肾实质,造影剂灌注均匀。结论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肾脏肿瘤较常见,其中以恶性居多.WHO根据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免疫、遗传、影像等特点对肾脏肿瘤重新进行了总结分类(表1).在该肿瘤分类中,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为肾细胞癌,少见者为肾淋巴瘤、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肾类癌等.肾脏良性肿瘤常见者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少见者为后肾腺瘤、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等.  相似文献   

7.
赵宝连  萧毅 《放射学实践》2020,(8):1068-1072
【摘要】影像组学是采用多种技术从图像中提取多种定量特征以提高图像诊断、预后预测准确性的一种技术。它可以和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相结合。在肾细胞癌的诊断、生物学行为预测、治疗后评估中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能。现就对近五年影像组学在肾癌临床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做一综述,以协助未来肾细胞癌影像组学相关研究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 CT 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的 CT 影像资料,包括瘤体平扫、增强各期 CT 值的测量,强化程度及方式(均匀、不均匀或周边强化)的判断,并观察肿瘤有无钙化、囊变、外侵及转移(肾周改变、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结果13例肾嫌色细胞癌中,6例肿瘤呈均匀软组织密度,5例肿瘤显示钙化,2例肿瘤出现囊变.动态增强 CT 扫描皮髓期(CMP)和肾实质期(NP)肿瘤平均 CT 值分别为(70.23±16.55)Hu、(80.38±21.85)Hu,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所有病灶密度均明显低于肾皮质(P <0.05);NP 瘤体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周围正常肾实质(P <0.05).6例瘤体可见均匀强化,5例可见中心瘢痕,其中1例可见轮辐状强化.结论肾嫌色细胞癌的动态增强 CT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均匀强化结合钙化及瘢痕表现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成人肾脏恶性肿瘤。近年来,多种功能MRI成像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等)、多参数MRI联合分析以及影像组学等新兴影像处理技术被证实在肾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价值。目前,研究热点多集中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组织学亚型的区分、肿瘤分期、预测核分级及判断预后。就MRI新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在肾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皮质期扫描对常见肾细胞癌不同亚型鉴别诊断和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肾细胞癌的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作对比分析。49例术前分别行MSCT或MR平扫、皮质早期、皮质期和实质期扫描。结果:49例肾细胞癌中透明细胞癌39例,乳头状细胞癌6例,嫌色细胞癌4例。病灶直径〈3 cm 9例,3-5 cm 32例,〉5 cm 8例。根据肿瘤强化程度和峰值出现时间分成4型,Ⅰ型:强化峰值在皮质早期,强化程度与皮质相仿,共25例,病理类型全部为透明细胞癌;Ⅱ型:强化峰值在皮质期,强化程度与皮质相仿,共11例,病理类型全部为透明细胞癌;Ⅲ型:强化峰值在皮质期,强化程度与髓质相仿,共6例,其中,透明细胞癌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3例;Ⅳ型:强化峰值在实质期,强化程度最低,共7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2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嫌色细胞癌1例。结论:透明细胞癌强化峰值和峰值出现时间差异很大,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强化曲线相对一致,乳头状肾细胞癌强化程度最轻。双皮质期扫描能更准确显示肿瘤的血液动力学,减少不同亚型之间的误诊,显示肾细胞癌更多恶性征象,对肾癌的定性和组织分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是肾细胞癌的一种亚型。其临床症状轻微,预后良好,肾脏局部切除即可治愈肿瘤。如果能在术前准确预测MCRCC,将有利于预后判断及临床管理。大多数MCRCC具有典型的影像特征,有利于术前诊断。MCRCC影像表现为多房囊性肿物,囊内见强化的不规则增厚的分隔,无囊内强化的实性结节,Bosniak分级多为Ⅲ级,与其他肾脏囊性肿物的影像表现不同。就MCRCC的临床、病理、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评估影像学检查在MCRCC的术前评估及临床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三期增强CT的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在小肾透明细胞癌与小肾非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75例,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27例)经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RCC)的患者的包括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左肾或右肾)、出血、钙化、囊变坏死、中心瘢痕、假包膜在内的临床信息及患者的三期增强CT图像,在每一期的图像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OI);提取病灶的纹理特征;利用方差阈值法、K最佳法、LASSO模型进行降维筛选,分别在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筛选出来20、11、14个最佳特征;利用这些影像组学特征和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单期、两期联合、三期联合分类器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来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 患者仅假包膜一项临床信息与小肾癌的病理类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的临床信息包括:性别、肿瘤位置、出血、钙化、囊变坏死、中心瘢痕、年龄、肿瘤最大径与小肾癌病理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试集上,实质期模型达到曲线下面积(AUC)=0.59,排泄...  相似文献   

13.
肾癌占原发性肾性肿瘤的85%-90%,CT扫描是对肾癌影像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对28例肾细胞癌的分析,以探讨对肾细胞癌的CT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肾细胞癌血管生成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是肿瘤营养的运输系统,也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原发肿瘤还是转移性肿瘤,其持续性生长都必须依赖于血管生成.肾细胞癌为多血管性实体肿瘤,研究其血管生成,有助于了解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机制.同时,掌握其血管化程度为肿瘤鉴别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等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观察其血流等级与。肾透明细胞癌中血管密度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的110例的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观察肾透明细胞癌的超声特征,探讨血流等级与术后CD34标记肿瘤中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110例中,超声诊断102例与术后病理符合,符合率为92.73%。彩色多普勒检测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血流等级与肿瘤中的血管密度呈正相关。结论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等级对。肾透明细胞癌具有较高的术前诊断价值,术前检测血流等级可以反映肾透明细胞癌的血管密度情况,对于判断肿瘤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鉴别中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40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5例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扫描结果,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 对比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在平扫和各期增强扫描的CT值可以发现,在皮质期和肾盂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值明显高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肿瘤的CT常规征象可以发现肿瘤强化是否均匀及肿瘤强化方式在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表现为强化均匀的概率高于肾透明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多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多表现出延迟强化的特点。结论 平扫期高密度及皮髓期、皮质期、肾盂期强化数值〈120HU是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具诊断价值的CT特征。  相似文献   

17.
血管是肿瘤营养的运输系统,也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原发肿瘤还是转移性肿瘤,其持续性生长都必须依赖于血管生成。肾细胞癌为多血管性实体肿瘤,研究其血管生成,有助于了解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机制。同时,掌握其血管化程度为肿瘤鉴别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等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MDCT评估肾透明细胞癌肾窦脂肪侵犯的可行性,并辨认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肾窦脂肪侵犯27例,术前均接受MDCT多期增强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通过CT图像中肿瘤大小、灌注程度、侵犯肾盂肾盏、肿瘤边缘等征象判定是否存在肾窦脂肪侵犯.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肾窦脂肪侵犯的危险系数.结果 术前MDCT评估肾透明细胞癌肾窦脂肪侵犯的准确性为79.2%(x2=40.85,P<0.001)、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1.9%.肿瘤大小、灌注减低、侵犯肾盂肾盏和肿瘤边缘不规则均是肾窦脂肪侵犯的主要预测因素,其中肿瘤大小、侵犯肾盂肾盏可作为评价肾窦脂肪侵犯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MDCT对检测肾透明细胞癌肾窦脂肪侵犯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肾癌介入治疗的规范化意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肿瘤包括肾实质肿瘤及肾上皮肿瘤,85%为恶性。肾实质肿瘤包括肾癌(肾细胞癌、肾腺癌或透明细胞癌)、肾盂癌、肾母细胞瘤、间叶组织肿瘤和转移性肾肿瘤。其中肾癌是肾实质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本文主要针对肾癌的介入治疗,其他肾肿瘤亦可参照处理。肾癌的分期对确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常用的是Robson分期法。Ⅰ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以往23年间(1955~1978)作过病检的62例肾细胞癌根据病理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不预后关系的分析。按Riches的标准根据细胞类型,将肾细胞癌分为透明细胞型,颗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未分化细胞型。又根据细胞及组织学分化程度分为三级。参照Petkovic分期原则,将肾细胞癌分为:包膜内期,肾内肿瘤包膜外期,肾周围期及全身侵犯期四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