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高校新生对《青年学生健康教育》课程认知情况,为开好高校健康教育课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嘉应学院江南校区一年级51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青年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相关认知情况调查问卷。结果62.26%的学生认为开设《青年学生健康教育》课有必要;52.42%的学生不太了解《青年学生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和具体内容;新生对饮食营养知识、常见病防治知识、急救知识的需求较大,分别达到了69.51%、76.12%、73.59%。结论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开设好《青年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促进学生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被调查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及建议,为更有效地的在大学生中进行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偶遇抽样法,抽取某医科大学学生200人,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结果]被调查大学生对健康技能的掌握较好,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理念次之,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得分最低,并且对于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均衡。[结论]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日常生活良好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肖南  赵洪 《中国健康教育》2004,20(5):402-405
目的 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同伴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电力学院大学二年级8个班级学生,共277人,男196人,女81人;其中4个班级136人参加艾滋病相关知识讲座学习(简称讲座组),其中男生9r7人、女生39人;另外4个班级141人参加同伴教育学习(简称同伴教育组),其中男生99人、女生42人。两种教育方法结束后,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前,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两组间无明显差别。但是,他们对日常接触能否传播艾滋病等问题了解很少,并有大部分人对艾滋病患持有偏见,两组间无明显差别。教育后,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明显增加。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学生对艾滋病患的态度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显。结论知识讲座和同伴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有效,其中,同伴教育对改善学生对艾滋病患及感染的态度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并评价高校国际课程周公共卫生类选修课程教学效果。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与小组座谈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究。 结果 本次共有公共卫生类选修课程13门,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具有以下特征的课程,让学生总体印象更满意:英文、“满足专业发展需要”(很好)、“教学创新性”(很好)、“授课手段多样化,运用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呈现”(是)、“是否有课程压力”(无压力或感到轻松)。结论 总体而言,学生对此次国际周各课程满意度均较高,但仍存在部分问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健康教育实践能力,评价TBL教学方式在健康教育学课程中的作用及教学效果,以期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为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提供可依数据。方法选择2014级(五年级)与2016级(三年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共5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效果总体满意,其中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合计占73.7%。超过70%的学生认为课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对本科学习有作用,超过6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能提升自我全面发展能力,且两个年级的学生评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TBL教学法对预防医学本科生的课程教学评估效果和方式均优良,且课程前置(高年授课提前至低年级授课)达到了课程计划的要求和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某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与生活方式状况,为完善高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一所非医学高校10个班级共382名大一学生,调查其健康素养水平和生活方式状况。结果被调查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得分为(48.90?6.56)分,健康素养水平为30.2%(114/378);3个维度素养水平分别为基本知识与理念64.0%(242/378)、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31.0%(117/378)和健康技能25.7%(97/378)。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总分为(127.10?15.02)分。具备健康素养的大学生生活方式量表总分、饮食营养行为和压力管理行为得分分别为(129.82?14.11)、(15.42?2.32)分和(20.05?2.96)分,均高于不具备健康素养的大学生(P0.05)。结论高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多举措并用,重视并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状况调查,评价干预措施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某高校不同年级、专业在校学生1 131人,在健康教育综合措施前后进行相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干预前的16.3%(124/763)提高到干预后70.9%(261/368);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由干预前32.4%(36/111)上升至干预后58.6%(17/29);"输血途径传播"方式,干预前后的回答正确率均较高(87.0%和90.2%);艾滋病非传播途径中的"蚊子叮咬"、"共同进餐"方式是否能传播HIV,知晓率由干预前11.9%、11.0%上升至干预后的55.2%和74.5%;干预前后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47.7%和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上干预后均有所改善;有12.4%(140/1 131)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男男同性性行为发生率8.6%(39/456);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57.7%)和网络(67.8%);89.4%的学生希望获得相关知识,88.6%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结论三明市此高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水平仍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制定更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艾滋病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8.
某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内容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当前大学生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状况,为健康教育课程合理开设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352名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内容需求问卷调查.结果 健康生活方式、急症自救与互救、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等为大学生健康需求前4位,需求率依次高达88.64%,88.64%,87.50%,81.82%.男生对有效人际交流技能需求(84.62%)比女生(63.35%)高,女生对健康生活方式、急症自救与互救、心理健康、合理膳食与营养等共10项的需求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学生对健康教育需求迫切,女生对健康的需求强于男生,应积极引导并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适合高校急救培训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北京工业大学16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32学时的急救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并在培训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技能考核,对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学生急救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网络(63人,占26.69%)、电视(56人,占23.73%)、学校(54人,占22.88%)。119名(71.68%)学生认为有必要掌握急救知识,66名学生认为影响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未开展相关活动",占39.76%。学生对急救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对急救操作技能掌握普遍较差。经过理论讲解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专门培训后,学生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操作技能的考核合格率均明显提高。结论采用理论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急救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取得较好效果,值得在高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找出影响医学进修生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些因素.从一家省级医院2001~2005年来接收的进修生中采取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39名进行问卷调查,就其教学效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找出了进修生的年龄、学历、资金来源等几种因素,并提出加强医学进修生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些建议与措施,以期培养合格的基层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际效果,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策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东商学院36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引导活动型综合教学效果明显优于灌输讲授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教学形式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现实案例、表演活动、互问互答讨论、课堂讲座、专题报告、课堂系统灌输。结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与教师水平、内容设置、方法操作、学生需求、学校支持等多方有关,教学管理机构、教学单位和教师3方应齐心合力,根据不同内容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将性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际效果,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策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东商学院36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引导活动型综合教学效果明显优于灌输讲授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种教学形式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现实案例、表演活动、互问互答讨论、课堂讲座、专题报告、课堂系统灌输.结论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与教师水平、内容设置、方法操作、学生需求、学校支持等多方有关,教学管理机构、教学单位和教师3方应齐心合力,根据不同内容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将性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广泛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防范艾滋病的自觉性以及带动普及宣传艾滋病知识的能力。方法运用多媒体采取专题讲座和直接对话解答问题的形式,对随机抽取的217名医学院校大学生开展了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正确回答率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P<0.01),说明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知识的专题讲座效果显著。建议今后应对所有在校大学生积极开展艾滋病知识的专题讲座,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转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行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大学生健康教育课教学体系改革的效果。方法采用同期随机对照实验性研究,将421名大一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对两组授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0%以上的学生对课程体系改革持赞同态度,并认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在对他(她)们知识、信念、思维和行为等方面产生了持久影响,实验组学生课程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顺应当代大学生对健康的实际需求,促进了大学生预防保健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大学生健康教育课教学体系改革的效果。方法采用同期随机对照实验性研究,将421名大一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对两组授课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0%以上的学生对课程体系改革持赞同态度,并认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在对他(她)们知识、信念、思维和行为等方面产生了持久影响,实验组学生课程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顺应当代大学生对健康的实际需求,促进了大学生预防保健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6.
深圳某中专学生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辉  黄粤 《职业与健康》2007,23(8):588-590
目的了解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评价实施学校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某中专学生于入学时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后1个月,运用自编的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教育前后,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教育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伴教育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但在非传播途径和对性行为态度方面存在一定误区。结论对中专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明显成效,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性道德教育应作为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在今后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应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可重点采用同伴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北京、河南新乡部分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河南新乡市部分中学生导致意外伤害和暴力、吸烟、饮酒及其他药物滥用、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健康危险行为现状。方法2004年5月至6月,选取北京西城5所、河南新乡市3所中学的初中和高中学生461名,采取中学生危险行为问卷凋查。结果调查中有37.7%的学生乘车从不系安全带,近1年内有过打架行为的学生占16.4%;有22.3%的学生尝试过吸烟;尝试过饮酒行为的学生高达52.0%;有过药物滥用行为的比例为3.6%;在调查前的周末,吃过高脂、油炸食品2次或以上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3.0%和30.9%;认为自己很胖的学生比例为5.2%,有35.3%的学生准备采取减肥的措施;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为51.5%;在凋查前的1年内,有61.7%的学生表示曾有过厌学情绪;有20.7%的学生考虑过离家出走,有3.3%的学生曾经离家出走过。结论及时、有效、因地制宜地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健康教育,对帮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需求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大学生获得性知识的途径、性态度、性行为以及对当前性教育的观点、意见等,从而掌握大学生对性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面对面个人访谈11人,专题小组访谈4组21人.结果学校和家庭提供的性教育非常有限,学生一般自己寻求和获取性知识,黄色信息泛滥并为大学生所接触,多数接受婚前性行为,发生性行为的学生客观存在并不在少数,目前提供的性教育主要侧重性生理,而不提供性安全教育和服务.结论目前的性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实际情况和满足学生的需求,必需尽快提供全面、科学、系统的性教育和性安全教育,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健康状况,为高校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我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亚健康调查。结果调查学生中89·6%具有1种以上亚健康状态,具有6种以上亚健康状态者占16·3%。结论说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亚健康状态,在高校中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不良生活方式进行有效干预,减少亚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