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ԭ���Ը�Ĥ�������г�ʱ��ҪѪ�ܵ��ؽ�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累及主要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时 ,主要血管的处理方法 ,以提高切除率。方法 总结 4 5例累及主要血管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切除及血管重建的经验。结果 无手术死亡。随访 4 1例 ,随访时间3~ 87个月 ,平均 4 9个月 ,移植物血栓栓塞 2例 ,其中 1例左髂动脉移植物术后 8个月发生血栓栓塞延误就诊左下肢坏疽行左髋关节解脱。术后 7个月髂静脉移植物血栓栓塞 1例 ,肢体稍肿胀。生存期 >1年者 36例 ,生存期 >3年 33例 ,>5年 6例 ,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随访过程中 5例肿瘤复发再次切除。结论 对累及主要血管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合并大血管重建手术安全 ,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
肿瘤侵犯大血管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累及大血管的肿瘤切除及受侵犯血管的处理方法 ,以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及术后生存率。方法 总结 1998年 10月~ 2 0 0 4年 2月的 2 6例累及重要血管的肿瘤切除及血管重建的经验。结果  2 6例患者均无术后人工血管感染 ,血肿形成等。获随访 2 3例 ,随访时间 2~ 65个月 ,平均 42 .8个月。术后随访分别行彩色超声或CT血管显影 (CTA )检查 ,5例胰头癌和 1例胆管癌患者下腔静脉、门静脉置换后 ,3例分别于术后 3~ 15个月并发癌栓形成 ,术后远期通畅率为 5 0 % ,肿瘤分别于术后 3~ 3 1个月复发。 7例盆腔和腹膜后肿瘤切除血管置换患者术后获随访 2年 ,1例复发 ,但血管通畅。 2例四肢肉瘤患者随访 1年未见复发 ,血管通畅。 11例颈部肿瘤切除、血管置换患者术后随访 3个月至 5年 ,目前血管通畅 ,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对累及重要血管的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并大血管切除重建手术是安全的 ,可明显提高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血管受累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0年1月至2010年1月82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肿瘤累及周围大血管的准确性,对比有无大血管受累的全切除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的差异,观察血管受累病例中全切除与非全切除患者术后12个月的随访资料.结果 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评价肿瘤累及周围大血管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0%和73%.对比周围大血管受累组与未受累组,前者的全切除率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更多、手术时间更长,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大血管受累组中,全切除术后12个月无一例死亡,而非全切除术后9个月内均死亡.结论 术前影像学检查可较准确和灵敏地评估腹膜后肿瘤累及血管的情况;周围大血管受累是影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行全切除术的重要因素.血管受累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应争取行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累及髂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血管中心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4例累及髂血管的腹膜后肿瘤行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4岁。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见肿瘤压迫和挤压髂血管72例,浸润血管或包绕髂血管52例。肿瘤完全切除90例,肿瘤不完全切除31例,肿瘤姑息性切除3例;其中有42例患者同时行髂血管一并切除和髂血管重建。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尿瘘,经充分引流后自行愈合;1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经更换敷料后切口愈合良好;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有12例患者死亡。90例肿瘤完全切除患者,随访期间局部复发38例,复发率为42.2%;31例肿瘤不完全切除患者,有9例死亡(6例死于肿瘤复发,3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3例行姑息性肿瘤切除者在随访期间全部死亡(3例均死于肿瘤复发)。42例行髂血管一并切除和髂血管重建者,随访期间有3例出现局部复发但未再累及血管;1例患者术后7个月肿瘤复发累及下腔静脉,造成下腔静脉闭塞及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患者术后个8月后肿瘤复发再次累及髂总静脉,1例患者左髂总静脉移植术后10个月移植物血栓形成。结论累及髂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联合血管修复重建可明显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累及重要血管的原发或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及受侵犯重要血管的处理方法,以提高肿瘤切除率.方法 总结自1994年7月至2007年6月,86例累及重要血管的原发或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及血管重建的经验.结果 获随访81例,随访时间1~157个月,平均6.8年.81例人工血管移植病人中,移植物血栓检塞4例,其中1例左髂动脉移植术后8个月发生血栓栓塞延误就诊左下肢坏疽行左髂关节解脱.3例术后7~12个月髂静脉移植物血栓栓塞,肢体稍肿胀.生存期>1年者74例,>3年者61例,>5年者39例,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随访中11例肿瘤复发再次切除.结论 切除累及重要血管的原发或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并大血管重建,手术安全,可明显提高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合并重要血管重建56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累及重要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及受侵犯重要血管的处理方法 ,以提高切除率。方法总结 1994年 7月至 2 0 0 2年 6月的 5 6例累及重要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及血管重建的经验。结果本组获随访 5 1例 ,随访时间 6~ 97个月 ,平均 4 8年 ,移植物血栓栓塞 2例 ,其中 1例左髂动脉移植物术后 8个月发生血栓栓塞因延误就诊导致左下肢坏疽行左髋关节解脱 ;1例术后 7个月髂静脉移植物血栓栓塞 ,肢体稍肿胀。生存期大于 1年者 4 7例 ,生存期大于3年 38例 ,大于 5年 16例。随访过程中 6例肿瘤复发再次切除。结论对累及重要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合并大血管重建手术是安全的 ,可明显提高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累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切除时,联合下腔静脉切除和重建的处理方法.方法:同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4例累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切除及下腔静脉重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实施肿瘤的完整切除,腔静脉的重建方法包括:下腔静脉侧壁部分切除,单纯修补7例:部分腔静脉切除(<2 cm)端端吻合4例;部分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重建3例.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12例,平均生存时间(38.6±5.8)个月.结论:术前B超、CT、MRI及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下腔静脉受累并非手术的禁忌.为减少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和提高生存率,联合下腔静脉切除和重建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探讨累及髂动静脉的盆腔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时,髂血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切除率。方法总结1994年7月至1999年6手术切除累及髂动静脉的盆腔腹膜后肿瘤14例,合并髂动静脉切除及重建的经验。其中合并右侧髂动静脉发除与重建6例。合并左侧血管切除与重建8例。结果随访3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3.2年。3例肿瘤复发再切除,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7年3月63例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病理类型和随访结果.结果 63例中良性25例,恶性3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CT对良恶性判断的约登指数为85%,良性肿瘤完整切除率为88%,恶性肿瘤为68%,联合脏器切除占肿瘤完整切除总数的40%.肿瘤切除程度和病理类型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良、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和27.3%.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平均随访36个月(5~168个月),53%局部复发,平均复发时间25个月(3~108个月),恶性肿瘤局部复发再手术完整切除率62.5%.全组有1例术后第1天腹腔内出血死亡.结论 应当重视临床表现争取早期诊断;影像学检查是判断手术范围的重要依据;肿瘤完整切除,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手段;术后规律复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肿瘤并争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盆腔腹膜后肿瘤手术合并髂血管切除与重建22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累及髂动、静脉的盆腔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时,髂血管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切除率。方法 总结22例累及髂动静脉的盆腔腹膜后肿瘤患者行合并髂动、静脉切除及重建术的经验。其中合并右侧髂动、静脉切除与重建8例,合并左侧髂动、静脉切除与重建14例。结果 随访4个月~5年10个月,平均随访3.6年。1例患者髂静脉移植物于术后7个月出现血栓栓塞,21例移植物均通畅,3例肿瘤复发再切除,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累  相似文献   

11.
腹膜后肿瘤术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切除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累及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切除时,受累血管的切除与重建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年1月至2003年6月33例累及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切除及血管重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人均成功实施了肿瘤完整切除,包括受累血管的切除与重建,无手术死亡。随访29例,其3、5年存活率分别为60,1%和40.6%,平均存活期为53.9个月。结论累及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不是根治性切除的手术禁忌证,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切除与重建术,安全、有效、可行;重建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可以提高肿瘤的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病人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2.
累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手术处理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累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手术时下腔静脉的处理方法 ,以提高切除率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0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收治的 4 1例腹膜后肿瘤累及下腔静脉的手术切除及血管重建的临床资料。结果 4 1例累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方式有 :下腔静脉部分切除、修补术 17例 ;部分下腔静脉并右肾切除术 11例 ;部分下腔静脉切除、残端结扎术 10例 ,其中 3例行人工血管植入术。结论B超、CT、MRI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 ,选择性血管造影可以明确下腔静脉受压、移位、畸形及有无闭塞。累及下腔静脉并非腹膜后肿瘤行根治性切除的手术禁忌证 ,下腔静脉部分切除与重建安全、有效、可行 ,可以大大提高肿瘤的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累及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合并重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膜后肿瘤切除经验。方法对16例累及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均采用合并重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肿瘤切除术。血管重建方式:人工血管移植16例次,下腔静脉部分切除及修补3例次;其中动静脉联合重建6例次,合并其它脏器切除重建5例次。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14例,随访期3~71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5例,其中12个月内死亡3例, 64个月内死亡1例,71个月死亡1例;随访期无血管阻塞。结论合并重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对累及重要血管的腹膜后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治疗腹膜后肿瘤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29例侵及血管的腹膜后肿瘤病例,其中男20例,女9例,年龄10~76岁,平均年龄52岁。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侵润、包绕重要血管19例,肿瘤与重要血管关系密切、推移10例。所有病例均行肿块完整切除联合血管重建。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获随访24例。随访时间8~89个月,平均随访5.2年。2例下腔静脉及4例髂静脉分别于手术后3~9个月发生血栓,未出现明显肢体肿胀。无人工血管感染病例,1年生存率为100%,1~5年死亡12例,存活5年以上10例,其中3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结论对于腹膜后肿瘤侵犯周围血管,术中难以分离的病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增加了切除率,提高了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中大血管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回顾性地研究近 15年手术切除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的经验 ,总结术中大血管的处理方法和技巧对预后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近 15年完整切除的 5 6例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术中处理过程进行归纳分析 ,总结肿瘤生长部位对腹腔大血管处理的影响和处理受累大血管的技巧。结果 累及左、中、右和左右腹部的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的切除率分别为 87.5 %、35 .7%、5 2 .2 %和 2 6 .7%。结扎切断脾血管 2 3例次 ,修补大血管 14例次。 4例次为意外紧急处理 ,其余均为预防性程序性处理 ;术后死亡 1例。血管修补组与同期血管壁残瘤组 2 8例比较 ,2年复发率分别为 14.3%和 5 3.6 %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对于累及腹腔大血管的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肿瘤 ,左侧大血管较易处理 ,手术切除率明显高于右侧 ;仔细结扎切断脾血管和预防性地切除受累大血管壁再行修补血管是保证手术安全性、提高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率、减少复发率的重要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