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 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小于5岁的病毒性腹泻患儿3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拉氏酵母菌组(常规治疗+布拉氏酵母菌,n=92)、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组(常规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n=113)、联合用药组(常规治疗+布拉氏酵母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n=114)和对照组(常规治疗,n=63),治疗72 h后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4组患者治疗72 h的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23.843,P=0.000),其中联合用药组与布拉氏酵母菌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拉氏组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两药治疗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疗效相近,两药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治疗中,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儿童病毒性腹泻患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把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两组都进行水电解质的补充、水的补充及炎症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对照组进行治疗,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观察组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的总有效率上,对照组为77.36%(41/53),观察组为94.34%(50/5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的治疗方案能及时有效地对患儿进行治疗,促进其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独或联合应用布拉酵母菌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将90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患者纳入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用药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单独口服布拉酵母菌;B组单独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C组联用布拉酵母菌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止泻时间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三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0%、73.3%和93.3%,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和止泻时间均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布拉氏酵母菌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均是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联合用药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重发 《疑难病杂志》2008,7(6):362-364
目的观察应用益生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调节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30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A组患者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mg/次,每日3次;B组患者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840mg/次,每日3次。另设对照组(C组),为非腹泻者,未用药。A组、B组疗程均为4周。各组治疗前后均取大便作厌氧菌和需氧菌培养、计数与鉴定反应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腹泻型IBS患者人群中出现肠道菌群失调,A、B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含量明显降低,服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周后肠道菌群状况均恢复到正常人群水平,但治疗10d时及停药4周后,A、B组肠道菌群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益生菌可明显改善腹泻人群肠道菌群失调状况,且较大剂量服用时,对腹泻型IBS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状况的改善快速而持久。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将73例慢性腹泻患者分为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 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排便次数、粪便性状明显改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48%和67.74%。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全身过敏反应、荨麻疹、便秘、口干等不良反应。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慢性腹泻,其疗效优于单独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口服三联活菌对胆囊切除术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三联活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2组肠道功能异常发生情况,并检测肠道菌群与粪便中可溶性IgA(sIgA)的变化.另取24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三联活菌治疗组肠道功能异常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常规治疗组肠道肠球菌、大肠杆菌、酵母样真菌、梭菌分布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分布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三联活菌治疗组菌群失调情况较常规治疗组有所改善(P<0.05),粪便中sIgA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是未达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三联活菌可以通过平衡肠道菌群失调,提高肠道免疫力,改善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7.
补充双歧三联活菌对大肠癌术后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补充双歧三联活菌对大肠癌术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前口服双歧三联活菌。术前及术后分别留取粪便作肠道菌群分析、血细菌培养、血浆内毒素含量检测,观察术后感染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术前粪便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的计数比值(B/E)倒置,术后大肠杆菌计数明显增加(P<0.05),双歧杆菌计数则明显减少(P<0.05),B/E较术前倒置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术前粪便中B/E>10,术后大肠杆菌计数无明显增加(P>0.05),双歧杆菌计数则明显减少(P<0.05),B/E下降(P<0.05),但仍大于1。两组真菌计数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血浆内毒素含量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术后无明显增加(P>0.05)。所有病例术前血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治疗组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和10.0%,对照组分别为20.0%和33.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补充双歧三联活菌能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前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调,有助于术后重建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补充双歧三联活菌对大肠癌术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前口服双歧三联活菌.术前及术后分别留取粪便作肠道菌群分析、血细菌培养、血浆内毒素含量检测,观察术后感染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术前粪便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的计数比值(B/E)倒置,术后大肠杆菌计数明显增加(P<0.05),双歧杆菌计数则明显减少(P<0.05),B/E较术前倒置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术前粪便中B/E>10,术后大肠杆菌计数无明显增加(P>0.05),双歧杆菌计数则明显减少(P<0.05),B/E下降(P<0.05).但仍大于1.两组真菌计数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血浆内毒素含量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术后无明显增加(P>0.05).所有病例术前血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治疗组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和10.0%,对照组分别为20.0%和33.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补充双歧三联活菌能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前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调,有助于术后重建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菌群失调所致功能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菌群失调所致功能性腹泻的小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24例,对照组112例,分别给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及枯草杆菌肠杆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临床治疗.疗程均为3天.持续观察期为7天,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菌群失调所致功能性腹泻疗效及不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为%76.79%.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菌群失调所致腹泻疗效确切,有益健康,安全无毒,加快患儿康复,减轻患儿家长经济及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布拉酵母菌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患儿,年龄在2个月至8岁的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1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蒙脱石散及常规对症治疗,n=62)、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常规治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n=64)、布拉酵母菌散组(常规治疗+布拉酵母菌散,n=65),治疗第3天及第5天后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布拉酵母菌散组的显效、有效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布拉酵母菌散组的显效和总有效率指标稍高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布拉酵母菌组在治疗第3天、第5天大便次数及腹泻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拉酵母菌散组腹泻持续时间较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两种益生菌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疗效相似,布拉酵母菌散较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以缩短腹泻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1.
冯永歌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7):90-91,94
目的观察布拉酵母菌用于预防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的患儿120例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给予布拉酵母菌口服至疗程结束,两组患儿发生继发性腹泻者均给予蒙脱石散口服,对两组患儿继发性腹泻的发生时间、发生率、出现腹泻第3天腹泻次数、腹泻持续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发生腹泻33例,发生率为56.9%,观察组发生腹泻12例,发生率为19.4%,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87,P〈0.01)。两组在继发性腹泻出现时间、腹泻出现第3天腹泻次数、发生腹泻至腹泻停止总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除抗生素过敏反应,对照组有4例霉菌性口腔炎外均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拉酵母菌应用于预防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继发腹泻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并延缓继发性腹泻的发生,能减轻继发性腹泻程度,发生腹泻后经对症治疗恢复快,用于预防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除危重症患儿外临床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含量变化。方法定量检查65例不同年龄健康儿童和65例腹泻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含量。结果新生儿肠道双歧杆菌含量明显低于婴幼儿,1月~7岁小儿肠道双歧杆菌含量为11.69±0.32log10nCFU/g,各年龄组之间无显著差别。腹泻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含量明显下降(P<0.01);恢复期明显上升,与急性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急性肠炎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含量与患儿住院后止泻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双歧杆菌是小儿肠道正常菌群优势茵,其在小儿腹泻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病情迁延与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恢复慢有关。  相似文献   

13.
ApreliminaryclinicalstudyofbifidobacteriapreparationonthetreatmentofdiarrheainseverelyburnedpatientsChenJun陈军,ZhangYaping张雅萍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早期口服双歧杆菌干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社区有过敏史的3岁以下的新生儿100例,经父母知情同意后,按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双歧杆菌组50例,在母乳或混合喂养时添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服6个月。对照组50例,在母乳或混合喂养时未添加任何微生态制剂。患儿在治疗6个月后来院随访过敏症状,检测并比较IgG抗体阳性率及IgE抗体水平。结果湿疹、过敏性腹泻及鼻炎发病率在双歧杆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双歧杆菌组较对照组IgG抗体阳性率及IgE抗体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社区,针对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开展早期口服双歧杆菌干预有一定疗效,能降低婴幼儿常见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刘娟  黄亮 《中国民康医学》2022,(2):38-40+47
目的:观察肠道益生菌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肠道菌群(乳杆菌、肠球菌、酵母样真菌)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泻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和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M、Ig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IL-10、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乳杆菌、肠...  相似文献   

16.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6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文健 《吉林医学》2010,31(31):5542-5543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腹泻患儿1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乳酶生、复合维生素B口服,同时给予利巴韦林。观察组给予思密达和双歧三联活菌胶囊。两组患儿共治疗3d。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便好转时间、止泻时间和退热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思密达能够显著改善腹泻患儿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琛  ;邹益友 《湖南医学》2014,(4):696-698
【目的】从临床表现、肠镜及肠道菌群变化多方面对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本院92例溃疡性结肠炎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肠道菌群、肠镜分级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13%;对照组总有效率58.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肠镜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下降( P <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助于患者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达到抑制炎症的目的,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评价颈动脉硬化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 年 7 月—2018 年4 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接诊的117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17 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行血管ET 评价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观察组僵硬度、压力应变弹性系数、放射波增 压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内膜中层厚度、消化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大肠埃希菌高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顺应性、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酵母菌低于对照组(P <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僵硬度、压力 应变弹性系数、放射波增压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内膜中层厚度)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 母菌)呈负相关(P <0.05),与肠道菌群(消化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呈正相关(P <0.05)。 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顺应性)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呈正相关,与肠道菌群(消化 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呈负相关(P <0.05)。结论 血管ET 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 的临床价值较高,且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密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是定植在肠道内的庞大微生物群落。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免疫系统发育、炎性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密切相关。随着微生物分析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肠-肺轴”的提出更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肠道和呼吸道菌群的相关性以及与肠-肺轴之间的交互作用,重点介绍了肠道菌群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气道过敏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囊性纤维化、肺结核、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以期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儿童常见急性感染性疾病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免疫学方法对 1993~ 1995年收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 (支气管肺炎 74例、感染性腹泻 6 6例、上呼吸道感染 5 4例 )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 (红细胞C3b受体、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 )进行了测定。结果 :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红细胞免疫指标红细胞C3b受体 (C3b R)和促进因子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ICR)除腹泻组外 ,其余两组也显著降低 (P <0 .0 1)。抑制因子均相对升高。结论 :急性感染性疾病时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