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并发症和后遗症是不可忽视的^[1]。2001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因剖宫产所致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对象为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因剖宫产致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平均年龄32岁(24-40岁),病灶直径2.0-6.0cm,平均4cm,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 对我院1986年~2005年问收治的1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腹部检查及辅助检查均能做出正确诊断,与术后病理吻合。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占我院同期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3.54%,发病潜伏期1.0~6.5年。均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2~3年无复发。结论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腹部检查能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正确诊断。手术切除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6例均发生在停止哺乳以后,均行手术切除.结论 剖宫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子宫内膜种植有关,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完整切除肿块是治疗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4.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继发于剖宫产、子宫切除、羊膜腔穿刺术后,甚至继发于阑尾切除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1]。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营养过剩、胎儿体重过大、难产的发生率增高、选择时辰出生的增多等,剖宫产手术也越来越广泛,加之对腹壁切口保护意识的淡薄,临床上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越来越常见[2,3]。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其来源有几种学说,包括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及血行-淋巴播散学说等。目前认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为手术操作将游离的内膜碎片种植至切口形成医源性内膜异位症。本文就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及预防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忠  韩文 《中国医刊》2004,39(2):45-46
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亦呈增加趋势.本院自1994~2003年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邵玉琳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39-39,71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3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重点分析。结果:32例患者剖宫产术后在腹部切口疤痕处发现周期性疼痛性肿块,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诊断相符。术后随诊6个月~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据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可初步确诊,术后病理证实。治疗的有效手段为手术切除病灶,预防的关键是注意剖宫产术时腹壁切口的保护,避免子宫内膜种植。  相似文献   

8.
赵斌斌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06-160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均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病灶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术中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手术切口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2000年6月~2008年3月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共8例进行分析.结果 剖宫产术后腹肇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原因可能与手术中子宫内膜种植腹壁有关,疼痛经期加重.有腹壁包块,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彻底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症状是切口部位出现包块,有疼痛且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患者 26岁。剖宫产术后 3年。术后 8个月,发现切口上方有指头大小包块,每次月经来潮时增大,伴有疼痛,月经过后包块缩小,疼痛消失。查体:下腹部正中切口疤痕 12cm,上方可触及 2cm× 2cm包块,不活动,表面光滑,无压痛。局麻下手术切除,包块位于肌层,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组织。 2讨论   子宫内膜组织易于肌肉内存活,因肌肉血运丰富,存活后有其功能,月经期增大,疼痛。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组织在切口处残留,切口冲洗不彻底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原因、诊断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均行B超检查,提示壁内低回声肿块,查CA125均有不同程度升高.13例术前于月经来潮行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18例均采用阴外麻醉肿块切除,术后均经病例确诊.术后用药:15例应用孕三烯酮,3例应用达菲林.随访16例未见复发.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后做好预防工作,可减少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时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确诊后,均行病灶清除术.术后患者恢复好.结论 剖宫产术后数月至数年内出现的经期腹壁瘢痕部疼痛渐加重,且瘢痕处有硬而压痛的结节或包块,排除炎性病变等应考虑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旦确诊,最佳治疗方法 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科199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腹部检查均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手术后确诊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观察1年无复发。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发生于月经复潮后,发病率低,其中产后6个月4例,产后8个月2例,产后12个月3例,产后14个月2例,产后24个月1例。手术切除加药物治疗短期内无复发。结论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性激素水平、个体免疫状态有关,与CA-125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此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有所上升。2001年1月~2006年12月由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11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的增加,使剖宫产术后皮肤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亦相应增加[1],尤其是自2000年开展新式剖宫产以来,由于操作不规范,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本文对我院2000年12月-2010年12月采用3种手术方式行剖宫产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情况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对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本病主要发病原因;剖宫产术后与月经周期同步、周期性疼痛发作性肿块为其主要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尽量避免和减少子宫内膜组织散落和遗留在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近20年收治的4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门诊治疗的39例患者均采用孕三烯酮药物治疗。结果手术患者病灶均为一次手术切除,48例手术的患者完全治愈,治愈率100%;而药物治疗有效率30.7%,药物临床效果不满意。结论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伴随着剖宫产率的居高不下,术后并发症也日趋增加,尤其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增加,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