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丙烯酰胺毒性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它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引起的职业性神经中毒方面。自从科学家发现丙烯酰胺可以在高温下由天门冬氨酸和碳水化合物反应(美拉德反应)在食品中形成以来,其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丙烯酰胺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也深入到了分子领域。  相似文献   

2.
硒和维生素E对丙烯酰胺致V79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仁平  童建  洪承皎 《职业与健康》2006,22(24):2161-216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维生素E和(或)硒对丙烯酰胺(AA)染毒V79细胞的拮抗作用。方法利用细胞毒性实验(MTT法)计算细胞相对存活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0.5~10.0μmol/L的硒和(或)2.5-40.0mmol/L维生素E与1.5mmol/L的丙烯酰胺作用于体外培养的V79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硒与维生素E均可降低丙烯酰胺所致的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0.75mmol/L的AA已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性,V79细胞的相对存活率(77.36%)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AA对V79细胞的毒性作用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高浓度的硒则起相反的作用;硒和维生素E共同作用,其拮抗效果明显优于硒、维生素E单独作用。结论在体外细胞培养条件下,一定浓度的维生素E和硒对AA染毒V79细胞的细胞毒性、遗传毒性有拮抗作用,且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丙烯酰胺神经毒性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丙烯酰胺(ACR)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中,研究表明暴露于丙烯酰胺可引起接触人群或动物产生神经毒性危害。近年来,大量研究致力于探讨丙烯酰胺的神经毒性机制,如加合物的形成、能量代谢异常、轴浆运输损伤、神经末梢损伤及凋亡等,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对上述丙烯酰胺神经毒性的主要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
丙烯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酰胺;生活中也可接触到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等。本文对丙烯酰胺从体内代谢、毒性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丙烯酰胺(acrylamide, ACR)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和环境污染物,神经毒性是其最主要的毒性效应。ACR对糖代谢的影响在其产生神经毒性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如何影响能量代谢尚未见详细报道。本文拟结合相关文献,阐述ACR影响葡萄糖能量代谢的确切机制及可能危害,以期为ACR毒性研究提供新见解,并为探索拮抗ACR毒性作用的天然、无毒或低毒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珙  赵云峰  吴永宁 《卫生研究》2006,35(4):516-520
2002年4月瑞典研究人员发现淀粉类食品在高温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丙烯酰胺。由于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作用,这一发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各国科学家分别对本国食品进行广泛分析,从而使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综述了食品中丙烯酰胺测定方法的进展,包括样品的提取、净化、衍生化、色谱方法及其和质谱联用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丙烯酰胺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丙烯酰胺俗称“丙毒”,分子式CH2CHCONH2,无色透明片状晶体,无臭,有毒,常温下能升华,比重1.122(20/4℃),熔点84.5℃,沸点125℃,溶解度216%(wt,30℃,水),易溶于水、乙醇、丙酮,微溶于苯、甲苯,丙烯酰胺分子中含有胺基和双链,化学性质相当活泼,可以发生霍夫曼反应、水解反应、迈克尔型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等。动物实验表明,丙烯酰胺属中等毒性物质,对各类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毒作用。WHO国际癌病研究中心将丙烯酰胺列为可能致癌物,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证实丙烯酰胺可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和癌症发生。目前发现除职业接触外,人们还可通过日常饮食(如油炸薯片、薯条、高温烤的面包等)摄入大量的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8.
丙烯酰胺是经职业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确认的对人类具有神经毒性的毒物,并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2A组“可能人类致癌物”,其生物标志物可被用来监测暴露水平、评价损伤效应及预测可能的作用机制.寻找丙烯酰胺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准确地评价作业人员的暴露水平,有效地识别丙烯酰胺易感者,预防作业场所工作人员丙烯酰胺急慢性中毒.该文将...  相似文献   

9.
自从2002年发现食品中存在丙烯酰胺以来,各国科学家就开始进行围绕丙烯酰胺的各种研究,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丙烯酰胺的性质、毒性、生成机理、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暴露、减少丙烯酰胺含量的途径和检测方法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酰胺(acrylamide,AA)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使用广泛的工业上的化学品,可在食品高温加工过程巾自然形成.AA可对动物产生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在人类高水平暴露职业人群巾,只观察到AA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笔者综述了关于AA的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例重度丙烯酰胺中毒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分析。验证了丙烯酰胺的蓄积毒性作用和主要经皮肤吸收的特点。同时还表明,加强个人防护和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是预防丙烯酰胺中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二硫化碳(CS2)最早是在1796年研究黄铁矿和碳的反应中发现的,之后在工业上作为化学溶剂广泛使用,从本世纪初开始主要应用于粘胶纤维工业,与碱纤维素进行黄化反应以制取可溶于水的纤维素黄酸酯。CS2是一种非特异性全身性毒物,对人体许多器官系统都具有毒性作用。其中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已在60~70年代的大量研究工作中得到证实,一些国际权威性文献综述中也进行了概括和总结[1-3]。80年代后,CS2对心血管毒性作用的研究更为活跃,在毒性作用的接触一反应关系、联合毒性作用、毒作用机理等方面均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对8…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中丙烯酰胺对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宋雁  李宁 《卫生研究》2005,34(2):241-243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存在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关注。本文就丙烯酰胺在食品中的污染水平、人群暴露水平、形成机制、体内代谢及生物标志物、可能的毒性作用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酰胺(Acrylamide AAM)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用于生产聚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单体属中等毒性物质,对中枢及周围神经均有毒性作用,病理改变为中枢-周围远端型轴索病。本文通过对41例AAM作业工人神经肌电图有关指标的分析,旨  相似文献   

15.
气相色谱法测定作业场所中丙烯酰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烯酰胺是一种毒性较大的化合物.对人的神经系统损害很大,其聚合物或共聚物用作化学灌浆物料、土壤改良剂、絮凝剂、纤维改性剂、胶粘剂和涂料等。工作场所中的丙烯酰胺主要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但目前对这方面的报道比较少见。用水吸收空气中的丙烯酰胺,经溴化反应.用醋酸乙酯提取,经FFAP柱分离,ECD检测,以保留时问定性,峰高定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同时干预对丙烯酰胺(ACR)神经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丙烯酰胺、褪黑素与褪黑素干预组,丙烯酰胺2.3 mmol/L溶液日常饮用;褪黑素腹腔注射2.5 mg/kg1,次/d,连续9周。每周进行步态评分,试验结束后取出大脑、小脑检测抗氧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丙烯酰胺组与褪黑素干预组第3周开始步态分值明显升高,丙烯酰胺组大脑皮层SOD活性降低9.89%,小脑SOD活性、GSH含量分别降低7.49%1、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烯酰胺组比较,褪黑素干预组第4、5周步态分值分别下降22.92%、15.85%,大脑皮层SOD活性升高14.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烯酰胺能导致大鼠步态改变,脑组织SOD活性及GSH含量降低。褪黑素对丙烯酰胺毒性早期有一定缓解作用,后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酰胺具有明确的中枢和周围神经毒性,且具有潜在的致癌、遗传、生殖和发育毒性。人群中丙烯酰胺的暴露来源主要包括职业性暴露、环境性暴露和生活性暴露。生活性暴露又分为吸烟、饮食、化妆品暴露等。对丙烯酰胺暴露来源和污染现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丙烯酰胺污染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东敏  李百祥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2):1472-1473
目的探讨丙烯酰胺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分别以15,35和70mg/kg剂量的丙烯酰胺连续灌胃4周,同时以25 mg/kg剂量的环磷酰胺作为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组给予蒸馏水,检测胸腺和脾脏器系数,血清中IgG、IgA和IgM的含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丙烯酰胺染毒后小鼠胸腺和脾脏器系数,血清中IgGI、gA和IgM的含量,脾脏淋巴细胞A值和转化率,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吞噬率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丙烯酰胺剂量与小鼠血清中IgG、IgA含量,淋巴细胞转化率,吞噬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丙烯酰胺对小鼠免疫器官、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环境毒物急性或慢性暴露不仅可以诱发对于暴露动物的毒性作用,还可能使诱发的毒性从暴露亲代传递到子代.笔者对各种金属以及磺胺甲噁唑与丙烯酰胺等有机污染物暴露所致秀丽线虫毒性的世代间传递情况、环境毒物暴露所致毒性在秀丽线虫世代间传递的特点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国产改性聚乙烯宫内节育器的临床使用安全,遂对该产品进行了急性毒性、遗传毒性、亚慢性毒性、致畸作用等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本实验余件下,对受试动物不产生明显急慢性毒性反应,亦未见诱发致畸、致突变作用。提示该宫内节育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