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5例初诊T2DM患者,按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瑞格列奈1~3mg及二甲双胍0.25~0.5,每日各三次口服;强化组给予甘舒霖R(三餐前30分钟),甘舒霖N(睡前)皮下注射.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糖达标时间等.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强化组下降更明显分别为(15.8±3.2)mmol/Lvs(5.9±0.5)mmol/L,(20.2±3.8)mmol/L(7.5±0.5)mmol/L,(10.4±1.36)%vs(6.96±0.74)%,均P<0.01,(3.49±0.82)vs(5.32±2.20),(2.20±0.81)vs(1.02±0.41),均P<0.05.结论甘舒霖强化治疗初诊T2DM,能明显增强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使患者血糖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与罗格列酮合用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新诊断的空腹血糖大于12 mmol/L的T2DM患者47例,随机分为胰岛素组(n=22)、胰岛素 罗格列酮组(n=25)治疗12 w,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及Homa B胰岛素分泌指数,并随访胰岛素与罗格列酮合用对初诊T2DM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12 w后,胰岛素 罗格列酮组较胰岛素组hs-CRP及胰岛素日用量明显下降(P<0.05),ISI和Homa B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随访12个月时,胰岛素 罗格列酮组有13例患者仅采用饮食控制,血糖就可达到理想水平,而对照组仅有5例。结论胰岛素联用罗格列酮可以明显恢复初诊T2DM患者的胰岛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T2DM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414例新诊断T2DM患者及143名正常糖耐量(NGT)人群行75 g 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分别按照FPG、2 hPG、HbA1c和BMI进行分组,稳态模型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糖负荷后30 min净增胰岛素/净增血糖的比值(△I30/△G30)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1).结果 T2DM各亚组FIns随FPG、2 hPG、HbA1 c升高而升高,当FPG≤13.0 mmol/L、2 hPG≤20.0mmol/L、HbA1c≤12.0%时,FIns开始下降;BMI≥25.0 kg/m2亚组FIns[(11.29±4.83) μIU/ml]高于其他组(P<0.05).T2DM各亚组随FPG、2 hPG、HbA1c升高,HOMA-β、△I30/△G30呈进行性下降趋势;BMI≥25 kg/m2亚组HOMA-β、△I30/△G30高于其他两亚组,但均低于NGT组.AUC1随FPG、2 hPG、HbA1 c升高渐升高,当FPG≤13.0 mmol/L、2 hPG≤24.0 mmol/L和HbA1c≤12.0%时开始下降,NGT组高于18.5 kg/m2≤BMI<23.0 kg/m2亚组,低于BMI≥25 kg/m2亚组. 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p细胞功能与高血糖程度密切相关,血糖和HbA1c是简单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的指标;非肥胖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较肥胖者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短期诺和锐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 对45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两周的诺和锐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时第一时相胰岛素及C肽分泌和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与FPG比值。 结果 诺和锐强化治疗后,FP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及第一时相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面积、FIns与FPG比值、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 结论 短期诺和锐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与单用CSII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各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新发T2DM患者130例。最终完成随访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观察组给予利格列汀5 mg/d,联合CSII治疗,对照组单用CSII治疗,根据血糖情况治疗10~14 d后患者血糖达标,胰岛素剂量逐渐减至0 U出院。对照组生活因素干预,观察组继续应用利格列汀治疗。治疗前、治疗后4、12 w均测定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C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出院时记录患者住院天数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前后两组BMI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4、12 w FPG、2 h PG、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TG、TC、LDL-C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较基线升高(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及费用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于初诊T2DM患者,利格列汀联合CSII与单独CSII相比能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功能,降低血脂,缩短住院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6.
对2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治疗10~14天.结果治疗后空腹(FBG)及餐后血糖(PBG)均明显下降(P<0.001),HbA1c明显下降(P<0.05),HomaB明显上升、HomaIR明显下降、AI30/△G30明显升高(P<0.01),其中11例仅控制饮食和运动治疗随访6月后HbA1c 5.99±0.57、FBG 6.2±1.1mmol/L、PPG 7.8±2.4mmol/L.结论胰岛素泵治疗能尽快解除高糖毒性,显著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索抵抗.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52名FPG》11.1mmol/L的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CSII,另一组用MSII,结果:CSII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糖显著下降,且平均血糖低于MSII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FPG较高的T2DM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应用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OADs)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利拉鲁肽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糖波动的变化. 方法 40例T2DM患者(HbA1 c>7.0%)在胰岛素联用OADs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血糖波动的变化. 结果 加用利拉鲁肽治疗12周后,HbA1c[(8.21±2.65)% vs(7.16±0.8)%]、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 [(3.98±0.52) vs(1.52±0.27) mmol/L]、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1.29±0.34)vs(0.45±0.13) mmol/L]下降(P<0.05);FC-P[(1.16±0.75) vs(2.87±1.02)ng/ml]、2 hC-P[(2.28±1.23)vs(4.16±0.98) ng/ml]及HOMA-β[(3.6±0.7)vs(4.8±0.9)]升高(P<0.05). 结论 对于胰岛素联合OADs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利拉鲁肽可有效降糖、平稳降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CSII)与多次皮下胰岛素(MSII)注射强化控制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解放军总院内分泌科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住院的96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CSII和MSII进行短期强化达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多时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血糖达标天数、达标时胰岛素总剂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治疗后CSII组与MSII组静脉血空腹血糖(FBG)分别由(13.53±5.01)mmol/L和(12.25±3.49)mmol/L下降到(5.56±0.76)mmol/L和(6.07±0.97)mmol/L,CSII组FBG下降程度更大(P=0.005)。静脉血餐后2h血糖(2hPG)分别由(19.56±5.82)mmol/L和(18.69±3.98)mmol/L下降到(6.93±1.07)mmol/L和(7.28±1.54)m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7个时点指血血糖均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达标时最高与最低血糖差值CSII组明显小于MSII组(P=0.029),血糖曲线下面积CSII组明显小于MSII组(P=0.017)。CSII组与MSII组GSP分别由(407±79)μmol/L和(410±100)μmol/L下降到(266±74)μmol/L和(297±83)μmol/L,均有显著改善(P均<0.01),两组治疗后绝对下降值CSII组更显著(P<0.05)。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为(3.66±1.41)d,显著短于MSII组的(5.83±1.77)d(P<0.05)。CSII组在达标时和治疗第7天的胰岛素剂量分别是(40.23±7.47)U/d和(36.06±9.71)U/d,均显著少于MSII组的(47.71±17.74)U/d和(45.63±11.91)U/d(P均<0.05)。两组有症状性低血糖事件共35例次,CSII组与MSII组分别有15例次和20例次,其中CSII组血糖≤3.9mmol/L和≤2.8mmol/L的分别为7和0例次,MSII组分别为19和8例次,前者均少于后者。结论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均能有效控制尚未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的血糖,促进短期血糖达标。但与MSII相比,CSII治疗在降低FBG、缩小血糖波动和整体血糖控制方面更显著,并能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和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初诊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二甲双胍组、沙格列汀组、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及对照组(格列美脲组)。治疗12 w,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变化。结果治疗后,4组的FPG、2 h PG、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均P<0.05),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的FIN水平较二甲双胍组、沙格列汀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与格列美脲组FPG、2 h PG、HbA1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T2DM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口服降糖药(OADs)治疗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联用艾塞那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40例OADs治疗血糖控制不佳且BMI>23 kg/m2的T2DM患者加用艾塞那肽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 结果 加用艾塞那肽治疗12周后,FPG、2 hPG、HbA1 c、HOMA-IR、BMI、TG较治疗后下降[FPG(8.77±1.92)vs (7.49±1.14) mmol/L;2 hPG(16.55±3.24)vs(14.69±1.50) mmol/L;HbA1 c(8.91±1.37)%vs(7.94±0.90)%;HOMA-IR (1.44±0.41)vs(1.24±0.25);BMI (30.34±2.91)vs(29.41±2.59) kg/m2;TG(2.21±1.34)vs(1.59±0.51)mmol/L] (P<0.01);2 hIns及HO-MA-β较治疗前增加[(5.96±0.65)vs(6.10±0.46)pmol/L;(3.81±0.54)vs(4.01±0.32)](P<0.05或P<0.01).所有病例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结论 使用OADs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加用艾塞那肽可降低血糖、BMI及TG,同时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IR,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低血糖指数(GI)高膳食纤维(DF)膳食和高GI低DF膳食+阿卡波糖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谱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设计,19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组,先后接受低GI高DF膳食或高GI低DF膳食+阿卡波糖治疗,治疗期5d,洗脱期3d.结果 低GI高DF膳食后和高GI低DF膳食+阿卡波糖治疗后FPG分别自(7.64±1.58)mmol/L和(7.64±1.58)mmol/L降至(6.56±1.64)mmol/L和(6.39±1.23)mmol/L(P<0.05或P<0.01),PPG峰值分别自(15.82±2.06)mmol/L和(15.82±2.06)mmol/L降至(11.86±2.87)mmol/L和(10.34±2.36)mmol/L(P<0.05或P<0.01),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分别自(27.69±3.98)mmol/L·h和(27.69±3.98)mmol/L·h降至(19.82±3.44)mmol/L·h和(17.72±3.35)mmol/L·h(P均<0.01),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GI高DF治疗后,LDL-C自(3.75±0.59)mmol/L 降至(3.33±0.70)mmol/L(P<0.05),其他血脂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GI高DF治疗显著改善LDL-C,并与高GI低DF膳食+阿卡波糖治疗一样,能显著改善初诊T2DM患者的FPG、PPG峰值和AUC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口服降糖药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对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2例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使用DPP-4抑制剂进行12周的治疗观察,测定治疗前后BMI、SBP、DBP、TC、TG、FPG、2 hPG、Scr、谷丙转氨酶(AST)、HbA1 c、FC-P及2 hC-P水平.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C-P)].结果 12周后FPG[(7.94±0.52)mmol/L]、2 hPG[(12.29±1.07) mmol/L]、HbA1c[(8.44±0.50)%]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FC-P水平[(6.52±0.13) pmol/L]、2 hC-P水平[(7.83±0.17) pmol/L]及HOMA-β均增加(P<0.01).研究期间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结论 DPP-4抑制剂可降低T2DM患者FPG、2 hPG、HbA1c水平,同时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阶梯式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初诊T2DM患者61例,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后续10周的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ins、2hIns、FC-P、2hC-P、TC、TG、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FPG、2hPG、HbA1 c和HOMA-IR显著下降,而Fins、2hIns、FC-P、2hC-P和HOMA-β显著上升。结论对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后续数周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明显改善胰岛8细胞功能并减轻IR。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加用利拉鲁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经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62例,分为利拉鲁肽治疗组30例和胰岛素治疗组32例。利拉鲁肽组在加用利拉鲁肽时,胰岛素剂量暂减30%,后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和利拉鲁肽剂量。胰岛素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检测两组治疗前后体重、FPG、HbA1c、FC-P和胰岛素日用量等指标,记录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利拉鲁肽组和胰岛素组体重、FC-P和胰岛素日用量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6.4)vs(1.0±2.1)kg;(0.80±0.30)vs(0.16±0.08)ng/ml;(25.9±12.7)vs(12.1±5.7)U/d,P<0.05或P<0.01],FPG、HbA1c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1)vs(2.9±1.6)mmol/L;(1.8±1.2)%vs(1.7±1.3)%,P>0.05]。结论对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与胰岛素加量降糖疗效相当,但利拉鲁肽可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6.
30例门诊初诊T2DM患者分别单独应用胰岛素(16例)和联合应用格列美脲(14例)进行血糖控制。结果:治疗3月后,两种治疗方法在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独应用胰岛素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比联合应用胰岛素和格列美脲组短(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每日胰岛素剂量和体重的增加以及HOMA-IR指数均低于胰岛素组(P0.01或P0.05)。结论:对于门诊初诊的T2DM患者,联合应用胰岛素和格列美脲治疗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肥胖T2DM患者血浆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T2DM合并超重/肥胖(T2DM+OB/OW)组、单纯T2DM(T2DM)组、糖调节正常合并超重/肥胖(OB/OW)组及正常对照(NC)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浓度;ELISA检测血胰岛素含量;比色法检测血脂四项及HbA1c水平;Western blot检测Glut1、Glut2和Glut4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Glut1、Glut2、Glut4和ERK mRNA的表达。结果 T2DM+OB/OW组及T2DM组FPG、2hPG、HbA1c水平[FPG:(8.90±3.70),(9.30±2.80)mmol/L vs(3.90±0.70),(4.10±0.90)mmol/L;2hPG:(20.10±3.50),(18.48±4.59)mmol/L vs(6.70±0.80),(6.60±0.75)mmol/L;HbA1c:(9.9±3.19)%,(8.68±2.75)%vs(5.05±0.37)%,(5.47±0.59)%]均高于OB/OW组及NC组(P<0.01);T2DM+OB/OW、T2DM及OB+OW组TC和TG水平[TC:(5.06±0.97),(5.13±1.27),(4.67±0.83)vs(3.51±0.89)mmol/L;TG:(3.52±2.68),(3.79±3.56),(1.87±0.95)vs(1.41±1.21)mmol/L]均高于NC组(P<0.01);OB/OW组FIns水平[(7.98±2.01)vs(5.91±3.02),(5.49±1.36)mmol/L]高于T2DM、NC组(P<0.05)。T2DM+OB/OW、T2DM组Glut1,Glut2,Glut4表达均低于OB+OW、NC组(P<0.01);T2DM+OB/OW组Glut2表达低于T2DM组;T2DM+OB/OW、T2DM组Glut2和Glut4的mRNA表达低于OB/OW、NC组;T2DM+OB/OW、T2DM组ERK的mRNA表达高于OB/OW、NC组。结论肥胖T2DM患者体内Glut1、Glut2和Glut4的表达均降低,其中,Glut2和Glut4的表达与ERK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及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对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60例未接受胰岛素治疗且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组和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组,共治疗12周。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波动情况,观察BMI、FPG、HbA1c及胰岛素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血糖控制均改善,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组日内血糖平均波动幅度(MAGE)、日内血糖波动次数(N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低于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组[(2.2±1.0)vs(4.1±1.9)mmol/L;(1.4±1.4)vs(2.6±1.5)次/d;(1.30±0.65)vs(2.60±0.90)mmol/L,P<0.05]。两组治疗后FPG及HbA1c均降低[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组(10.5±2.1)vs(6.2±1.3)mmol/L,(8.7±1.2)%vs(6.3±1.1)%;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组(10.4±1.8)vs(6.1±1.4)mmol/L,(8.9±1.4)%vs(6.5±1.2)%](P均<0.01);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组BMI低于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组[(22.2±2.4)vs(25.5±2.7)kg/m2](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血糖波动,在血糖控制稳定性方面优于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58例空腹血糖10 mmol/L的初诊T2DM患者,分为CSII治疗组和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组(MSII治疗组),每组29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效果、胰岛素用量等。结果两组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血糖达标胰岛素日最大用量CSII组〔(0.60±0.15)U/kg〕较MSII组〔(0.89±0.21)U/kg〕明显减少(P0.01);血糖达标平均控制天数CSII组〔(6.3±2.1)d〕与MSII组〔(9.5±4.9)d〕相比明显减少(P0.01)。结论 CSII较MSII能更快速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圣约翰草提取物(路优泰)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抑郁症(DPS)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方法入选48例T2DM合并DPS患者,均采用人胰岛素(诺和灵30R,丹麦产)进行个体化降糖治疗。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4例:治疗组以路优泰300 mg,2次/d口服;对照组不加用任何抗抑郁药物。分别跟踪监测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症程度和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路优泰治疗组以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RSD)及自评抑郁量表(SDS)为标准判定抑郁症明显减轻,血糖及HbA1c下降更为明显。结论路优泰治疗老年T2DM合并DPS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