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38例(41例次)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5项有关凝血机制的检查.结果表明,PT、AT-Ⅲ定量及活性、VIIIR:Ag的异常率均较高.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球压积普遍增高,甲襞微循环均观察到红细胞聚集、血流速度减慢等表现.9例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提示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时,改善微循环的疗法,作为综合性治疗的一种手段是积极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3.
对59例慢阻肺、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血清T3、T4、TSH浓度,发现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PaO2≤8.00kPa和/或PaCO2≥66.7kPa)、低钠血症、高尿素氮血症者,T3明显降低;严重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症PaCO2≤6.00kPa和/或PaCO2≥8.67kPa)者,T4明显降低;T3,T4同时下降者提示病情危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加用小剂量肝素和东莨菪碱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33例,与同期综合治疗组30例对照。治疗组在血粘度下降,PaO2升高、PaCO2下降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作者认为:加用肝素和东莨菪碱治疗,不但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同时可减少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呼吸兴血剂的应用,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iPAP无创呼吸通气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4)予以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n=34)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呼吸通气治疗,3d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及临床症状等进行比较,并统计患者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结果无创通气干预3d后,治疗组血SaO2、pH值、PaO2、PaCO2分别为94.3%、7.36、82.1mmHg、49.6mmHg,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89.0%、7.31、72.8mmHg、58.9mmHg),P〈0.05。治疗组住院天数(13d)及病死率(2.9%)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d和11.8%),P〈0.01。结论无创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症状,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陈真如 《现代医学》1989,17(2):76-77
1985年12月至1987年6月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49例(56次)住院资料,同步监测动脉血气与电解质,结合临床,分析酸碱失衡的类型,进行综合治疗,对降低死亡率起一定作用。对于酸中毒患者血pH<7.20时慎重补碱(5%NaHCO_350ml/次),未发生碱中毒。呼酸并代碱仍占第二位,与应用利尿剂有关,常规补充氯化钾,酌情给盐酸精氨酸或醋氮酰胺,疗效较好。呼酸型三重酸碱失衡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非少见,经稳妥调整及病因治疗,亦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对59例慢阻肺、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血清 T_3、T_4、TSH 浓度,发现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PaO_2≤8.00 kPa 和/或 PaCO_2≥6.67 kPa)、低钠血症、高尿素氮血症者,T_3明显降低;严重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 PaO_2≤6.00 kPa 和/或 PaCO_2≥8.67 kPa)者,T_4明显降低,T_3,T_4同时下降者提示病情危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用分层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平喘等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75.76%),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气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配合西医治疗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观察营养支持疗法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失代偿性呼吸衰竭的效果.②方法慢性肺心病急性失代偿性呼吸衰竭病人5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7)采用常规吸氧、抗生素、支气管解痉剂、祛痰剂、呼吸兴奋剂治疗;治疗组(n=29)在此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疗法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100g/L脂肪乳注射液50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7~10d.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③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6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uc=2.09,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为(20.3±4.2)d,对照组为(28.6±3.7)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7.82,P<0.05).④结论营养疗法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失代偿性呼吸衰竭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肺心病86例死亡分析隋培珍,张育发关键词:肺心病;呼吸功能不全;死亡原因1985年1月至1991年12月,我院共收治394例次肺心病,其中死亡86例。现对其死亡病例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86例死亡者年龄37~87岁,平均6...  相似文献   

11.
对90例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实测法和公式计算法测定呼吸指数,观察呼吸指数与慢生肺心病呼吸衰竭的关系,结果提示:呼吸指数可反映呼吸衰竭的存在和程度,以呼吸指数〉0.8做为判断呼吸衰竭的临界值,动态监测呼吸指数可评价慢性肺心病的病因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我院 1995年 2月— 2 0 0 1年 3月共收治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 )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 5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8例中 ,男 4 2例 ,女 16例 ,年龄 5 6~ 79岁 ,平均 6 7岁 ,其中 >6 5岁 2 1例 (36 .2 % )。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15例 (2 5 .8% ) ,并发肾功能不全 13例(2 2 .4 % ) ,并发肝功能不全 11例 (18.9% ) ,并发消化道功能不全 8例 (13.8% )。并发 3个脏器功能不全 7例 (12 .1% ) ,并发 4个脏器功能不全 4例 (8.6 % )。诱发因素 :主要为急性呼吸道感染 4 9例 ,9例为劳累因素引起。肺部感染很多是混…  相似文献   

13.
对肺心病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间断应用呼吸兴奋剂可拉明,同时加大氧流量。并进行对照组观察,结果血气指标,临床症状、总疗程均比对照组有明显好转,从而改变了多年来肺心病低流量吸氧的历史,为肺心病的防治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有待进一步扩大病例,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比较分析45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经常规标准治疗(对照组24例)和加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组(治疗组21例)的临床疗效。结果BiPAP治疗后2h、1d、2d的PO2、PC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症状也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能明显改善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并发症少,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5.
胡杰妤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23-24,7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NIPPV是一种有效的呼吸支持手段,在AE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救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观测了20例肺心病患者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Ⅳ因子(PF4)含量和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变化。结果肺心病患者β-TG,PF4,β-TG/PF4 及PAR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β-TG血浆浓度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51,P<0.01)。β-TG和PF4 呈正相关(r=0.51,P<0.01)。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血小板体内激活现象,应在治疗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金芳 《浙江医学》2000,22(9):555-55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 )呼吸衰竭时肾功能损害临床并不少见 ,有报道为10%~78.6 % [1],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 ,病死率很高 ,肾功能损害已成为呼吸衰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引起临床重视 ,特对1995年2月~199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肺心病呼吸衰竭并发肾功能损害患者分析报道如下。肺心病呼吸衰竭诊断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凡住院时或住院过程中出现血尿素氮升高 (BUN>7.14mmol/L)和/或血肌酐升高 (Cr>133μmol/L)伴或不伴少尿均定为肾功能损害。1.一般资料 :设肺心病…  相似文献   

18.
微循环障碍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试通过改善微循环状态来提高临床疾病的防治能力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本文旨在通过对球结膜微循环的观察,了解肺心病患者的全身微循环状态及其临床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健康组系50例正常体检者,既往健康,无心脑血管疾病。男性37名、女性13名。年龄48~65岁,平均62岁;肺心病组为40例住院患者,均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所定标准,其原发病均为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为急性加重期。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47~82岁,平均61岁。1.2 仪器与方法球结膜检查采用裂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气及血乳酸浓度在慢性肺心病(CPHD)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中的表现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用Nova-10血气、电介质、乳酸分析仪对50例患者(30例治愈、17例死亡、3例治疗后自动出院)在入重症监护室30min和4、8、24、48、72h至出重症监护室(病情稳定)或死亡前分别抽取肝素化动脉血2ml做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电介质、乳酸测定。结果:患者的动脉血气、乳酸在治疗期都有显著改变,随病情变化而变化。pH值与PaO2值越低预后越差,而PaCO2值和血乳酸(LA)浓度越高预后亦越差。结论:CPHD易并发MODS的机制主要是长期低氧血症导致各器官功能相继受损,而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乳酸在组织氧合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观察到LA与病情的危重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患者的预后及转归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3年8月~2004年12月同济医院呼吸科住院的患者140例,男80例,女60例,年龄35~88岁,平均(66±10)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45例,重症肺炎47例,自发性气胸20例,中重度哮喘28例.按动脉血气分类:Ⅰ型呼衰55例,Ⅱ型呼衰85例.以上病例均符合相应疾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排除了心肌梗死引起的cTnI升高.同时给予相应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