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护理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多种调查方法,选取某省各级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嗵245份。结果地震伤员分类救护、创伤量化评分法、火灾烧伤分类救护、呼吸道烧伤的救护、水灾病员特点以及地震火灾和水灾现场救护自我防护等平均知晓率分别为76%、84%、75%、65%、74%、92%、77%和85%。关于近几年全国流行性传染病、发热门诊、H1N1诊断标准、传染病分类管理、传染病报告制度、呼吸道传染病救治和消化道传染病救治时自我防护平均知晓率分别为88.5%、98%、83%、99.6%、95%、74.7%和68.7%。食物中毒、放射性事故和大型交通事故平均知晓率分别为74.8%、68.5%和95%。影响知晓率的因素包括科室、医院级别、工龄、培训等。结论护理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大部分掌握较全面,但对少见灾害和少见事故的特点和救护知识尚欠缺,需加强年轻护士和基层护士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多家医疗机构1 843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PQEEPH)调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将调查对象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梯度提升机4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和验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预测模型。结果:结果显示,性格、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基于护理人员的基线特征,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梯度提升机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其中人工神经网络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均方误差(MSE)和均方根误差(RMSE)最低,提示模型预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与实际心理健康状况得分偏差较小,模型精度高。结论:性格内向、工作单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工作岗位为临床一线重点岗位的护理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给予重点关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准确... 相似文献
4.
急诊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Emergency Health Events)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江西省中北部某县级医院的护士进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探索提高县级医院护士应急救援能力的可能途径和方法。方法收集来自江西省中北部某县级医院118名护士的调查问卷,分析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情况。结果该县级医院护士在应急救援知识部分总得分为(70.2±12.9)分,低、中、高水平得分的占比分别为21.2%、66.9%、11.9%;应急救援态度部分总得分为(12.5±1.6)分,低、中、高水平得分的占比分别为0.8%、74.6%、24.6%;应急救援行为部分总得分为(9.2±2.5)分,低、中、高水平得分的占比分别为37.3%,55.9%、6.8%。护士的应急救援知识、态度和行为存在正向的关联。结论县级医院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知识、态度和行为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基层护士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阿克苏地区21所一级医院和3所二级医院35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层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基层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总均分为(3.46±0.72)分,处于中等水平;条目得分现场救护技术最高,为(3.66±0.71)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律、法规最低,为(3.39±0.72)分;学历、科室、应急培训以及应急演练是基层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基层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和应急救援总体水平不高,加强基层护士积极应对公共卫生事突发情况的应急救护能力的培训势在必行。开展应急模拟演练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基层护士危机意识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构建一套医院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文献分析、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拟医院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lphi法对35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咨询,明确一级和二级指标及各级指标权重。结果两轮咨询问卷的应答率分别为100%和92%,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13,两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500和0.765,最终形成一个具有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医院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结论该评价体系科学性和可靠性较好,可作为医院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要求,建立一套简单易行的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咨询表,应用德尔菲法对26名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专家进行咨询,初步构建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结果: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891,判断系数为0.845,熟悉程度系数为0.840,经过两轮咨询后确定的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中,7条一级指标,19条二级指标,36条三级指标;评价体系总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a系数为0.951,重测信度为0.836,62个条目的平均CVI为0.920。结论:该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评价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护士进修杂志》2021,36(20)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机动护士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核心应急救援知识、态度及行为和应急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相关性,为提升护士应急能力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川南地区(内江、自贡、泸州、宜宾)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对机动护士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知识、态度及行为和应急能力调查。结果综合医院机动护士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知识、态度及行为总得分为(125.05±26.12),处于高等水平,其中应急救援知识和态度维度处于高等水平、应急救援行为维度处于中高等水平。机动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核心应急能力总得分为(73.99±11.64),处于高等水平,其中急救能力维度和综合能力维度处于高等水平,应急知识掌握能力维度处于中等水平。机动护士职务、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培训或演练对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态度及行为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培训或演练对其应急能力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动护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知识、态度及行为与应急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综合医院机动护士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行为水平有待提高,医院管理者在机动护士培训效果监管中应注意加强对护士参与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培训、救援的行为进行督促和考核,还应根据机动护士的不同职务合理设置培训方案及培训时间,确保受训人员参与培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队护理人员焦虑与组织承诺的现状,探讨其焦虑水平与组织承诺的相关性.方法:对108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队护理人员,应用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组织承诺量表进行调查,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公共卫生应急队护理人员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48.63±10.28)分,组织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基于Kumpfer心理弹性框架理论与国际心理弹性研究计划项目组(the International Resilience Research Project, IRRP)心理弹性训练策略的心理弹性培训方案,探讨其在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年1-6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医院的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和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弹性培训方案。评价并比较两组护士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及应急能力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的心理弹性、应急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心理弹性培训方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能有效提升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弹性水平,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逆境评价、职业认同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护士心理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为经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士群体缓解心理应激反应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法,使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逆境评价量表和职业认同量表对2020年1月—2020年5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开设发热门诊的某三级甲等医院41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逆境评价、职业认同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护士心理应激反应的预测力显著(P<0.001).职业认同在逆境积极评价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护士心理应激反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P<0.001),职业认同在逆境消极评价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护士心理应激反应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为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使得护士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第一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培养护士群体避免使用消极评价策略应对各种工作事件,善于采用积极评价策略来应对困难的能力;第二可以通过培养护士稳定持久的职业认同感;第三可以通过评价策略的改善和职业认同感的提高共同缓解护士的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员工援助计划(EAP)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医院应急库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2020年2月1日~4月30日,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31名应急库护士为研究对象,实施EAP,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实施EAP干预前后应急库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本组护士SCL-90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2017年护士常模组(P0.01);干预后,本组护士SCL-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P0.05)。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应急库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2017年护士常模水平,说明应急库护士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应用EAP可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