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前心理干预对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60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分别于入院心理干预前和术前采用SCL-90评定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实验组经心理干预后,与自身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焦虑、抑郁等因子评分均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和术前心理状况没有差异,个别因子评分甚至升高。但两组与常模比较,焦虑、抑郁等因子仍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家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1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家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4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一般护理,分别于入院时(心理干预前)和术前(心理干预后)采用SCL-90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实验组经心理干预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焦虑、抑郁等因子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无明显差异,两组干预前后与常模比较,焦虑、抑郁等因子都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的负性心理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认知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52例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家属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实验组给予认知干预。在患儿入院时、住院后第4天,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及医学应对问卷(MCMQ),分别对两组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结果]住院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干预后S-AI总分分别与干预前比较,实验组干预后S-AI总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干预后面对、回避评分分别与干预前比较,实验组干预后面对、屈服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认知干预的形式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及自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谢媛琪  欧利  崔智娟 《全科护理》2011,9(23):2077-2078
[目的]研究认知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52例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家属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实验组给予认知干预.在患儿入院时、住院后第4天,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及医学应对问卷(MCMQ),分别对两组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结果]住院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干预后S-AI总分分别与干预前比较,实验组干预后S-AI总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干预后面对、回避评分分别与干预前比较,实验组干预后面对、屈服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认知干预的形式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及自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寻求良好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09年5—12月89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观察组)的资料,并选择同期在感染科住院治疗的麻疹患儿家长(对照组)80例,用自制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对观察组患儿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家属焦虑、抑郁、愤怒、无助、自责发生率分别为79.8%,74.2%,69.7%,66.3%,57.3%,均高于对照组发生率36.3%,42.5%,23.8%,12.5%,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3.0,17.4,35.6,50.5,26.3;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SCL-90各因子评分(除偏执外)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存在焦虑、抑郁、愤怒、无助和自责,针对其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使家长全身心地配合患儿的治疗及护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婴幼儿喘息患儿的预后及家长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对婴幼儿喘息患儿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其家长进行5~6个月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对干预前及干预后180例患儿家长进行心理状况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后其家长的各项心理症状评分均低于干预前,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婴幼儿喘息患儿的疾病诊断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喘息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规范治疗人数明显增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婴幼儿喘息患儿家长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对婴幼儿喘息患儿家长进行必要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明确喘息的病因、控制喘息的发作、治疗预后和矫治不良行为、改变家庭环境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家长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24名难治性ITP患儿家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2名,对照组仅给予普通护理指导,实验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个体化心理疏导,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量表(MCMQ)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验组干预后SAS及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退避得分低于干预前(P0.05),面对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难治性ITP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及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寻求良好的心理干预措施,以使其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促进患儿康复。方法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008年1-12月人住我院儿科病房的94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及8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SAS评分为(56.34±13.20)分,对照组SAS评分为(41.28±10.1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1)。观察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家长SAS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儿家长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焦虑及抑郁等状况较支气管肺炎患儿家长更严重,护理人员应关注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针对其特殊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加强健康教育,使家长全身心地配合患儿的治疗及护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干预后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唇腭裂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心理护理方法。方法调查94例唇腭裂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探讨干预效果。结果94例患儿家长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干预前自我评定抑郁量表(SDS)及自我评定焦虑量表(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经心理护理干预,SDS及S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干预后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腭裂患儿家长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对患儿积极接受治疗及健康成长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将80例剖宫术产妇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抑郁等心理因子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前心理干预对剖宫术产妇的术后心理状况及疼痛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黎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059-4059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行剖宫产术的前置胎盘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访视,实验组术前访视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心理状况进行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对前置胎盘剖宫产妇实施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父母陪护下进行麻醉诱导对患儿心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室内由父母陪伴下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术日由卫生员直接用轮椅或平车接入手术间,无父母陪伴下进行麻醉诱导。结果:实验组诱导后血压、心率与诱导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诱导后血压、心率高于诱导前及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儿术前(T1)、进入麻醉诱导室或手术室(T2)、静脉穿刺麻醉诱导(T3)、术后6 h(T4)4个时间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实验组患儿诱导期合作程度评分、家长与患儿分离时焦虑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发生术后行为改变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麻醉诱导效果明显优于对照(P<0.05)结论:在麻醉诱导室内进行父母陪护下麻醉诱导,有利于缓解患儿术前恐惧心理,减轻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麻醉效果,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术前心理干预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后,与自身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焦虑、抑郁等心理因子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翠翠  徐曼 《妇幼护理》2023,3(9):2142-2144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指导对小儿手足口病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 84 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42 例。对照组施以常 规护理;实验组施以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指导。分析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以及康复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 SCARED 评分及 DSRSC 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 SCARED 评分及 DSRSC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治疗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 (P<0.05)。结论 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施以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指导,能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的康 复。  相似文献   

17.
李艳  黄均礼  吴雅怡 《中国康复》2011,18(6):456-458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瘫(CP)患儿陪护家长进行心理干预对息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3个月~3岁的CP患儿家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ZUNG)问卷调查,并按照患儿部位及类型给予运动发育推拿法及引导式教育等疗法治疗。干预组家长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包括针对性心理疏导,共同制定患儿康复计划,家长间互相交流治疗经验等。结果:经过6~18个月的心理干预,2组家长ZUNG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家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例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干预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时对CP患儿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取得其支持和配合对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护理的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方法:随机对照实验,以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病例实施心理干预(为期6个月),对照组无干预。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多个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空腹血糖检测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家庭护理的心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实施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白行设计调查表,对98例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并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 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其心理症状受多种因素影响,干预前后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心理护理不仅包括患儿还应包括患儿亲属,针对患儿亲属的心理状况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有助于改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孤独症行为评分(ABC)、Gesell发育评分及家长心理状况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后的ABC评分、Gesell发育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改善(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ABC评分、Gesell发育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家长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进行干预,可有效减轻其孤独症症状,促进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有利于改善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