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体外循环(CPB)冠心病(CHD)患者的炎性和心肌损伤监测指标。方法:分别在CPB前、中、后即刻、后2h、6h、12h、24h、48h,测定炎性指标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细胞数量(WBC)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CK-MBmass),并对WBC和cTnI变化进行趋势分析。结果:IL-6和IL-8在CPB后逐渐上升;WBC和cTnI在CPB后开始逐渐上升,CPB后24h达到高峰,然后下降;WBC和cTnI与其它指标呈明显正相关(P<0.01);MYO在CPB后即刻和CPB后24h出现双峰。结论:行CABG-CPB患者炎症和心肌损伤指标的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改良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30例CHD患者按病种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常规CPB主动脉阻断心内直视手术完成后,实施改良缺血后处理;对照组行常规CPB主动脉阻断心内直视手术。分别于术前(T1)、主动脉开放前(T2)、主动脉开放后30min(T3)、术后6h(T4)、术后24h(L)、术后72h(T6)、术后6d(T7)各时点采集静脉血,测定红细胞压积(HCT)、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磷酸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及呼吸机应用时间。结果:(1)对照组在T3~T6时点cTnI、CK含量及T3~T4时点MDA含量高于实验组(P〈0.05);(2)实验组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及呼吸机应用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缺血后处理能够很好地保护心肌,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围术期炎症介质的释放规律。方法 按入选标准筛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4例,均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术前(T1)、CPB30min(T2)、CPB结束后2h(T3)、12h(T4)、24h(T5)各时间点血清IL-6、IL-8、IL-10的浓度。结果 所有患者血清IL-6、IL-8、IL-10浓度在CPB开始后均升高(P〈0,01),于术后2h(T3)逐渐达高峰,术后12h(T4)逐渐下降,术后24h(T5)虽仍高于术前(T1)水平,但较高峰时(T3)已明显下降。结论 浅低温CPB术后患者血清IL-6、IL-8、IL-10浓度逐渐升高.术后2h达高峰.并于24h内恢复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
张良清  李立志  邵义明  彭雪  刘新  汤斌 《现代免疫学》2002,22(5):332-333,336
探讨腺苷预处理对体外循环 (CPB )瓣膜置换病人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 32例心功能II~III级择期CPB瓣膜置换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腺苷预处理组和对照组 ,每组 1 6例 ,腺苷组于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泵入腺苷进行预处理。分别在术前、CPB前、CPB毕、术毕、术后 2 4h各时间点抽取桡动脉血以观察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 1b表达及炎性细胞因子TNF α、IL 6的水平。结果表明 ,术前及CPB前两组CD1 1b表达、TNF α及IL 6水平无明显差异 ,CPB毕、术毕、术后 2 4h时腺苷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与术前及CPB前相比 ,除IL 6 ,腺苷组中性粒细胞CD1 1b表达增加及TNF α和水平上升 ,但差异不明显 ;而对照组各指标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 )。可见腺苷预处理具有平抑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 1b的表达及炎性细胞因子TNF α、IL 6的释放作用  相似文献   

5.
老年患者体外循环手术期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70岁以上老年和30~49岁成年患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心脏手术术后炎性损伤的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外科在2003-10~2004-10期间,实施CPB心脏手术的患者36例(≥70岁的老年患者和30~49岁成年患者各18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患者手术诱导后、CPB结束后和手术结束后24h,分别采集血样,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和IL-8的含量。结果:老年患者中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11.1%),成年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手术结束24h后,老年患者较之成年患者血浆TNF-α、IL-6和IL-8的含量明显增高(P<0.01)。结论:70岁以上老年患者CPB心脏手术后24h炎性损伤明显比成年患者严重,因此,设法减轻CPB术后的炎性损伤,或许对提高老年患者心脏手术的疗效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射频消融术(RFCA)可造成微小心肌损伤,本文旨在通过对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的检测,进一步探讨其对RFCA所致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于RFCA前、电生理检查后、术后即刻、术后1天、2天采外周静脉血,采用美国德普公司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清CK-MB、 cTnI、Mb.结果 CK-MB术后1天较术前增高(P<0.01);cTnI与术前相比术后1天、2天明显增高(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Mb明显增高(P<0.01).结论 RFCA所造成心肌损伤属微小心肌损伤,可使血清心肌损害标志物有不同程度的升高,CK-MB 、cTnI、Mb可用于RFCA对心肌损伤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右美托咪定(Dex)用量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06-2022-12于本院接受择期CPB瓣膜置换术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28)、高剂量组(n=28)和对照组(n=29),在麻醉诱导前10min分别输注0.2μg/kg?h-1Dex、0.4μg/kg?h-1Dex、生理盐水至术毕。比较麻醉诱导后(T1)、CPB转机开始前(T2)、CPB转机后1h(T3)、CPB转机停止时(T4)、术毕4h(T5)、术毕24h(T6)的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Dex输注时长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给药12min、给药15min、插管后1min的BIS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T2-T4时HR、T2-T5时MAP、T2-T6时LA和cTn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鼻温肛温复温时间、术后24h 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而T2-T6时ScvO2和尿量、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  相似文献   

8.
腺苷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循环(CPB)中使用腺苷心肌停博液对CPB围术期心肌酶学及相应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探讨它减轻CPB术中心肌损害的作用。方法:选择47例主动脉阻断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对照组24例。实验组在常规CPB术中,心脏灌注液中加入腺苷2mmolL,对照组不用腺苷注射液。分别在手术开始前、主动脉阻断后30分钟,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12小时、24小时抽取桡动脉血,检测CKMB、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6)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浆TNFα、IL6、CKMB浓度无差异,在主动脉阻断30分钟后已开始升高(P<0.05),实验组患者TNFα、IL6、CKMB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血浆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PB心脏冷停博液中加入腺苷注射液可明显减少CPB术中对心肌的损害,对术中肺保护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内直视手术采用低温体外循环(CPB)是心脏在缺血、缺氧性停搏期间降低心肌代谢和氧耗,达到心肌保护目的的重要措施。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2例CPB患者进行了术前、循环中和停机2小时后的血浆ET含量检测,旨在探讨CPB过程对血浆内皮策(ET)的影响及意义。 资料和方法 一、本组病人22例(男13,女9)。年龄3~42岁,平均15岁。体重13~70kg,平均32.36kg。其中先天性心脏病20例、室间隔缺损(VSP)9例、房间隔缺损(ASD)7例、法乐氏四联征(TF)4例,2例后天性心脏病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全组病人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用安定、芬太尼、卡肌宁快速诱导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术中视麻醉深度变化分次追加芬太尼、卡肌宁维持。CPB时间21'~131',平均64.86'。术前  相似文献   

10.
李丹枫  万曦  杨光  张帆 《微循环学杂志》2003,13(1):15-16,18
目的 :探讨 7.5%的高渗盐水 (HS)对体外循环 (CPB)诱发的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2 0例因瓣膜病拟在CPB下行瓣膜替换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HS组和对照组 (n均 =10 )。HS组于体外转流开始时按 4ml/kg体重静脉输注HS ,对照组则采用等量生理盐水(NS)输注 ,均在 5min内输完。分别于术前 (T1 )、CPB开始后 50min(T2 )、CPB停止后 2h(T3 )、4h(T4)及 2 4h(T5)各时点测定动脉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 a(TNF a)、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白细胞介素 8(IL 8)的浓度。并观察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与术前的基础值比较 ,二组各时点的TNF a、IL 6和IL 8的浓度均明显升高 (P<0 .0 5~ 0 .0 1) ;而HS组TNF a、IL 6和IL 8浓度在T2 ~T5各时点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且与NS比较HS有显著的循环稳定作用。结论 :HS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 ;能抑制CPB诱发的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 1 996年以来对普胸手术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的麻醉进行了研究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临床资料1 50例病人中 ,男 96例 ,女 64例 ,年龄 4 6~ 71岁 (平均 60 .3岁 ) ,体重 4 8~ 83kg(平均 59kg) ,其中 1 1 5例伴有高血压 ,86例有高血脂、高胆固醇。 69例伴不同程度心绞痛 ,全部病人由心内科专家确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功能Ⅱ级以上”。1 .1 .1 病人术前处理 全部病人术前经过 7~ 1 5天以改善心肌氧供 ,降低心肌氧耗为目的的系统内科治疗。2 围术期的麻醉处理2 .1 术前用药手术前 1 2h口服安定 1 0mg …  相似文献   

12.
根据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与肌红蛋白(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的定时定量分析结果比较,为AMI的早期诊断提供更灵敏、更准确的监测指标.本文采集95例AMI患者于胸痛发作0~4h、8h、12h、24h、48h、3天、5天和7天的血清,以及对照组38名的空腹血清同步进行cTnI与Mb的动态检测和比较,结果发现,AMI患者的早期0~4h Mb的灵敏度明显高于cTnI;而8h后cTnI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Mb.  相似文献   

13.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有术中不阻断心肌供血 ,缩短心肌的冷缺血时间和减轻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等优点。我院于 1998年至 2 0 0 2年 12月开展 5 5例低温不停跳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 ,获得良好的疗效 ,现介绍手术配合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 5 5例 ,男 2 3例 ,女 32例。年龄 2~ 37岁 ,平均 (15± 2 )岁。体重 11~ 6 7kg。其中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39例 ,室间隔缺损 14例 ,Ebstein心脏畸形 1例 ,右室流出道狭窄 1例。术后 3月随访 ,恢复良好。1.2 手术步骤 (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为例 )本组采用静脉和吸入复合麻醉 ,正…  相似文献   

14.
聂弘  孙明  祝会斌 《解剖与临床》2004,9(2):112-113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原因。方法 :分析 15 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 5 7例心律失常时的多项指标及诱因。结果 :本组 15 6例 ,术前心电图异常者 6 5例中术后发生心律失常 31例 (4 7.7% ) ,年龄≥ 6 0岁者 6 4例中发生 31例 (4 8.4 % ) ,手术操作时间≥ 4h 80例中发生 4 1例 (5 1.3% ) ,行主动脉弓上或颈部吻合者 71例中发生 38例 (5 3.5 % ) ,术前患有心肺等疾病者 34例中发生 2 0例 (5 8.8% ) ,术后有其他 1项或多项并发症者 5 5例中发生心律失常 4 0例 (72 .7% ) ,与相应组两两比较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术前心肺功能异常、缺氧、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高龄、其他术后严重合并症均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心尖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中采用选择性常温股-股体外循环(CPB)的应用策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23例重症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杂交手术室内经心尖入路行TAVI,其中5例患者在常温股-股CPB辅助下完成手术。统计患者采用体外循环的方法及流转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5例患者中3例采用预防性常温股-股CPB,2例采用挽救性常温股-股CPB,平均转流时间(66. 8±36. 6) min,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升高(P 0. 05),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P 0. 05)。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 6±1. 7) d,均顺利出院。结论对于经心尖入路行TAVI的患者,术前合理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多学科合作,预防性或紧急建立体外循环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术式“外膜内外囊切除术”对肝包虫病患者围手术期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99例肝包虫病患者分 2组 ,A组 :6 7例 ,行外膜内外囊切除术 ;B组 :32例 ,行传统外囊切除术。检测术前、术后 2 4和 4 8h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3、C反应蛋白 (CRP)水平。结果 A组血清IL 6、IL 8、CRP、IgG、IgA、IgM含量手术前后均无显著变化 (P >0 .0 5 )。B组术后 2 4和 4 8h血清IL 6、CRP含量与术后 2 4h血清IL 8、IgM含量均明显高于术前 (P均 <0 .0 5 ) ,而术后 2 4和 4 8h血清IgG含量均明显低于术前 (P <0 .0 1)。 2组术后 2 4h血清C3含量均显著高于术前 (P <0 .0 5 )。结论 “外膜内外囊切除术”创伤较轻 ,对机体体液免疫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心电监护对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心脏电生理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福建省清流县总医院外一科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6~86岁;病程1~3个月。ASA分级:I级23例,Ⅱ级17例。患者均在手术期间给予心电监护。观察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麻醉诱导前即刻(T1)、麻醉诱导完成时(T2)、手术结束后即刻(T3)以及送至麻醉恢复室后1 h(T4)心电图指标,以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围术期患者出现室性期前收缩1例,心房颤动1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发生率为10.0%。ST段一过性抬高1例,无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手术前后患者血清cTnI、cTnT以及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T2、T3、T4时PR间期明显延长,T2和T3时QTc间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监护下进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能有效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维持心脏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下(CPB)心瓣膜置换术中缺血预处理(IP)对心肌细胞Bcl-2及线粒体的影响。方法:取2004年4月-2004年12月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54例,随机分成2组,IP组(n=22):主动脉阻断前实行单次缺血2min和开放3min的IP方案,阻断主动脉后采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进行手术;对照组(n=32):未进行IP方案,余步骤同IP组。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百分率(FS)及每搏心输出量(SV)变化,观察肌钙蛋白T(c-TnT)、Bcl-2蛋白表达以及电镜下心肌细胞线粒体的改变。结果:对照组术后EF、FS及SV均较术前降低,P0.05;IP组术前后EF、FS及SV变化不明显,IP组术后6h、24h、48h、72h及第5dc-Tn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呈下降趋势;2组术前Bcl-2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IP组为19.85±5.88,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为14.17±3.39,与术前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2组Bcl-2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5)。电镜观察:对照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膜模糊不清,部分线粒体膜破裂;线粒体嵴明显疏松溶解,大量空泡形成;IP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膜基本完整,线粒体嵴密集,电子密度增高,无空泡形成。结论:IP可能上调心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对心肌细胞线粒体起保护作用,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在容量或压力超负荷患者心肌肥大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本项研究心肌肥大病人 32例 ,均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 :容量超负荷组 (VG)均系 16例风心病二尖瓣闭锁不全伴狭窄的人工瓣膜置换术病人的左室肥大心肌 ,平均年龄 2 8± 5 (2 4~ 5 0 )岁 ;压力超负荷组 (PG)系 16例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或三联征病人的右室肥大心肌 ,平均年龄 14± 6 (5~ 2 3)岁 ;正常的左、右心室心肌 (NG)各 5例 ,平均年龄 2 2± 4(18~ 2 8)岁 ;均系无心脏疾病的意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和危险因素。方法行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5家中心纳入年龄≥60岁择期行中危或高危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1 510例,记录术前基本情况,监测术前、术后即刻及3 d的12导联心电图和生化检测肌钙蛋白I(cTnI)水平,随访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结果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脏事件104例(6.9%),心源性死亡9例(0.6%)。影响术后心脏事件发生的5项独立的风险因素分别是年龄≥75岁、心肌梗死病史、高危手术、术中低血压和术中低氧血症。结论年龄超过75岁、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和接受高风险手术分别增加老年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风险,在手术中防止低氧血症和低血压的发生,应该有助于减少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