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孙家元 《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2):939-939
温中法,即温运中阳法,是指用干姜、附子、吴茱萸、肉桂等温中祛寒之品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证的方法。脾胃虚寒证在中焦脾胃病证中最为多见,临床以脾失健运和寒象表现为辨证要点。一般情况下,脾气虚损运化无权,用益气健脾法治疗;如同时伴有寒象,则用温中法。温中之品能振奋脏腑阳气,有助于脾胃运化,精气化生,气机通畅。我在临床具体运用时,并不囿于有无寒象,抓住脾失健运这一关键,有寒象者用之,无寒象者亦用之,甚至有热象者亦反佐之,这对提高诊治脾胃病的疗效,大有裨益。兹将点滴体会简述如下:1 有寒象而无热象者重用临床表…  相似文献   

2.
小青龙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 76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76例中男 60例 ,女 1 6例 ;年龄 7~ 70岁 ,以 2 0~ 70岁者为多 ;病程 2~ 2 2年 ,其中 2~ 6年者 5 0例 ,7~ 1 5年者2 0例 ,1 6~ 2 2年者 6例 ;伴慢性支气管炎者 43例 ,伴阻塞性肺气肿者 1 3例 ,伴气胸者 3例 ,伴肺源性心脏病者 8例 ,伴肺结核者 6例 ,伴支气管扩张者 3例 ;中医辨证属热喘者2 0例 ,属寒喘者 5 3例 ,寒热错杂者 3例。全部病例均属发作期 ,其诊断均符合 1 984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全部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型哮喘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45例小儿肺炎型哮喘患儿,对其临床资料及诊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中13例伴有家族过敏史,占28.89%,15例伴有个人过敏史,占33.33%;3岁以下患儿22例;本组45例患儿均具有长时间反复咳嗽,伴有白色黏液状痰,或伴有喘息,无感染表现,经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效;肺部听诊多为中小水泡音,X线检查呈肺炎征象;经入院有效治疗后,本组45例患儿均得到有效治疗,随访6个月后,无复发迹象者38例,占84.44%,典型哮喘发作者7例,占15.56%。结论:小儿肺炎型哮喘多发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同时与个人、家族过敏史及婴儿时期毛细支气管炎相关。其临床体征及症状呈肺炎表现,抗生素治疗无效,采取糖皮质激素药物后患儿体征及症状均有所缓解或消失。  相似文献   

4.
分期辨治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哮喘,是儿科常见病,以发作性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其发病与体质因素及调护不当有关。本证包括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笔者辨证治疗小儿哮喘病60例,取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3岁24例,4~7岁29例,8~14岁7例;病程3月~1年36例,1+~3年18例,>3年6例。均符合哮喘中医诊断标准。发作期 热性哮喘(23例)证见:咳喘哮鸣,痰稠色黄,发热面赤,渴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寒性哮喘(37例)证见:咳喘气促,喉间有哮鸣声,咳痰清稀色白,呈粘沫状,形寒无汗,…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附子与益气健脾化痰药配伍为主,治疗小儿寒咳寒喘近百例,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70例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70例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1岁以内者3例,1~5岁者47例,6~10岁者20例;初发者22例,慢性复发者48例(其中寒喘伴有哮鸣音者16例);病程1~2年者22例,3~4年者18例,5~8年者8例;咳喘以重度和中度为主(哮喘音以中度和轻度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 0月 ,采用自拟桔蜕柴胡汤治疗外感后咳嗽 60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 1 0 6例 ,男 5 8例 ,女 48例 ;年龄 3~ 1 0岁 30例 ,1 1~ 40岁 36例 ,40岁以上 40例 ;病程半月~ 1月 5 1例 ,1~ 2月者 40例 ,2月以上 1 5例。经 X线胸透检查两肺无异常 46例 ,肺纹理增强 5 6例 ,肺组织呈蜂窝状改变者 4例。 1 0 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60例 ,对照组 46例。治疗组分为寒饮型 (胸闷 ,咳嗽阵作 ,咳痰清稀量多 ,甚则呕吐 ,舌质白滑 ,脉细滑 ) 2 3例 ,痰热型 (咳嗽黄稠 ,胸闷胁痛 ,舌边尖红、苔黄 ,…  相似文献   

7.
中药治愈风湿热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资料本组 1 2例中男性 5例 ,女性 7例 ;年龄 1 5岁~ 36岁 ,平均 2 3岁 ;病程 50天~ 6年 ,平均 2 .5年。临床主要症状为心悸、乏力 ,关节红肿疼痛 ,多发生在大关节 ,如膝、踝、肩、腕、髋、肘等 ,常呈多发性、对称性和游走性 ,严重者有关节内积液。血沉较快 ,抗“O”>50 0 U。按中医辨证 ,全部患者可分为 3个类型 :1热痹型 :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较甚 ,遇寒则痛减 ,伴有周身发热等 ;2寒痹型 :表现为关节肿痛 ,红热较轻 ,遇热则痛减 ,游走性较显著 ;3湿痹型 :表现为关节肿胀较甚 ,固定 ,微有红热 ,遇热痛减 ,伴肢体沉重或双下肢浮肿、乏…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治疗多以"哮病"论治,辨证主要分为"寒哮"和"热哮"两个证型。以"常"与"变"的思路辨别哮喘发作期之寒热,便于初学者掌握和运用。在支气管哮喘的辨证论治过程中,简单地把支气管哮喘和哮病划等号,这是一个误区,也是支气管哮喘寒热难辨的症结所在。寒哮是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常证"、热哮是"变证",主张临床中只要没有明显的热象表现,一般应从寒哮论治,用药不避温。  相似文献   

9.
哮喘证在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缠绵难根治,病人非常痛苦。祖国医学记载哮喘证分为冷哮喘热哮喘二种。冷哮喘多属肺中有寒、热哮喘则为膈上有热。发病机理主要在于痰气交阻、闭塞气道,肺失升降之职。现将本人在临床上治疗哮喘证病例简介如下: 一、冷哮: 〔例一〕:张××,女、29岁、农民、已婚,初诊1974年4月3日。幼患哮喘病,月经初潮后自然而愈,24岁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疾病,约属中医“咳嗽”、“痰喘”、“哮喘”及“痨病腔”范畴。如《医学入门》谓“呼吸急促者谓之喘,喉中有响者谓之哮”。多以非时外感,内伤和虚寒为其诱因;以久嗽或咯多量泡沫痰,咳逆喘急,喉中哮鸣,胸闷胁胀,短气难卧等为临床证见;若将息失宜,脏气不和,荣卫失其常度,则感触风寒即发,每遇冬春必犯,诸药难疗,久岁不愈。患者是感痛苦。笔者多年来曾自拟“橘龙宁嗽汤”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将50例小结如下。一般资料: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83岁。病程最长者34年,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不孕症是妇科的疑难症,笔者本《素内·上古天真论》的精神,以补肾为主治愈女性不孕症30例,简介如下。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中,婚后生一胎,多年再不孕者3例;婚后5年以上不孕者4例;婚后3年以上不孕者10例,婚后2年以上不孕者13例。其中原发不孕者24例,继发不孕者6例。年龄最大者35岁,最小者24岁。肾虚胞寒型10例;肾虚胞寒气滞型9例;肝郁血瘀型8例;阴亏血虚型3例。分型论治一、肾虚胞寒型:多因禀赋素弱,肾气  相似文献   

12.
赵梅 《河北中医》1998,20(3):170-171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笔者采用中药辨证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72例中,男24例,女4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3岁;病程6个月内9例,7个月~1年者6例,2~10年57例.2 治疗方法2.1 血热妄行型 证见发病急骤,身热烦躁,肌肤呈现大片深紫斑,伴有鼻衄,便血,脉弦数,舌质红津少或有瘀斑.处方:水牛角60g,生地黄30g,赤芍药12g,牡丹皮12g,当归10g,玄参10g,仙鹤草10g,白茅根10g.2.2 气不摄血型 证见出血广泛,有便血,鼻衄,  相似文献   

13.
哮喘为临床常见病 ,其发作多与季节和气候有关 ,我院自 1 990年以来 ,依据“冬病夏治”的原理 ,在三伏天用药物灸治疗哮喘 ,现将资料完整的 98例总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98例中男性 41例 ,女性 5 7例 ;年龄 4~ 68岁 ;病程 2年~ 30年 ;虚寒型 31例 ,表现为咳喘胸闷 ,喉中痰鸣 ,咯白色泡沫或粘稀痰 ,常较易咯出 ,或兼头痛 ,寒热无汗 ,口不渴 ,舌苔薄白 ,脉弦紧 ,肺部呼吸音粗糙有哮鸣音 ,有时可闻干湿性罗音 ;肺气虚型 2 2例 ,表现为平素易感冒 ,稍受风寒即诱发哮喘 ,证见畏寒、自汗、喘息气短 ,语言低怯 ,咳声低弱 ,舌质淡红 ,少苔 ,脉虚弱…  相似文献   

14.
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 1 997年 9月~ 2 0 0 0年 4月以中医传统辨证方法为指导 ,用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 46例 ,收到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全组共 90例 ,均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 ,且有反复发作史。其中男性 5 7例 ,女性 33例 ;年龄 <6个月者 1 0例 ,6个月~ 1岁者 37例 ,1~ 3岁者43例 ;病程 3~ 7天。出生后反复发病 2~ 6次者 5 8例 ,>6次者 32例 ;痰热型者 44例 ,寒饮型者 46例。痰热型患者的主症为痰黄而稠 ,不易咯出 ,或发热微恶风寒 ,舌质红或暗 ,苔腻 ,指纹紫滞 ;寒饮型患者的主症为痰清而稀 ,易咯出 ,或恶寒发热 ,舌质偏淡 ,…  相似文献   

15.
“冬病夏治”贴敷治疗哮喘68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哮喘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喘息或伴有哮鸣音 ,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传统的贴敷疗法 ,通常发泡 ,留下疤痕 ,给患者带来不便。我科自 2 0 0 0年经过自制中药配方 ,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 6 8例 ,无 1例发泡 ,且疗效满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6 8例中 ,支气管哮喘 30例 ,过敏性哮喘 18例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2 0例。年龄最小 6岁 ,最大 70岁。病程最长30年 ,最短 1年。病例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胸透和X线胸片确诊。2 治疗方法治疗时间 每年夏季之初伏、中伏、末伏各贴敷…  相似文献   

16.
一、临床资料 46例中,男性7例,女性39例;年龄8~10岁者6例,11~20岁者4例,21~40岁者21例,41~60岁者8例,61岁以上者7例;属寒者18例,属热者7例,属虚者9例,属实者12例;外源型者11例,内源型者5例,混合型者30例;46例均为选择性除外心源性哮喘。配合辅助治疗者15例。病史半年以下者12例,半年至10年者31例,10年以上者3例。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2000年起应用白芥子贴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1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160例,男68例,女9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7岁;病情重度12例,中度34例,轻度114例;中医辨证分型:痰热壅肺型23例,寒痰阻肺型41例,肺肾气虚型96例。对照组60例,男21例,女39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6岁;病情重度4例,中度11例,轻度45例;中医分型:痰热壅肺型5例,寒痰阻肺型15例,肺肾气虚型40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病例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病情分组符合1997年4月青岛第二届全国哮喘会…  相似文献   

18.
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29例,女21例;病变在躯干部者39例,四肢部者5例,面部者6例;证属外感风热者9例,热毒内蕴者34例,脾虚湿盛者3例,气滞血瘀者4例。辨证分型1.外感风热型,病由素有蕴热,外感风邪,二邪相搏,发于皮表所致。证见急性起病,初期为粟粒到绿豆大的丘疱疹,外周有红晕,灼热刺痛,可伴有发热、头痛、口干欲饮、大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46a(miR-146a)水平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30例哮喘发作期患儿纳入哮喘组,选取同期13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儿童miR-146a表达情况,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儿血清miR-146a表达与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患儿血清miR-146a表达、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寒哮型、外寒内热型患儿血清miR-146a表达、IL-6、总IgE、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热哮型(P<0.05),寒哮型患儿血清miR-146a表达、IL-6、总IgE、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外寒内热型(P<0.05);寒哮型、外寒内热型患儿ACT评分低于热哮型(P<0.05),寒哮型患儿ACT评分低于外寒内热型(P<0.05);寒哮型、外寒内热型、热哮型患儿血清miR-146a表达与ACT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中miR-146a呈高表达,且miR-146a与哮喘中医证型及ACT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治疗多以“哮病”论治,辨证主要分为“寒哮”和“热哮”两个证型.以“常”与“变”的思路辨别哮喘发作期之寒热,便于初学者掌握和运用.在支气管哮喘的辨证论治过程中,简单地把支气管哮喘和哮病划等号,这是一个误区,也是支气管哮喘寒热难辨的症结所在.寒哮是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常证”、热哮是“变证”,主张临床中只要没有明显的热象表现,一般应从寒哮论治,用药不避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