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植骨材料及方法对腰椎滑脱植骨融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影响脊柱融合的因素有合适的植骨部位、良好的植骨床、充足的植骨量、严格的固定措施和充足的固定时间.植骨方式中采用椎间植骨还是横突间植骨,植骨材料采用白体骼骨还足术中切除的自体棘突及椎板,日前仍有争议.目的:比较采用不同植骨材料及方法进行植骨融合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的融合率以及植骨后症状改善情况.设计:对比观察.对象:纳入接受植骨融合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92例,滑脱按Meyerding分类,其中Ⅰ度滑脱50例,Ⅱ度滑脱40例,Ⅲ度1例,Ⅳ度1例.L3滑脱1例,L4滑脱58例,L5滑脱33例.方法:对92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椎管减压,采用提拉复位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提拉复位后,进行植骨融合,根据不同的植骨方法和材料分为4组,自体棘突、椎板横突间移植组21例,自体棘突、椎板椎体间移植组27例,自体骼骨横突问移植组21例,自体髂骨椎体间移植绀23例.主要观察指标:根据植骨前后X射线片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价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植骨后6个月随访,自体髂骨椎体间移植组患者的植骨触合率显著高于自体棘突、椎板横突间移植组、自体棘突、椎扳椎体间移植组及自体髂骨横突间移植组(P<0.05).植骨后9,12个月各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植骨后各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体间或者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直接用咬除的白体椎板、棘突骨质和取自体骼骨植骨内固定均是有效的植骨方法.同样的植骨方法中取髂骨植骨比直接用咬除的椎板、棘突骨质植骨后6个月的融合率高:而应用同样的植骨材料椎体间植骨比后外侧横突间植骨后6个月的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中不同植骨融合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腰椎滑脱患者60例,分成A、B、C组,分别进行行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自体骨植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术后定期随访,比较其术后效果。结果术后1年各组患者腰椎滑脱均获完全复位,未出现固定螺钉松动、拔出、断裂及腰椎再滑脱现象。椎体融合率A组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组与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隙高度、Naka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腰椎滑脱患者因合理选择植骨方式。  相似文献   

3.
山富彦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416-2418
目的:比较3种不同植骨材料联合钉棒系统在胸腰椎结核植骨融合术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胸腰椎结核12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自体骨组(A组、40例),同种异体骨组(B组、40例),BMP重组骨组(C组、44例),比较术前、术后8、16、24个月的Cobb角变化,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Nakai评分情况.结果:A、C组Cobb角减少、融合率、临床疗效Nakai评分均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A、C两组间3个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MP重组骨或自体骨植骨融合基本等效,较同种异体骨融合快、成功率高,BMP重组骨移植对胸腰椎结核治疗效果肯定,无骨移植取材创伤,应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后外侧植骨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11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2组。A组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B组行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间融合术。比较2组的滑脱复位率、复位丢失率、椎间隙高度丢失率、植骨融合率、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2组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滑脱率、复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P0.05)。2组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与近心端第2椎间隙高度比值有显著差异(P0.05)。2组JOA评分、RIS及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前及随访时下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6%,显著高于B组的10.7%(P0.05)。结论与后外侧植骨相比,椎间融合术能够维持滑脱的矫正,减少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出现,但两种术式的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外侧加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4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组27例(A组)与后外侧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组21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X线影像学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随访时间1~6年,A组临床疗效优良率88.9%,骨融合率74.1%。B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0.5%,骨融合率95.2%。对于椎间盘摘除,A组骨融合率53.7%,B组骨融合率95.2%。两组椎间盘摘除骨融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外侧加椎间融合术均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术式,但对于椎间盘摘除者,B组融合率明显高于A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钉棒系统加单侧Cage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应用钉棒系统加单侧Cage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49例,按Heyevding分类[1],38例为Ⅰ°滑脱,11例为Ⅱ°滑脱。结果:49例患者经8个月~6年(平均17个月)随访,按Henderson标准评价,优88%,良8%,可4%;融合率按Lenke标准,A级78%,B级14%,C级8%。结论:钉棒系统加单侧Cage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固定可靠,骨融合率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PLF)在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骨科收治的11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58例患者采用PL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PLF组)、60例患者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PLIF组);统计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采用X线、CT等手段测量植骨融合率、并发症率、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率等。结果PLF组和P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F组的植骨融合率低于PLIF组患者(84.48% vs 96.67% P < 0.05);术前PLF组和PLIF组患者的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PLF组的JOA评分低于PLIF组患者的96.67%(P < 0.05),PLF组患者的椎体滑脱率高于PLIF组(P < 0.05);术后1月、术后1年,PLF组的椎间隙高度均低于PLIF组(P < 0.05);PLF组的手术并发症率(6.90%)与PLIF组患者(3.3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PLF与PLIF治疗效果均较好,PLIF手术较PLF手术更有利于维持术后腰椎功能恢复、维持椎间隙高度、减少术后椎体滑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RF椎弓钉棒系统联合TFC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内外植骨治疗腰椎体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120例腰椎体滑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行传统经后路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联合腰椎椎体间自体髂骨植入融合术治疗;研究组患者80例采用RF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椎体间融合器内外植骨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复查硬膜撕裂和术后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内固定松动、神经损伤发生率及腰椎体滑脱加重或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RF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TFC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内外植骨治疗腰椎体滑脱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伤椎复位后的稳定性,减少滑脱加重或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植骨融合效果.方法 将9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照组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后高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并统计手术优良率、植骨融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椎间隙后高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1),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可有效恢复椎间隙后高,提高植骨融合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席学义 《临床医学》2013,33(5):37-38
目的分析经后路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浚县人民医院骨科2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经后路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固定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2~49个月,平均(22.5±4.6)个月;复查影像学显示23例骨小梁通过间隙达到上下椎体融合良好,椎体复位满意率为92.00%,剩余2例患者因内固定失效断裂导致植骨失败,但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结论经后路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能够维持腰椎生理前凸和生物学特征,提高植骨融合率,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背景:颈椎骨折诊断后多需手术治疗,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技术仍是目前治疗颈椎退行性或创伤性不稳的主要方法。作者设计的椭圆形同种异体骨垫,可以适应不同高度及宽度椎间隙的需要,符合椎间隙的生理形状。目的:通过与自体髂骨比较,评价自制同种异体骨垫在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中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对58例颈椎椎间盘突出患者行前路一期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根据植骨材料不同,分为同种异体骨垫组和自体髂骨组,病程12-24个月。治疗后评价指标包括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间隙融合率、融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排斥反应。结果与结论: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同种异体骨垫组、自体髂骨组治疗后有效融合率分别为84%和8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同种异体骨垫组植骨融合时间较自体髂骨组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内固定物均牢靠无松动,随访期间均无植骨排斥。提示与自体髂骨相比,同种异体骨垫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中疗效满意,可有效融合病变椎间隙,且异体骨垫不会产生因取骨引起的取骨区疼痛等不适。  相似文献   

12.
背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病的标准术式,但取自体髂骨存在较多供骨区并发症,寻找合适的骨修复替代材料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目的:分析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修复材料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试验组21例将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骨修复材料(载体为药用明胶、注射用大豆卵磷脂、羟基磷灰石等)及自体骨赘植入PEEK cage融合器,对照组19例将自体骼骨植入PEEK cage融合器。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高度、并发症、融合率、JOA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等指标。 结果与结论:经过治疗后,两组均获得了即刻的颈椎稳定,颈椎前凸、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及椎间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随访12个月时,试验组Cobb角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融合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与融合节段椎间高度、椎间融合率、颈部与上肢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获得骨性愈合。表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骨修复材料结合自体骨赘植骨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可有效恢复并维持颈椎前凸、融合节段的高度,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自体髂骨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一期后路内固定术,观察组45例辅以椎体加椎间植骨术,对照组40例行后外侧植骨术,比较两组术后伤椎Cobb角、前缘和后缘高度、骨性融合时间和融合率、内固定失效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随访时间(24.28±5.12)月。观察组伤椎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骨性融合时间、融合率、内固定失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术后Frankel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术后辅以椎体加椎间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显著,可使椎体获最佳的骨性融合,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4种颈椎前路融合术的疗效。方法:用4种融合方式对241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其中单纯髂骨植骨(A)组单节段40例,双节段22例;颈椎前路减压界面固定术(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cage,CIFC)(B)组单节段40例,双节段21例;植骨融合并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C)组单节段45例,双节段23例;CIFC并前路钢板内固定(D)组单节段35例,双节段15例。术后定期随访及拍摄x线片,观察疗效、椎间高度、颈椎前弯曲度和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2年,A组融合率为82.1%,B组融合率为96.3%,C组融合率为95.6%,D组融合率为95.4%。终访时,A组平均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曲度较术后早期显著性降低(P〈0.05),B组、C组和D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C组和D组之间远期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和D组之间远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髂骨植骨方法简单,但并发症较多。CIFC、颈椎前路钢板植骨融合内固定和CIFC并前路钢板内固定,固定牢固,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对比前路固定与后路固定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0例,采用前路固定;B组40例,采用后路固定。根据患者病变侵犯椎体数目分成不同亚组。单个椎体者为A1组和B1组,多个椎体者为A2组和B2组。根据椎体后凸角度在A2组和B2组分成不同亚组,后凸角度小于60°为α组,≥60°为β组。结果 A1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低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β组术后后凸角、畸形矫正率与B2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固定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累及单个椎体的患者时具有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手术损伤;后路固定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适用于累及多个椎体以及后凸角度较大的脊柱结核患者。  相似文献   

16.
背景:如何提高腰椎融合术后腰椎融合率、降低并发症是骨科的一个重要课题。目的:通过检索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评价成骨蛋白1和同种自体骨在后外侧腰椎融合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并结合手工检索,按照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查找有关成骨蛋白1和同种自体骨应用于后外侧腰椎融合术方面的相关文献。比较两种不同材料在未融合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对部分数据通过Meta分析方法进行处理,估计结局指标的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与结论:纳入4篇文献,共4项随机对照试验,109例患者,使用成骨蛋白1融合的61例,使用同种自体骨融合的48例。研究结果提示使用成骨蛋白1未融合率[OR=1.16,95%CI(0.44,3.07)]、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再手术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使用同种自体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纳入的研究均无内植物相关性不良事件的发生。说明成骨蛋白1作为一种安全的骨材料在后外侧腰椎融合术中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融合物替代品,其主要优势在于避免了髂骨取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满足了融合术对骨量的要求。由于纳入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去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前路分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MCSM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n=32例)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n=30例)采用常规颈前路减压法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3、12个月时JOA评分和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两组JOA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上升更为显著(P0.05),且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62.7%±3.4%)明显高于对照组(51.8%±2.7%)(P0.05);且治疗组术后优良率(78.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3.3%)(P0.05)。结论颈前路分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MCSM可充分减压,提高颈椎部位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MCSM的有效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加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最短1年2个月,最长6年,平均43.5月。84例均达到临床愈合,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病例,脊柱后凸畸形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照组7例局部复发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背景:腰椎不稳、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腿疼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常需实施椎间融合,但采用哪一种植入物进行植入好?还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L4、5侧路单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与传统开放后路单椎间融合器联合单侧钉棒内固定的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标准的L4、5单节段退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侧路单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试验组),45例行后路单椎间融合器联合单侧钉棒内固定的椎间融合(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7个月,平均13个月。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试验组1例出现内固定后椎间融合器移位但无相应症状发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住院天数、引流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植入治疗时间及植入治疗中出血量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后ODI及JO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种方式治疗部分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相当,但侧路单椎间融合器内固定创伤小、治疗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背景: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上椎间植骨融合已经从单纯的后路植骨技术发展到植骨融合加内固定融合技术,并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目的:对椎间融合器融合和单纯自体骨植骨融合两种不同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差异进行系统性评价,并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由计算机搜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PQDT(proquest学位论文)、Cochrane图书馆、Springerlink(医学全文)、MEDLINE.和EMBASE等电子数据库(时间为1990年3月至2012年12月),并手工式检索《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等相关杂志,搜索椎间融合器和/或单纯自体骨移植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疗效比较的临床研究,并按纳入及排除标准获得的合格文献以质量学方法评价。利用RevMan5.1.5(下载于CachraneLibrary)Meta分析,比较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椎间隙高度变化、融合率、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费用等指标。结果与结论:经过筛选纳入1个前瞻性研究和8个回顾性研究,共585个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腰椎椎间融合器组融合与自体骨组融合比较,平均手术时间[MD=7.19,95%CI(-34.39,48.77),P=0.73]、平均术中失血量[MD=21.34,95%CI(-139.56,182.24),P=-0.79]、优良率[OR=1.53,95%CI(0.93,2.53),P=0.09]、并发症发生率[OR=0.94,95%CI(0.51,1.75),P=-0.85]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前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小于后者[MD=0.03,95%C,(0.01,0.04)1;前者融合率优于后者[OR=1.87,95%CI(1.08,3.25),P=0.03];前者费用高于后者[MD=0.92,95%CI(0.30,1.82),P=0.004]。椎间融合器融合和自体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都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应用椎间融合器融合可以提高融合率、维持椎间隙高度,但费用高,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与自体植骨融合效果相同。由于缺乏关于课题前瞻性研究及样本量相对较少的原因,尚需更多及严密设计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实验结论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