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时间为8w。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压及治疗的有效率等情况。结果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两组之间收缩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w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和88.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应用厄贝沙坦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确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实验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综合疗效、血压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连续治疗4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方案均能够有效降低血压,但实验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高于对照组的3.51%,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协同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效果确切,能够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和增加缺血区血流量等机制降低血压,降压平稳且持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选择2008年3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治疗8w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优于单用氨氯地平组,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073-4074
选取于我院诊治的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9例患者单纯予以厄贝沙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在予以厄贝沙坦分散片的基础上联合运用甲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幅度及治疗有效率等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降压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联合运用厄贝沙坦分散片和甲磺酸氨氯地平片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提高治疗有效率,使患者血压更好更快的达标,进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行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比较两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16.7%,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高血压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24h尿蛋白定量均得到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交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降低得更明显,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克伟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8)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厦对照A组、对照B组各40例.对照A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mg,1次/d,口服;对照B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1次/d,口服;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 mg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1次/d,口服.3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比较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A组(82.5%)和对照B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A组心率较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对照B组及观察组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低于对照A组(12.5%)和对熙B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湖北省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A组)、贝那普利治疗组(B组)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组(C组)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A组有效率为62.5%,B组为56.3%,C组为93.8%,三组患者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左旋氨氯地平,观察组加用松龄血脉康胶囊,4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较对照组的79.59%明显提高(P0.05);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各血脂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2组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能增强降压效果,且具有调脂作用,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608-1610
目的分析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对比两组血压变化情况、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治疗有效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厄贝沙坦组40例,采用厄贝沙坦150 mg,口服,1次/d;依那普利组40例,采用依那普利10 mg,口服,2次/d,6周为1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厄贝沙坦组与依那普利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普利组有4例发生干咳而停药。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并与卡托普利比较。方法:选择60例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用厄贝沙坦,开始75mg每日晨6:00一次口服,一用后血压未控制达标,增至150mg,共4周。对照组用卡托普利12.5mg,每8小时一次(8:00,12:00,20:00)一周后血压控制未达标。增长25mg,共4周。每组20例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厄贝沙坦组与卡托普利组总有效率为90%,与87%(P〉0.05)。动态血压监测夜间舒张压卡托普利组下降不显著,与厄贝沙坦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好且安全,降低夜间血压优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厄贝沙坦联合尼福达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宜阳县人民医院门诊治疗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应用尼福达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厄贝沙坦联合尼福达治疗。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并发症发生率为15.0%。两者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尼福达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压下降明显,具有明显的疗效,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判断标准判断显示,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11%。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具有平稳降压的效果,毒副作用小,是一种有效、安全、依从性好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曾明安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9,3(5):35-3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94例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口服厄贝沙坦37.5和75mg/d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和76.6%,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也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好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治疗及口服氨氯地平,观察组患者再加服厄贝沙坦。两组患者均治疗8w,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34例,有效3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2%;对照组中,显效18例,有效4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8.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并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依那普利比较。方法:96例1、2级EH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治疗组(A组)及依那普利治疗组(B组)各48例,分别给予厄贝沙坦0.15g/d和依那普利10mg/d,每2周随访并调整剂量、记录不良反应至8周;服药前行相关检查。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9.2%,B组总有效率为77.1%,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干咳等副作用发生率A组为4.16%,B组为20.83%,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厄贝沙坦治疗EH疗效确切,且耐受性好,干咳等副作用明显低于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3月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0例轻、中度EHT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两组,乙组200例,给予缬沙坦治疗,甲组200例,在缬沙坦基础上辅以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血压和心率改善情况、肾功能、血压达标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甲组总有效率(94.50%)高于乙组(8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31);甲组SBP、DBP、心率、24 h尿蛋白、血尿酸、β2微球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血压达标率(93.00%)高于乙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与乙组(13.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可增强药物治疗效果,有效降低轻、中度EHT患者血压水平,维持心率稳定,提高血压达标率,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压降低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治疗后Ccr提高幅度及BUN、Scr降低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试验升高幅度更大(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较好,可改善心肾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