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建立蒲公英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的微乳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方法以黄酮为目标成分,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正庚烷-水组成的微乳体系为展开剂,对蒲公英提取物进行聚酰胺薄层层析,考察微乳液类型和酸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以含水量70%微乳液-甲酸(9.0∶1.0)为适宜的展开剂,与常规展开剂相比,分离得到的斑点多,且斑点清晰、圆整。结论微乳薄层色谱对蒲公英黄酮类成分的分离效果较好,可用于蒲公英药材中黄酮成分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2.
苦参为常用中药,来源于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ensAit.的干燥根,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1995年版《中国药典》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但操作过程过于繁琐,色谱结果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重现性差。因此笔者对药典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结果较为满意,现整理报道如下。1 试剂及样品1.1 试剂 硅胶H薄层预制板(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1.2 样品 苦参样品(由本所标本室提供,经检验符合药典标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 方法与结果2.1 样品液的制备…  相似文献   

3.
高良姜中黄酮类成分薄层色谱指纹图谱鉴别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高良姜除挥发油成分外,尚含具有生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高良姜素为专属成分,本文对高良姜的黄酮类成分进行薄层色谱指纺图谱研究,以期解决高良姜的专属性鉴别。方法与结果:以高良姜素为对照品,建立了高良姜药材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高良姜素,山柰素等8个特征荧光斑点构成了高良姜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薄层色变指纹图谱,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别高良姜,并评价其质量。  相似文献   

4.
苦参薄层色谱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参薄层色谱法的改进张中苏,张林英(山西省药品检验所太原030001)王润生(山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太原030024)陕红梅(山西省临汾地区药品检验所临汾041000)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具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效。为一常用中药。关于苦参的薄层色谱法,国内许多文献均有报道。各法供试液的制备基本相同,吸附剂、展开剂、显色剂则不尽相同。笔者在参考使用时,发现文献各法尚存一定问题,如文献 ̄[1]所用吸?...  相似文献   

5.
李彦冰  贾迎新 《中医药学报》1998,26(2):F002-F002
乙肝散系由苦参、五味子等10味中药组成,具有降低转氨酶、舒肝解郁、理气之功能,临床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迁延性肝炎和肝硬化(早期)等症。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苦参、五味子两味主药进行了定性鉴别,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个简便、快速的方法。1 仪器、试剂与药品1.1 仪器 三用紫外分析仪、层析缸、定量毛细管1.2 试剂与药品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硅胶G、硅胶GF254(青岛海化工厂);乙肝散(自制);对照药材:质量均符合《中国药典》95年版规定;苦参碱、五味子乙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 薄层色谱鉴别研究2.1 苦参的鉴别供试…  相似文献   

6.
玉竹中黄酮类成分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对玉竹的黄酮类成分进行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以期解决玉竹的专属性鉴别 ,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 ,甲苯 醋酸乙酯 甲酸 (5∶4∶1)为展开剂 ,氨水熏蒸显色 ,用λR=5 0 0nm ,λS=2 80nm双波长扫描。结果 :建立了由 10个特征荧光斑点构成的玉竹黄酮类成分的薄层指纹图谱。结论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别玉竹 ,并评价其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布渣叶中黄酮类成分进行薄层色谱分析,建立布渣叶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牡荆苷、异牡荆苷和水仙苷为对照品,对16个不同产地来源的布渣叶进行鉴别分析.结果:牡荆苷、异牡荆苷和水仙苷等10个特征荧光斑点构成了布渣叶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结论: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布渣叶药材的质量控制与鉴定.  相似文献   

8.
健胃丸中白芍黄芪苦参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胃丸具有补中益气、清胃止痛之功效,为了控制其质量.笔者对制剂中白芍、黄芪、苦参的鉴别方法加以研究,建立了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益肝丸中黄芪、三七、苦参进行薄层色谱鉴别,能控制益肝丸的质量,可作为益肝丸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两种中药黄酮类成分的微乳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色谱法是药物分析广为应用的经典方法,而薄层色谱法是最常应用的方法,其展开剂多为有机溶剂。以微乳液为流动相进行的色谱分析称为微乳色谱。微乳液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和水按适当比例自发生成的无色透明、各向同性、低粘度的热力学稳定体系,与有机溶剂相似而有增溶作用。康纯等首次将微乳液应用到了薄层色谱技术中,研究分离和鉴定中药中的黄酮。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该法分离效率和检测灵敏度高,且斑点圆而集中,重现性好,毒性小且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1.
苦参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苦参总生物碱、总黄酮提取物及其混合物的体外抗菌效果。方法: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分析苦参总生物碱、苦参总黄酮提取物及其混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乙型副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和柠檬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苦参总生物碱对以上菌株的MIC分别为:9.00、3.38、8.25、9.00、4.50、13.50、6.75、7.13mg.mL-1,MBC分别为:13.50、14.25、8.25、9.00、14.25、14.25、13.13、14.25mg.mL-1;苦参总黄酮对以上菌株的MIC分别为3.00、2.63、3.56、3.38、1.50、2.44、3.56、2.35mg.mL-1,MBC分别为14.25、12.75、7.13、13.50、13.50、12.75、12.75、13.13mg.mL-1;苦参总生物碱与总黄酮混合物对以上菌株的MIC分别为:2.25、2.07、3.28、3.94、1.22、2.44、2.07、1.97mg.mL-1,MBC分别为9.00、13.13、6.75、6.38、13.88、7.50、6.38、7.13mg.mL-1。结论:苦参总生物碱和总黄酮提取物对上述菌株存在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混合物呈现一定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苦参药材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药材中4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使用hypersil BDS(150 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氨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结果苦参碱在0.25~2.00μg(r=0.9997),槐定碱在0.28~2.24μg(r=0.999 5),氧化苦参碱在0.244-1.953μg(r=0.999 1),氧化槐果碱在0.262-2.096μg(r=0.999 2)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2 602.6x-72.031,y=1 558.8x 17.381,y=1 755.8x 162.59,y=2 219.55x-21.11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4%,98.31%,101.28%,100.59%,RSD分别为1.248%,1.517%,1.412%,1.638%。结论该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好,可用于苦参药材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苦参药材提取方法的LC/MS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苦参药材不同提取方法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对苦参药材不同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氯仿-浓氨溶液提取法,火溶液提取法,水-甲醇溶液提取法获取生物碱和黄酮依次为9,8和12种。结论:首次采用LC/ESI/MS联用技术对苦参药材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为中药苦参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磊  刘怡 《中医药导报》2011,17(12):70-71
目的:建立苦参饮片水煎液中三叶豆紫檀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Alltech Apollo C1(84.6 mm×150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10 nm,柱温:25℃。结果:三叶豆紫檀苷回归方程Y=676.08X+7.5(r=0.9994),三叶豆紫檀苷在0.982-4.64μg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09%,RSD%=1.3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考察不同产地苦参饮片水煎液中主要黄酮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苦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苦参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等方法分离,波谱等方法鉴定成分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 个化合物,分别为蔗糖,二十四碳酸,β谷甾醇,芥子酸十六酯,伞形花内酯。结论:均为首次从苦参中获得,其中芥子酸十六酯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刘丽莎 《中药材》1997,20(3):109-110
本文报道了用药用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的幼嫩子叶作为研究体细胞染色体的材料,与根尖比较,子叶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高,易酶解去壁,且取材方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不同年份、不同部位药材中槐果碱、槐定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方法:采用EliteHypersilNH2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无水乙醇-3%磷酸溶液(82∶10∶8),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20nm,柱温:26℃,进样量:5μL。结果:槐果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499~0.1497μg(r=0.9999),0.02508~0.75225μg(r=0.9999),0.07538~2.26125μg(r=0.9999);回收率分别为99.91%,99.26%,100.27%,RSD分别为1.11%,0.82%,2.18%。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和分离效果好,苦参不同年份、不同部位中3种生物碱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苦参药材质量评价及苦参全草的有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苦参不同组织部位中总生物碱与五种单体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苦参不同组织部位中总生物碱含量以及五种单体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苦参各组织部位中,五种单体生物碱含量总计依次为:韧皮部29.62mg/g,木质部20.90mg/g,髓部13.29mg/g,木栓层4.885mg/g;总生物碱含量依次为:韧皮部35.14mg/g,木质部33.12mg/g,髓部31.46mg/g,木栓层含量低于线性范围。结论:苦参各组织部位中五种单体生物碱和总生物碱含量高低依次为:韧皮部>木质部>髓部>木栓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苦参不同提取液对慢性湿疹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患有慢性湿疹的病人150例,随机分为5组,4个治疗组使用苦参的不同提取液和不同给药方式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口服,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4个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疗效较好,具有显著意义(P0.05);其中使用SBE提取液外用方法对湿疹患者治疗时治疗效果最好,苦参外用会导致四肢麻痹的不良反应,而苦参内服会出现胃肠道的反应。结论:治疗效果是将SBE提取液外用最好,可以减轻皮肤瘙痒,不会出现胃肠道的反应,且见效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苦参的适宜采收期。方法采取定株分期采集化验的方法。结果秋分至小雪前采收苦参碱含量较高,分别为11月20日采收,含量为3.1%,9月20日采收,含量为2.98%,而3月19日,5月20日,7月20日采收的苦参碱含量相对低。结论秋分至封冻前为苦参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