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虹  董霞  阚静 《疾病监测》2007,22(12):859-859
为了解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极其影响因素,作者对山东省章丘市2005和2006年活产新生儿中的6928例进行了听力筛查,结果分析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802例听力筛查结果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调查新生儿听力现状及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对802例新生儿按标准化听力筛查方案进行检查并记录。站果发现802例新生儿中未通过听力筛查者12例,追踪随访其中10例被确诊有听力损伤,即新生儿听力异常占12.5%。站论 尽可能的发现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为早补偿和早教育创造条件。新生儿听力筛查是聋儿早期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本院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及其对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对2011年8月~2012年4月对196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正常足月儿组初筛通过率为90.07%(1497/1662),复筛通过率为9455%(156/165);高危儿组的初筛通过率为63.13%(125/298),复筛通过率为24.66%(18/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适天数应在新生儿出生后3d或3d以上,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里,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初筛通过率明显提高。本次听力筛查确诊听力障碍新生儿20例(1.02%);其中高危儿组13例(4.36%),正常足月儿听力障碍7例(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必须重视新生儿尤其是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及管理;对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加强随访、定期检查;对确诊听力障碍新生儿及早干预、听力补偿或重建,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患儿,分析影响听力筛查的因素。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对119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对119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住院期间初筛通过率为92.88%,复筛通过率为98.32%。检出听力障碍患儿5例,检出率为4.2‰。住院期间初筛通过率女婴高于男婴,足月儿高于早产儿,正常及高出生体重儿高于低出生体重儿,P值均〈0.01。结论:TEOAE测试是适合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可靠、有效、快速、简便的好方法。新生儿性别、体重、孕周、检测时天龄对用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结果有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情况,对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接生的1704例新生儿,评估新生儿情况,听力筛查均采用Chirp刺激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CASEABR)的方法,对初次时未通过筛查者,在1个月~42 d实施复筛,对复筛后仍未通过者进行确诊后医学干预。分析初筛通过率及复筛通过率。结果:高危患儿的初筛未通过率是32.10%(26/81),其他受试者为8.50%(138/1623)。高危患儿中有26例新生儿初筛时未通过,复筛后未通过者为3例,其他受试者在初筛时未通过者在复筛后均通过。结论:CASEABR法进行筛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检测率高并且临床使用较为方便,可对临床诊断提供早期筛选病例,实施早期干预后可预防耳聋或是聋而不哑。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耳聋基因热点突变位点在武汉地区新生儿中的携带率,探讨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联合听力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武汉市出生的11 231例足月新生儿听力筛查与耳聋基因筛查结果。新生儿出生后3d采集足跟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常见的3个基因4个位点进行筛查,包括GJB2c.235delC、SLC26A4c.919-2AG、12SrRNA m.1555AG及m.1494CT,同时利用耳声发射法于生后48~72h进行听力初筛,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d行听力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6个月进行听力评估与诊断。基因突变阳性或听力确诊未通过的病例采用一代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 11 231例新生儿中,59例未通过6月龄听力检测。耳聋基因检测检出346例(占3.08%)携带耳聋基因突变,包括GJB2c.235delC突变199例,c.176del16突变2例,c.427CT杂合突变1例;c.235delC/c.257CG复杂杂合突变1例,c.235delC/c.299delAT复杂杂合突变2例,c.235delC/c.427CT复杂杂合突变1例;SLC26A4c.919-2AG突变113例;线粒体12SrRNA m.1555AG突变20例及m.1494CT突变1例。GJB2基因突变合并SLC26A4基因突变2例;GJB2基因突变合并线粒体基因突变4例。结论部分类型的耳聋基因突变携带患儿出生时不表现出听力异常,单纯应用常规听力筛查会漏检部分耳聋高危患儿。新生儿常规听力筛查联合耳聋基因筛查,有助于提高耳聋患儿的检出率,有利于耳聋患儿的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28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分析其相关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方法采用国际上公认的耳声发射法,用丹麦研制的畸变耳声发射仪进行筛查。结果最后确诊听力障碍5例,发生率为0.21%。结论全面普及并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尤其对高危儿筛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在新生儿耳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5000例新生儿均采集脐带血,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国内常见耳聋基因及对应点位.新生儿出生48 h后行听力筛查.按照筛查结果将新生儿分为随诊组(4891例)、高度预警组(46例)、听力学诊断组(38例)、耳聋组(25例)4组,均按照听力随访频次随访听力至3岁.以3岁时随访的听力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听力筛查法、耳聋基因筛查法及二者联合筛查3种方式诊断新生儿耳聋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采用spearson相关性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与耳聋基因筛查结果的相关性,听力筛查与听力诊断结果、基因筛查与听力诊断结果的相关性.结果随访3 a,本组5000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阳性率为1.42%;随诊组中未诊断出听力障碍,高度预警组中确诊听力障碍3例(6.52%),听力学诊断组确诊听力障碍5例(13.18%),耳聋组确诊听力障碍8例(24.00%);耳聋组听力障碍检出率显著高于高度预警组和听力学诊断组(P<0.05).耳聋基因联合听力筛查诊断新生儿耳聋的灵敏度高于单纯听力学诊断、耳聋基因诊断;而联合诊断法的特异度、准确度低于单一诊断方法.S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听力筛查、基因筛查与耳聋确诊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9、0.813,听力筛查与基因筛查的相关系数为0.738,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基因筛查能显著提高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检出率,为新生儿后续语言、听力等系统早期干预提供指导,有利于新生儿心身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出生日龄、性别、高危因素、其他因素等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用德国MAICO公司生产的TEOAE耳声发射分析仪对642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分析筛查结果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642例新生儿中465例通过初筛,150例通过复筛,总通过率为95.79%;通过ABR确诊听力障碍1例,占0.156%。结论:出生日龄、性别、高危因素、其他因素对TEOAE检出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叶朝 《天津护理》2007,15(5):258-259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适宜的体位。方法:将400例足月分娩正常新生儿在听力筛查中随机分为两组,测试时对照组采用仰卧位,实验组采用俯卧位,观察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体位选择俯卧位能够提高通过率。  相似文献   

11.
李月梅  王秀菊  张会丰  单春光  郝芙蓉 《临床荟萃》2012,27(13):1105-1110,1114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明确最适合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及应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跟踪随访并进行及时干预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及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128例高危新生儿及产科病房中15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检测.结果 128例高危新生儿,TEOAE法通过率64.8% (166/256),AABR法通过率71.1% (182/256),150例正常新生儿,TEOAE法通过率96.3% (289/300),高危新生儿筛查结果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CU中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TEOAE法与AABR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易漏诊或误诊部分听力障碍儿童,因此应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12.
何霞  张洪  徐群  谢朝红  金露 《护士进修杂志》2014,(19):1739-1741
目的 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2008-2012年我科所做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将产科出生正常足月新生儿2 677例(5 354耳)列为正常新生儿组;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共368例,根据其合并的听力高危因素,分为单纯高胆红素血症组(244例,488耳)、高胆红素血症合并早产/低出生体重组(22例,44耳)、高胆红素血症合并肺炎组(35例,70耳)、高胆红素血症合并窒息组(26例,52耳)、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其他两项以上高危因素组(41例,82耳),共六组。各组均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仪进行听力筛查,所有初筛结果未通过者于出生42d复筛;为避免迟发性听损,对高胆红素儿无论初筛通过与否均在42d进行复筛并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查。并对初筛结果进行分析报告。结果 各组初筛单耳通过率分别为:正常新生儿组92.32%、单纯高胆红素血症组87.09%、高胆红素血症合并早产组81.82%、高胆红素血症合并肺炎组78.57%、高胆红素血症合并窒息组75%、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其他两项以上高危因素组64.63%。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基础上再合并其他高危因素者,其听力筛查通过率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的高危因素增加到两项以上者,其通过率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损失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高危因素增加其风险亦相应增加,基层听力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此类患儿,重点复查随访,同时,应结合AABR检查,以防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专业指导提升新生儿听力筛查系统建立与实施过程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8月院内生产的新生儿240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1200例)和对照组(1200例)。两组新生儿均应用耳声发射技术,在分娩后3天内至产妇出院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则为高危儿出院前)为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高危儿在病情稳定后进行筛查。初筛未通过于出生后42天复筛,如复筛仍未通过则于三个月龄进行听力学诊断。实验组由2名经过听力筛查系统培训且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负责建立听力筛查系统,指导协助护士工作,同时对疑似听力障碍的新生儿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单纯性在护士轮班时行普遍听力筛查及护理工作。观察两组新生儿初筛、复筛、诊断及干预情况。结果实验组初筛率95.42%,初筛未通过11.70%,参与复筛89.55%,未通过复筛38.33%;对照组初筛率为92.83%,初筛未通过13.91%,参与复筛70.32%,未通过53.21%。实验组诊断阳性率39.53%,干预率93.02%;对照组诊断阳性率23.40%,干预率82.98%。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建立新生儿听力筛查系统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听力初筛率、复筛率、诊断率以及干预率,降低失访率,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童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实施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婴幼儿听力障碍,以便及早进行干预,减少听力损伤对婴幼儿各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儿听力耳声发射筛查仪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进行检查,一般仅用5~10min就可以完成测试。结果:接受筛查的新生儿1276例,其中经产道分娩486例,初筛通过率为93.83%(456/486);剖宫产790例,初筛通过率为85.95%(679/790)。孕周≥37周者初筛通过率为94.97%(1151/1212),孕周〈37周者初筛通过率为84.38%(54/64)。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初筛通过率为81.92%(281/343),未出现病理性黄疸初筛通过率为93.03%(868/933)。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对于新生儿听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两种耳声发射技术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8944例新生儿首先接受了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查;未通过者于出生42d左右接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仅再次检查;出生4个月左右对再次检查未通过者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结果:(1)8944例新生儿中1184例未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检查,正常和高危儿组通过率分别为85.12%、53.55%。(2)初筛未通过的1184例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复查,正常和高危儿组通过率分剐为96.10%、75.51%。(3)出生4个月左右对复查未通过的105例作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共9例确诊为先天性耳聋,新生儿脑损伤总发病率为1.006%。结论:耳声发射技术对早期发现出生6个月以内的耍儿听力障碍有重要意义,为先天性聋儿的早期干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抚触对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抚触对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听力筛查的696例足月新生儿按出生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8例。对照组予常规舒适护理后进行听力筛查;观察组在抚触后予常规舒适护理,再进行听力筛查。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测试状态和测试结果。结果观察组测试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初筛成功率及筛查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单耳测试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抚触能使新生儿尽快地进入安静熟睡状态,因此缩短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1)评价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s)在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2)建立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模式。方法对2094例新生儿(占全体96.23%)出院前行TEOAEs测试,未通过者1个月后复查TEOAEs,仍未通过者随后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对通过OAE筛查的高危因素登记(HRR)新生儿定期随访。ABR检查不通过者在3个月内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评估。结果1897例(90.59%)通过出院前筛查;1个月后191例复查,176例(92.15%)通过,15例接受ABR检查,5例未通过(33.3%)。最后确诊6例婴儿(2.87‰)有听力损失。结论应用TEOAEs进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是切实可行的。筛查模式就是对筛查、跟踪和随访、诊断、干预以及评估5项内容的具体实施。TEOAEs联合ABR三步法是适宜的筛查策略。对通过OAE测试的HRR婴儿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 67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及耳聋易感基因筛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1 674例新生儿中,检出耳聋易感基因异常37例,其中176del 16突变2例,299del AT杂合突变5例,235del C突变16例,IVS7-2AG杂合突变9例,2168AG突变1例,538CT杂合突变2例,1494CT突变2例,阳性率为2.21%。结论听力筛查联合耳聋易感基因筛查能够从分子水平发现有可能存在听力损伤的新生儿,为早期发现、预测耳聋的发生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We identifie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parental perceptions of child vulnerability (PPCV) 12 months after newborn screening (NBS) of 136 children: healthy, normal results (H, n = 37), cystic fibrosis carriers (CF‐C, n = 40),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CH, n = 36), and cystic fibrosis (CF, n = 23). Controlling for infant and parent characteristics, mixed logi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howed direct paths to elevated PPCV included parent female sex, CF diagnosis, and high documented illness frequency. PPCV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maternal parenting stress. Infants with CF and CF carriers had significantly more documented illness frequency than H group infants. The CH group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e H group and had no paths to PPCV. Unexpectedly high documented illness frequency among infants who are CF carriers warrants further investigation. © 2011 Wiley Periodicals, Inc. Res Nurs Health 34:389–400, 20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