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尿毒症患者并发抗生素脑病10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缪世梅  徐学康  钱桐荪 《临床荟萃》2006,21(19):1419-1420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抗生素药代动力学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变化,主要影响其清除排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因忽视肾功能衰竭对抗生素代谢的影响,引起不良后果。现回顾本院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住院的CRF83例中10例患者静脉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并发抗生素脑病14例次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抗生素脑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CRF抗生素脑病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均为CRF,均按常规剂量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但未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使用抗生素2~12 d后出现兴奋、失眠、幻听、幻视及坐立不安6例,四肢震颤及癫痫样发作3例,胡言乱语及语无伦次2例,昏迷1例;12例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定位体征,均符合CRF抗生素脑病诊断标准,确诊为CRF抗生素脑病。立即停用相关抗生素,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病情缓解。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导致CRF患者发生抗生素脑病,临床应高度警惕。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抗生素脑病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1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别给予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结果 12例患者经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后随访半年至一年,尿量及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早期血液净化是救治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342-3344
目的 分析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经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磷、β2-微球蛋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尿素氮、肌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更有利于清除大中分子毒素,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分析38例食物及药物中毒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的经验。方法 38例误食毒性物质或药物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8例毒蕈中毒,14例鱼胆中毒,药物中毒6例)经临时血液透析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结果 38例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后随访半年至一年尿量及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性食物或药物中毒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股总动脉内皮功能及弹性,并探讨影响其测值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行透析治疗患者63例,包括腹膜透析患者31例和血液透析患者32例,正常对照组31例,应用ET技术分别检测右侧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组β、Ep、AI、PWV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s-Dd、A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液透析组IMT、β、Ep及PWVβ显著高于腹膜透析组,透析时间显著低于腹膜透析组;血液透析时间与IMT、β、E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6、0.587、0.503(P均<0.05),腹膜透析时间与硬化参数间相关性较差(P>0.05).结论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股总动脉内皮功能受损能够早期提示并提供量化依据,与腹膜透析相比血液透析对于患者动脉损伤程度更大,且随透析时间延长呈逐渐加重的趋势,该技术对于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并改善愈后具有一定意义,但检测中需注意影响其测值准确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头孢菌素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神经精神症状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应用头孢菌素出现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4年3月至2009 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在头孢菌素治疗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病例进行临床和用药情况分析.结果 共27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15例,平均年龄(65.4±11.2)岁,使用常规剂量的头孢菌素1~7天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经停药、对症治疗和加速药物排出后,27例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 头孢菌素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及早识别并停药对预后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近年腹膜透析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其并发症。以腹膜炎较为常见。作者最近观察到42例腹透患者中有6例先后出现过神经或精神症状,可能与透析治疗有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均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其中间歇性腹膜透析(IPD)3例,连续性不卧床性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9.
回顾 1995年 1月~ 2 0 0 4年 1月门诊及住院 2 7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衰 )患者 ,2 2例中、大剂量应用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19例并发抗生素脑病 ,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和抽搐昏迷。严格掌握适应证 ,合理减量使用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及时停药和及时充分透析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脑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 收集5例应用抗生素引起脑病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加强血液透析治疗,未透析患者予以血液透析治疗,透析过程中做好精心的护理.结果 5例患者意识状态均恢复正常、神经系统症状消失,1例停止血液透析,4例过度到维持性血液透析.结论 血液透析对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脑病效果良好,而精心的护理可以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对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顽固性关节疼痛的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采用血液透析滤过(HDF)加普通透析,对照组11例仅采用血液透析.结果实验组的透析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DF可有效降低循环中的β2-微球蛋白水平,清除中分子物质毒素,有效预防和治疗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出现神经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在体内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对肾脏基本无毒性,临床广泛应用。我院2001年12月~2006年10月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有13例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后出现精神症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42~79岁。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间>3个月。原发病:糖尿病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多囊肾2例,老年人孤立肾1例。应用抗生素病因:严重肺部感染9例(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各3例,克雷白杆菌2例,绿脓杆菌1例),中心静脉置管处感染2例(假单胞菌、表皮葡萄…  相似文献   

13.
双腔导管留置因其操作简便,方法易掌握,穿刺成功率高,血流量充足,短期内可反复使用,在血液透析中应用广泛.不仅可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也可帮助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短期或长期血管通路,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我科自1998年10月~2005年9月对157例患者应用双腔导管深静脉留置进行透析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双腔导管留置因其操作简便,方法易掌握,穿刺成功率高,血流量充足,短期内可反复使用,在血液透析中应用广泛.不仅可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也可帮助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短期或长期血管通路,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我科自1998年10月~2005年9月对157例患者应用双腔导管深静脉留置进行透析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3年11月在本科进行透析治疗的9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肾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存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肾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明显下降,血红蛋白(Hb)、血红细胞(RBC)明显上升,其中腹膜透析组的血红蛋白和血红细胞的上升幅度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白蛋白(ALB)水平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腹膜透析组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低蛋白血症、感染的发生率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以上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膜透析组治疗后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半年、1年、3年存活率与血液透析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透析方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均有其优缺点,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透析方式,以减少病人并发症,增加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尿毒症血液透析出现韦尼克脑病误诊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旭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5):2949-2950
对我院2004-01~2005-12尿毒症血液透析出现韦尼克脑病误诊9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6例,年龄24~79(43±3.5)岁。透析时间1周~1个月。本组均符合以下条件:(1)慢性肾衰竭患者,既往无神经精神病史;(2)在肾功能不全行血液透析期间出现神经、精神紊乱症状;(3)排除脑血管疾病、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等,无低血糖或高渗性昏迷发生,头颅C I或M R I检查均无阳性发现。1.2临床表现本组均出现各种脑病表现,虽经全面检查而临床难以解释;或出现W E典型三联征: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和意识障碍;加强血液透析后症状无改善而及时应用维生素…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075-2076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钾血症患者资料156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总结156例患者出现高钾血症时采取血液透析的方法和效果。结果 15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高钾血症时采取血液透析治疗,临床症状全部得到显著改善,血压平稳,血钾与透析之前比较明显降低,其中除去2例患者室性早搏之外,剩余所有患者心律失常以及心电图异常现象均消失,5例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治疗之后血清钾恢复正常,但心电图依旧表现为高尖T波,通过2次透析治疗之后高尖T波消失,3例意识丧失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2h之后意识慢慢恢复。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钾血症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治疗是最快并且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肾功能延迟恢复是肾移植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形式,大多由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排斥反应等原因所致,血液净化作为治疗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基本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目的:比较不同透析方法对肾移植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影响,以期选择合适的透析方法,提高移植效果。方法:56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分别应用血液透析(n=25),血液透析滤过(n=21)和腹膜透析(n=10)治疗,观察应用不同透析方法治疗前后血压、细胞因子水平和疗效。结果与结论:56例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均带肾存活。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腹膜透析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血液透析滤过组肾功能恢复时间短于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P<0.01);术后感染发生率:血液透析滤过组<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P均<0.01)。血液透析滤过组透析后4h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较透析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血液透析组透析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经血液透析滤过后血液动力学稳定,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缩短移植肾功能恢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肾功能衰竭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制定合适透析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行3次/周规律透析伴难治性高血压的肾功能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口服降压药物及标准血液透析基础上,A组(36例)行血液灌流1次/个月,B组(34例)血液灌流3次/周,5次后改为1次/个月,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清甲状旁腺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变化,并观察患者治疗后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治疗后各参数变化更明显(P<0.01).治疗后2组患者精神、食欲等均较治疗前改善,A组16例瘙痒者9例症状缓解,B组15例瘙痒者3个月后症状均消失.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有效控制尿毒症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症状,疗效与治疗频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高低通量血液透析膜清除溶质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比较高通量和低通量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素氮、肌酐、血磷及β2-微球蛋白的清除能力. 方法:于2004-09/2005-01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3例,血透时间1.5~5.0年.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知情同意.①实验分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通量透析组23例和低通量透析组20例.②实验方法:高通量透析组采用F60聚砜膜血液透析器,超滤系数Kuf为40 mL/(h·mm Hg).低通量透析组采用F6聚砜膜血液透析器,超滤系数Kuf为5.5 mL/(h·mm Hg).所有患者透析3次/周,4 h/次,均采用Fresenius 4008S容量控制型透析机和超纯净水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190~250 mL/min,采用肝素抗凝,共5个月.③实验评估: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常规检测血尿素氮、肌酐、血磷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β2-微球蛋白含量,观察透析前后各种溶质含量变化,计算其溶质清除率. 结果:①血尿素氮、肌酐和血磷浓度变化: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尿素氮、肌酐和血磷浓度均显著下降.两组血尿素氮、肌酐和血磷的清除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高通量和低通量血液透析均能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中的小分子溶质.②β2-微球蛋白含量变化:高通量透析组透析后β2-微球蛋白含量显著下降,低通量透析组透析前后β2-微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清除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62,P<0.05). 结论:应用高通量F60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和低通量F6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均能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中的小分子溶质,但高通量F60聚砜膜血液透析器对β2-微球蛋白的清除能力显著优于低通量F6聚砜膜血液透析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