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榕  孔悦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3):2499-2499
针刺伤是常发牛丁临床护理人员中的意外伤害,导致皮肤深部被刺伤出血,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会接种到受伤者的体内,引起经血液传播的医源性感染.护士手被针刺伤概率远远高出其他医务人员.为降低护理操作中针刺伤的危险,我们巧用棉签.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护士在采血过程中,为防止手被血液污染,要求戴一次性手套,并禁止拔针后双手回套针头。但采血护士撕剪医用胶布固定针头及血袋胶管时,胶布易粘破手套。为此,我们改用3M通气透明胶带替代医用胶布,并将胶带切割器进行简单改装后用于采血工作,可有效地防止手套被粘破和针刺伤。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因此,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到受伤者体内[1]。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输液时病人不合作有可能发生针刺伤;用过的输液器需要毁型,而锐器盒的开口小,把输液针头分离后再放入锐器盒增加了被刺伤的机会,尤其在输液结束的高峰期,护士有时拔完1例病人的针来不及处理输液器又需要给另1例病人拔针,最后集中处理输液器,又增加了被刺伤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正临床上护士输液和采血使用最多的头皮针均为钢针,拔针和处理针头时针尖裸露在外,容易造成针刺伤,增加感染的风险,为减少和防止拔针和处理针头时发生针刺伤,笔者对临床使用的头皮针进行了改良,设计了安全头皮针,现介绍如下。1安全头皮针结构常规头皮针针头和针套是可分离的,拔针和处理针头时针尖均裸露在外面。安全头皮针是针套和针头一体的结构,拔针和处理针头时针尖可回缩至针套内,针套针尖端有一个  相似文献   

5.
李玉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830-3830
护士在护理艾滋病患者时,当有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被污染的物品或进行静脉切开、静脉穿刺时均应戴手套,但戴上手套进行静脉穿刺后,需用医用胶布固定针柄,而戴手套取胶布时,胶布容易粘贴手套,不便于固定针柄,且容易带动针头,使针头穿破血管,致穿刺失败.拔针时,因胶布受人体体温影响其粘度增大,更易贴于手套上,容易使一次手套被撕破,而需重新更换手套,给护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且影响工作的连续性、计划性.鉴此,笔者采用防止胶布撕破一次性手套的方法用于护理艾滋病患者的工作,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护士给献血员采血拔针后,为了防止被针刺伤感染疾病,已禁止护士用双手回套针头,但护士手持裸露的针头热合血袋胶管的过程中,仍存在被针刺伤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现状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被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统称为针刺伤。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造成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每年全球大概有10万名护士被针头刺伤。有文献报道,至少有20种病原体可以通过针刺伤传播,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对血液性传播疾病的防护迫在眉睫,现就有关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巧用泡沫预防针刺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伤是常发生于临床护理人员中的意外伤害 ,导致皮肤深部被刺伤出血 ,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会接种到受伤者的体内[1] ,引起经血液传播的医源性感染。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告 ,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有 60万人~ 80万人 ,其中护士是上述受伤害的主要群体[2 ] 。为降低护理操作中针刺伤的危险 ,特对输液完毕后针头的处理进行小改革。1 材料及方法  准备一块长 8cm~ 10cm、宽 5cm~ 7cm、厚约 5cm的泡沫放入护理盘内 ,拔针后立即将针头插入泡沫 ,然后将输液器前端从针头处剪掉。插入十几枚针头后便可将泡…  相似文献   

9.
护理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护士在从事临床护理中接触到的各种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很多,其锐器刺伤是最常见最危险的因素,其他的有药物损伤、钝伤/扭伤、放射性损伤和心理性损伤等.  相似文献   

10.
针刺伤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经常发生,危害极大.被血液污染的针及其他锐器刺伤是导致血站采血人员感染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为加强血站采血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我们对针刺伤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防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防护探讨如下。1职业暴露HIV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毒感染的情况。2职业暴露途径2.1皮肤黏膜暴露医务人员皮肤黏膜暴露于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存在着医务人员与患者双向传播的危险。2.2针刺伤与锐器美国每年医务人员针刺伤与锐器伤有60万~80万;台湾针刺伤和锐器伤的年发生率为1.3次/人和1.21次/人,其中54.8%的针头已被患者的血液污染[1]。针…  相似文献   

12.
护士在医疗行为中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护士在从事临床护理中,各种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很多,其锐器刺伤是最常见最危险的因素,其它的依次为消毒剂的损害、药物损害、放射性损害和心理性损害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职业防护,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机会与时间.  相似文献   

13.
正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而门急诊输液室护士又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科室护理人员。临床上使用的利器盒开口较小,普通的治疗车利器盒常置于底层,可视性差,护士在处理操作后用物时经常需要弯腰才能将利器放入利器盒内,且不易将利器废物一次性准确放入利器盒内,有时用过的头皮针有胶布粘连,处理时头皮针很容易粘在利器盒边缘,针头外露,增加护士针刺伤的机会。2015年1  相似文献   

14.
巧用泡沫预防针刺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燕  胡艳 《护理研究》2005,19(3):531-531
针刺伤是常发生于临床护理人员中的意外伤害,导致皮肤深部被刺伤出血,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会接种到受伤者的体内,引起经血液传播的医源性感染。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告,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有60万人~80万人,其中护士是上述受伤害的主要群体。为降低护理操作中针刺伤的危险,特对输液完毕后针头的处理进行小改革。  相似文献   

15.
周芳 《全科护理》2012,(5):465-467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1]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携带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被感染的可能。护士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大量调查结果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  相似文献   

16.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护士经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易发生针刺伤,且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类型之一[1,2]。有研究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 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1]。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由针刺伤造成的感染占84.2%。说明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3]。因此,针刺伤对护士来说危害性大,探讨其针刺伤的原因,以便…  相似文献   

17.
血源性污染是门诊采血室护士感染疾病的主要因素.目前,研究发现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20多种传染性疾病.采血室护士每天要大量采集静脉血标本,在操作过程中易被血液污染.采血室护士是接触带有病原体血液最多的人群之一,容易受到各种病原菌的威胁.因此,如何做好采血室护士的安全防护、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将门诊采血室护士血源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护士在静脉输液环节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上报的51例护士在静脉输液环节发生针刺伤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护士在静脉输液环节发生针刺伤中,工作年限0~5年的护士占84.32%(实习护士占39.22%,低年资护士占45.10%);发生在拔针时占72.55%,拔针后处理输液针管时占21.57%。结论实习护士及低年资护士为静脉输液环节发生针刺伤的高发人群,主要环节则集中在拔针时及拔针后处置输液针管时。通过改进培训方式、强化培训力度、规范操作行为、推广二级护士站的使用、加强沟通、及时寻求帮助等方法能有效预防静脉输液环节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后拔针方式不当,不仅造成病人的疼痛和皮下淤血,同时可能导致操作人员被针刺伤和皮肤伤12I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而意外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如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等。通过摸索,笔者发现一种安全、无痛静脉拔针方法,不仅能有效减轻病人拔针时疼痛和防止皮下淤血,又可以防止操作人员直接暴露在危险因素下,是一种安全规范的操作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的应用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护人员是患者的守护天使,只有让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使用安全的器具,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才能让天使远离血液传播疾病,拥有健康的身体去服务病人.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满足了临床护理人员真正的需求.该留置针除了具有普通密闭式留置针的优点外,还设计了针尖保护装置,当穿刺成功后撤除针芯时,针芯被自动收纳到保护套内,避免了血源性污染及针刺伤的危险[1].2007年8~11月,我科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上肢血管的的情况选择198例患者使用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但有7例患者出现不同反应的并发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