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本调查旨在了解“摩梭人”龋患情况及对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方法 :选择“摩梭人”886人 ,男 389人 ,女 4 97人。口腔专业人员进行问卷和口腔内检查 ,用WHO(1997)口腔健康调查表 ,记录每户家庭内受检者的龋、失、补牙数 (DMFT)以及对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采用龋均 (XDMFT)和患龋率 (cariesprevalencerate)来描述受检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结果 :调查发现龋病常在家族中流行 ,该人群的龋患率为 4 8% ,龋均为 4 .9。其中女性的患龋率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0 1)。女性龋均为 6 .95± 0 .5 ,患龋率 86 .9% ;男性龋均为 1.6 5± 0 .3,患龋率为 11.4 % ,男女之间每天刷牙及饮食习惯无明显差异。调查群体大部分缺乏对龋病病因及如何预防等知识的认识。结论 :“摩梭人”口腔卫生状况很差 ,龋患情况较严重 ,龋病的发生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在该地区应积极开展防龋工作 ,重视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摩梭人”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PCR对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中P5 3和Ki 67蛋白、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 ) ,巨细胞病毒 (CMV)和EB病毒 (EBV )进行检测。结果 :( 1)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中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2 3 % ,Ki 6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76% ,二者均低于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鳞癌(P <0 .0 5 ) ,但与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 2 )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中 ,HPV感染率为 88.2 % ,明显高与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黏膜鳞癌 (P <0 .0 1)。没有检测到EBV、CMV病毒感染。结论 :艾滋病感染者口腔疣状肿块和HPV感染有关 ,存在抑癌基因突变和细胞过度增殖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腔扁平苔藓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和PCR技术分别对 8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80例非扁平苔藓粘膜病患者及 80例健康人进行血液抗 -HCV和HCV -RNA检测。结果 :80例口腔扁平苔藓中 ,17例抗 -HCV阳性 ,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 ( 4例 ) (P <0 .0 1)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2例 ) (P<0 .0 1) ;13例HCV -RNA阳性 ,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 ( 4例 ) (P <0 .0 5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2例 ) (P <0 .0 1) ;且 13例HCV -RNA阳性患者的损害均表现为白纹伴糜烂。结论 :OLP患者存在较高的HCV感染率 ,OLP的发病可能与患者体内HCV的存在和复制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Ets 1(E2 6transformation specific)在口腔扁平苔藓 (OLP)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Ets 1蛋白在 2 0例口腔扁平苔藓和 8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70 % (14 /2 0 )的口腔扁平苔藓病例中Ets 1呈阳性表达 ,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阳性表达率在溃疡型OLP与斑块型OLP间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并与病程相关 (P <0 .0 5 )。结论 :Ets 1在口腔扁平苔藓中过表达并与其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蛋白 43 (Cx43 )和E 钙黏素 (E cad)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SABC法对 8例正常口腔鳞状上皮 ,2 9例不同分化程度的口腔鳞癌 (包括舌癌 )石蜡切片进行Cx43和E cad表达的半定量检测 ;同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对舌癌细胞株 (Tca8113 )Cx43和E Cad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x43和E cad在正常口腔鳞状上皮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上 ,Cx43和E Cad表达的阳性面积和灰度值在正常口腔鳞状上皮与高分化鳞癌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但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 ,两指标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在口腔鳞癌组织中 ,Cx43和E cad的表达与组织的分化程度、转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Cx43 :χ2 =7.42、12 .43 ,P <0 .0 5、P <0 .0 1;E cad :χ2 =7.79、9.688,P <0 .0 5、P <0 .0 1)。同一标本中Cx43和E cad表达具有正相关性和一致性 (r =0 .5 77,P <0 .0 0 0 5 )。结论 :Cx43和E Cad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口腔鳞癌分化和转移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6.
牙科畏惧症的现状调查及相关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了解社会人群中牙科畏惧症的水平和分布状况 ,并探讨与牙科畏惧症形成和发展相关的因素。方法 主要采用Corah’s问卷 (CDAS)、感觉寻求量表 (SSS)、特质焦虑量表 (T AI)、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 RSC)对武汉市社会人群进行测查。结果 ①社会人群中牙科畏惧总体水平为 11.0 0± 3.5 4 ,其中男性为10 .15± 3.4 9,女性为 12 .0 7± 3.33;②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筛选出与牙科畏惧水平显著相关 (P <0 .0 1)的 4个因素 ,分别是性别因素 (β =0 .2 5 2 )、感觉寻求 (β=- 0 .15 6 )、特质焦虑 (β =0 .174 )和对牙医的评估 (β =- 0 .173) ;③有无直接牙科经历对牙科畏惧水平无显著影响 (P >0 .0 5 )。结论 ①牙科畏惧症在成人中呈中度流行趋势 ,且女性的畏惧水平高于男性 ;②高感觉寻求特质与牙科畏惧水平呈负相关 ,焦虑特质与牙科畏惧水平呈正相关 ;③对牙科治疗和牙医的主观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牙科畏惧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娄底市城区中小学生嚼槟榔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湖南省娄底市城区中小学生槟榔咀嚼情况及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发病情况,以了解咀嚼槟榔在未成年人中的流行情况.方法 按照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娄底市6所学校的研究样本,共计4087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咀嚼槟榔的情况,进行口腔检查并观察OSF的发病情况.结果 4087名被抽查学生共完成问卷4019份,问卷完成率为98.3%;4019名中小学生中有498人咀嚼槟榔,咀嚼槟榔率为12.4%;男性咀嚼槟榔率为21.1%(437/2073),女性为3.1%(61/1946),男性咀嚼槟榔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小学生咀嚼槟榔率为6.4%(126/1983),初中生为14.9%(143/959),高中生为21.3%(229/1077),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小学生咀嚼的槟榔主要来源于父母(61/126,48.4%),中学生主要来源于朋友(初中生:88/143,61.5%;高中生:165/229,72.1%);4019名学生中共发现5例OSF患者,OSF患病率为0.12%,均为高中男生.结论 湖南省娄底市城区中小学生有咀嚼槟榔习惯且有OSF患者;咀嚼槟榔率男性高于女性;咀嚼槟榔与年级相关,年级越高咀嚼槟榔率越高;小学生槟榔主要来源于父母,中学生槟榔主要来源于朋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掌握龋病的发生、未治率和牙科畏惧症三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无锡市 5 5所中学中抽出 7所 ,每校各年级中再抽出一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龋病的检查 ,牙科就诊和畏惧情况的询问。结果  1998名学生 (男 10 4 8,女 95 0 )中 ,龋病发病率为 30 90 % ,男性 (31 5 8% )稍高于女性 (30 2 0 % )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一年牙科未就诊率 6 2 2 1% ,女性 (6 4 11% )稍高于男性 (6 0 5 0 % )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为 2 9 0 3% ,女性(38 4 2 % )高于男性 (2 0 5 1%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牙科畏惧症对龋病的早期就诊率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固定修复患者精神紧张状况分析与护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口腔修复科就诊患者精神紧张状况的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选择要求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16 2人作为试验组并按备牙术前、术中护士的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 ;对照组为躯体及心理均健康且当时未作任何口腔治疗的 10 8人 ,分别测量各组人员的心率、血压、口腔唾液分泌速度以及颜色误识积分值。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前的心率、口腔唾液分泌速度、颜色误识积分值等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并且在试验组中第 1组与第 2组间的术后测量指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口腔修复科患者在进行牙体预备时 ,精神高度紧张 ;固定义齿修复备牙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中促血管生成素 2 (Angiopoietin 2 ,Ang 2 )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间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口腔鳞癌标本 41例 (有淋巴结转移者13例 )及 3 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 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Ang 2和CD3 4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Ang 2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 ;Ang 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P <0 .0 5 )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P <0 .0 1) ;Ang 2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1) ,而与病人的性别、年龄和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Ang 2表达阳性组中MVD显著高于Ang 2表达阴性组 (P <0 .0 5 ) ;Ang 2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Ang 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艾森克人格因素对牙龈粘膜疼痛阈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阻应变式口腔粘膜压力测痛仪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 79名受试者进行测试调查。结果 :上颌牙龈粘膜疼痛阈明显高于下颌 (P <0 .0 5 ) ,男性的牙龈粘膜疼痛阈明显高于女性 (P <0 .0 5 )。艾森克人格E量表标准分同牙龈粘膜疼痛阈呈正相关 (r =0 .2 92~ 0 .396 ) ,而P、N、L量表的标准分均与牙龈粘膜疼痛阈不相关。E标准分高的组 (E≥ 6 0 )和E标准分低的组 (E <6 0 )的牙龈粘膜疼痛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外向人格倾向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低于内向人格倾向者。了解患者的人格倾向将有助于口腔治疗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12.
无牙下颌角大小与其皮质骨厚度和剩余牙槽骨高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无牙下颌角角度的变化 ,探讨其角度与性别、年龄、下颌角骨皮质厚度、剩余牙槽骨高度及无牙颌时间的关系。方法 年轻有牙组 131例 ,女性 6 8例 ,男性 6 3例 (平均年龄 2 7岁 ) ,年长有牙组 97例 ,女性 5 9例 ,男性 38例 (平均年龄 6 5岁 ) ,老年无牙颌组 12 8例 (平均年龄 80岁 ,76岁者 5 8例 ,81岁者 39例 ,86岁 31例 )。 3组共拍摄 35 6张曲面断层片。分别测量曲面断层片下颌角角度、无牙下颌角区骨皮质厚度和剩余牙槽骨高度。用调查问卷收集无牙颌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 年轻有牙组和年长有牙组的下颌角大小差异无显著性 ,但两组男性下颌角均小于女性下颌角 (P <0 0 5 ,P <0 0 0 1)。老年无牙颌组下颌角为 12 8 4 °± 6 6 °,大于年长有牙组 ( 12 2 8°± 6 6 °) ,二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76岁无牙女性组 ,下颌角的大小与下颌角区骨皮质厚度呈负相关 (P <0 0 1) ;无牙颌男性和女性下颌角大小均与剩余牙槽骨平均高度呈负相关 (P <0 0 1)。无牙下颌角角度与无牙颌时间无关。结论 无牙患者较有牙者下颌角增大以及剩余牙槽骨越低下颌角越大的结果说明 ,自然牙列和全口义齿的咀嚼功能可能对下颌角的角度有显著影响。无牙下颌角的大小与其骨皮质厚度的显著关系提示 ,系  相似文献   

13.
口腔幽门螺杆菌对胃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明确口腔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对胃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 10 2例有上腹部症状、并经全口牙周检查有不同程度牙周炎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 ,每例均取口腔标本进行Hp检测。用二氧化硅微粒法提取所有样本中的DNA ,引物选用尿素酶C基因和CagA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 胃Hp阳性组的口腔Hp检出率 (n =5 8,4 3.1% )高于胃Hp阴性组(n =4 4 ,2 2 .7%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5 8例胃Hp阳性患者经药物治疗后 4周进行胃Hp的复查 ,其中口腔Hp阳性者的胃Hp根除率 (6 4 0 % ,16 / 2 5 )低于口腔Hp阴性者 (72 .7% ,2 4 / 33) ;治疗后 1年 ,口腔Hp阳性者的胃Hp根除率 (36 .0 % )与Hp阴性者的根除率 (6 3.6 %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胃Hp的根除率受口腔Hp存在的影响 ;口腔Hp阳性者的胃Hp根除率显著低于口腔Hp阴性者根除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正畸治疗后牙弓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正畸治疗后 2 4~ 97个月 (平均 5 0 .0 5个月 ) 74例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后及保持后模型进行牙弓测量。结果 保持后 ,大部分测量项目男性大于女性 ,但减少百分率无显著差异 ;不同的矫治器类型 (除上下尖牙宽度P <0 .0 5外 )、错牙合类型 (除上牙弓长P <0 .0 1外 )和保持时间组间牙弓测量项目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保持后下 3- 3长度减少百分率非拔牙组 (13.4 4 % )和青少年组 (8.93% )分别大于拔牙组 (7.2 2 % )和成年组 (4 .10 % )。结论 保持停止后 ,尖牙间长度、宽度随着年龄的增大不断减少 ;下颌骨的向前生长和过度扩弓是导致下前牙拥挤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不同程度的上皮增生与癌变的关系、癌变的组织学表现以及癌变前的上皮增生程度、组织学特点与白斑癌变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1832例口腔黏膜白斑的组织切片,分析口腔黏膜白斑癌变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各种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上皮增生程度癌变时间的差异进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 1832例白斑中有85例(4.6%)癌变;异常增生白斑和中、重度异常增生白斑的癌变率[分别为12.9% (55/428)20.6% (22/107)、19%( 12/63)]显著高于单纯增生白斑的癌变率[2.1% (30/1404)](P值均小于0.005).85例癌变白斑中,29例单纯增生者中有10例为非均质型(34%),50例异常增生白斑中35例为非均质型(7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959例男性白斑中26例(2.7%)癌变,873例女性白斑中59例(6.8%)癌变,男、女癌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5).结论 上皮单纯增生白斑也可癌变,上皮异常增生白斑的癌变危险性高于上皮单纯增生;女性白斑患者的癌变率高于男性;癌变的非均质型白斑伴上皮异常增生者多于伴单纯增生者.  相似文献   

16.
UBIO联合中药治疗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 (UBIO)加中药对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的疗效作用。方法 把口腔扁平苔藓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免疫、甲皱微循环等指标。结果 U BIO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管袢长度、流速变慢的异常率、低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C3b R花环率、C3b 1C花环率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袢顶管径的异常率与治疗前相比也有明显变化 (P <0 .0 5 ) ;中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浆粘度、血沉明显降低 (P <0 .0 1) ,而且管袢长度、流速变慢的异常率低于治疗前 (P <0 .0 5 )。结论 UBIO加中药对口腔扁平苔藓有显著疗效 ,明显优于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老年公寓老年人口腔黏膜健康状况,为其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对南京地区435名老年公寓的老年人进行口腔黏膜健康调查。结果:调查发现,435名南京地区老年公寓老年人中共查出189例(占43.45%)口腔黏膜病患者,其中口腔念珠菌病患病率(24.14%)最高,其次为干燥综合征、口腔白色角化病和沟纹舌(均为6.90%)。本调查中,男性患病率为55.56%,女性为38.00%,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5);抽烟组的患病率高于非抽烟组(P〈0.005),饮酒组与非饮酒组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义齿组的患病率高于非义齿组(P〈0.005)。结论:南京地区老年公寓老年人口腔黏膜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正常人群中的唾液钠、钾离子浓度及其比值 ,以及性别和年龄因素对其影响。方法 用离子选择电极电位测定法对 12 1例正常人的唾液进行钠、钾离子检测。结果 唾液流率 4 1岁以后显著低于 4 0岁以前 (P <0 .0 1)。 5 1岁以后与 5 0岁以前比较 ,钾离子浓度显著升高 (P <0 .0 5 ) ,pH值显著下降 (P <0 .0 1)。钠离子浓度随年龄增长略有上升 ,但统计学处理无意义。钠钾离子比值 5 1岁后略有下降 ,但统计学处理无意义。性别比较上统计学无意义 ,但是 31岁后钾离子浓度男性偏高 ,pH值则男性偏低 ;4 1岁后钠离子浓度及钠钾离子比值女性偏高。结论 受试者的年龄显著影响唾液流率、钾离子浓度及 pH值。唾液钠、钾离子的检测可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鉴别诊断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创伤后积极心理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和自我形象问卷对105例口腔颌面部创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创伤后积极心理得分为56.01±17.322,自我形象平均分为51.33±7.306;男性患者创伤后在新的可能性、个人力量、自我转变、人生感悟方面得分较高,与女性相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年龄段创伤后积极心理反应差异均无显著性;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患者创伤后个人力量(P=0.031)和自我转变(P=0.01)表现越积极;患者创伤后积极心理得分与自我形象得分呈负相关(r=-0.318,P<0.001).结论:创伤后男性患者较女性有更加积极的心态.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患者在个人力量和自我转变方面有更加积极的心理反应,而在与他人关系、新的可能性和人生感悟方面无显著变化;患者对自我形象越好,心理越积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AdCMVCD) /5 氟胞嘧啶 (5 FC)自杀基因治疗口腔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AdCMVCD/5 FC系统治疗口腔鳞癌细胞 (Tca8113细胞株 )后分别应用3 H TdR掺入法、流式细胞仪 (FCM )、TUNEL法和透射电镜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CD/5 FC治疗组3 H TdR掺入率显著下降 (P <0 .0 0 1) ,且与 5 FC的浓度成反比 ;FCM显示S期比率显著升高 (P <0 .0 0 1) ,G2 +M期比率下降为 0 (P <0 .0 0 1) ,G1/G0 期的改变不明显 (P >0 .0 5 ) ;透射电镜及TUNEL法显示治疗后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 ,其凋亡率由治疗前的 (4 .40± 0 .87) %上升到 (15 .80± 1.5 5 ) % (P <0 .0 0 1)。结论 :AdCMVCD/5 FC系统对口腔鳞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DNA的合成、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以及诱导细胞凋亡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