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出血、缺血、急性或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痴呆综合征,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或伴有语言、视觉空间技能及情感或人格障碍的获得性智能的持续性损害[1].笔者观察传统中药和针灸疗法配合西药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与血管性因素有关的痴呆。是由心脑血管等疾病所致的脑组织损害引起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为一慢性进行性疾病,以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精神衰退或消失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给社会和家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理和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肢体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66例脑卒中后痴呆患者随机分成心理行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心理行为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由心理医师实施的心理干预和由护理人员实施的运动训练,共进行5周,治疗前和治疗期满后用CDR评定痴呆分级情况、MMSE评定认知功能康复情况、FMA评定运动功能康复情况和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心理行为干预组有12.1%的患者CDR评定分级为可疑或正常,而对照组仅有3.0%为可疑痴呆;干预组其MMSE,FMA,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和行为干预较一般康复方法更能促进脑卒中后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肢体偏瘫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认知损害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目前,所有的痴呆标准都是建立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基础上,过分强调记忆损害在痴呆诊断中的重要作用,而血管性认知损害以皮质下功能损害多见,使得早期由于血管因素而造成的认知功能损害不能及时被诊断出来。VC I诊断标准很不统一,临床诊断主要基于神经心理学量表、临床或影像检查,很难排除主观因素影响且正确率不高,真正确诊仍依赖于尸检证实不含超过年龄相关的神经元纤维缠结和老年斑数,以及其它变性疾患组织学特征,这对早期干预十分不利。影像学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近年发展迅速,在血管性认知损害的早期诊断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就血管性认知损害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轻度认知损害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轻度认知损害(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是指一个有轻度认知缺损但没有痴呆的疾病分类单元,是痴呆发病的预警信号和新的治疗靶点。欧洲MCI诊断标准及其诊断程序更加符合MCI综合征的异质性特征,基于此,首都医学发展基金MCI联合攻关组提出MCI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神经心理、机能、神经影像和遗传检测,诊断程序分为三步。第一,确定MCI综合征,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来自患者和(或)家庭成员的认知主诉;(2)患者和(或)知情者报告在过去一年内相对于先前的认知功能有所下降;(3)认知障碍由临床评估证实,在记忆和(或)其他认知领域出现损害;(4)日常生活活动保存,复杂的工具性机能未受损或有非常轻微的损害;(5)无痴呆。第二,辨认MCI亚型,即记忆型MCI、单个非记忆区域MCI以及多个区域MCI。第三,尽可能明确亚型的发病原因,潜在原因有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其他神经变性痴呆,如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语义型痴呆以及创伤、感染、中毒、营养或内分泌缺乏等。推荐的特异性检查包括血清维生素B12、叶酸,血浆胰岛素、胰岛素降解酶、Aβ10、Aβ12、类性因子,CT(最好是MRI)是强制性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其疗效观测指标有(1)主要结果:痴呆或AD转化的可能性;(2)次级结果:认知和机能;(3)补充结果:中医证候;(4)APOEε4携带者:携带状态对痴呆进展率或AD转化率的影响,并比较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齐燕 《中国民康医学》2013,(24):125-125,144
血管性痴呆是引起老年人智能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男性患者数量可能多于女性患者.报道显示,65岁或以上老年人中发生认知功能损害者约占5%.5年随访发现,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中46%的患者进展为痴呆,而某些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的症状可自动改善,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损害并非必定进展为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损害是可以预防的且可逆[1].目前认为,药物治疗依然是该病治疗的主流.现将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何芳 《中外健康文摘》2012,(33):311-312
老年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目前老年期痴呆主要分为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4种类型[1].认知损害可涉及记忆、学习、定向、理解、判断、计算、语言、视空间等,功能损害的程度足以干扰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职业功能.笔者对老年期痴呆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小组护理干预方法,以认知功能训练为基础,辅以娱乐活动,并注意加强患者之间、训练者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与情感调节,形成小组活动中的互助氛围,激发患者的自我价值感,为老年期痴呆患者重构一个丰富的活动氛围.结果显示全面的护理干预在提高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护其认知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全面护理干预可延缓常态老龄人认知功能的下降进程.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痴呆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年增加,目前对痴呆的治疗研究突破很小,故痴呆的预防成为研究的焦点。轻度认知障碍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认知功能缺损状态,以获得性认知功能障碍为主,一部分将转化为痴呆。故轻度认知障碍是痴呆的高危人群,研究认知功能损害对痴呆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筛查、诊断、治疗出现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与早期识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 AD的诊断要进行精神状态的全面检查1 1 痴呆综合征的定义 :痴呆是有大脑多方面高级精神机能减退的综合征。痴呆是一种获得性、持续性智能障碍 ,即在无意识障碍的情况下 ,在认知、记忆、语言、视空间技能、情感或人格等 5项心理活动中 ,有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等至少 3项功能缺损 ,且影响其社会、生活活动功能者。1 2 痴呆综合征的检查内容 :诊断痴呆时要进行患者精神状态的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应包括 :觉醒状态 (意识水平 ) ,心境和情感 ,行为举止和仪表 (有无不修边幅、随地大小便等一般外观和行为 ) ,语言功能 (听、说、读、写 ) ,视…  相似文献   

10.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尤其在全身麻醉后。表现为以记忆力和精神集中力损害为主要特征的认知功能损害,常持续数周或数月,导致病死率增加、康复延迟、其他并发症增多、住院天数延长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等。全身麻醉药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诱因。通过研究全身麻醉药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可以为术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性痴呆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痴呆综合征,是脑血管病变后,出现的大脑智能损害的慢性衰退性疾病。它包括多发梗死性痴呆、血管进行性皮质损害或皮质下病变,以及大脑特殊部位如额叶、颞叶、丘脑、海马回等梗死或出血引起的痴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囊虫病(N CC)患者与痴呆的相关性以及痴呆的预后。方法:对未经治疗的90例N CC连续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量表和IQ COD E),并且根据D SM-Ⅳ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或无痴呆,记录患者的影像和脑脊液检查结果。用阿苯达唑和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后重复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最初评估时有15.5%(n=14)的患者存在痴呆。痴呆与老龄、低教育水平和脑部寄生虫损害范围增加(大多数在额叶、颞叶和顶叶)有关。6个月后,痴呆组中21.5%的患者仍有痴呆障碍,78.5%的患者不再符合诊断痴呆的DSM-Ⅳ…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指由各类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综合征,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后第2常见的痴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除明显的脑血管病(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皮质下白质缺血、小血管疾病和腔隙性脑梗死)也能引起痴呆或认知损害[1~4];另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也可引起认知损害并进而发生痴呆,且待患者达VaD的诊断标准时,常已错过重要的早期干预治疗阶段,故在认知功能明显损害之前就发现并进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而VaD这一概念已逐渐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以遇事善忘、不能定向、理解错误、计算力差、情绪失控等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的精神减退或消失为特征。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发病率及患病人数会逐步增加。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病变导致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早期可表现为近记忆力减退,时间和地点定向功能障碍,人格改变、行为异常等精神障碍;随着病情的进展,智能缺损更加明显,直至出现严重的痴呆状态.在亚洲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中风的发病率较高.VD成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1],亦是老龄化社会主要致残和致死疾病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研究应用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观察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长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以遇事善忘、不能定向、理解错误、计算力差、情绪失控等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的精神减退或消失为特征。属于祖国医学“痴呆”、“善忘”等范畴。  相似文献   

17.
痴呆是一种发展病程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患者的认知功能会随着疾病的进展不断减退。目前国内临床医护人员及家属对晚期痴呆的关注较少,传统的认知功能评估工具存在“地板效应”,在跟踪晚期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方面能力有限。而对晚期痴呆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可以识别其残存的认知功能和维持生存的基本技能,为医护人员提供可以利用的信息,追踪治疗效果,同时提高照顾者的信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发表的晚期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评估工具的相关研究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严重损害量表(SIB)、严重损害量表-缩减版(SIB-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重度(SMMSE)、贝勒严重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认知评估(BPMSE-cog)、严重损害测试量表(TSI)、严重认知损害量表(SCIP)等工具在评估晚期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方面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性,为我国晚期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评估工具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除神经系统定位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外尚有一系列异常的神经心理症状和精神行为,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增高,已成为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后的第二大痴呆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认知损害与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对1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和13例认知正常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评估其认知功能;同时依据年龄相关白质改变的评分方法,对脑白质病变定性评分,并分析白质病变与认知损害的关系.结果 认知正常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的MMSE评分分别为(28.2±1.7)分、(17.6±3.6)分,MoCA得分分别为(22.4±5.1)分、(12.3±3.7)分,两者密切相关(P<0.01),但MoCA总体得分明显低于MMSE.随着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脑白质病变的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记忆、视空间和执行能力的下降.结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与其脑白质病变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记忆、视空间和执行能力的下降.MoCA量表对血管性痴呆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痴呆患者脑血流量的TCD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和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智能损害包括不同程度的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人格异常及认知(概括、计算、判断、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降低,患者常伴有行为和情感的异常.这些功能障碍导致病人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和工作能力的明显减退.本文重点讨论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