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院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7.1%)、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2.9%),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关,A级与B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级与C级比较及A级与C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关,积极寻找肝硬化并发上消化出血的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124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多种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病程、出血史、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血小板计数(BPC)、凝血酶原时间(PT)、食道静脉曲张程度、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及门静脉内径在出血组和非出血组间有显著性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有病程、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食道静脉曲张程度、BPC、PT及门静脉内径等。结论:病程、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食道静脉曲张程度、BPC、PT及门静脉内径是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门脉高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一般认为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 ,随着急诊内镜的广泛应用 ,发现许多患者的出血是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发出血。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月收住院 6 4例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经胃镜检查确诊 ,有食道静脉曲张同时发现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出血 17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7例 ,其中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2 8~6 9岁 ,平均 45 .3岁。肝炎后肝硬化 14例 ,酒精性肝硬化 3例。肝功能 Child- Pugh分级 :A级 4例 ,B级 7例 ,C级 6例。食道静脉曲张 :轻度 2例 ,中度 6例 …  相似文献   

4.
赵蕊 《中外医疗》2013,(23):29+37-29,37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为疾病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年间116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引起肝硬化患者病因中乙型病毒性肝炎90例(77.6%),丙型病毒性肝炎10例(8.6%),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占51.7%,其中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为主(91.7%)。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与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分级和消化性溃疡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王宏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0):107-108
目的:探讨肝硬化与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13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电子胃镜检查仔细观察胃黏膜及食道病变。结果:135例中,门脉高压性胃病(PHG)47例(34.8%)。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与门脉高压性胃病有密切关系,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胃黏膜病变较一般人群明显增多。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时除考虑静脉曲张破裂所致外,还应对PHG引起的出血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1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评分,在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并记录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诊断门脉高压性胃病49例,并做病理查幽门螺杆菌、14C-尿素呼吸试验等检查。结果:11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出血54例、门脉高压性胃病49例、肝性溃疡15例。门脉高压性胃病49例按Tanoue分级标准,第3级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属C级者占87.5%,而第2级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属C级者仅占12.5%,第1级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属C级者为0,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分类有关(P<0.001或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7.3%,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分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e gastropathy,PHG)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hlori,HP)感染,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及门静脉宽度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了174例肝硬化患者及752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及超声资料。结果 (1)PHG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发生率为52%,PHG引起的出血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33%;(2)伴与不伴PHG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33.3%,43.1%,两组比较无差异(P>0.1),非肝硬化的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为76.7%(P<0.05);(3)轻度PHG组,食道静脉曲张均为中度;重度PHG组,食道静脉曲张中度占8%,重度占79%。两组比较,门静脉宽度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 PHG的发生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成正相关,与HP感染及门静脉宽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干预和治疗,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2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60例和对照组(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6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诱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分析诱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C级、中/重度腹水、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及凝血酶原时间(PT)>16 s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胃左静脉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病因、血小板水平、胃底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腹水、胃左静脉内径增大、PT>16 s和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均是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很多,中/重度腹水、胃左静脉内径增大、PT>16 s和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均是诱发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必须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尽早给予干预和治疗,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62例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肝功能改变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门脉搏高压性胃病(PHG)的病变程度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呈正相关。随着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的加重,PHG也逐渐加重,并发胃粘膜出血的机会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胃镜、B超及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临床判断肝硬化程度、早期预防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139例,比较门、脾静脉内径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分级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其它门脉高压症的相关性。结果门脾静脉内径越宽,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P〈0.05)。肝功能分级越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重(P〈0.05)。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轻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脾静脉内径、肝功能分级及其它门脉高压症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科诊治(附97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科诊治特点.方法对该院收治的经急诊胃镜确诊的97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全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33%,以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为主要原因,占79%.出血量以中等量出血为多,占47%.出血量的多少和肝功能Child-Pagh分级有关,其中C级患者比例明显大于A和B级患者.内科综合治疗的止血率为87%.结论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占有相当比例;急诊胃镜检查对明确出血病因有重要意义;内科保守治疗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用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采用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对照组28例,单用奥曲肽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改善明显优于单用奥曲肽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显效率、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高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功能Child C级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总结经手术的16例肝功能Child C级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疗效、住院费用等进行讨论.结果:本组16例病人均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病人加做脾动脉结扎术,手术止血率100%.1例术后12d死亡,15例肝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本组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较高.结论:部分肝功能Child C级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及时行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与门脉高压性腹水的关系.方法研究4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均有门脉高压),比较不同Child分级的患者其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有无差异,比较不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患者其SAAG有无差异,研究SAAG与门脉压力升高程度的关系.结果三组不同Child分级的患者其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无差异(P>0.05).SAAG与血清白蛋白相关(r=0.478,P=0.001),SAAG与血清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无关(均P>0.05).三组不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患者其SAAG无差异(P>0.05).SAAG与门脉压力升高的程度无关(r=-0.140,P=0.649).结论SAAG并不能完全反映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门脉压力升高的程度,SAAG与肝功能受损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所致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5例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评价该手术疗效。结果:3例于术后3~5年因肝性脑病死亡,余2例坚持驱铜治疗,生命质量显著提高,无再发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肝功处于Child-pugh A或B级,合并有显著门静脉高压症表现和(或)上消化道出血,且无肝移植治疗条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有效的对症处理,是药物驱铜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翎飞 《黑龙江医学》2008,32(9):697-698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及病因。方法对15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出血发生的常见诱因,并对患者胃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以饮酒等饮食不当最多,其次是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出血病因以曲张静脉破裂为主。结论避免饮酒及服用非甾类抗炎药,积极降低门脉压,改善肝功能对减少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治疗门脉高压引发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湖南省溆浦智德医院收治的39例门脉高压急性大出血首次施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后有效止血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6例(15.4%)。术后14天肝功能(Alt、Ast、TBIL、TP、TBA)、血常规(RBC、HB、WBC、PLT)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门静脉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效果理想,肝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0年12月~2005年12月间12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均停止.随访2个月~5年,无再出血,肝功能正常或好转,无肝性脑病发生,无死亡.结论 对于部分肝功较差,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者行急诊门奇断流加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止血效果确切,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过CT或B超测量门静脉宽度来估计门静脉压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5例肝硬化患者,根据门静脉压力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E5组。采用肝脏CT或B超测量所有患者的门静脉最大宽度,电子胃镜检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玻璃测压计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门静脉压力与门静脉宽度无明显相关性,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压力明显相关,门静脉压力越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越严重。结论通过CT或B超检查门静脉宽度不能判断门静脉压力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