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方”之说非为方剂分类而设,更非最早的方剂分类法,而是用于阐明药物配伍组合成方之理的一种学说。《五十二病方》中的病症分类法是最早的方剂分类法。  相似文献   

2.
“七方”之说非为方剂分类而设,更非最早的方剂分类法,而是用于阐明药物配伍组合成方之理的一种学说。《五十二病方》中的病症分类法是最早的方剂分类法。  相似文献   

3.
经方探微     
从六个方面探讨了经方的制方之理.1.顺应生理功能;2.重视脏腑联系;3.突出主证;4.固护阳气;5.保津养阴;6.药物配伍。  相似文献   

4.
病机是对方证证候的高度概括,它能使临床使用经方有一定的指向性。就传统的辨证论治和现代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论治疾病,选用经方都不离“抓住方证、谨守病机”八字,所以,掌握了方证的病机,也就掌握了经方的使用要领,熟能生巧,就能知常达变、灵活地使用经方。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全方,不过113方,全部用药,不过九十余味,确实"经方难得".因其用药精当,配伍谨严,功效卓著,堪称典范,因之被誉为"方书之祖".丽伤寒方所体现在传统医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与价值,也就早已超出了原有方剂的本身.正如严器之在<注解伤寒论·序>中所言:"伊尹以元(亚)圣之才撰成<汤液>,俾黎庶之疾疚,咸遂蠲除,使万代之生灵,普蒙拯济.后汉张仲景,又广<汤液>为<伤寒杂病论>十数卷,然后医方大备."尤其难得的是,仲景将<内经>倡导的辩证逻辑的哲学理念,与复方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理辨阴阳,方从法立,药显方义,创立了理法方药圆融的辨证论治体系,成为传统医学发展中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七方”,即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种不同类别的方剂,而“急方”则为其中之一。其方特点,正如王好古曰:“治客宜急,急则治其标也”。“客”指“客邪”,“急”即”急方”,“标”为致病的邪气,故此类方剂主要用于外邪客于人体引起的疾病。由于外邪发病急,来势猛,病情重,故必须用力峻效速的急方以治之。至于其分类和作用方面,张从正曰:“急方有四:有急病急攻之急方,中风、关格之病是也;有汤散荡涤之急方,下咽易散而行速也;有毒药之急方,毒性能上涌下泄以夺病势也;有气味俱厚之急方,气味俱厚,直趋于下而力不衰也。”兹分别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论《伤寒论》方族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伤寒论》方族所谓《伤寒论》方族,是指《伤寒论》方以及在其基础上衍生、发展出来的方剂所形成的方剂族群。一首方剂及其衍生方组成一个方族。人们比较熟悉“类方”的概念。“方族”与“类方”不同。类方仅仅表示方剂在结构上属于同一类别;而方族的概念除了表明方剂在结构上  相似文献   

8.
<正>"七方"、"十剂"是方剂分类的一种方法。所谓"七方",指的是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等七种组织不同的方剂;所谓"十剂"指的是宣剂、通剂、补剂、泄剂、轻剂、重剂、滑剂、涩剂、燥剂、湿剂。"七方"之说,始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其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又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金代成无己的《伤寒药方明理论·序》中说:"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明确  相似文献   

9.
从对方剂组方理论的讲授体会出发,认识到使用君臣佐使的理论来解释全部的方剂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有其他一些新的释理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药对和基本方变化的释方思路,希望对方剂学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方化学成分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年来伤寒论方化学成分研究的概况。提出伤寒论方配伍过程中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可揭示其配伍规律。为改良处方,创制新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体外模拟法和体内研究法研究伤寒论方体内化学成分的变化。可明确影响复方疗效的环节和因素。对合理用方,制订给药方式,剂量及间歇时间等都十分重要;四谱结合色谱方法是研究方剂配伍及体内过程化学成分的定必一窍不通量的有效综合分析方法;化学成分的研究能够更本质地阐明主剂疗效的物质基础。发掘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探索体内分布代谢规律。  相似文献   

11.
总结《伤寒论》治喘六个常用方,列举了其加减化裁方法,选名家论述及临床应用附于后,并探讨了《伤寒论》治喘的方药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12.
《外台秘要方》对仲景学术思想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台秘要方》是一部以方药为主的大型医学著作 ,其中前四卷全面汇总了唐中期以前 2 6家研究伤寒学术的成就 ,保存了《伤寒杂病论》部分古貌 ,在继承伤寒病六经辨证纲领的同时又提出了伤寒病演变的日期理论 ,翔实地反映了此前伤寒日期理论及临床应用实况 ,同时运用三焦理论指导疾病的辨证和治疗 ,并为温病从广义伤寒中分化为独立学科起到了重要的启迪和奠基作用 ,最大限度地拓展和弘扬了仲景论治外感病的理论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唐天宝十年(752)成书的《外台秘要方》中的伤寒部分,汇总了中唐及其以前的伤寒成果,而宋淳化三年(992)成书的《太平圣惠方》中的伤寒内容,则汇集了宋初及以前诸家伤寒之大成。对2书中伤寒理论部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从中唐至宋初200年间,以“文本”为载体的伤寒理论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仅有少量的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所载方剂,除去一般的某方加减而成的方剂外,还有94首。探求仲景对这94方是如何命名的,能使我们深入了解仲景制方的目的与用意,加深对经方的理解,对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石寿棠云:“汉张太守著《伤寒》一书,立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随病之变迁用之,千变万化,灵妙无穷,万病皆当仿之为法,不可仅作伤寒书读也。”启发医者学用《伤寒论》方,不能生搬硬套,或按图索骥,而应穷其理致,探其精微,触类旁通,灵活应用,方能取效于临床。现将本人学用《伤寒论》方的粗浅体会探讨于下。  相似文献   

16.
伤寒方相反相成配伍用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方相反相成配伍用药探讨丁舸(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南昌330006)关键词《伤寒论》药物配伍相反相成张仲景的《伤寒论》被后世医家誉为“方书之祖”,全书共113方,用药83味。仲景在整体观和阴阳学说的指导下,运用性能相反的药物组成方剂,如寒热并用、攻补...  相似文献   

17.
18.
聂惠民对《伤寒论》研究颇深,形成了“伤寒学论”学术思想,其代表作《聂氏伤寒学》是其“伤寒学论”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伤寒学论”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六经实质论”“气郁论”“脾胃论”“经方论”“合方论”.  相似文献   

19.
"伤寒日期"理论是古代医家依据患病日数规律,关于伤寒病理法方药的系统论述。该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并得到后代医家的广泛应用。唐《外台秘要方》收录前代医家有关该理论的论述,对该理论进行全面总结。之后,宋初重要医籍《太平圣惠方》也有相关记载。北宋定本《伤寒论》的刊行使得"伤寒六经"理论得到推广,"日期"理论遭遇埋没。但六经条文中仍存在"日期"理论的痕迹,推测两种理论存在一定渊源关系,认为研究"伤寒日期"理论对理解"六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七箭方提取物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并比较其与七箭方饮片疗效的不同。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予链脲佐菌素65mg/kg单次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观察糖尿病大鼠灌服不同剂量七箭方提取物、七箭方饮片、卡托普利90天后,血糖、血脂、肾功能、肾指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脏病理的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灌服七箭方提取物后。血糖、血脂、肾功能、肾指数、肾脏病理明显改善(P〈0.05或P〈0.01),疗效优于七箭方饮片。结论:七箭方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优于饮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