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并脑栓塞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收治的儿童IE并脑栓塞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12岁男性患儿,因发热20 d,咳嗽4 d入院。病初基层医院按扁桃体炎、链球菌感染予抗感染治疗8 d,效果差。入我院后仍高热,查血白细胞15.32×109/L,超敏C反应蛋白116.18 mg/L,抗链球菌溶血素"O"1050 U/ml。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并瓣膜穿孔、中度关闭不全,诊断为IE并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并瓣膜穿孔、中度关闭不全。予抗感染治疗,治疗中突发言语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行头颅MRI检查后诊断为脑栓塞,家属放弃治疗出院,1个月后死亡。结论儿童IE并脑栓塞临床较少见,病情重,预后差,及时行超声心动图及血培养、早期予内外科综合治疗是避免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从心内膜炎患者血液及骨髓中分离出咽峡炎链球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 1月 ,从 1例诊断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血液及骨髓中同时分离出咽峡炎链球菌。一、临床资料患者男 ,38岁 ,反复发冷发热 ,全身关节、肌肉酸痛 3个月 ,病情加重半月 ,出现寒战、盗汗、头痛、乏力、持续性发热 (39°C以上 ) 1周。 2 0 0 3年 1月入院。实验室检查 :Hb12 8g/L ,WBC 10× 10 9/L ,N 0 .83,L 0 .17,ASO 110IU/L ,CRP 6 6 .7mg/L ,ESR 38mm/h ;超声心电图 :主动脉瓣赘生物 ;临床诊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入院当天抽血培养 ,第 2天抽骨髓培养 ,2种标本均分离出咽峡炎链球菌。细菌学检查 :取患者静脉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确诊的20例血培养阳性感染性心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CRP、PCT和治疗5d后的PCT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死亡组患者的CRP、PCT治疗前后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存活组.金黄色葡萄球菌IE和阴性杆菌IE的CRP、PCT质量浓度明显高于草绿色链球菌IE和粪肠球菌IE,PCT>2μg/ml多见于金色葡萄球菌(金球菌)和阴性杆菌感染.结论 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评价感染性心内膜炎(IE)病情严重程度和抗感染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在评估预后方面PCT略优于CRP;降钙素原的测定水平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菌种有提示意义,有利于指导早期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一种少见但危及生命的疾病。侵入性口腔操作(invasive dental treatments,IDT)可产生暂时性菌血症,因此被认为是IE的潜在危险因素。当患者在IDT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时,临床医师需高度警惕患者发生IE的可能性。戈登链球菌是牙周环境的常见定植菌之一。本文报道了1例拔牙后由戈登链球菌引起IE病例,该病例提示IE与IDT之间存在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及治疗(附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松  赵水平  李向平 《临床荟萃》2000,15(17):774-775
感染性心内膜炎 ( infective endocardifis,IE)是危害严重的疾病 ,其患病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 ,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IE的临床表现已不典型 ,患者常因漏诊、误诊而死亡 ,所以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是降低 IE病死率的关键。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选择 1 990年 1月至 1 997年 5月我院收治的IE患者 42例 ,男 2 7例 ,女 1 5例 ,年龄 6~ 6 7岁 (平均 32 .6岁 ) ,病程 6天至 5个月 (平均 2 8.5天 )。1 .2 诊断标准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明原因的脏器栓塞或发热 1周以上 ,或原来心脏正常者长期不明原因发热 ,且有新出现的心脏杂音 ,加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患者病原菌分布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21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205例IE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结果 205例IE患者分为自体瓣膜心内膜炎(native valve endocarditis, NVE)组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ros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 PVE)组。NVE组血培养阳性67例(44.4%,67/151),检出草绿色链球菌48株(69.6%,48/69),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3.3%、25.0%;高血压、肺部感染是IE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PVE组血培养阳性18例(33.3%,18/54),检出葡萄球菌9株(47.4%,9/19),对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为55.6%、44.4%。结论 NVE患者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草绿色链球菌为主,高血压史、发生肺部感染增加患者并发心力衰竭风险;PVE患者血培养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7.
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71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activ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IE)患者手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 根据杜克诊断标准(Duke criteria)共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209例, 78例接受了手术治疗, 选择其中71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 排除病例包括同期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愈合期心内膜炎。  结果  71例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6±14.4)岁, 其中男性55例(77.5%)。链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术后住院期间死亡2例(2.8%)。平均随访时间(42.4±32.4)个月(1~126个月), 1、5和10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98.5±1.5)%、(92.6±4.5)%和(79.4±12.8)%。  结论  手术治疗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36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无瓣周漏发生,治愈36例。有1例术后3d出现感染性休克,术后细菌培养阳性,与术前细菌培养为同一种细菌(草绿色链球菌),给予积极抢救对症治疗,治愈出院。随访2个月-1年,心功能均恢复至Ⅰ或Ⅱ级。结论外科手术治疗IE中,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牛链球菌是人和动物,特别是食草类动物,如牛、羊等胃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属于D族链球菌。1945年首次报道了牛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心内膜炎,1951年McCOY等[1]首先报告了第1例牛链球菌心内膜炎合并结肠癌患者。60年来国外陆续出现了关于牛链球菌菌血症或心内膜炎合并结肠直肠癌的病例报告及临床病例研究,因此关于牛链球菌血流感染/心内膜炎与结肠直肠癌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感染科以及消化科医师的重视。现报道本院1例牛链球菌血流感染合并直肠癌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两者可能相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细菌性肝脓肿(PLA)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案。方法 对1例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肝脓肿合并IE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以“肝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为主题词检索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liver abscess”“infective endocarditis”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国内外报道的PLA合并IE的病例,筛选并总结分析病例资料。结果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报道的病例合并2型糖尿病,初始诊断为肝脓肿,经验性给予头孢曲松治疗,并行肝脓肿穿刺引流。血培养提示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补充诊断IE后,给予头孢曲松联合阿米卡星治疗1周,停用阿米卡星,单用头孢曲松6周,患者最后痊愈。文献检索到14例病例报道,包括该院报道的病例共15例。9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7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感染。5例患者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4例患者的病原菌为厌氧菌(3例坏死梭形杆菌、1例核梭形杆菌);3例患者的病原菌为β溶血链球菌(2例咽峡链球菌、1例星座链球菌);3例患者的病原菌分别为啮蚀艾肯菌、紫色色杆菌、白念珠菌。2例患者死亡,13例患者痊愈。5...  相似文献   

11.
2003RH7月,从1例诊断为亚急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缓征链球菌。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反复发冷发热、咳嗽、无痰、全身关节、肌肉酸痛2个月,病情加重2周,出现寒战、盗汗、头痛、乏力、持续性发热(38℃以上)1周,体温最高达39.4℃。2003年7月入院。实验室检查:Hb100g/L,WBC7.2×109/L,N0.76,L0.24,ASO153I-U/L,CRP64mg/L,超声心电图:主动脉瓣赘生物。临床诊断亚急性心内膜炎。入院当天先后3次血培养,放入全自动血液培养仪BACTEC9050(美国BD)培养10h,3次血培养均阳性,鉴定为缓症链球菌confidencevalue99%,转种羊血琼脂平板,3…  相似文献   

12.
楼娟 《全科护理》2016,(4):423-425
正感染性心内膜炎(IE)指各种病原微生物经血流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邻近大血管内膜所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炎症,局部赘生物的形成,是其特征之一[1]。感染性心内膜炎患病率在我国尚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欧洲为每年3/10万~10/10万的发病率[2]。本病病死率高,预后差[2]。IE活跃期(即病人仍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期间)早期手术指证是心力衰竭、感染无法控制以及预防栓塞事件,活跃期接受手术治疗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13.
陈光献  张希  郑莹  梁孟亚  吴钟凯 《新医学》2008,39(7):454-456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近期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77例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I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1个月死亡者(死亡组)与存活者(存活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对可能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7例中,术后1个月内死亡10例,病死率为13%.其中死于心力衰竭5例、急性肾衰竭1例、MODS 2例、脑栓塞1例、肺炎1例.经χ2检验与t检验,2组问有14种因素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经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证实心功能不全、营养不良、血培养阳性3种危险因素是IE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近期死亡的高危因素(优势比分别为0.08、0.12、0.13,P<0.05~0.01).结论: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IE患者,术前改善心功能、纠正营养不良状况、控制感染可降低IE术后近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近10年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5年144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结果全组患者以男性为主(2.3∶1),平均年龄46.6岁。最为常见的合并心脏疾病为先天性心脏病(22.9%),其次为退行性心瓣膜病(18.8%);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比例仅为10.4%。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91.7%),其次为心脏杂音(90.3%)和贫血(76.4%)。最常见受累的心脏瓣膜为二尖瓣(40.3%)及主动脉瓣(39.6%)。右心瓣膜受累的IE患者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87例血培养阳性的IE患者中,草绿色链球菌占55.2%,为最常见的致病菌。分离出的链球菌属细菌对青霉素G的敏感率为94.1%;葡萄球菌属细菌占24.1%,其中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属细菌比例38.1%。结论 IE患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和退行性心瓣膜病的比例已经超过风湿性心脏病。草绿色链球菌仍是我国IE患者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和耐药性。方法收集近10年来1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致病微生物、受累瓣膜,及院内及近期死亡率与内生肌酐清除率估计值的关系。结果 130例患者年龄(38.6±17.2)岁;分离菌株中链球菌(20.8%)、葡萄球菌(14.6%)最常见;以发热和心脏杂音为主要表现,并发心功能不全和脑梗死最多见;患者的死亡率和肾功能状况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株多样化、耐药菌增多,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检测对IE的死亡率是一个很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IE误诊病例资料。结果 1例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误诊为急性左心衰竭,经复查心脏超声示: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赘生物形成,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并赘生物形成可能,确诊IE。1例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水肿合并紫癜,初诊为血管炎,后出现不规则发热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血培养提示链球菌生长,经食管超声检查示:主动脉瓣、二尖瓣赘生物形成,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确诊IE。均行瓣膜置换术联合抗感染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提示机械瓣膜功能良好。结论对于症状不典型的IE患者,应仔细查体,动态观察心脏杂音的变化,详细询问病史,及时行血培养、心脏彩超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确诊;对于心室射血分数正常但与临床表现不符的IE患者应考虑合并瓣膜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关系。方法收集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分离的草绿色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检测耐药基因。结果草绿色链球菌扩增的基因为PBP1a、PBP2b和PBP2x,这3个基因主导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葡萄球菌扩增基因为mecA和ermB,mecA基因可引起耐甲氧西林阳性,ermB基因主导大环内酯类耐药,该实验选取的5株草绿色链球菌未检测出PBP1a、PBP2b和PBP2x基因,葡萄球检测检测结果显示6、7、8、10号菌株mecA基因阳性,6、7、8、9号菌株ermB基因阳性。结论耐药基因检测可以对临床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早期用药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临床特点分析,探讨IE临床特点的变迁及合理治疗情况。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07例IE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住院时间分为Ⅰ组130例(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及Ⅱ组77例(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结果Ⅱ组患者与Ⅰ组比较病史增加,住院时间缩短;血细菌阳性率降低,链球菌的比例由52.17%下降到33.33%,而金葡菌由15.94%上升到23.33%;发热、镜下血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贫血等临床表现则明显增多;患者死亡率由27.69%下降到16.88%,死亡原因仍以心衰为主。结论在过去的10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点有着明显的变化,要引起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病因与病原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IE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左右心瓣膜病变、有无基础心脏病、健康护理机构相关性IE(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HCA-IE)与社区获得性IE(community acquir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CA-IE)患者的病原学分布以及不同病因患者的预后。结果 66例IE排在前3位的病原菌是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左心瓣膜病变59例,病原学分布居首位的是链球菌属,右心瓣膜病变7例,病原学分布居首位的是葡萄球菌属,二者病原学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有和无基础心脏病IE病原学分布均以链球菌属居首位,病原学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HCA-IE病原学分布以葡萄球菌属居首位,CA-IE病原学分布以链球菌属居首位,二者病原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基础心脏病和无基础心脏病IE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1)。结论不同病因导致的IE病原学分布不同,分析患者的病因有利于预测病原学分布及早期准确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布鲁菌心内膜炎是布鲁菌病少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不足2%,但却为导致布鲁菌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2])。本文报道2例布鲁菌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以望增加对这一少见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河北邢台人,57岁,自由职业。因"发热、消瘦3个月"于2014年8月收入院。入院前3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寒战,体温最高39℃,当时无系统感染表现,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