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6月在广西骨伤医院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的25例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寰椎侧块移位(LMD)、枢椎椎体下缘中点到基底线垂直距离(R-J线)、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等指标及改善率,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骨折愈合、功能活动等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6 ~ 72个月,平均41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手术时间为80 ~ 120 min,平均76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 ~ 300 mL,平均150 mL。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LMD、R-J线、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例术前Frankel分级D级患者恢复至E级;其余24例仍为E级。术中2例患者在剥离寰椎后弓下缘时损伤静脉丛,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术后1例患者CT检查示螺钉突破椎弓根内侧骨皮质,但无神经症状。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复位丢失,钢板内固定在位、牢靠。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寰椎骨折可有效维持枕-寰-枢复合体高度,维持寰椎环完整性及稳定性,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经口咽入路内固定治疗孤立性寰椎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评价应用经口咽入路内固定治疗孤立性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7月~2010年12月,应用经口咽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10例孤立性寰椎骨折患者,其中3例双侧寰椎前弓骨折(前1/2 Jefferson骨折,Landells typeⅠ)、5例单侧寰椎前后弓双骨折(半环Jefferson骨折,Landells typeⅡ)、2例寰椎前弓骨折合并寰椎后弓发育不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手术时间为100 min(80~120 m in);平均出血量为200 mL(100~300 mL);平均透视时间60 s;10例患者术均未发生神经、椎动脉和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复查X线片和CT,未发现患者上颈椎失稳或复位丢失,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结论经口咽入路采用C1侧块螺钉固定钢板重建寰椎前环是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它既保持了C1/C2关节的旋转运动功能,同时又恢复了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的协调运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重建钢板单节段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12月广西骨伤医院采用经口咽入路重建钢板单节段内固定治疗的38例不稳定性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入螺钉数量、尺寸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寰椎侧块移位(LMD)、寰齿前间距(ADI)、枢椎椎体下缘中点到基底线垂直距离(R-J线)、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等指标及改善率,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活动功能等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6~70个月,平均38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38例患者共置入螺钉81枚,包含空心加压螺钉(齿状凸螺钉)1枚,侧块螺钉平均长度23.6 mm。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LMD、R-J线、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Frankel分级1例C级恢复至D级;2例D级1例恢复至E级,另1例无改善;其余35例仍为E级。末次随访未见明显复位丢失,钢板内固定在位、牢靠,1枚螺钉穿破侧块内侧皮质,但未出现明显神经症状。结论经口咽入路重建钢板单节段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可重建寰椎前弓,维持寰椎环的高度及稳定性,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5月-2008年1月收治的17例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术中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X线片、CT,未发现患者上颈椎失稳或复位丢失,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寰枢椎均获骨性融合。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能使上颈椎获得即刻稳定,效果良好,是寰枢椎后路固定术中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钛板(transor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手术在寰枢椎内固定翻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4月~2007年5月采用自行设计的TARP治疗10例寰枢椎初次手术失败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其中包括寰枢椎脱位,行后路Apofix内固定术后再脱位3例;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行后路减压枕颈内固定术后寰枢关节仍呈脱位状态且症状加重2例;先天性齿突不连伴寰枢关节脱位,行后路Brooks钛缆寰枢椎内固定术后再脱位且症状加重2例;先天性齿突发育不良伴寰枢关节脱位,行颈前路C1~3 Axis钛板内固定术后未复位且症状加重1例;陈旧性齿突骨折伴寰枢关节脱位行TARP手术后再脱位1例;颅底畸形、C1,2脱位、四肢瘫痪伴呼吸困难,行TARP手术后再脱位1例。10例翻修手术分别为:7例先行后路取出枕颈内固定器及寰枢内固定器,同期行TARP手术;1例行经口前路取出C1~3 Axis钛板,同时行TARP手术;2例行经口前路取出松动的TARP,其中1例更换成比之前小1个型号的TARP和直径比之前粗0.5mm的翻修螺钉予以重新固定,另1例行C2次全切除,更换特制的加长TARP固定于C1侧块和C3椎体。观察翻修术前、术后即时复位及随访时症状、体征、影像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2~25个月,平均18个月。10例寰枢关节脱位均获得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TARP固定良好,无松动。9例获得骨性融合,1例随访时间偏短,暂无法确定融合情况。MRI示:寰枢节段椎管矢径恢复正常,颈髓获得充分减压,脊髓减压改善率达85%~100%(平均96%),但有3例寰枢节段脊髓明显萎缩,呈高信号改变。7例患者的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1例恢复自主呼吸,四肢运动无明显恢复。本组无神经血管损伤和术后再脱位并发症。结论TARP手术对于寰枢椎前后路内固定手术失败的翻修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双侧寰椎椎板钩及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在寰枢椎融合术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初步评价双侧寰椎椎板钩及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0月~2007年2月,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双侧寰椎椎板钩及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共治疗寰枢椎脱位21例,男14例,女7例。其中,陈旧性齿突骨折11例,齿突游离小骨6例,横韧带断裂4例。术前ASIA(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脊髓神经功能分级(2000年修订):C级3例;D级12例;E级6例。结果随访3~25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21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D级5例;E级16例。无患者因手术操作致椎动脉和脊髓损伤。结论与传统寰枢椎后路融合术相比,本术式操作简便易行,生物力学稳定性良好,植骨融合率高,且能够在术中对寰枢椎进行加压复位,有利于提高术后临床疗效。该术式在寰枢椎融合术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C1,2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05年5月~2008年1月收治的17例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 结果 术中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X线片、CT,未发现患者上颈椎失稳或复位丢失,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寰枢椎均获骨性融合。术后随访效果满意。 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寰椎骨折(Jefferson骨折),能使上颈椎获得即刻稳定,效果良好,是寰枢椎后路固定术中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后路寰椎有限内固定治疗寰椎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寰椎钉棒系统有限内固定治疗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后路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寰椎不稳定性骨折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0~60岁,平均37.5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僵硬和颈部活动受限,均无神经损伤表现。双侧寰椎后弓并单侧寰椎前弓骨折(后3/4 Jefferson骨折,LandellsⅡ型)6例,单侧寰椎前后弓骨折(半环Jefferson骨折,LandellsⅡ型)4例;横韧带完整7例,横韧带附着处骨折和撕脱(DickmanⅡ型)3例。术前均行颅骨牵引稳定骨折块。结果:共置入螺钉20枚,其中1例在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时后弓破裂,1例术前进钉点处后弓破裂,直接将螺钉固定在侧块上;1例患者寰椎后弓进钉点处的高度小于4mm,无法行椎弓根螺钉固定而改为侧块螺钉固定;其余7例均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时间为60~90min,平均70.5min;术中出血量为100~300ml,平均150ml。术中1例患者在剥离寰椎后弓下缘时损伤静脉丛,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术后X线片及CT示1例一侧寰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椎动脉孔,1例一侧螺钉偏内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但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未处理;其余螺钉位置良好。随访12~36个月,平均20.2个月,术后3~6个月枕颈部疼痛缓解,颈部活动范围基本接近伤前水平;术后6个月复查骨折断端达到骨性融合;随访期间颈椎序列良好,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无C1-2失稳。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寰椎后路钉棒系统有限内固定是治疗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较好方法,能保留枕颈部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20例Ⅱ型(Anderson分型)齿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伴有寰枢椎的脱位或半脱位,所有患者无明显脊髓损伤症状,枕颈部疼痛明显,术前常规采用颅骨牵引,平均3.5 d。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颈部疼痛缓解明显,骨折固定可靠。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三维固定技术是治疗Ⅱ型齿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路C2,3复位融合方法治疗Hangman骨折的疗效及Hangman骨折的稳定性判定与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对近年收治的29例Hangman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l例,女8例;年龄21~66岁,平均44.6岁.患者均表现为颈痛,颈部活动受限,5例单侧上肢、2例双侧上肢麻木及无力,四肢麻木无力1例.患者均行X线、三维CT和MR检查,并测量C2,3位移和成角;其中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3例,Ⅰ a型2例,Ⅱ型15例,Ⅱa型7例,Ⅲ型2例.入院后均常规行仰伸位颅骨牵引后行手术治疗,前路切除损伤的C2,3椎间盘,采用髂骨块或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带锁钢板固定.术后戴费城颈托保护6周.结果 术后随访6~54个月,平均28.6个月.平均3.6个月时骨折处愈合,平均4.2个月时椎间植骨融合.颈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消失,但颈部活动度较正常有所下降.术前C:移位2~16mm,平均(3.7±1.2)mm,术后平均移位(2.4+1.0)mm;术前C2,3成角1°-33°,平均7.4°±1.6°,术后平均2.3°±1.1°,两者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无内固定失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MR和CT检查在Hangman骨折的稳定性判定中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前路C2,3复位融合方法是治疗Hangman骨折的优良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钛网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5月~2012年12月共收治下颈椎压缩性及爆裂性骨折患者32例,其中颈脊髓损伤患者28例,采用前路减压复位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方法一期手术治疗。按照Frankel评分系统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以X线片测量的Cobb角、"D"值改变评价复位效果、观察融合节段曲度及颈椎生理曲度重建和维持情况。结果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评分恢复平均1级以上。Cobb角、"D"值测量统计表明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术后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钛网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临床疗效满意,能重建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内侧锁定钢板与前侧“T”型钢板联合固定在C3型Pilon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11月对11例C3型Pilon骨折患者采用内侧锁定钢板结合前侧“T”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后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22~26个月的随访,平均(24±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达临床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3.5±1.4)周。末次随访按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优8例,良3例。术后患侧踝关节跖屈活动度为39.2°±1.8°,健侧为40.9°±2.2°。术后患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为21.5°±1.8°,健侧为22.9°±1.7°。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无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内侧锁定钢板与前侧“T”型钢板联合固定C3型Pilon骨折,术后患者骨折均达临床愈合,且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该术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应用钩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mallet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应用钩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mallet骨折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 2006年8月-2008年2月,应用钩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25例mallet骨折患者,其中Ⅰ B型18例,ⅡB型7例.采用2.0 mm Medicon微型直钢板制备1孔钩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术后行限制性远指间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2~18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周.术后疼痛程度和关节屈伸活动度评价:优14例,良9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2%.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钩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mllet骨折,复位牢固可靠,内固定物不固定骨折块和关节,允许早期关节活动,有效降低术后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是治疗撕脱骨折块大于末节指骨基底关节面1/3 mallet骨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并伤椎重建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经后路矫形固定结合椎体撬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同时经椎弓根对骨折椎体进行撬拨,恢复椎体前、中柱高度,并行椎体内植骨治疗30例(34椎)胸腰椎骨折.男23例,女7例;年龄24~77岁,平均40.8岁.所有患者均为外伤性骨折,其中6例合并骨质疏松.植骨材料分别采用Cem-Ostetic人工骨浆(3例)、自体骨(17例)和同种异体骨(10例).随访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椎体前高分别平均为(15.5±3.8)mm、(23.3±5.7)mm和(22.5±5.1)mm;椎体后高分别平均为(25.8±3.4)mm、(28.6±2.0)mm和(28.3±2.2)mm;后凸角度平均分别为23.5±7.6°、14.3°±7.1°和15.7°±7.5°;VAS分别平均为7.57±1.45、2.57±0.65和2.07±0.62.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等.骨折椎体密度等同或高于上、下邻椎体,部分行后外侧植骨融合病例亦达到临床融合标准.结论 经后路矫形固定结合椎体撬拨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恢复和维持椎体高度,提高骨折椎体密度,增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