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本院短期内分离的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药物耐药基因和外膜蛋白基因opr D2携带情况,并分析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0月分离的对临床常用7类抗菌药物耐药或中介的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选出广泛耐药株和泛耐药株。采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OXA、CTX-M、TEM、PER、GES、DHA、IMP、VIM、NDM、SPM、CARB和KPC)、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rmt A、rmt B)、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Ⅱ、aac(3)-Ⅱ、ant(3″)-Ⅰ)及opr D2基因,PCR扩增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用Blast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3株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泛耐药菌10株。23株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耐药基因检测阳性的有OXA-1群、OXA-10群、TEM、PER、CARB、VIM、arm A、rmt B、aac(6')-Ⅱ、aac(3)-Ⅱ、ant(3″)-Ⅰ,阳性率分别为21.7%、39.1%、47.8%、87.0%、26.1%、4.3%、8.7%、47.8%、60.9%、52.2%、47.8%。opr D2基因阳性8株,阴性15株,基因缺失率达65.2%(15/23)。阳性基因与Gen Bank中已知序列同源性均大于99%。10株泛耐药菌的PFGE图谱分为4个型,其中主流型A型有6株,B型2株,C型、D型各1株,且A型、B型均来自烧伤外科。结论我院2012年10月分离的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外膜蛋白opr D2基因缺失是其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存在多种耐药基因组合模式。同时我院发生了小规模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克隆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连续分离株的多种耐药基因的分布状况和耐药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1株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菌膜蛋白oprD2基因、Tn21/Tn501型转座子编码基因merA、Ⅰ类整合子编码基因qacE△1-SU11、16SRNA甲基化酶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氯霉素耐药相关基因catB、cm1A。四环素耐药相关基因tetA、tetB以及小多药外排泵基因star-2。采用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进行阳性基因测序。结果该株铜绿假单胞菌未检出TEM基因和OXA-10基因,检出OXA-2基因,且伴有OprD2缺失;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阳性,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1-Sul1阳性;耐氨基糖苷类基因aac(3)-Ⅱ、aac(6′)-Ⅰb、ant(3″)-Ⅰ、ant(2″)-Ⅰ阳性。未检出氯霉素耐药相关基因catB、cm1A和四环素耐药相关基因tetA、tetB以及小多药外排泵基因smr-2。OXA-2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将测得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与美国核酸库已登录的OXA氨基酸序列比较,与OXA-21型最为接近,但仍存在二个氨基酸序列差别。结论我院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介导了细菌的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毒力基因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同源性。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exoU和exoS,用BOX—PCR指纹图谱分析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53株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40株毒力基因为exoS+/exoU一型,10株为exoU+/exoS-基因型,1株为exoS+/exoU+基因型,2株为exoS-/eexo U-基因型。BOX-PCR结果显示,41株exoS+菌株分为24种基因型,11株exoU+菌株分为7种基因型。结论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的携带率高,BOXPCR指纹图谱分析技术适合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分析,可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提供病原学基因分型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该院呼吸内科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4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除GIM、SPM、VIM-1、VIM-2、CTX-M、aac(3′)-Ⅰ、aac(3′)-Ⅱ、ant(3″)-Ⅰ基因全部为阴性外,其余耐药基因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结论 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是呼吸内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抗菌剂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引起人类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条件致病菌,亦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慢性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及侵入性治疗或严重创伤的患者易罹患该菌感染。近年来该菌在医院内感染中分离率居高,耐药性广泛,临床治疗困难,而成为医院感染的抗生素监测重点。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也是重症监护病房主要菌群之一,根据细菌耐药监测发现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耐药菌株越来越多。本文对我院2009~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进行调查分析,其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菌株来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临床科室送检的标本,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痰298份、分泌物16份、尿15份、肠道5份、血液1份,除外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共分离出335株铜绿假单胞菌,占细菌培养总数  相似文献   

7.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1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菌膜蛋白OprD2基因、整合子和转座子介导的各种耐药基因、16SrRNA甲基化酶及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以及氯霉素与四环素相关耐药基因的的存在情况。方法以K—B法测量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PCR法检测其相关耐药基因;以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进行阳性基因测序。结果该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TEM基因OXA-10基因,且伴有OprD2缺失;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阳性,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Al-Sul1阳性;耐氨基糖苷类基因aac(3)-Ⅱ、aac(6’)-Ⅱ、rmtB阳性,耐氯霉素基因cm1A阳性。结论造成本株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是该菌株存在多种抗生素相关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PA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氯霉素类基因、耐消毒剂和磺胺类基因进行检测。结果PCR结果显示40株PA对17种耐药相关基因检出率分别为TEM80%、OXA.112.5%、OXA-1077.5%、CTX-M117.5%、DHA22.5%、IMP5%、aac(3).Ⅱ90%、aac(6’)-I90%、aac(6’)-Ib65%、ant(2”)-I70%、catB78%、cmlA2.5%、qacE△l-stil1 92.5%。VIM-2、VEB、GES基因均为阴性、Opr D2基因未见缺失。同一患者不同时间分离株耐药基因可不同。结论在40株PA中,B一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率较高,耐消毒剂基因检出率很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菌ICU分离株耐药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自我院ICU住院病人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rnonas aoruginosa,Pa)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原因,我们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了1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TEM、SHV、OXA-10群、PER、VEB、GES、CARB、IMP、VIM、SPM、GIM、DHA、FOX、MOX和oprD2),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Ⅱ,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机会感染菌群中占有较大比例,可引起人体多部位感染,并呈多重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就其耐药特征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地区引起临床感染的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耐药基因检出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检出该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共分离出62株,所有符合条件的菌株均来自我院住院患者及社区门诊不同感染部位培养检测标本,剔除同一患者相同标本检出的重复菌。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该菌进β2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VIM基因、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磺胺类耐药基因和质粒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进行测序。结果62株该菌经PCR检测显示oprD2扩增检测呈缺失型、aac(6')-Ⅰb型、aac(6')-Ⅱ型AMEs、qacE△1-sul1型耐消毒剂、TEM型β2内酰胺酶等基因扩增阳性。结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以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膜孔蛋oprD2基因为主)对亚胺培南和氨基糖苷类明显高于其他菌株、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与2种16SRNA甲基化酶基因型为主。多重耐药与非多重耐药菌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携带两种毒力基因菌株耐药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本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美国德灵公司Oade Microscan Autoscan-4自动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分离出86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其药物敏感度依次为亚胺培南81.4%,哌拉西林-三唑巴坦76.7%,哌拉西林70.9%,阿米卡星66.3%,头孢他啶57.6%,妥布霉素57%,头孢吡肟51.2%,环丙沙星50%,头孢曲松45.2%,庆大霉素44%,氨曲南39.3%和头孢噻肟36.9%。与2000年比较,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由2000年的29.3%上升为2002年的45.1%,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2000年为28.7%,2002年为39.5%,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无明显变化。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仅对碳青霉烯类、酰脲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保持较高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及妥布霉素的敏感性与2000年比较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在本院的分布状况及耐药趋势,探讨MDRPA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试验系统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本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MDRPA的检出率、分布状况及耐药状况。结果 4年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54株,其中MDRPA有102株,占66.2%,并且MDRPA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以脑外科分离的MDRPA为最多,占56.8%,其次是神经内科,占19.6%。4年来,MDRPA除对头孢吡肟和美洛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外,对其他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增高。结论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强化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监测,最大限度控制MDRPA。  相似文献   

14.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的整合子及其耐药基因盒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合子系统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产生耐药的重要因素,其包括5’保守序列(CS,包括整合酶基因int、重组位点attⅠ和1个启动子)和3’CS(由qacEΔ1和sull组成);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包括1个单独的基因和1个下游的重组位点attC;  相似文献   

15.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67,自引:4,他引:67  
铜绿假单胞菌 (PA)为条件致病菌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多种感染。近年来 ,PA对人的致病作用明显增加 ,成为一系列严重的化脓性感染 ,尤其是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囊性肺纤维化等基础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致病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 ,而且有明显上升趋势 ,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困难[1] 。本文对PA耐药机制作一综述。一、PA的外膜通透性有研究证明PA的外膜通透性低于大肠埃希菌 ,仅为大肠埃希菌的 1%~ 8% ,这一特点也反映在外膜对抗菌药物的通透性上。PA具有较低的外膜通透性 ,是由于PA的外膜由微孔…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4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1株铜绿假单胞菌用细菌分析鉴定仪(ATB)鉴定,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4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6株为耐亚胺培南菌株,占总菌株数14.6%,耐美罗西林的菌株数达50.0%,左旋氧氟沙星耐药达31.7%,替卡西林/棒酸耐药高达63.0%。结论:亚胺培南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感染的可靠药物之一,而随着耐亚胺培南菌株的增加,应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加强耐药监测,以便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状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mginosa,PA)是一种致病力较低的革兰阴性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土壤、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都有该菌存在。该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只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能致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3-2015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3-2015年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微生物室做细菌培养,培养结果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的122株菌株,进行药敏结果分析,并进行纸片扩散法复查和耐药基因分析。结果 122株MDRP标本来源主要以痰液和分泌物为主,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122株MDRP中有90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2.95%、73.7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稍低,分别为36.07%和42.62%,未发现对多黏菌素B耐药株;多重耐药基因分析发现,122株MDRP中有21株VIM-2基因阳性,有62株发生oprD2基因缺失。结论不再推荐碳青霉烯类药物用于临床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治疗,该院MDRP耐药机制以作用靶点发生改变为主,但也存在其他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9.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抗生素耐药性增加,临床已分离到大量多重耐药菌株,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十分复杂,该文就外膜通透性障碍、作用靶位改变、产生灭活酶、形成生物膜和主动外排泵系统等耐药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极为复杂 ,主要包括产β 内酰胺酶、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酶的修饰钝化作用、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泵出作用等 ,而且它对不同抗生素有着不同的耐药机制 ,其中对β 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