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内皮素(ET)与一氧化氮(NO)在慢性肾衰患者中变化。方法:按肾功能分期,将29例慢性肾衰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氮质血症期组,尿毒症期组,分别和放射免疫分析衍和铬还原法测定其血浆ET和血清NO。结果:伴肾功能减退者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并不下降,且在尿毒症组异常升高,ET水平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及肾性高血压严重度呈正相关,而NO则无相关性,血透后ET值进一步升高;而NO则明显下  相似文献   

2.
研究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变化。方法检测87例CRI患者血中ET、NO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CRI患者血中ET和NO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血液透析组ET和NO明显高于非透析组,HD后ET和NO明显下降,CRI非透析组ET和NO两者自身和血清肌酐均呈正相关。结论CRI患者ET和NO升高与肾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与高血压轻重程度、血压节律异常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高血压组232例,对照组130例.高血压组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分别89、78、65例;按血压节律性分为杓型与非杓型组分别109、123例.所有受试者进行NO、ET检测和动态血压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NO降低而ET升高,二者比值下降更明显,在两组间如上三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高血压各组随高血压危险度上升,NO降低,ET升高,二者比值下降的幅度有加大趋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正常血压节律性的丧失,NO降低,ET升高,二者比值下降的幅度有加大趋势.结论 血NO上升、ET下降及二者比值的相应明显变化不仅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有关,也与高血压的危险程度和血压正常节律的存在与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脏病变病人血中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糖尿病杂志》1997,5(4):211-214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及内皮素与高血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氧化氮及内皮素与高血压钱方毅近20年来的研究表明,内皮在参与血管平滑肌功能及血管张力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内皮细胞可以生成多种生物活性因子,主要有舒张因子及收缩因子,前者包括内皮舒张因子(EDRF)即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及前列...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降糖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 ,我们就糖适平对糖尿病肾病 (DN)病人血中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及前列腺素(PG)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病例选择 :选取 2型糖尿病 6 0例 (FBG8.84± 2 .12mmol/ L ) ,病程 8.14± 1.2 6年 (3~ 12年 )。其中 40例尿白蛋白排泄率 (U AER)连续 3次检验均 >2 0μg/ min,平均 2 86 .2 1±96 .47μg/ min(84~ 112 0 μg/ min) ,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 ;另 2 0例 UAER<2 0 μg/ min,作为单纯糖尿病组。又选取同年龄段正常人 2 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选择病例平均年龄 48.6…  相似文献   

7.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及诱导痰中内皮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炎)患者诱导痰中、肺泡巨噬细胞(AM)培养上清液中及在氨茶碱和脂多糖(LPS)干预下培养上清液中内皮素(ET)的浓度变化,探讨AM源性ET在慢支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理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支炎患者14例,COPD患者13例,同时选择14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对其细胞成分进行计数和分类;对其中26例用高渗盐水诱痰法取痰标本,放射免疫法测定诱导痰中和AM培养上清液中的ET浓度.结果(1)慢支炎组、COPD组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肺泡巨噬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2)慢支炎组和COPD组AM培养上清液中ET浓度和诱导痰中ET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但慢支炎组与COPD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3)三组的诱导痰ET浓度与AM培养上清液ET浓度呈正相关(r=0.741,P<0.01),与AM数呈正相关(r=0.597,P<0.01);(4)COPD组AM培养上清液ET浓度、诱导痰ET浓度均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0.828,P<0.01;r=-0.748,P<0.05);(5)氨茶碱对AM培养上清液中ET浓度无影响(P>0.05),而LPS使其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1)慢支炎、COPD患者气道腔内存在非特异性气道炎症,其特点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目增多;(2)AM为肺内ET的重要来源之一,LPS可刺激AM分泌ET,AM源性ET可能参与了COPD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病理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究证明,循环内分泌和心脏血管组织的自分泌、旁分泌激活参与了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前列环素(PGI2)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O、ET和PGI2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揭示其在CHF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玉臣  刘霞 《山东医药》1996,36(10):24-24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271000)李玉臣,孙立,潘棋,贾玉生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刘霞近10余年来,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范围已涉及到多种学科,但其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改变较少报道。我们对125例慢性支气管炎(下称慢支组)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透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清-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及硝酸还原酶法对50例CRF患者进行血透前后ET-1和NO检测及统计学分析,并与5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血透前CRF患者较对照组ET-1明显增高,NO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透后CRF患者ET-1水平较血透前明显降低(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透后CRF患者NO水平较血透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F患者存在高ET血症和低N0血症。血透可以降低CRF患者血浆ET-1水平,升高NO浓度。但血透只能部分替代肾功能,不能彻底纠正CRF患者的血凝亢进和血栓形成,故ET1及NO较对照值仍有较大差异,不能得到正常人水平。  相似文献   

11.
降压药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内皮素,一氧化氮等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解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血内皮素、一氧化氮(NO)等的作用,对9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随机区组法分为3组,分别给予依那普利、美托洛尔及硝苯地平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三组收缩压、舒张压都有显著性下降(P<0.01),以依那普利组治疗后下降较为显著。随着血压的下降,三组血内皮素、NO、环磷酸鸟苷(cGMP)及丙二醛的变化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其中美托洛尔组各指标未出现显著性改变,硝苯地平组丙二醛显著下降(P<0.05),依那普利组血内皮素、丙二醛显著下降(P<0.01),NO、cGMP显著升高(P<0.01)。由此显示,依那普利不仅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也能有效地恢复血内皮素、NO、cGMP及丙二醛的代谢水平,反映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可能有较好的血管内皮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变化在酒精中毒发病过程中的机制。方法选择40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及20例健康者。所有酒精中毒患者饮酒年限均大于5年,且每日饮酒量均超过40 g。把酒精中毒患者按饮酒年限分为饮酒20年以下组(包括20年)和饮酒20年以上组,按有无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无高血压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ET-1水平。结果 (1)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清ET-1(pg/m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43±5.22 vs 8.97±2.98),有统计学意义(P<0.01)。(2)酒精中毒合并高血压组与酒精中毒无高血压组相比ET-1(pg/ml)水平有明显差异(22.43±4.28 vs 16.43±4.32),有统计学意义(P<0.01);酒精中毒合并高血压组与酒精中毒无高血压组ET-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慢性酒精中毒饮酒20年以下组与饮酒20年以上组ET-1(pg/ml)水平无明显差异(19.95±4.08 vs 18.71±6.24)(P>0.05),但饮酒20年以下组及饮酒20年以上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T-1水平均有明显差异。结论测定血清ET-1含量对慢性酒精中毒的诊断有临床意义,且ET-1可能参与酒精中毒引起高血压以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血液内各种血管收缩物质和舒张物质分泌失衡常引起原发性高血压(EH),而EH是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常见原因之一,现有的研究多侧重在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的探讨〔1〕,缺乏结合基础病因的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观察了EH合并CHF患者血浆ET、NO含量及其与EH及心力衰竭(HF)程度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本院附属医院心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含量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2/NO·3)和内皮素1(ET1)水平,探讨一氧化氮(NO)和ET1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作用。对象 来自我院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其诊断均符合1998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期公布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标准。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3组。(1)轻度发作组: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35岁。(2)中度发作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42岁。(3)重度发作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28~59…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分别应用比色法和放免分析法测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初步探讨CHF患者血清NO与ET含量变化关系以及他们在CHF病理生理改变中的意义。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正常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0~55岁,平均36±11岁。均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检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均为正常;CHF组70例,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确定。男36例,女34例,年龄27~82岁,平均45±15岁。原发病因:风湿性心脏病18例,扩张型心肌病17例,冠心病20例,高心病15例。心功能按NYHA分级标准,Ⅰ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胃病患者血清、胃液中的一氧化氮含量及意义.方法采用Gness试验改良法测定120例慢性胃病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消化性溃疡30例;胃癌30例,血清、胃液中NO含量.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及胃液NO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30.19±10.17,70.67±30.30;44.5±29.68,112.92±85.67,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及胃液NO含量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33.13±10.38,93.33±57.15;38.14±22.64,83.69±57.90;42.00±20.71,99.83±50.70;44.5±29.68,112.92±85.67,P>0.05),但呈下降趋势.各组胃液NO含量同自身血清含量比较均显示升高(P<0.01).Hp阳性和Hp阴性患者血清、胃液NO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NO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及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及价值.可能对慢性胃炎及胃癌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金凤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728-3729
研究显示心力衰竭发生发展时血清中相关蛋白出现明显的变化[1].内皮素-1(ET-1)是血管收缩物质,ET-1可以刺激受体引起一氧化氮(NO)合成的增加,引起心室重构,而在心室重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酶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成员,有代表性的是MMP-7.本实验关注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血清中ET-1、NO和MMP-7的表达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19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01例,女97例,年龄60 ~ 77(平均65.6)岁.体检健康的老年人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60 ~ 72(平均67.8)岁.两组在一般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9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n=7)、未治疗组(n=7)、用药5周组(n=7)及用药9周组(n=8).实验前、后分别抽血测定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主动脉标本用作苏丹Ⅲ染色,斑块面积测定.结果用药9周组与病理组相比,斑块面积减少,血NO水平明显升高,血ET水平明显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改善内皮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9只新两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n=7)、未治疗组(n=7)、用药5周组(n=7)及用药9周组(n=8)。实验前、后分别抽血测定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主动脉标本用作苏丹Ⅲ染色,斑块面积测定。结果 用药9周组与病理组相比,斑块面积减少,血NO水平明显升高,血ET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改善内皮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果糖饲料诱导SD大鼠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并以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4周后分别用与不用罗格列酮处理对照组和模型组。8周末测定各组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的含量及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 模型组收缩压、血胰岛素和血浆内皮素均高于对照组;主动脉一氧化氮舍酶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出现脂质代谢紊乱。罗格列酮能显著降低模型组收缩压、血胰岛素和血浆内皮素;提高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紊乱,但罗格列酮不影响对照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结论 罗格列酮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是:一方面通过降低血压、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促进主动脉一氧化氮释放,同时抑制内皮素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