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人腓骨滋养孔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腓骨滋养孔的解剖学资料对于带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具有实用意义。本文调查了完整的成人干燥腓骨200根(左、右侧各100根),用游标卡尺等测量腓骨长度、腓骨中部最大径及腓骨滋养孔的位置,以不同直径的钢丝插入腓骨滋养孔内,观测其方向及横径。所得结果如下: 一、腓骨长度(腓骨小头尖的最高点与外踝的最低点之间的距离):最大值39.30厘米,最小值28.67厘米,平均值34.11±0.15厘米(左侧34.10±0.22厘米,右侧34.12±0.21厘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带血管蒂游离移植腓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00块腓骨上,用细钢丝、游标卡尺测量了腓骨的长度、滋养孔数、滋养孔在腓骨各面上的分布和孔径以及滋养孔至上端腓骨头的距离,并列出回归方程。结果腓骨平均长度为(34.53±2.21)cm,滋养孔大多分布在腓骨后面占73.37%,滋养孔至上端腓骨头的距离平均为(15.55±3.94)cm,滋养孔径平均为0.73mm。结论通过测出供侧腓骨的长度,就可推算出腓骨滋养孔至上端腓骨头的距离,再以滋养孔为中心截取所需移植腓骨的长度,就可保证被截取的腓骨带有主要营养血管。  相似文献   

3.
胫腓骨滋养孔及滋养动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测量了成对的胫骨246侧,腓骨212侧,包括二骨的长度、中点矢状径、横径及周径。腓骨周径为胫骨周径的二分之一稍强。观察了滋养孔的位置、数目、大小及方向。胫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都比较恒定,滋养孔无一例缺乏,二个或三个滋养孔亦很少见(1.63%);滋养孔在纵向上,多数集中在该骨的上、中1/3交界附近(指数平均值34.53);在横向上多位于胫骨的后面(95.22%)。两侧胫骨滋养孔在纵向及横向上都对称的较多(72.36%)。滋养孔的口径一般均较大,方向多通向远端(99.20%)。腓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显示变化较多。腓骨滋养孔缺乏的有2.36%,二孔以上的9.43%。腓骨滋养孔在纵向上分布弥散,位于该骨中1/3的最多(90.39%);在横向上多数集中在腓骨后面(57.64%)、内侧缘及内侧面。两侧腓骨滋养孔在纵向及横向上均对称的较少(16.98%)。滋养孔的口径一般较小,通向远端的占89.52%。二、解剖出胫、腓骨滋养动脉各100例。测量了滋养动脉的长度和口径,并观察了它们的起点及行径。胫骨滋养动脉的起点变化较多,起自胫后动脉的有67%。胫骨滋养动脉的长度平均4.57厘米,起始段的外径平均1.53毫米;其行径颇为恒定,穿通胫骨后肌的起始部,贴胫骨上1/3部的后面下行,然后进入滋养孔。腓骨滋养动脉均起自腓动脉,但起始高度则多变。腓骨滋养动脉的口径细小,行程亦短,其平均长度为1.1厘米,起始段外径平均0.9毫米;行经(足母)长屈肌与胫骨后肌间,入滋养孔。腓动脉发出的弓形动脉,穿(足母)长屈肌的起点,沿腓骨的背面行走,对腓骨骨膜的血液供应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腓骨的研究     
目的 提供腓骨测量及形态观察的地方性资料。方法 采用 2 1 4例内蒙古通辽地区出土的成年人干燥腓骨标本 ,使用游标卡尺、卷尺、粗细不等的铜丝肉眼观察。结果 腓骨最大长为 (33 2 3± 2 52 )cm ,腓骨骨干中部周长为 (3 97±0 51 )cm。滋养孔数目单孔者为 56 0 7% ,双孔者为 2 9 9% ,3孔者为 1 1 68% ,无孔者为 2 34 % ;滋养孔距腓骨下端的距离 :第 1孔为 (1 8 1 3± 5 0 5)cm ,第 2孔为 (1 4 2 4± 4 2 4 )cm ,第 3孔为 (1 2 99± 4 94)cm ;滋养孔在腓骨纵向上的位置于中段上份者 1 2 8个孔占 39 62 % ;滋养孔在横向上的位置于后面者多 ,计 1 67个孔占 51 70 % ;滋养孔方向多数通向远侧 ,计 2 68个孔占82 97% ;滋养孔横径 :第 1孔为 (0 45± 0 2 4 )mm ,第 2孔为 (0 42± 0 2 )mm ,第 3孔为 (0 32± 0 2 1 )mm ;滋养孔指数 :第 1孔平均值为 54 7,第 2孔平均值为 42 7,第 3孔平均值为 39 1。结论 本组腓骨最大长与中部周长之间有高度相关性 (P <0 0 1 )。  相似文献   

5.
1.作者测量了成人下肢长骨(股骨、胫骨、腓骨)共400例,对各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进行了调查研究。 2.下肢长骨(股骨、胫骨、腓骨)的滋养孔位置均以分布于各骨的后面、并以中1/3处为多。 3.根据滋养孔的位置、数目以及至骨上端的距离等,下肢骨骨折以中1/3处愈合为好。截肢高度不应低于膝关节以下6厘米,这样既有利于创口的愈合,又有利于假肢的安装。 4.股骨滋养孔的数目以一孔49.25%,二孔47.50%为多。胫骨、腓骨的滋养孔以一孔96.00%、89.75%为多。股骨及腓骨均发现有无孔者,各为1.00%、1.75%,胫骨未发现有无孔者。  相似文献   

6.
带血管蒂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 ,广泛应用带血管神经蒂远处转移或转位 ,修复组织缺损。下颌各种严重疾病除造成的缺损 ,曾用自体肋骨移植或有机玻璃植入 ,有其诸多缺点。本文运用带血管蒂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 ,修复下颌骨的缺损 ,获得较好的效果。本文选用 :一 ,10 6侧外形完整的干腓骨观测如下 :1.腓骨中轴为一直线 ;2 .全长 338.4±2 6 .76 mm;3.中部直径 12 .8± 2 .4mm;4.滋养孔距上端 140 .4± 0 .2 1mm、滋养孔共有2 2 9个 ,其中 187个孔 (81.6 % )向近中、2 7个孔 (11.8% )横向、15个孔 (6 .6 % )向远中等开放 ,只有一孔者 91侧 (85 .8% )、…  相似文献   

7.
腓骨的血液供应(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临床采用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作自体移植,以修复各种长骨缺损、融合脊柱、矫正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等,应用日趋广泛。手术成败,常常取决于腓骨血供能否保证。关于腓骨的血液供应,多数作者认为:根据滋养孔位于腓骨中1/3上份,故截取带血管蒂的腓骨宜以中1/3上份为主体。1975年Taylor指出:除了滋养动脉,还有一系列节段性的肌骨膜动脉——弓形动脉,但是他对弓形动脉的介绍不够详尽。他做了二例手术,曾提出腓骨移植宜带一圈一厘米厚的肌肉袖。近年来我国不少学者对腓骨滋养孔进行了观察,或采用X线血管造影来研究腓骨的血供。有些作者虽然看到了弓形动脉,但没有阐明弓形动脉的分布规律,以及它是怎样进入骨质滋养腓骨的。本文对腓骨滋养动脉及弓形动脉作了进一步解剖观察,以期弄清腓骨的血供来源,为临床手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00侧腓动脉与腓骨血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0侧成人下肢腓动脉及其与腓骨血供关系研究的主要结果: 1.腓骨全长29.8~40.0厘米(平均34.26±0.23)。 2.腓动脉起自胫后动脉占90.0±3.0%,起自胫前动脉占1.0±0.99%,胭动脉占1.0±0.99%,腓动脉代替胫后动脉占8.0±2.71%。 3.腓动脉起始部外径为0.15~0.60厘米(平均0.37±0.01)。 4.腓动脉与腓骨靠近点(二者开始相距0.5厘米之点)距腓骨小头尖平面6.30~17.01厘米(平均10.35±0.22)。 5.腓骨滋养动脉共发现94条,包括双滋养动脉2条。未发现腓骨滋养动脉8侧。其长度为0.4~2.0厘米(平均0.96±0.07)。 6.腓骨滋养孔最多位于腓骨后侧,占51.06±5.15%。 7.弓状动脉分布于腓骨骨膜及其骨皮质,有1~5支,以3~4支多见。 8.肌支多分布于小腿后群和外侧群,支数差异较大。 9.腓动脉根据起始动脉分为四型。Ⅰ型于胫后动脉,占90.0±3.0%。 10.讨论了腓动脉与腓骨血供的密切关系,指出了腓骨中/上、下/上、上/中和中/中部分在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的应用解剖与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腓骨周围重要的血管及其分支的毗邻关系,为临床腓骨移植后出现的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说明腓骨移植手术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采用8例完整的成人下肢标本(其中男6侧,女2侧),对腓骨上、中、下三部分的骨膜营养动脉、滋养动脉及其周围重要动脉分别进行解剖观测。结果在腓骨上段,从腘动脉发出一支向腓骨头走行的分支,在腓骨头分出三支动脉,其中一支向下(直径0.161 cm)移行为腓骨上段骨膜营养动脉,另一支水平环绕,第三支(平均直径0.155 cm)向上平均走行1.75 cm,直接进入膝关节。在中段除主要的一支腓骨滋养动脉(直径0.210 cm)外,其余的细小的腓骨滋养动脉呈节段性进入腓骨,并且一般有腓动脉发出的腓骨膜营养动脉(主干直径为0.195 cm),距腓骨头9.05 cm向下分布中段大部分骨膜。在下段,上部有从腓动脉分出的2~3支弓状动脉(直径0.075 cm),绕过腓骨后,继续走行在肌肉之中,在下部距外踝4.50 cm处有腓动脉穿出后下降。结论临床上腓骨移植后出现的并发症与各段分布的动脉有密切的关系,保护好这些重要的血管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腓骨营养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腓骨1000根,观测了营养孔的数目、位置、方向、口径和对称性。全部标本均有营养孔,其中一孔的占49.6%,二孔的36.6%,最多见到六孔。腓骨营养孔大多数位于腓骨体的后内侧面(86.4%)和中间2/4段(97.4%),方向大多朝下(78.38%)。在多孔标本上,孔方向一致的为44.05%,方向相反的55.95%,并有31例三孔以上标本,各营养孔方向相互反向两次。营养孔口直径平均0.94毫米。用成对标本,按所观测的各个项目,综合考查了孔的对称性。全部项目都对称的,只占成对标本总数的5%。根据观测结果讨论了腓骨血供的来源、部位和管径,以及营养孔门方向倾斜形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跖骨属长骨,研究其滋养孔,有助于了解滋养动脉的分布规律,对跖骨骨折等临床诊治有一定1 材料和方法利用成人足骨25副的跖骨(250根)及散在的跖骨359根(计第一跖骨91根,第二跖骨91根,第三根跖骨59根,第四跖骨58根,第五跖骨60根),共609根.在放大镜下辨别滋养孔,并用直径0.15mm金属丝通入滋养孔证实之.用两脚规和毫米尺测量孔在纵、横向的位置.有二孔者用肉眼分出主孔和副孔.  相似文献   

12.
对69例尸体下肢的腓动脉与腓骨滋养动脉起点到腓骨小头的距离,腓动脉起点到腓骨滋养动脉起点间的距离,直径及滋养动脉的长度和直径,腓动脉的行周围关系进行了测量和观察,并对其中四例新鲜肢体进行了脑动脉造影,证实了腓动脉,腓骨滋养动脉的分出部位和滋养动脉进入腓骨干的确切位置,同时对腓动脉切取的长度与腓骨主要滋养动脉的关系及保护支配胫骨后肌,拇长屈肌的神经免受损伤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长春出土的成人干燥舟骨100例(左侧55个,右侧45个),用国产“人体骨骼测量仪的直脚规进行了测量。以舟骨的最大长为纵轴长,腰部最窄处掌侧面和下关节面间的最小距离为腰宽,腰部最窄处背侧面与内侧关节面间的最大距离为腰厚。把舟骨掌侧面和背侧面各分为内、中、外三等份,观察各份滋养孔的数目和大小。将直径在0.65mm 以上者定为“大”滋养孔;直径在0.55~0.64mm 者定为“中”等滋养孔;直径在0.54mm 以下者都定为“小”滋养孔。  相似文献   

14.
1.观察了3800块成年掌骨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和方向,並对其中120付成套骨骼的掌骨滋养孔的对称情况予以分析。 2.无滋养孔的掌骨占极少数(0.37±0.09%),仅出现于第二掌骨,其余掌骨都有一个明显的滋养孔(94.68±0.36%)。部分掌骨有两个滋养孔(4.87±0.34%),极少数掌骨有三个滋养孔(0.08±0.05%)。主滋养孔90%以上位于掌骨内侧面或外侧面的中1/3。第一、二掌骨的滋养孔主要位于内侧面,第三、四、五掌骨的滋养孔主要位于外侧面,从第一至第五有一个逐渐由内侧面移向外侧面的趋势。 3.第一掌骨滋养孔的方向朝向远侧端,第二、三、四、五掌骨滋养孔朝向近侧端,均无例外。又一次以中国人的资料证明了生长端学说。 4.成套掌骨的观察说明掌骨滋养孔左右完全对称者,在第一和第五掌骨中各占50%左右,其余均较低。部分对称和不对称的情况,在第五和第三掌骨为部分对称多于不对称,第二、四掌骨为不对称多于部分对称,第一掌骨为二者相等。与Patake和Mysorekar的报导相此,表明中国人与印度人之间在掌骨滋养孔对称性中可能存在一定种族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长春出土的成人干燥股骨100对,作了性别鉴定(男60对,女40对),分别按性别,左右侧股骨滋养孔作了观察和测量。其方法是:将股骨体(干)分为九个区域,然后确定其位置,用不同号的注射针头插入滋养孔内,借此确定其滋养孔的大小和孔道走向等。然后用卡尺(0.05精确度)换算为毫米。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测量170对股骨的长度、中点矢状径及周径。观察了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滋养孔无一例缺,但四、五孔罕见。纵向位于股骨中1/3占71.5%,横向位于后面占98.62%,两侧孔位置对称的不多(7.06%),孔通向近侧的占98.44%。表示孔位置的孔指数为:滋养孔至大转子最高点距乘100,除以骨长度。  相似文献   

17.
股骨滋养孔及滋养动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测量170对股骨,共340侧,包括骨的长度、中点矢状径、横径及周径。观察了滋养孔,孔的数目、位置及方向都比较恒定。滋养孔无一例缺乏,但四孔和五孔滋养孔罕见。滋养孔在纵向上,多位于股骨的中1/3(71.50%);横向上多位于股骨后面(98.62%),两侧股骨滋养孔在纵向及横向上都对称的不多(7.06%)。滋养孔口径一般比较大。绝大多数(98.44%)的滋养孔通向近侧。二、解剖出股骨滋养动脉100例。股骨滋养动脉大多数起自股深动脉各穿支,发现部分滋养动脉由股深动脉终末支直接形成或由股动脉下段发出,长度平均为1.16 cm,外径平均1.51 mm。其行径较为恒定,居大收肌深面,多半在股骨粗线处进入滋养孔。三、经动脉造影的婴幼儿股骨标本X线照像上,观察了股骨滋养动脉在骨内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8.
作者观测了300付(男170付,女130付)成年人肱骨各径及滋养孔的数目、位置、孔径和开口方向。肱骨各径,男女性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男性骨比女性骨显著地长而粗。滋养孔的数目,男女性骨都以1孔者为最多(男性67.55%,女性59.69%),其次是2孔的,无孔的仅见3  相似文献   

19.
同种异体带血供肱骨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肱骨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着重观测肱骨上端及肱骨干滋养血管和骨膜血管的来源、分布、长度和外径;50根干燥成人肱骨,观察肱骨上端及肱骨干的滋养孔。结果肱骨上端外科颈周围平均有(7.7±2.0)个(4~12个)滋养孔,滋养支来自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肱骨干滋养孔1~3个,主要位于肱骨中段前内侧面,距内上踝(11.7±2.2)cm(6.5~17.0cm)。滋养动脉主要来自肱动脉,长(2.6±0.7)cm(1.5~5.0cm),外径(1.3±0.6)mm(0.8~2.2mm)。结论选用旋肱前血管为蒂,可行肱骨上段移植,选用肱血管和肱深血管为蒂,可作肱骨中段移植。  相似文献   

20.
舟骨及月骨的滋养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0副完整成人骨骼标本观察100例舟骨及月骨的滋养孔情况;发现舟骨滋养孔最多集中在其腰部的背面,其次是在腰部的掌面,舟骨结节上也存有滋养孔存在,滋养孔平均最多数是在其腰部的中间部、月骨滋养孔最多处在其背面的远侧部,滋养孔最少处是在其背面的近侧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