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俊智  宋爱华 《四川中医》1999,17(12):33-34
慢性胃炎是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本病以胃脘部的绞痛、刺痛、灼痛、胀痛、隐痛、钝痛为主要症状,主因有虚寒、郁火、气滞、血淤、伤食、蛔积等。《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阳之胜,凝粟且至,寒厥于胃,则内生心痛”[1]、“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隔不利,心痛牌满”[2]表明太阳寒水气胜,寒暖气滞,发为胃痛。《素问·举痛论将》又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鼓,小络引急故痛”、“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岖出”[3],均用明了寒邪入侵引起气血定滞不通而作痛的机理,胃病虽原因众多,但十居六七均因寒…  相似文献   

2.
萎缩性胃炎的病情顽固,治疗不易获愈,且有可能癌变.为了探索中医中药治疗本病规律,笔者对2003年~2005年治疗的2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小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析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下称CAG)的经验报道并不鲜见,笔者认为,临证应从下面几方面考虑。1以痈论治著名中医专家李玉奇倡导的“以痈论治”从临床观察和科研检测结果证实,此种治法不仅能改善或消除CAG病人的临床症状,而且能促进胃粘膜病变组织的恢...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慢性萎缩胃炎的中医分型问题中医对本病的治法,有传统的辨证论治、辨证分型专方治疗、固定方药治疗三种。由于中医治疗是方随法出,法随证立,因此证型的确立,对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各作者认识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气滞、气虚、虚寒、阴虚、湿阻,湿热、血瘀、痰浊、肝胃不和、肝胆郁热等。潘秀珍等概括为虚证和实证两个方面,认为气虚常兼湿阻、气阴虚多兼热郁。笔者在1989年南昌会议上提出脾虚、脾胃阴虚,肝胃不和、湿热、血瘀五型,虽基本上可以概括本病的中医辨证,但尚嫌烦琐,因而同意有的作者提出可简单区分为脾胃气(阳)虚和脾胃阴虚两大类。因本病以脾胃虚弱为主,但每可兼气滞、  相似文献   

6.
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峰 《西部中医药》1995,8(5):13-13
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0例临床观察金峰江苏省江都市丁沟镇医院(225235)主题词@养胃汤/治疗应用;胃脘痛/中医药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病程长、不易治愈的特点,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本病迄今尚缺乏理想的防治药物,笔...  相似文献   

7.
蒋国卿 《河北中医》1990,12(4):42-4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常见难治的胃病之一,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近年来,随着纤维胃镜的普遍开展,国内外学者对CAG系统追踪发现该病是胃癌重要的癌前病变。为此,人们重视研究本病,中医对CAG的治疗已积累了较多的成功经验,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麦燕芳 《河北中医》1998,20(5):315-31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胃痞、痞胀、嘈杂等病证范畴,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胃病之一.目前西医尚缺乏良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近5年报道的有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1 辨证分型治疗辨证分型治疗CAG具有较好疗效.不仅临床症状可获明显改善,而且胃镜及组织病理检查也有较好疗效.邱志楠等将本病分为脾胃蕴热型和脾胃阴虚型,用健胃汤(藿香、党参、白术、茯苓各15g,蒲公英20g,炙甘草10g),属前者加黄连6g;后者加白芍药15g,沙参30g,治疗本病96例,同时与口服西药维酶素、猴头菌片对照,有效率分别为91.6%和70.9%,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王丽娟等辨证治疗本病49例,分为3型,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笔者采用中药治疗 2 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CAG) ,疗效比较理想。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所观察病例均符合 1982年重庆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的分类、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其中男 15例 ,女 10例 ;年龄最小者 31岁 ,最大者 6 0岁 ;病程最短者 3个月 ,最长者 10年。中医辨证多为脾胃虚寒型。2 治疗方法2 5例均用胃康胶囊 (由中药白屈菜和大枣组成 )治疗 ,每次 4粒 ,1日 3次 ,饭前服。连续治疗 3个月为 1个疗程。3 治疗结果临床疗效判断 :显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 ,食欲恢复正常 ) 8例 ;有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 ,食欲好转…  相似文献   

11.
邱卫东 《吉林中医药》2012,32(4):372-373
目的:探讨应用温胃健脾汤联合隔姜灸治疗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虚寒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煎剂温胃健脾汤,1剂/d,分2次服,同时予隔姜灸足三里、中脘穴,5壮/次,早晚各1次.对照组予口服维酶素片,6片/次,3次/d,多潘立酮片,10 mg/次,3次/d,饭前15~30 min服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9.4%,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胃健脾汤联合隔姜灸治疗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小武 《北京中医》1999,18(1):56-5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粘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属中医“胃痞”范畴。1978年WHO将CAG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胃癌前病变。积极治疗CAG,是阻断其向癌发展以减少胃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炎宁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3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胃炎宁冲剂治疗组(312例)和摩罗丹治疗组(80例)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47%,病理总有效率70.23%,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6.67%,病理总有效率为45.35%,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两组比较,症状疗效差别不显著,但病理疗效,特别是对肠化生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炎宁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缓解和消除症状,改善和逆转病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 :根据发病特点 ,对 14 0例病人 ,采取纯中药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达 90 % ,病理有效率达 6 5 % ,特别对胃泌素血症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 (P <0 0 1) ,优于西药对照组(P <0 0 5 )。结论 :中药对本组病人临床消除症状 ,改善病理作用 ,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李国虹,邱筱影(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新余336500)(江西省新余市卫生防疫站,新余336500)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疗法;疗效观察我们采用中医辨证用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兹报告如下:1病例...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国虹  邱筱影 《新中医》1997,29(2):29-30
我们采用中医辨证用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设对照组观察对比,取得较好疗效。1 病例选择经内镜诊断病理确诊无合并症的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随机分为2组。中医药治疗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6~54岁,平均436岁;病史5~17年,平均81年。对照组20例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4~52岁,平均423岁;病史4~16年,平均78年。组织学特征:治疗组中单纯萎缩性胃炎23例,伴肠腺上皮化生的萎缩性胃炎4例,伴有增生的萎缩性胃炎3例。腺体呈轻度萎缩24例,中度萎缩2例,重度萎缩4例。对照组单纯萎缩性胃炎16例,伴肠腺上皮化生的萎缩性胃炎3例,伴有增生的萎缩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广东省广州市510282) 杨 俊 孔炳耀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系粘膜固有腺体萎缩、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的一种退行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部饱胀或隐痛不适、纳差、痞闷、胀满等症,属中医“痞满”、“胃脘痛”、“胃痞”等范畴。1989年全国第五届脾胃病学术交流会上把CAG的中医病名拟为“胃痞”。临床上以中医治疗CAG,不仅能明显改善症状,而且胃镜及组织病理检查表明CAG病变能够逆转。笔者仅就近几年CAG的中医药诊治作一综述。1…  相似文献   

19.
马顺利 《光明中医》2012,(9):1929-1931
中医学者在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等方面将近年来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及文献进行综述,并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今后研究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理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常见病。其病因病机复杂,病势缠绵,难以根治,且易复发,易癌变。目前西医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多位学者[1]认为本病的病因不外三个方面:①外邪犯胃;②肝气郁结;③脾虚胃弱。董氏[2]认为该病以气阴不足为本,湿热、气滞、血瘀为标。乔氏[3]认为该病病机为虚中夹实,寒热错杂,气滞血瘀。刘氏[4]认为CAG有“命门衰”的临床征象,故认为肾虚为本病的发病之本。周氏[5]认为该病病机为气机失司,在脾胃气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