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卓  沈燕  王勇  韩林  王舒 《河南中医》2014,(3):430-432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已成为重点,针刺在诱导脑缺血耐受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已被广泛证实,现从针刺诱导脑缺血耐受的验证性研究与作用规律及针刺诱导脑缺血耐受的相关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电针预处理具有诱导脑缺血耐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涉及多水平、多通路、多靶点。本研究总结近年来电针预处理在技术参数、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电针预处理作为一种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保护策略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4.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改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oizumi[1]和Longa[2]创立的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目前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理想模型,是通过阻断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并可拔出线栓实现再灌注,但因线栓的缺陷,其成功率有待提高。现通过分类对比的方法,将传统与现今模型制作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预先给予一次或多次的亚致死性短暂缺血性损伤(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可以增进脑组织对再次发生的更严重的缺血性损伤的抵抗,减轻脑损伤程度,即脑缺血耐受(ischemic toler-ance,IT)。IT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初步研究表明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可能在IT中具有重要意义。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疏血通注射液(Shuxuetong injection,SXT)具有减轻缺血性脑损伤作用,但SXT对IT的影响尚未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七二醇皂甙(PDS)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及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SD雄性健康大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未行任何干预;模型组(MCAO组)采用longa氏二次线栓法;预缺血 模型组(IPC MCAO组)先预缺血10 min,3 d后行MCAO术2 h;三七二醇预处理组(PDS MCAO组)予腹腔注射PDS 50 mg/kg.d,3 d后行MCAO术2 h;三七二醇治疗组(MCAO PDS组)予MCAO术后2 h腹腔注射PDS 50 mg/kg.d,3 d后处死;假手术组(SS SS组)间隔3 d分别施以10 min和2 h假手术。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及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IPC MCAO组、PDS MCAO组脑梗死体积较MCAO组缩小,GFAP表达水平较MCAO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DS预处理诱导了脑缺血耐受,对将要发生的严重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可能是三七二醇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罗伟  苏海  李菊香  肖鲁闽 《中医药研究》2010,(10):1218-1219
目的建立可重复性局灶大鼠脑缺血模型,研究头低位预置对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24h检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TTC染色测量梗死范围;HE染色对梗死周边区损伤神经元的半定量分析。结果术后24h,头低位(H)组、药物(D)组与对照(N)组相比,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梗死周边区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明显减轻,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而H组和D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头低位预置对随后的脑缺血产生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针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作用的穴位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电针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作用的穴位特异性。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即空白组、戊巴比妥组、针刺肢体组和针刺“百会”组。最后一次处理24h后采用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致右大脑中动脉栓塞(120min)模型,观察再灌注后24h时神经功能损害并取大脑行TTC染色以测量脑梗死容积。结果:再灌注24h时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及脑梗死容积。针刺“百会”组均明显小于其余3组(P均<0.05),针刺肢体组与两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百会”预处理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明显优于针刺肢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胡黄连苷Ⅱ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最佳剂量和时间窗。方法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前脑缺血模型,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分组,经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硝酸还原酶法和光化学法,分别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结果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最佳效果,根据血清MDA、NO和H2O2含量分析,分别为脑缺血1.5 h腹腔注射10、20、10 mg/kg体质量。根据脑组织MDA、NO和H2O2含量分析,分别为脑缺血1.5 h腹腔注射10、20、20 mg/kg体质量。结论从用药剂量最小化和治疗时间窗最大化的角度综合评价,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治疗时间窗和剂量最佳组合为脑缺血1.5 h腹腔注射10~20 mg/kg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药物提高脑缺血耐受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高脑缺血耐受的特点和机制,探讨化学药物、中药提高脑缺血耐受的特点和可能机制,提出开展中药提高脑缺血耐受的研究思路.结果 在分析化学药物提高脑缺血耐受的特点和可能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药脑缺血耐受性的特点和可能机制.结论 提出开展中药提高脑缺血耐受更具有前景,改善微循环是其提高脑缺血耐受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心肌缺血预适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脏经历了短暂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 ,对随后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损失产生保护作用 ,这种现象称为缺血预处理 (预适应 )。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抗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等。研究表明 :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机制可能与内源性心脏保护物质的释放、受体激活及信号传导有关。药理性预处理是根据缺血预处理机制 ,通过药物激发或模拟机体内源性物质的活性 ,进而呈现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根据其作用机理的不同 ,将其分为特异性受体依赖性和非特异性受体依赖性 ,为研究防治心肌缺血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途径,揭示针刺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机理,以W istar大鼠为受试对象,脑缺血前给予针刺,采用“4-动脉阻断”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脑缺血后在大脑皮层、海马CA1区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层、海马CA1区Bc l-2蛋白表达。实验结果显示:针刺预处理可以增加全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海马CA1区Bc l-2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脑宁康(NNK)颗粒对经脑缺血预适应(IPC)处理后大鼠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Pulsinelli四管法及Liu法分别制作大鼠IPC及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P法作HSP70染色,比较NNK颗粒对IPC和IR两种模型大鼠HSP70表达的影响,并以阿斯匹林作对照。结果NNK在两模型中均可使HSP70表达明显增强(P〈0.05~0.01),且效应显著高于阿斯匹林(P〈0.05),但两模型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NNK能够延缓HSP70表达强度的减弱。结论NNK颗粒通过增强IPC和缺血状态中HSP70表达,扮演了强化IPC及药物预适应角色,旨在增加脑神经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并通过对HSP70的干扰,获得稳定神经细胞结构,维护其正常功能的药理效应。  相似文献   

14.
心肌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体条件下,比较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两种保护性处理是否有叠加效应。方法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缺血预适应加缺血后处理组,于再灌注末测定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测定心肌酶。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缺血后处理加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浆肌钙蛋白I明显降低(P〈0.05),但缺血后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缺血后处理加缺血预适应组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适应均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相似的心肌保护效应。这两种保护作用无叠加效应,提示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适应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聚原花青素(OPC)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尼龙线栓塞大鼠脑中动脉制备大鼠永久性局部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2h,4h及24h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24h评分后断头取脑,测量脑梗死面积及脑含水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较假手术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缺血性神经损伤症状。与模型组相比,OPC可显著降低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与模型组相比;OPC189和378mg/kg均能显著减小大鼠脑梗死面积。与模型组相比,OPC189和378mg/kg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脑含水量。结论:OPC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JNK信号通路在脑缺血耐受诱导中的作用,并观察疏血通脉胶囊预处理对其调控作用。方法:对大鼠进行3 min脑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产生脑缺血耐受,24 h后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预处理组),应用免疫印迹法观察JNK、P-JNK在大鼠脑缺血预处理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并与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疏血通脉胶囊组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应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数量,观察JNK、P-JNK的表达水平与神经元凋亡的相关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组及疏血通脉胶囊组P-JNK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同时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能够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凋亡,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与JNK信号通路抑制有关,疏血通脉胶囊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该通路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研究心痛灵滴丸预适应与缺血预适应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SOC)组、缺血再灌注(I/R)组、心痛灵滴丸预适应(XTL)组和缺血预适应(IPC)组,观察心痛灵滴丸预适应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等容收缩期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等容舒张期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磷酸腺苷(ATP)、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心痛灵滴丸预适应与缺血预适应均能改善缺血再灌注时左心室功能,减少心肌LDH、CK-MB的漏出,提高心肌ATP含量和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心痛灵滴丸预适应能诱导心肌缺血预适应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mechanism of moxibustion preconditioning in preventive brain-protecting effect. Methods: The global brain ischemia rat model was developed by blocking 4 arteries. Seventy-eight Wistar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 a normal control group, a sham-operation group, a brain ischemia group, a brain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 group, a moxibustion pretreating group. The brains in the 5 groups were taken at 24 h, 48 h, and 72 h after operation respectively. Superoxide dismulase (SOD)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with xanthine oxidase method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with thiobarbituric acid method. Results: After the operation, in the moxibustion preconditioning group, SOD activ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specially 24 h after moxibustion preconditioning; and MDA content decreased, with a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erebral ischemia group (P〈0.01). Conclusion: Moxibustion preconditioning protects the ischemic and anoxic brain tissue by increasing the activity of endogenous antioxidase.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实验动物心肌缺血预处理后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兔心肌酶谱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心功能潜在的影响机制。方法:取24只健康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A组、缺血预处理B组,其中其中缺血预处理A组按2.5 m L/(kg·d)、缺血预处理B组按5 m L/(kg·d)耳缘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进行缺血前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注射1m L生理盐水,预处理1周后3组动物均采用手术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复灌30 min,并反复缺血/再灌注3次的方法造成动物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另取8只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兔缺血预处理前、后血清血管内皮因子(Vsculr Endothelil Growthfctor,VEGF)及VEGF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ELIS)兔血清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丙二醛(MDA)。籍此评价丹参酮Ⅱ磺酸钠注射液对实验动物心肌缺血预处理后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兔心肌酶谱的影响。结果:4组动物在缺血预处理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缺血预处理后能明显增强缺血预处理A、B 2组兔VEGF及mRNA表达,明显提高缺血预处理A组、B 2组T-SOD、LDH及CK-MB酶的活性,降低2组动物心肌酶谱的MD释放,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血预处理A组、B 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兔在经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缺血预处理后,明显提高VEGF分泌及氧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加快缺血心肌血管内皮新生,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反应而减轻心肌血管内皮炎性反应,进而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受损血管内皮功能,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参酮预处理对局灶脑缺血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及丹参酮预处理诱导内源性神经保护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预缺血组、丹参酮预处理组、空白对照组,利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TTC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比较各组梗死体积和HSP70的表达。结果丹参酮预处理组和预缺血组梗死体积较MCAO组明显减少;HSP70表达明显高于MCAO组及空白对照组。结论丹参酮预处理可以诱导内源性神经保护,增高HSP70表达可能是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