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双侧多发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9月手术治疗的60例颅内双侧多发性动脉瘤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侧扩大翼点入路一期手术治疗34例;双侧翼点入路一期或分期手术治疗26例,分期手术治疗时间间隔为15 d~4年。结果单侧入路手术病人术后发生颅内感染1例、低钠血症1例、脑积水2例、脑血管痉挛1例;双侧入路手术病人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例、低钠血症1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单侧扩大翼点入路一期手术治疗的34例中,GOS评分5分14例,4分18例,3分2例。双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的26例中,GOS评分5分10例,4分14例,3分2例。DSA复查均未发现动脉瘤复发。结论单侧及双侧扩大翼点入路夹闭治疗颅内双侧多发动脉瘤的效果均较好,但适用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需根据病人具体病情状况,对手术方式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翼点入路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1-06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3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资料。结果25例行瘤颈夹闭术,8例行动脉瘤夹闭加包裹术。手术效果按GOS评分:良好24例(72.7%),中度残疾5例(15.2%),重度残疾2例(6.1%),死亡2例(6.1%)。结论前交通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Ⅱ级的病人要尽早手术,Ⅲ级的病人发病3d内及2周后手术,Ⅳ~V级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术前对动脉瘤进行分型及提供预案,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中血管暴露清楚,瘤颈夹闭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标准翼点入路、纵裂入路和翼点纵裂联合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以及显微手术入路选择的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保定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效果,术前均行头颅CTA或DSA检查确诊。疾病早期显微手术经翼点入路夹闭动脉瘤39例,经纵裂入路34例,联合入路5例。结果根据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经翼点入路手术的患者中预后良好者29例,经纵裂入路患者中预后良好者25例,联合入路的5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早期显微手术经翼点入路、经纵裂入路及联合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均有效且预后良好。根据不同的动脉瘤瘤体指向,合理地选择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翼点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46例前循环动脉瘤应用标准翼点入路开颅,实施显微外科手术,以多种方法处理动脉瘤,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43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例行包裹术,1例行铜丝栓塞术。除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的病人重残外,其余均恢复良好。无死亡,35例随访2~14个月,未发现再出血。结论标准翼点入路能够充分暴露除大脑前动脉远端外的几乎全部前循环动脉瘤,且操作便捷,损伤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术前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对开颅夹闭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以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并且行开颅夹闭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目标血管旋转造影,数据进行重建,并旋转重建图像至模拟翼点入路.观察并测量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指导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观察和测量开颅手术过程中相关信息和数据,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模拟翼点入路3D-DSA图像测量数据与开颅手术过程中测量的数据相符.术前对于动脉瘤夹选择的预估亦与术中实际情况高度相符.结论 通过术前旋转3D-DSA重建图像至模拟翼点入路体位,可使手术者获得大量信息,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62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和技巧。方法62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均采用Yasa唱Yasargil翼点入路,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结果本组62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均被成功夹闭。出院时治愈或良好53例,致残8例,死亡1例。存活病人随访6~12月,复查DSA或CTA,均无动脉瘤复发、破裂再出血发生。结论经翼点入路行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显露充分,有利于载瘤血管的临时阻断和成功夹闭动脉瘤颈;配合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显微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后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行瘤颈夹闭术107例,动脉瘤包裹术1例.瘤颈夹闭后术中常规切开瘤体并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动脉瘤颈完全夹闭107例,动脉瘤包裹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8例.术前脑积水11例,术后改善6例,无明显改善5例.术后GOS评分:4~5分93例,2~3分11例,1分(死亡)4例.84例获随访6~12个月,无动脉瘤残留及复发.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理想方法,术中常规切开瘤体并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可有效判断夹闭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额眶翼点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导致颅内血肿的诊断和急诊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病人14例临床资料,术前均行CTA检查,采用该入路开颅,充分显露动脉瘤然后夹闭,并行血肿清除。结果本组无1例死亡,该入路可缩短手术操作距离,对深部结构的观察角度明显扩大,消除视路死角,牵拉性损伤明显减少。14例动脉瘤成功夹闭,清除血肿较完全。结论前交通动脉瘤导致颅内血肿,病情凶险,需尽早行CTA检查明确诊断,手术是首选,改良额眶翼点入路具有手术野暴露好,术中不需行复杂的骨切除,减少牵拉造成的脑血管痉挛及脑损伤。降低病残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D-CTA模拟翼点入路在基层医院急诊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40例,患者入院后均急诊完成头颅CT平扫及头颈部CTA检查,数据重建后行术前翼点入路模拟并与术中显微镜下图像对比,以指导手术。结果结合头颅CT平扫,均准确判断出责任动脉瘤,术前3D-CTA模拟翼点入路,与术中显微镜下现实入路情况相符。术中两者对比并调整至一致,具有导航功能,对手术辅助作用大。本组4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并随访3月,90%预后良好。结论通过急诊CT及3D-CTA技术,可在最短时间内使术者了解颅内出血及颅内动脉瘤的相关信息并指导手术,提高了基层医院急诊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成功率,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入路治疗破裂后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对手术夹闭22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64排CTA为确诊手段,动脉瘤瘤顶指向在CTA分为5型,向前2例;向下2例;向上10例;向后5例;多方向3例。22例患者24个动脉瘤均行翼点锁孔入路手术夹闭,有3例患者手术夹闭后由于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出院时根据GOS判断预后:恢复优良17例,轻残3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翼点锁孔入路可以满足大多数前交通动脉瘤病例的手术要求。手术要根据动脉瘤顶的指向个性化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1.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32例大脑中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MCAA)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显微手术治疗的MCAA病人的病历资料。动脉瘤位于M1~2段26例,M3~4段6例;Hunt—Hess分级Ⅱ~Ⅲ级25例,Ⅳ级5例,Ⅴ级2例。均行经翼点入路,打开外侧裂,充分显露载瘤动脉后,解剖出动脉瘤进行夹闭或包裹。结果动脉瘤成功夹闭29例,行瘤壁包裹加固术3例。随访0.5~2年,恢复良好28例,中残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采用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良好暴露MCAA:对动脉瘤进行夹闭或包裹可有效防止其再次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2.
385例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术前诊断、手术时机及手术技巧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自1997年1月至2012年6月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38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385例患者中,Hunt-Hess 0级5例(未破裂),Ⅰ级7例,Ⅱ级177例,Ⅲ级148例,Ⅳ级39例,Ⅴ级9例;采用翼点入路383例,2例采用冠状切口入路;早期(3 d)手术238例,中期(3 d~2 w)手术118例,晚期(2 w)29例。治愈340例(88.3%)、好转13例(3.4%)、植物生存6例(1.6%)、死亡26例(6.8%)。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夹闭瘤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选择最佳手术时机,熟练掌握显微操作技术及显微解剖知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翼点联合纵裂入路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翼点联合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8天。无术中动脉瘤破裂,无手术死亡,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出院时GOS预后评分均为良好。结论应用翼点联合纵裂入路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经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附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均行经翼点入路手术,夹闭43例,加做包裹2例。结果治愈或良好39例,致残4例,死亡2例。存活病人随访6个月~1年,均无动脉瘤再出血发生。结论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显露充分,配合临时阻断、脑保护、控制性低血压等技术,可收到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介绍翼点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56例均行直接夹闭术,1例加做包裹术。结果治愈或良好47例,致残8例,死亡1例。随访5个月~3年,无动脉瘤再出血发生。结论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显露充分、术式成熟、并发症少,配合多种外科技术如临时阻断的应用、脑保护、控制性低血压等,可收到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及其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对20例床突旁动脉瘤(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17例,颈内动脉-垂体上动脉动脉瘤3例)在常规翼点入路经硬脑膜外充分咬除蝶骨嵴的基础上,继续向内侧分离硬脑膜,并用高速磨钻磨除前床突,然后再切开硬脑膜,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处理床突旁动脉瘤。结果20例动脉瘤完全手术夹闭19例,仅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因其颈部的前侧壁与周围紧密粘连,分离困难而进行了动脉瘤壁包裹术。随访6月,病人情况良好,无相关的手术并发症。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手术中,自硬脑膜外分离并切除前床突,可以改善颅内鞍区的手术显露,降低分离、夹闭床突旁动脉瘤时动脉瘤破裂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翼点联合纵裂人路手术治疗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行翼点联合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8天.无术中动脉瘤破裂,无手术死亡.未发牛神经系统并发症.出院时GOS预后评分均为良好.结论 应用翼点联合纵裂入路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一胼周动脉瘤,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翼点人路锁孑L手术治疗12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瘤位于后交通动脉7例、大脑中动脉4例、颈内动脉1例。结果全部动脉瘤均获得成功夹闭,无死产病例,预后良好;术中5例动脉瘤破裂出血均得到妥善处理。术后8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均显示瘤囊消失,载瘤动脉通畅完好。结论经翼点入路锁孔手术处理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时,手术视野显露良好,足以应对术中动脉瘤破裂,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痛的优缺点.方法 对398例前交通动脉瘤采用经翼点入路直接夹闭术的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由于舣侧A1段常发育异常及相应的前交通动脉的血流方向的个体差异,动脉瘤的形态变化及生长方向不同,手术入路的定侧与难度亦有所不同.结果 本组病例中6例(Hunt-HessⅣ级2例, Ⅴ级4例)由于严重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分别于术后3 d至3周内死亡.随诊时间为3个月至22年不等,短期内全组病人均获得随诊,但长期随诊者为295例,97例失访.随访的病人中Ⅰ、Ⅱ级214例(72%)均恢复正常工作,Ⅲ级者42例(14%)恢复正常工作,23例(7.7%)生活自理,3例(1%)不能生活自理.Ⅳ级者中有4例(1.3%)恢复正常工作;Ⅴ级中有1例恢复正常工作,1例不能生活自理.结论 经翼点人路直接显微手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较为理想的方法.手术前仔细阅片,了解前交通动脉区的血管关系及血流变化,对于手术入路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可行性,为临床一期开颅夹闭多发动脉瘤奠定解剖学基础。方法14例经颈内动脉灌注的成人尸头模拟翼点入路,研究前循环常见位置动脉瘤:眼动脉(OA)、后交通动脉(PCoA)、颈内动脉(ICA)分叉部和大脑中动脉(MCA)分歧部动脉瘤通过对侧翼点入路显露的可能性,及相关解剖结构的测量,结合临床手术治疗多发动脉瘤患者资料,探讨一期夹闭多发动脉瘤的可行性。结果通过对侧翼点入路,模拟各部位动脉瘤显露成功率分别为:眼动脉64%;后交通动脉42%;颈内动脉分叉部100%;大脑中动脉分歧部57%。眼动脉和部分后交通动脉暴露需要切开大脑镰和松解对侧视神经。大脑中动脉分歧部能否暴露取决于M1段长度,M1〈14mm时可成功暴露。结论翼点入路可以完成对侧特定指向、特定位置的动脉瘤的夹闭,视神经的长度、动脉瘤的指向等解剖学参数对于评估多发动脉瘤一期夹闭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