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近来备受关注的老年综合征,其定义最初由Irwin Rosenberg在1989年提出,泛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肌量减少和肌力下降等改变[1]。肌少症的特点是骨骼肌量减低,肌肉内脂肪堆积,导致肌肉力量减低和肌肉功能下降,进而导致躯体残疾、生活质量降低,甚至死亡等[2-3]。肌肉减少是指肌量的绝对或相对减少[4]。任何病因引起的肌量减少或分布异常均可导致肌力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5]。研究表明增龄性肌量减  相似文献   

2.
肌少症是一类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广泛性全身骨骼肌质量和(或)力量减退,进而导致肌肉功能下降、生存质量降低及跌倒与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临床综合征,是老年人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和表现之一[1]。近年来,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不断增多,预计2050年左右,老龄人口占比将超过25%[2]。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衰弱、跌倒、失能、失智等老年综合征正逐渐成为社会医疗和居家养老的沉重负担。积极评估并防治肌少症等老年临床综合征,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肌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骨骼肌的定性及定量评估对于早期筛查及诊断肌少症至关重要。同其他影像学评估方法相比,超声具有便携、价格低廉、无电离辐射,可重复性高等优势。本文将从骨骼肌的影像学检查中、超声评估骨骼肌检查要求、常用测量参数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肌少症起病隐匿、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预后不良,大众对该疾病的认知有限,往往在病情进展到严重程度时才主动就医,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以及社会的医疗负担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肌少症这一疾病引起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预防老年人肌少症的关键是尽早评估、尽早发现并尽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目前我国对肌少症的评估方法种类较多,适用于临床、社区以及养老机构等不同场合且各自均有独特的优缺点。MRI和CT已成为公认的测量骨骼肌肉质量的金标准,但成本昂贵,涉及辐射,人们希望寻找更能简单获得和经济有效的方法来筛查、诊断肌少症,尤其是老年肌少症患者。本文对常用肌少症评估工具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选择正确的肌少症评估工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肌少症性吞咽障碍是由肌少症累及吞咽相关肌群,导致吞咽肌质量和力量下降而出现吞咽功能下降,造成营养不良、误吸、肺炎等不良结局。早期评估吞咽肌力量与质量下降对于识别肌少症性吞咽障碍至关重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但国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复习和总结相关国内外文献,从肌少症性吞咽障碍的相关概念、诊断标准,重点对吞咽肌力量与质量的评估工具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肌少症共识     
正概述肌肉骨骼系统在保持体位、完成运动、保护重要内脏器官及机体内环境稳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肌肉与骨骼不仅位置毗邻、功能相辅,并受到神经、内分泌、免疫、营养、力学刺激的系统性调节,以及两者间内分泌、旁分泌和机械力学的局部相互调节。此外,骨骼和肌肉间还存在某些相似的分子信号调节通路,有望成为干预的共同靶点。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肌肉骨骼疾  相似文献   

7.
肌少症治疗     
肌少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以肌肉质量减少、力量减退、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起病隐匿,随年龄的增长及程度的加重,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功能活动、疾病预后及病死率。已有研究发现功能锻炼、蛋白质补充、睾酮、激素、中医药等均能在一定程度改善肌肉的质量及力量,本文总结并探讨肌少症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肌少症的防治以及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肌少症治疗     
肌少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以肌肉质量减少、力量减退、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起病隐匿,随年龄的增长及程度的加重,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功能活动、疾病预后及病死率。已有研究发现功能锻炼、蛋白质补充、睾酮、激素、中医药等均能在一定程度改善肌肉的质量及力量,本文总结并探讨肌少症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肌少症的防治以及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陶平  潘超 《实用老年医学》2021,(1):49-51,56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老年胃癌病人术前评估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胃癌病人资料,根据有无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49例和非肌少症组53例。比较2组术前营养状况、术前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ICU入住率与入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2组病人术前Hb水平,术后腹腔感染、消化道瘘、2次及以上手术人数比例和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少症组术前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低于非肌少症组,术前住院时间、术后ICU入住率、ICU入住时间、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肌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少症可作为老年胃癌病人术前评估的客观指标,术前合并肌少症会增加老年胃癌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ICU入住率。  相似文献   

10.
肌少症是一种增龄性疾病,年龄越大其患病风险越高。随着对肌少症的认识逐渐加深,本疾病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老年性临床疾病,也是健康老龄化的关键挑战。肌少症的标志性症状是肌肉质量和力量的减少或丧失,而不损失整体体重。与健康个体相比,肌少症患者伴随其他疾病发病时,其临床预后可能更差,死亡率更高。因此,本病动物模型的开发和使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国内外对于肌少症动物模型中衰老模型、衰老+高脂饮食模型、加速衰老模型、后肢卸载模型及基因敲除等动物模型以及其评判指标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肝硬化病情进展,患者身体成分组成发生显著变化,肌少症是肝硬化患者尤其是失代偿肝硬化常见的合并症之一。约30%~7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肌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期,其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可能增加患者的感染风险。肌少症、肌肉脂肪化可作为肝细胞癌的不良预后指标,增加肝癌复发风险。综述了肌少症的相关定义、与肝硬化的关系及其评估和临床管理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肌肉减少症(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以肌肉力量降低、骨骼肌质量和数量减少以及身体活动能力下降为特征,并可导致残疾、生活质量降低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的综合征[1],是一种渐进性和广泛性的骨骼肌疾病。肌少症不仅与年龄有关,还与一系列长期疾病有关,病因复杂并相互影响,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肌少症两类,其中随着个体衰老而发生的肌少症称为老年原发性肌少症(senile primary sarcopenia, SPS)[2]。  相似文献   

13.
<正>肌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骨骼肌量减少,并伴有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研究表明,≥60岁人群的肌少症患病率为10%~ 27%[1]。 肌少症可引起衰弱、残疾、独立生活能力丧失和生活质量下降等不良后果,并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关[2]。因此,通过影像学方法早期识别肌少症,对肌少症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以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其可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肌少症是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它的发生涉及多种风险因素和机制。充分了解肌少症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对其进行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增龄引起肌肉的质量和力量逐渐下降,容易引发老年人失能、跌倒等不良结局,增加住院率、护理机构入住率和死亡率等。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肌少症相关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其诊断标准、筛查流程等不断完善。本文对亚洲肌少症的研究现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肌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广泛性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该病常与骨质疏松症同时存在,作为跌倒及活动能力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通过相关文献复习总结现有肌少症风险筛查工具,以期寻找适合应用于国内社区老年人群的肌少症早期筛查方法。现有研究显示目前肌少症筛查手段较为有限,各方法均存在一定不足,未来可能需要更多相关研究,尤其是在国内社区老年人群中的研究协助建立肌少症的早期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肌少症(sarcopenia)最早由1989年美国塔弗茨大学Irwin Rosenberg教授首次提出,是指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有研究表明,肌少症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8%~40%,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高[1-2]。肌少症与老年人跌倒、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等密切相关[3-5],是老年人生理机能逐渐衰退的重要原因及表现之一。因此,积极防治肌少症有助于延缓老年人群衰弱的进展,减少住院时间及医疗花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是老年常见的慢性病,肌少症是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二者相互作用和影响,成为影响老年健康的严峻问题。肌少症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显著相关,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显著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也会导致肌肉质量的急慢性丧失,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在发病、预后之间存在明显关联。已有多项研究提示肌少症可作为冠心病独立的预后因素。因此,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要进行肌少症的筛查和评估,慢性肌少症可以参考2021中国老年人肌少症诊疗专家共识,急性肌少症可以应用肌少症指数间接评估。对于老年冠心病合并肌少症患者的治疗鲜有报告,目前的治疗原则是在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上兼顾肌少症的干预。公认的肌少症干预方法为非药物疗法,核心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运动训练和营养干预,这些措施同时也适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常用于冠心病治疗的他汀类药物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对肌少症的影响应该给予关注,其他药物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的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食欲降低、蛋白摄入减少、慢性炎症、代谢性酸中毒、蛋白质-能量消耗等,继而出现肌肉力量降低、选择性肌肉结构改变和明显的肌肉萎缩,称之为尿毒症肌少症。肌少症严重降低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及病死率等。及早发现、诊断及防治肌少症对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该文就尿毒症肌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肌少症,亦称骨骼肌减少症(sarcopenia)或者说是增龄性骨骼肌减少,是以骨骼肌质量、力量以及功能的降低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综合征。肌少症的发生机制复杂多样,包括运动量下降、神经-肌肉功能衰退及运动单位重组、蛋白质摄入与合成减少、激素水平变化、脂肪组织增加与慢性炎症反应、细胞凋亡、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紊乱及基因与种族等。深入研究肌少症的发病机理对老年人肌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